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子板的板面溢膠分析與改善
一、板面溢膠分析
子母板在混壓後板面總有溢膠產生,若壓合過程中出現上述子板偏移的狀況,還將導致局部溢膠過度。
產生過量的溢膠實際處理起來較為麻煩,如下圖8所示的子母板PCB產生了過量溢膠,通過砂帶磨板後並不能完全去除過量的溢膠。
圖8 過量溢膠後磨板不淨
遇上局部溢膠過量這種情況,若生產數量不多通常是採用手工打磨來解決,然而膠層很厚的情況下,手工打磨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而且還會有打磨過度露基材的情況。若廠商有二氧化碳雷射機設備,則考慮用二氧化碳雷射對銅難損傷的特性來除掉溢膠,這種方案通常用於處理數量較大且膠層較厚的子母板溢膠狀況,但加工成本就顯得較大了。
二、板面溢膠改善
當子母板總壓後產生溢膠時,縫隙中間溢出的膠層往往是最厚的,通常就會出現如下圖9所示的溢膠情況。這樣的溢膠情況無論是過度流向母板或者子板,都不容易處理乾淨,顯然降低板面溢膠量才是最理想的方法。
圖9 子母板縫隙處常規溢膠示意圖
圖10 削銅後縫隙處溢膠緩衝示意圖
由於通常溢膠猶如噴泉往板面冒並沿著板面擴散,可以通過添加流膠槽的方式使溢膠得到一定的緩衝,同時也降低縫隙處的板面溢膠厚度。考慮到加工流程的便利性,這裡僅對母板槽孔的邊緣削去一圈銅皮,同樣能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如圖10所示。
試板採用母板削銅寬度為0.5mm的方案,子母板壓合後的溢膠厚度大大降低,此時再進行簡單的磨板便能除淨板面的殘膠,並不需要後續手工打磨或雷射除膠如此麻煩的流程,如下圖11所示。
圖11 削銅後的子母板縫隙處溢膠厚度變薄易於處理
埋子板的板翹分析與改善
一、板翹分析
當埋子板PCB是單面開槽的結構時,混壓後開槽面受到的應力通常比不開槽面大[2],結果往往是母板向著子板產生整板翹曲,如下圖12所示。
圖12 單面開槽結構的埋子板PCB混壓後板面易翹曲
對於這種狀況,有些廠商考慮通過調整壓合後的降溫參數,以改善其板翹問題。但實際上這些做法只能減小很少部分的應力,板翹程度依然嚴重,因此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應該再做補充或另尋思路。
二、板翹改善
板翹來自於材料熱脹冷縮的應力,既然開槽面會受到更大的應力導致彎曲,那麼可以考慮對未開槽的一側同樣製造較大的應力來平衡。通常不對稱壓合會出現如下圖13所示的情況,板材變形會偏向有半固化較多且含膠量較大的一側。
圖13 半固化片壓合對翹曲的影響
因此在設計埋子板PCB的疊層結構時,應儘可能在未開槽面的一側布置含膠量多的半固化片,如106、1080等規格。以圖12的疊層結構為例,這裡給出的主要PP規格指示如下圖14所示,開槽面區域添加芯板並輔以1080PP提供子母板縫隙填膠,未開槽面採用含膠量更高的106規格PP,提供更大的應力與開槽面的應力平衡。
圖14 埋子板壓合疊層結構建議
實際測試中,把L5/L6層的PP分別用106、1080、2116規格疊成近似的厚度進行壓合測試,得到整板的板翹狀況如下表1所示,結果呈現出含膠量越高板翹率越低的規律。
表1 不同半固化片規格對板翹的影響
埋子板PCB儘管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但製程穩定性依然不盡如人意,其需要進行工藝改善的地方仍有很多。本文僅針對埋子板PCB製程中難度較高的部分進行分析,並提出了幾點建議供各位參考,為完善埋子板PCB的工藝製程盡一份力。
作者:吳軍權、衛雄、林映生、陳春
本文首發於《印製電路信息》 2017年 第25卷 總第294期
參考文獻
[1] 袁繼旺等.多結構互聯PCB製作工藝的開發[J].印製電路信息,2014,10.
[2] 華炎生等.局部混壓PCB製作工藝研究[J].印製電路信息,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