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核難道由鉑金構成?科學家第一次確認地核堅固但相對柔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第一次確認了地球的內核是固態的,而且具有和黃金、鉑金一樣的彈性——難道地核是由黃金和鉑金構成的
-
日本科學家研究認為地球內核含有大量矽 約佔總質量5%
科學家們試圖找出這種隱藏在地球最核心的元素已經有幾十年時間了,他們相信這種元素構成了地核的相當大一部分比例,僅次於鐵和鎳。現在,通過利用設備重現地核區域的高溫高壓環境,實驗顯示在地核中除了鐵和鎳之外,最有可能存在的第三種元素應該是矽。這一發現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我們地球的產生過程。
-
科學家發現地核第三元素:矽
有個問題在數十年來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地球核心的神秘「第三元素」究竟是什麼?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並且大體上認同地核主要由鐵(85%)組成,其中還含有10%的鎳和另外5%的輕元素,如碳、氧、矽或硫。然而,關於輕元素的含量和組成一直存在較大爭議。
-
地核是何時形成的?10-13億年前,熔融的內核冷卻成了固態
迄今為止,人類挖過的最深的坑也只有大約12公裡,遠遠沒有到達地幔,更不用說地核了。因此,我們目前也只能通過地震等方式來推測地核的結構。據推測,地核分為兩部分,最內側是內核,外面是外核。內核是由固態的鐵和鎳組成的,而外核則是熔融狀態的鐵在流淌。不過,地核並非一直是這樣的,在最開始的時候,由於能量比較高,整個地核都處於熔融的狀態。直到溫度不斷散失,內核才凝固下來的。
-
構成地球核心的神秘元素是什麼?科學家這麼說…
構成地球核心的神秘元素是什麼? 日本科學家表示,構成地球核心的神秘元素可能是矽,他們宣稱已在解開地球最深處秘密之一方面取得進展。 據報導,長久以來,各界一致認為地球核心是由大約85%的鐵和10%的鎳構成,另外5%有可能是硫、氧或矽。
-
地核究竟有多老?科學家重估地球內核年齡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8月21日報導,這一研究結果將地核置於其13億至45億年估計年齡譜的較小端,但又比最近一項僅5.65億年的估計大一些。    此外,這些實驗和相關理論有助於確定地核的導熱量,以及為「地球發電機」提供動力的能源來源。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更重要的是,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確定地核的熱流量,以及為「地球發電機」提供動力的能量來源。 研究者四川大學張友君副教授解釋稱,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鐵構成,分為固態內核和液態外核。高溫的鐵地核通過熱傳導向地幔中傳遞熱量,因此地核的熱導率是確定地核許多屬性包括內地核如何形成以及「地球發電機」如何驅動的關鍵。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更重要的是,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確定地核的熱流量,以及為「地球發電機」提供動力的能量來源。 研究者四川大學張友君副教授解釋稱,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鐵構成,分為固態內核和液態外核。高溫的鐵地核通過熱傳導向地幔中傳遞熱量,因此地核的熱導率是確定地核許多屬性包括內地核如何形成以及「地球發電機」如何驅動的關鍵。「地球發動機」則是指帶電的富鐵液態外核的運動產生了地球磁場。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最新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更重要的是,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確定地核的熱流量,以及為「地球發電機」提供動力的能量來源。研究者四川大學張友君副教授解釋稱,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鐵構成,分為固態內核和液態外核。高溫的鐵地核通過熱傳導向地幔中傳遞熱量,因此地核的熱導率是確定地核許多屬性包括內地核如何形成以及「地球發電機」如何驅動的關鍵。「地球發動機」則是指帶電的富鐵液態外核的運動產生了地球磁場。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更重要的是,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確定地核的熱流量,以及為「地球發電機」提供動力的能量來源。研究者四川大學張友君副教授解釋稱,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鐵構成,分為固態內核和液態外核。高溫的鐵地核通過熱傳導向地幔中傳遞熱量,因此地核的熱導率是確定地核許多屬性包括內地核如何形成以及「地球發電機」如何驅動的關鍵。「地球發動機」則是指帶電的富鐵液態外核的運動產生了地球磁場。
-
地核正在持續洩漏,科學家或因此揭開地磁起源之謎
那麼,地球深處地地幔和地核之間又有沒有物質交換呢?數十年來科學家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由於地核遠在2900公裡的地球深處,科學家們不方便,更主要是依靠目前的技術,還沒能耐派出什麼探測器抵達這個深度一探地核的秘密,所以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科學家,雖然對地核都充滿無以言表的嚮往,卻一直不得入門之法而深感惆悵。
-
地核洩露物質25億年,地磁場的起源和它有沒有關係?
在地質學剛剛興起的時候,科學家們就在研究地核和地幔之間的聯繫,他們認為,地核中的熔融物質和地幔層建立了某種通道,源源不斷地洩露出去,目前已經在地幔層中找到了大量熔融物質。那科學家們憑什麼斷定地核正在洩露呢?答案是鎢,這種金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名74,是典型的親鐵元素。地核有內外之分,但不論是內核還是外核,鐵和鎳都是主要組成部分。地核密度大,也是這造成的。
-
科學家揭示地球固體內核形成時間
原標題:科學家揭示地球固體內核形成時間 (記者彭科峰)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獲悉,中外科學家採用實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揭示地核的熱導率值有相當大的變化,預示了地球內核形成的時間範圍為少於5億年到接近20億年。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
地球內核的奧秘
地球科學之謎能被找到各個地方從冰蓋到海洋。其中,有一個地方我們尤其缺乏了解,就是那地獄般的內核,似乎就在上周大謎團最終已經被解決。不清楚正是什麼引起的,但是無論它是什麼,它一定是重大的和有可能在這裡與另一回事存在一個奇怪的相互關係。
-
地球發電機——地核,還年輕著呢!四川大學科學家:我們差點放棄
10億歲聽起來可能並不年輕,但對於地核而言,似乎還年輕著…… 據澳大利亞第九新聞頻道8月26日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內重建了模擬地球核心的環境,以估計地球固態內核年齡。最終,通過兩年時間,他們得出了結果——地核的年齡預估在10億到13億年之間——位於此前認為的光譜最低端。這一研究已於本月早些時候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的同行評審期刊《物理評論期刊》上。 更重要的是,這一實驗讓研究人員對地核如何傳導熱量以及驅動地球發電機的能源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研究人員說,地球發電機是維持地球磁場的機制。
-
地球發電機——地核,還年輕著呢!四川大學科學家:我們差點放棄
10億歲聽起來可能並不年輕,但對於地核而言,似乎還年輕著……據澳大利亞第九新聞頻道8月26日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內重建了模擬地球核心的環境,以估計地球固態內核年齡。最終,通過兩年時間,他們得出了結果——地核的年齡預估在10億到13億年之間——位於此前認為的光譜最低端。這一研究已於本月早些時候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的同行評審期刊《物理評論期刊》上。
-
研究發現地核物質向地幔「洩漏」
一份新研究發現,地球內核裡面的物質在過去25億年裡不斷「洩漏」到地幔層,有的甚至達到地殼表層。 地核位於地下2900公裡深處,溫度高達5000多攝氏度。科學家知道內核的熱量經常通過火山活動傳遞到地球外層。但是在過去幾十年裡,科學界就地心與地幔是否存在物質互換的問題存在爭議。 研究者說,這份研究首次給出了答案。
-
老師好,地球內部的能量來源於地核,據說內核是是圓柱形的鐵質固體...
地球的內核目前並不會再源源不斷產生新的能量了,整個星球的能量在它剛形成時就已經開始了,那時地球是個熾熱的熔融球體。後來隨著冷卻,鐵鎳這類重的元素下沉聚集到球心,矽鋁等元素上浮聚集到地表,逐漸分異出地球的地心、地幔和地殼,並穩定下來。
-
火星的核心是什麼構成的?科學家通過分析地震波,推斷出答案
先拋出一個問題:科學家沒去過火星,也沒有探測器在火星鑽過孔,他們是怎麼知道火星的核心是由什麼構成的?實際上,就算是在地球,也沒有人真正見過地心是什麼樣子的。在上個世紀,前蘇聯的科學家曾經嘗試過向地下鑽孔,想一探究竟,地底深處到底是什麼。但是他們鑽到12000米的深度就再也無法往下鑽了。
-
科學家發現:地核只有10億歲
雖然地球是一個整體,但是地球卻由多個部分組成,在地球的最內部,是地球的關鍵所在——地核。在過去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認為,地球內核的誕生年齡,應該是和地球年齡差不多的,不過這個理論,在最近被改寫了。地核遠比想像中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