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地核:破碎元素(Earthcore: Shattered Elements)》其實就是向我們講述一場古老的史詩故事,破碎的地核元素將成為我們在這個虛構世界中冒險的力量源泉,當然這些元素也被某些邪惡勢力掌握,為此我們需要來一場「牌桌上」的對決。遊戲的畫面相比此前 Tequila Games 推出的 BattleFriends 系列可謂來了個 180 度大轉變,從原有的卡通賣萌風格變成了濃厚的史詩風格,似乎裡邊還真有不少的歷史積澱。
傳統的 CCG 卡牌無非就是這幾大要素,卡牌設計、卡組構築、卡牌融合、以及出牌規則,作為一款 CCG,本作自然少不了這些必要的東西。在卡牌設計上典型的硬派歐美風格,下筆著墨捨得用料;卡牌構築上與傳統的 CCG 沒有太大的區別,單張卡牌的攜帶數量貌似沒有限制,但是一套卡組最多只能加入 25 張卡牌,而卡牌的屬性就是水、火、木三種,水克火、火克木、木克水就是本作的戰鬥機理:
當然,遊戲的重頭戲還是對戰規則。雙方起始血量為 30 點,不用想都知道要打到 0 血才算勝利。與其他 CCG 不同的是,本作的牌桌上只有 6 個格子,輪流將自己抽到的手牌擺放進去即可。之前已經提到有屬性相剋機制,因此在出牌上,後手的首次出牌不能將牌放在對方已經出的牌位對面,只能在其餘兩個格子任選其一,這樣一來就保證了先手與後手之間的公平。
在傷害算法方面,並不是兩張卡牌之間的攻擊力抵消扣減,當對方的卡牌被消滅時,造成的攻擊力等同於被消滅卡牌的攻擊力,而卡牌之間的攻擊都是一一對應的,不存在交叉、協同攻擊的說法。如果是同屬性對陣的話會形成蓋牌疊加,攻擊數值會累計到下一回合。
某些卡牌帶有 1-3 個技能,使用方法很簡單,但是出牌之後要使用技能就必須等到下一個出牌回合,只有某些被動觸發的卡牌可以上牌的同時就打出技能。為了增添卡牌對決的緊張感,完成一次卡牌對決會改變中部牌位 2 倍傷害的對象,以此類推,因此中部牌位上牌需要一定的膽量和策略。
CCG 對戰的隨機性也是其中的一個精髓,本作的看臉成分其實也不小,同時抽中四張同屬性的卡牌也是可能的,好在有一些更改屬性、調換牌位的卡牌技能存在,否則總共六個牌位確實很難體現出卡牌戰鬥的自由度。在小編試玩的過程中,一局下來大概 10 分鐘不到,節奏不緊不慢剛剛好。
至於卡牌融合大前提當然是素材卡牌收集,除了劇情副本,我們在其他方面比如競技場、任務等渠道也能夠獲取,這個就不細說了。整個遊戲的系統構成其實並不難懂,就是語言支持上僅有英文難免會影響遊戲的好感度,畢竟 CCG 卡牌的文字內容還是很多的。
總的來說這款 CCG 卡牌作品看似精簡了對戰面板,實際上當中不乏戰法算計,在隨機抽取的卡牌中打出自己的水平確實有不小的挑戰,如果你的英文水平以及卡牌戰鬥思維還可以的話,那麼推薦來試試。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