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小強還逆天的存在,被切成279段還能重生!渦蟲的無限再生

2020-10-03 磁石防禦塔

導讀:蚯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生活在土壤中,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種小動物。因此蚯蚓也被我們打上了很多標籤:益蟲、魚餌、能再生等等。其中最神奇莫過於蚯蚓的再生能力了,大部分蚯蚓能分成好幾段而不死。

三種再生能力

無獨有偶,自然界中還有其它動物同樣具備了這種再生能力,比如壁虎、火蠑螈、渦蟲等等。不過,這種再生能力其實也有不同,具體的話可以細分為三種:

第一種,不發生分裂的細胞再生。即某些特定的器官組織受損後,這種原本不發生分裂的細胞會重新開始分裂,進而修復那些受損的器官組織。上面提到的火蠑螈在心臟受損後就是利用到這種修複方式。

第二種,器官再生。這是利用到機體內的一種特殊細胞,在特定的條件下它會由原來的分化方式變成一種更特殊的分化方式——直接變成受損器官組織的細胞,來對其進行修復。比如壁虎斷尾就是利用到這種方式。

第三種,幹細胞再生。這種方式就是利用到「萬能」的幹細胞,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複製的潛力細胞。當器官組織受損後,幹細胞便會直接進入該位置對其進行修復。人類在生命的最初期就存在這種潛力無窮的幹細胞,但隨著後來的不斷分化,這種幹細胞慢慢都演變成特定的功能細胞,也就是說人類失去「斷肢重生」的能力。

縱觀所有生命體,越是高級的生物,就越難擁有這種「斷肢重生」的能力,反而是那種比較低級的生物,越容易具備這種能力。正所謂,「魚翅和熊掌不可兼得」,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失去這種BUG般的能力,也是造物主公平的一種體現吧!

渦蟲強大的再生能力,279段也能沒問題

但雖說人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斷肢重生」能力,但並不妨礙我們對它的展望,隨著科技的發展是不是有一天能讓這種能力再次回到人類身上呢?

那動物的這麼多種「再生」能力,該選哪誰的呢?如果是我,我一定會選渦蟲!渦蟲是已知「再生」能力最強的生物,沒有之一。

渦蟲的再生能力強到什麼地步呢?科學家就做過實驗,將一隻渦蟲切成四段,神奇的是這傢伙不僅沒有死亡,而且傷口快速的癒合,重新生長發育,變成四隻新的渦蟲。

這還不是最厲害的,還有更大膽的實驗。基於渦蟲這強大的再生能力,它的極限又在哪兒呢?為什麼能夠這樣再生,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遺傳學家——摩根做了一個大膽的實驗——將渦蟲切成279段。

令人震驚的是,這279段渦蟲片段最後不僅成功存活下來,還都發育成完整形態。這簡直是不死不滅的存在啊!實驗也發現,渦蟲之所以這麼強大跟它的全能幹細胞有關,當身體受到傷害電信號會發生變化,渦蟲便能感知哪部分發生變化,此時全能幹細胞會對受損的部位進行修復生長,最終變成完整形態。

記憶再生

你以為斷肢重生就完了嗎?那你就太小瞧渦蟲。本來這強大的「斷肢重生」就已經很厲害了,但後面還發現它的記憶竟然也會「重生」。

這是密西根大學教授——詹姆斯.麥康奈爾所發現的,在一次實驗中,詹姆斯.麥康奈爾教授發現渦蟲不怕電,卻怕光的現象,然後對這些渦蟲展開了一系列的「光訓練」。

最後,把它們切成好幾段,隨著時間的推移,意料之中的現象發生了。一段段渦蟲在切口處長出了頭或尾巴(也有即長頭也長尾巴的),各自成了獨立的個體。

然後接著用「光訓練」,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保留「頭部」的片段繼承了先前「光訓練」的記憶。這沒什麼震驚,畢竟它保留之前的「頭」。但那些沒有頭部的片段,竟然也保留了之前「光訓練」的記憶。

無頭渦蟲竟然可以保留先前的記憶,記憶也能再生?

那麼問題來了,記憶它是儲存在哪裡呢?相信這時的你肯定也有這個困惑,同樣,當時的詹姆斯.麥康奈爾教授也蒙了,接著做了大量的研究但還是找不到答案,心灰意冷的詹姆斯.麥康奈爾教授最後跑去寫科幻小說了。

這些困惑一直到另一個人的出現才有了轉機,他就是神經生物學家——霍爾格·海登,他發表論文指出:記憶是存儲在神經元細胞中的核糖核酸RNA裡面。

得知結論的詹姆斯.麥康奈爾教授豁然開朗,終於想通了困惑已久的事情,又重新回到實驗室,去證實這個結論。

既然「記憶是存儲在神經元細胞中的核糖核酸RNA裡面」,那麼將受過「光訓練」的渦蟲切一塊下來「嫁接」 到沒有受過訓練的渦蟲身上,那「記憶RNA」也會隨著轉移。詹姆斯.麥康奈爾教授就以此思路進行了實驗:

他將有「光訓練」記憶的渦蟲切取一小段,再將其打碎。然後餵食給一隻沒有經過訓練的渦蟲食用(渦蟲是同類相食的動物),結果跟上面猜想的完全一樣,沒見經過訓練的渦蟲擁有了「光訓練記憶」。

不僅通過「光訓練」,後面也還有用「渦蟲走迷宮訓練」來佐證,都證實了這個結論。

小結

渦蟲這樣強大的能力,正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終極目標,希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有望在未來某一天,人類能獲得「斷肢重生」的技術,那時將是一個更加美好的時代!

本文由磁石防禦塔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比小強還逆天的存在,被切成279段還能重生!渦蟲的無限再生
    第三種,幹細胞再生。這種方式就是利用到「萬能」的幹細胞,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複製的潛力細胞。當器官組織受損後,幹細胞便會直接進入該位置對其進行修復。人類在生命的最初期就存在這種潛力無窮的幹細胞,但隨著後來的不斷分化,這種幹細胞慢慢都演變成特定的功能細胞,也就是說人類失去「斷肢重生」的能力。
  • 渦蟲切成279段能再生,並且記憶共享,人類斷肢重生的終極目標
    渦蟲強大的再生能力,279段也能沒問題但雖說人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斷肢重生」能力,但並不妨礙我們對它的展望,隨著科技的發展是不是有一天能讓這種能力再次回到人類身上呢?科學家就做過實驗,將一隻渦蟲切成四段,神奇的是這傢伙不僅沒有死亡,而且傷口快速的癒合,重新生長發育,變成四隻新的渦蟲。這還不是最厲害的,還有更大膽的實驗。基於渦蟲這強大的再生能力,它的極限又在哪兒呢?為什麼能夠這樣再生,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遺傳學家——摩根做了一個大膽的實驗——將渦蟲切成279段。
  • 切成279塊都能再生的神奇渦蟲,可能藏著延長人類生命的奧秘
    雖然目前永生對於人類來說依然遙遠,但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在一些生物身上,發現了能讓人類從另一種意義上實現「永生」的希望——器官再生。試想一下,如果人類能像「斷尾求生」的壁虎、蝌蚪,實現器官真正的自我重生的話,無疑能極大地提高我們的生命上限。
  • 「大卸八塊」都能再生的神奇渦蟲,它是怎麼做到的?
    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蚯蚓,被截成兩段後並不會死去,而是長出全新的身體,變成兩條蚯蚓;與此類似的還有「斷尾求生」的壁虎,蝌蚪等,能實現自身的器官重生。△蚯蚓屬於環節動物不過這些動物的重生能力,在這種名為「渦蟲」的扁形蟲眼裡,完全只是小兒科。
  • 渦蟲被切百段也能超強再生
    原標題:渦蟲被切百段也能超強再生  環球短訊  據新華社東京電 (記者藍建中)一種名叫「渦蟲」的扁形蟲即使被切成百段,一兩周後每段都會再生出完整的渦蟲。渦蟲這種超強再生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目光。此前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渦蟲的再生能力有關鍵調節作用的蛋白質,而日本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
  • 刀鋒下永生的動物,一條蟲子切成多少塊,就能長成多少條!
    在科幻電影中,九頭蛇被砍斷頭顱後還可以長出新的;金剛狼狼叔、死侍無論出現多嚴重的傷口,都能很快復原。這種神奇的再生(自我療愈)能力,相信大家都會心生羨慕。而再生並非只存在傳說或電影中,自然界也有奇蹟存在。
  • 科學家調控真渦蟲頭部再生
    現在,三個團隊的研究人員不僅著重研究了這一局限性背後的生物學原因,還成功地通過操縱一個單獨的基因通路,恢復了這種蠕蟲的全部重生能力。 這種蠕蟲被稱為真渦蟲,通常約1釐米長,生活在像溪流和池塘等淡水生態系統中的巖石下面。為何一些真渦蟲可以很容易地再生出頭部而另一些卻不能,是一個長期使科學家感到疑惑的問題。「這真的是該領域中的一個經典難題。」
  • 動物界不死之身,被切成279塊依然可以復活,人類器官再生就靠它
    那就是可以無限復活的--渦蟲。渦蟲是扁形動物門,渦蟲綱的代表動物,它是一種非寄生蟲的扁蟲。生活在淡水的巖石下長2毫米至10釐米,渦蟲以蠕蟲、甲殼類、昆蟲等為食,咽吸住食物後、腸即分泌消化液、使之溶為液狀物、再吸入腸內、進行消化。 就這麼簡單的形態科學家們對渦蟲進行了兩個多世紀的研究。
  • 動物界不死之身,被切成279塊依然可以復活,人類器官再生就靠它
    那就是可以無限復活的--渦蟲。生活在淡水的巖石下長2毫米至10釐米,渦蟲以蠕蟲、甲殼類、昆蟲等為食,咽吸住食物後、腸即分泌消化液、使之溶為液狀物、再吸入腸內、進行消化。 就這麼簡單的形態科學家們對渦蟲進行了兩個多世紀的研究。就是因為渦蟲有一項幾乎無限的再能力,無論是橫切、縱切還是斜切,又或是切掉肌肉、皮膚、腸道生殖系統乃至「大腦」...渦蟲的這些身體小零件,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內就能重新長成若干條渦蟲。
  • 渦蟲大概長2到3釐米
    在體表內還分布著許多觸覺細胞。渦蟲有一個特異功能,就是超強的再生能力。它的身體兩側對稱,其體型有前後、左右、背腹之分。令人驚嘆的是,切割的渦蟲組織塊失去這些特徵後仍然能夠重新形成這種體型。例如,一條渦蟲的兩端被切去後,軀幹的前部分仍然形成頭部,後部分形成尾部;如果從中軸線切開,兩部分會重新確立中軸線,各自再生出一條小渦蟲。
  • 動物界的再生之王:切成多少塊,就能長成多少條的蟲子!
    渦蟲擁有超凡的再生能力,無論是橫切、縱切還是斜切,切出多少塊在一周多的時間內就能重新長成多少條渦蟲。因此科學家們最喜歡切這種蟲子(惡趣味),我切,我切,我切切切!一直切一直爽!ps:這種蟲子會經常出沒在一些草缸和魚、蝦缸裡。人類在18世紀起就發現了渦蟲神奇的再生能力。
  • 日本研究:渦蟲被切斷後有趣的再生
    新華網東京7月26日電(記者藍建中)一種名叫「渦蟲」的扁形蟲即使被切成百段,一兩周後每段都會再生出完整的渦蟲。渦蟲這種超強再生能力一直吸引著研究人員的目光。此前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渦蟲的再生能力有關鍵調節作用的蛋白質,而日本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德國研究人員曾發現,渦蟲再生的奧秘在於其體內有一種散布全身的全能幹細胞。
  • 我渦蟲可以一分為二百七十九!
    有一個段子,說一條無聊的蚯蚓想踢足球,於是把自己切成了22段,結果住進了醫院。我們知道,即使是再生能力很強的蚯蚓,也架不住把自己切成「肉餡」。而且蚯蚓的切段再生有很多限制。比如,儘管把赤子愛勝蚓(Eisenia Fetida)切成兩段可以「分身」,但如果其中一段特別短,那麼短的那一段很可能無法存活。
  • 肢體切斷可快速長出的動物,超強的再生能力,人類能否借鑑?
    「再生」一直是生物學家不斷研究的命題之一,在自然界中,一部分生物掌握著再生技能,像壁虎、蜥蜴的斷尾再生,它們在遇到危險時,會通過斷尾的方式逃脫,即使是被動切斷,斷肢也能快速生長而出,這種超強的再生能力,人類能否借鑑呢?
  • 殺不死的扁形蟲超強再生能力 幫助人類重生肢體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成功揭曉扁形蟲身體再生能力的「隱藏代碼」,從而使專家有望重生人類器官和肢體。
  • 被砍頭或長出倆頭:真渦蟲"大卸八塊"為何也能重生
    但對於微型真渦蟲(planarian flatworm)這種蠕蟲來說,卻是件稀鬆平常的小事。這些小動物是再生界的專家。由於在重生過程中微型真渦蟲的眼睛、頭以及大腦都會重新生長,因此Akash Gulyani想要弄清楚其感覺如何恢復。如果你仔細觀察微型真渦蟲的頭部,就會看到兩個黑點,這是微型真渦蟲的眼睛,每一個眼睛中都有一個能夠檢測光線的杯狀體,能夠感知到的光的存在以及方向。
  • 科學家找到真渦蟲再生能力的關鍵細胞
    據外媒報導,《細胞》(Cell)昨日發文稱科學家確定了主導真渦蟲再生能力的幹細胞,這種幹細胞被稱為Nb2細胞。真渦蟲個頭不大,但名號不小,因為它們被切成好幾段後,每段又能長成一隻完整的新蟲。這種再生能力令其他多數動物望塵莫及。現在,研究人員準確的找到了啟動真渦蟲再生過程的關鍵蛋白質。
  • 可「再生」的魔幻生物,科學家將它切成279份,一周後變279條!
    可「再生」的魔幻生物,科學家將它切成279份,一周後變279條!
  • 神奇動物看這裡:不管切成什麼樣子我渦蟲都能重生
    那其實,在動物界,有一種動物就有這種強大的本領,那就是渦蟲。渦蟲通常分布在溫暖地區的海域或者是淡水當中。它們的體長在2毫米至10釐米之間不等,渦蟲的體型是扁平而且對稱的,它們擁有著單眼點和嗅覺器官。它們通過擺動自己體表的纖毛在水中滑行。渦蟲大多數都是肉食性的,它們會在夜間出來取食原生的動物、小螺或者是蠕蟲。
  • 渦蟲:你們搞研究就搞嘛,一定要把我切來切去的嗎?
    渦蟲綱的生物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它們誰強誰攻、自攻自受無限再生的性質:切頭長頭,切尾巴長尾巴,切成279份,就能長出279隻完整的蟲子[1];不要說切出一隻足球隊了,大概連觀眾都能切出來,因此,渦蟲也被稱為「刀鋒下永生」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