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2020-08-31 環球網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劉霞)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最新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

團隊歷時兩年,通過將雷射加熱的鐵樣品在兩個金剛石砧之間擠壓從而創造出類似於地球核心的環境,研究人員表示,這一年齡位於此前13億至45億年估計年齡譜的較小端;但又比最近一項僅5.65億歲的估計大一些。更重要的是,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確定地核的熱流量,以及為「地球發電機」提供動力的能量來源。

研究者四川大學張友君副教授解釋稱,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鐵構成,分為固態內核和液態外核。高溫的鐵地核通過熱傳導向地幔中傳遞熱量,因此地核的熱導率是確定地核許多屬性包括內地核如何形成以及「地球發電機」如何驅動的關鍵。「地球發動機」則是指帶電的富鐵液態外核的運動產生了地球磁場

張友君說:「外核液態金屬流動,溫度和壓力差異產生電流,再加上地球旋轉,可製造大規模的『發電機效應』。地球發電機是維持地球磁場的機制,而地球磁場能保持指南針的指向,並保護生命免受有害宇宙射線的侵害。」

新測得鐵在地核環境下的熱導率低於最近研究估值的30%至50%,但這足以改變科學家們對地球年齡和地球發電機的認識。研究表明地球發電機主要包括熱對流和成分對流這兩種不同的能量來源和機制維持。在地球初期,地球發電機僅靠熱對流維持;在地球內核形成至今,這兩種機制共同作用並且同樣重要。

「本研究在實驗和理論上共同確定了地核主要成分鐵在地核環境下的電熱輸運性質,解決了近20年來關於地核熱傳導性質的爭議」,張友君如此強調。

研究合作者、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林俊孚教授說:「地球在太陽系中獨一無二,因為它擁有磁場並宜居,我們的結果有助於科學家釐清為什麼太陽系內其他行星沒有磁場。」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地核中除了主要組成成分鐵外,還有約10%的輕元素,接下來他們計劃進一步確定這些輕元素會對地核的熱傳導和地球發電機產生什麼影響。隨著對電熱輸運認識的改進,研究人員可以更精確地估計地球內核的年齡。

據悉,本研究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美國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四川大學雙一流高校建設的資助。

總編輯圈點

地球目前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園,我們對她足夠了解嗎?未必。以這項研究為例,不同研究得出的地球固態內核年齡不同,說明該問題在科學家之間仍存在一定爭議。類似的深層次科學問題還有很多,有的沒有答案,有的只是假說,有的仍無定論。所以,當人類探索足跡不斷邁向宇宙深處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更多地關注地球深處,探索藏在我們腳下的科學奧秘。

相關焦點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劉霞)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最新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科技日報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劉霞)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最新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團隊歷時兩年,通過將雷射加熱的鐵樣品在兩個金剛石砧之間擠壓從而創造出類似於地球核心的環境,研究人員表示,這一年齡位於此前13億至45億年估計年齡譜的較小端;但又比最近一項僅5.65億歲的估計大一些。更重要的是,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確定地核的熱流量,以及為「地球發電機」提供動力的能量來源。
  • 地球內核為什麼是固態的?它與地球磁場的形成又有什麼聯繫呢?
    地球是由幾個不同的層組成的,而每一層都有其獨特的屬性。地球最深的層是固體的內核。為什麼地球內核是固態的呢?雖然沒有人曾經到過地球的中心,但是物理學家通過研究地震的衝擊波,已經能夠計算出它可能的結構。即地球的中心是一個堅固的內核,有月球的三分之二大小,主要由鐵構成。
  • 《物理評論快報》雜誌:地球固態內核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
    《物理評論快報》雜誌:地球固態內核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劉霞):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
  • 地球變年輕了!內核只有10億歲,遠比46億歲更年輕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學過中學地理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地球由地核、地幔、地殼三層結構構成,其中地核是一顆內層是固態而外層是液態的核心,它的存在不僅使得地表多了許多自然地貌,還參與了地球磁場的形成。
  • 地核究竟有多老?科學家重估地球內核年齡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北京8月2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通過在實驗室中模擬類似於地球核心的環境,研究人員改進了對地球固態內核年齡的估計,認為其形成年代在10億到13億年前之間。
  • 為什麼地球有45億歲了,地核卻只有10億年的歷史呢?
    隨著地核的逐漸冷卻,核心才是從內向外開始產生結晶,這種結晶形成的過程又進一步釋放了能量從而推動了液態外核的運動。因此核心的固態的形成和積累的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理解為地發電機的組成能量。此外,研究也進一步表明,磁場在10-15億年之前突然得到了增強,這和地球內核形成的時間不謀而合,也就是說地球內核的結晶可能對磁場的增強產生了一定的推力
  • 為什麼地球有45億歲了,地核卻只有10億年的歷史呢?
    地球的內核就是我們地球最內部最核心的物質,對地核的劃分也有內核和外核的差別。一般認為地球的外核是能夠緩慢流動的液態,內核就是堅硬的核心。因此,我們可以將現在地球的構造想像成一層蛋糕,有著固態的外殼、又熱又粘的地幔、液態的外核和固態的內核。
  • 地球因6800℃的內核產生磁場,地球磁場可以逆轉,可以消失
    地球為何能存在生命?我們首先會想到,地球有太陽作為能量來源,地球本身存在水、大氣層、磁場保護,然而追根溯源,地球擁有磁場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存在足夠的水和大氣。雖然磁場如此重要,但是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只有拿起指北針的時候才會想起——哦!地球還有磁場的!
  • 科學家揭示地球固體內核形成時間
    原標題:科學家揭示地球固體內核形成時間   (記者彭科峰)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獲悉,中外科學家採用實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揭示地核的熱導率值有相當大的變化,預示了地球內核形成的時間範圍為少於5億年到接近20億年。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 地球年齡被改寫!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歲年輕多了
    據報導,近期,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通過一項實驗,發現地球內核的年齡要遠比人們想像中的年輕許多,這項發現意味著,地球內核的年齡或許僅為10億年,從而地球的真實年齡或許也要遠比46億年要年輕許多。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無法參與地球從無到有,經歷整個地球的起源演化,所以,科學家們想要了解地球,想要計算出地球的年齡,就需要通過地質科考去判斷。
  • 地球內核的奧秘
    地球科學之謎能被找到各個地方從冰蓋到海洋。其中,有一個地方我們尤其缺乏了解,就是那地獄般的內核,似乎就在上周大謎團最終已經被解決。我們大約在一段時間內已經了解了,固態內核是從分離液態熔融外核被推導出來的,在1936年通過丹麥地震學家英格
  • 地球磁場正在消失?人類會滅亡嗎?科學家:有這個可能
    在過去的幾年間,科學家一直在觀察著地球的磁場,並且已經有了一些驚人的發現,就是地球的磁場已經在逐年的削弱,雖然在近幾年地球磁場不會大幅度減弱或者完全消失,但目前地球的磁場相比於40年前已經減弱了非常多,而且在這40億年內地球磁場還發生了多次磁力翻轉,那麼當前地球磁場的減弱是不是預示著下一次的地球磁場翻轉即將來臨。
  • 科學家提出地球內核新理論 稱由2個不同部分構成
    中新網2月11日電據外媒11日報導,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最新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報告顯示,地球內核是由兩個存在巨大差異的部分組成的。這些科學家認為,地球內核最中心部分(內內核)的鐵晶體結構同地球內核外部(外內核)的鐵晶體結構存在著差異。
  • 地球年齡被改寫?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年輕得多
    對於地球,我們確實了解的非常多,但同時我們有很多也不夠了解,有很多問題依舊困惑著我們。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年輕得多。或許很多人都想問,地球到底多大了呢?其實這要從地球的起源開始說起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就已經孕育而生了,因此年齡應該從那個時候開始算起。正是因為人類無法參與整個地球生長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只能推斷和判斷。
  • 地球磁場出現異常「分裂」!對人類有何影響?
    那麼地球為什麼會有磁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地球磁場產生假說當屬「發電機說」。要了解地球磁場的成因,首先需要了解地球的基本結構。地核實際上又分成兩層,外核是熔融的液態鐵,內核則為因受到更大壓力而呈現為固態這樣的磁場異常對我們有何影響呢?SAA的磁場強度如此減弱下去,你是否會擔心地球磁場會有一天會徹底消失?地球磁場減弱,地球會發生什麼?
  • 地球磁場出現異常「分裂」!對人類有何影響?
    同時地磁場也保護著圍繞地球旋轉的成千上萬顆衛星和其他航空器。地球磁場從何而來那麼地球為什麼會有磁場?磁場是從何而來呢?雖說地球磁場極為重要,已經運行了至少34億年,但其起源仍然是地球物理學的重大未解之謎之一,是地球「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存在。
  • 地球的內部結構是怎麼樣的?地球為什麼會有磁場?
    地球內部的結構十分複雜,科學家通過對於地震波的研究,推測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中地殼是最薄的部分,平均厚度大約為17千米,陸地地殼相對較厚,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海洋地殼相對較薄,平均厚度僅為6千米。
  • 地球磁場為什麼能穩定存在?
    愛爾蘭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拉莫(Joseph Larmor)則猜測,或許有一個發電機產生了地球的磁場……  咦,地球內部有一個發電機?這個想法聽起來似乎有些天馬行空,但事實上,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地球磁場理論——「地球發電機」理論正是萌芽於此。  02.  神奇的「地球發電機」  要了解地球為什麼能產生磁場,首先需要了解地球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