抵達1400光年外的「克卜勒-452b」需要多久?一瞬間,或者1400年
我們知道科學家之前在1400光年外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和地球的環境非常相似的星球,這顆星球被科學家們命名為「克卜勒-452b」。於是許多人紛紛產生了將來能夠「星際移民」的幻想,在未來太陽系走向滅亡的時候,人類能夠避免自身滅絕的命運,抵達宇宙當中1400光年外的遙遠星系,繼續繁衍生息。
那麼這個1400光年的距離,說實話對於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確實是個不可抵達的「天文數字」。那麼假如有一天人類能夠實現光速飛行,那麼人類要用多久的時間,才能夠抵達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其實問題的答案有兩個:一瞬間,或者是1400年。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兩個相差如此之大的答案呢?
首先是「一瞬間」這個答案的來源。我們知道目前宇宙當中最快的速度就是真空中的光速。根據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鍾慢效應」,如果物體的速度等於光速,那麼對於這個物體本身而言,它的時間是「不存在」的,無論它到哪裡,對於它本身而言都是「一瞬間」的事情。
對於「光」本身而言,是沒有「時間」這個概念存在的。從它誕生的一瞬間,無論它傳播了多遠的距離,經歷了幾百上千萬年的歲月,在光看來都是「一瞬間」的事情。那麼如果是人類製造出了光速飛船,以光速飛行,那麼坐在飛船上的人類,只覺得過了「一瞬間」,就已經身處1400光年之外的外星系了。
但是這是以「光速」物體本身的視角來看的。實際上「光速飛船」在宇宙當中飛行,需要飛行多久呢?答案自然已經在問題當中。既然是1400光年的距離,那麼如果以光速飛行,肯定就要飛行1400年了。這就是相對於飛船之外處於地球或者「克卜勒-452b」上的低速物體,所謂的「時間」了。
在許多科幻小說上經常有一個「時間債」的概念,也正是來源於此。比如說某艘宇宙飛船以十分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跨越了一段1000光年的距離只花了1年的時間,那麼相對於外界的生命來說,飛船上的生命就有了「1000-1=999」年的「時間債」。這也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當中的一個時間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