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核的奧秘

2020-09-09 天文在線


地球內核的奧秘

我經常向外看這個頻道進入星際空間去找奇怪又有趣的科學發展我說到。但我們自己的世界,在許多方面,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個謎。地球科學之謎能被找到各個地方從冰蓋到海洋。其中,有一個地方我們尤其缺乏了解,就是那地獄般的內核,似乎就在上周大謎團最終已經被解決。

此外在一分鐘之內。地球的內核是一個760英裡寬的實心球,通過外界的巨大壓力保持固體, 而且很熱,達到5700開爾文度也毫不奇怪,通常由小行星核與鐵隕石以相同的方式組成一個鐵鎳合金。


我們大約在一段時間內已經了解了,固態內核是從分離液態熔融外核被推導出來的,在1936年通過丹麥地震學家英格·萊曼在研究地震儀的期間地震起源於地球的另一邊。另一個有趣的方面是內核正在擴大。

由於地球變涼,內核大約每年凝固半毫米的熔融外核。它似乎比其他行星旋轉的更快,因為它基本上漂浮在液態中。內核的增長性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液態外核產生對流。

那是起源在地球的磁場,沒有磁場,在地球上將不能生存,所以一個對流核是任何類地行星逐步發展複雜生活能力的關鍵。

但是這內核是比地球的年齡還年輕,地球內核的形成時間遠晚於地球形成的時間,甚至可能比地球上生命開始進化的時期還晚,這表明地球磁場的產生方式發生了變化。

它只不過開始凝固5到15億年前之間,也可能不是一個單一固體,雖然這還不能確切地知道,但可以由兩個層次代替組成,最裡層可能會旋轉在它的側面上。不清楚正是什麼引起的,但是無論它是什麼,它一定是重大的和有可能在這裡與另一回事存在一個奇怪的相互關係。

(地球磁場 上:北極磁與地理北極 下:南極磁與地理南極)


人們學習古地磁場利用古老的巖石保存證據,認為地球的磁場轉換軸大約在50億年前。反過來可能和號稱「寒武紀爆發」的出現有關,大約一段時間當大量加速經歷進化的時候,我們肯定不知道,但改變地球的磁場可能已經允許為越來越多地進化複雜的生活在地球上負責。

除了現在解決奧秘之外,我們總能夠推斷地球的核心是將近95%的鐵和鎳。儘管如此內核的密度一定是由計算器直觀5%的輕元素組成。它總是被認為那是硫、氧或矽。

但是一個日本的博士大谷榮治帶領團隊似乎解決了奧秘,利用實驗室進行實驗運用高溫和在內核裡存在的氣壓,他們匹配各種各樣混合的材料直到他們找到一個相似的地震數據。

正如結果所表明,似乎大部分是矽,這裡重要的是什麼呢?它沒有氧氣。假設它曾經有,它將意味著在早期地球的表面是貧氧,但它是富氧也不一定,仍然存在有許多未知,但他們應該有深層的意蘊,在我們的模型地球上生命是怎樣出現的。

相關知識

地核(英語:core),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公裡,高密度,平均每立方釐米重12克。溫度非常高,約有4000~6000℃。

它可再分為內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傳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地核,而從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鐵隕石來推測、以及地球物理化學性質的推算,地核也是由鐵和鎳組成。地球磁場的自激發電機理論,也需要一個液態金屬外核的存在才能成立。至於內核,則極有可能是固態鐵。


作者:

FY: 平行宇宙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溫度比太陽還高的內核,年齡比地球還年輕
    地球內核的奧秘 但是這內核是比地球的年齡還年輕,地球內核的形成時間遠晚於地球形成的時間,甚至可能比地球上生命開始進化的時期還晚,這表明地球磁場的產生方式發生了變化。 它只不過開始凝固5到15億年前之間,也可能不是一個單一固體,雖然這還不能確切地知道,但可以由兩個層次代替組成,最裡層可能會旋轉在它的側面上。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最新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研究者四川大學張友君副教授解釋稱,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鐵構成,分為固態內核和液態外核。高溫的鐵地核通過熱傳導向地幔中傳遞熱量,因此地核的熱導率是確定地核許多屬性包括內地核如何形成以及「地球發電機」如何驅動的關鍵。「地球發動機」則是指帶電的富鐵液態外核的運動產生了地球磁場。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團隊歷時兩年,通過將雷射加熱的鐵樣品在兩個金剛石砧之間擠壓從而創造出類似於地球核心的環境,研究人員表示,這一年齡位於此前13億至45億年估計年齡譜的較小端;但又比最近一項僅5.65億歲的估計大一些。更重要的是,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確定地核的熱流量,以及為「地球發電機」提供動力的能量來源。研究者四川大學張友君副教授解釋稱,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鐵構成,分為固態內核和液態外核。
  • 地球因6800℃的內核產生磁場,地球磁場可以逆轉,可以消失
    ,來源於火熱的內核:地球雖然表面溫度宜人,但是在內核地區,溫度高達6800℃,太陽表面溫度只有約6000℃。在如此高溫的環境下,地球內核附近的金屬被全部熔化,形成了液態金屬流,這些液態金屬包裹著地球內核,形成了獨特的導電體系。地球內核附近的流動金屬可以導電,而地球內核主要由放射性物質組成,放射性物質向外輻射,讓導電金屬液體開始攜帶電流,進而產生地球磁場。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劉霞)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最新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劉霞)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最新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
  • 科學家揭示地球固體內核形成時間
    原標題:科學家揭示地球固體內核形成時間   (記者彭科峰)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獲悉,中外科學家採用實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揭示地核的熱導率值有相當大的變化,預示了地球內核形成的時間範圍為少於5億年到接近20億年。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 地球內核為什麼是固態的?它與地球磁場的形成又有什麼聯繫呢?
    地球是由幾個不同的層組成的,而每一層都有其獨特的屬性。地球最深的層是固體的內核。為什麼地球內核是固態的呢?雖然沒有人曾經到過地球的中心,但是物理學家通過研究地震的衝擊波,已經能夠計算出它可能的結構。即地球的中心是一個堅固的內核,有月球的三分之二大小,主要由鐵構成。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地球是怎樣誕生的?都有哪些奧秘?
    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進步,人類對地球的形成的認識將越來越深入和趨向統一。我們有理由相信、揭開地球起源之謎並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探尋地球內部的奧秘一直以來,人們力圖探尋地球內部的奧秘。18世紀,人們計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後發現:地球內部的平均密度為5.52克/釐米3,而地球表面巖石的平均密度是2.67克/釐米3.兩者相差1倍多。這說明地球內部一定存在著重物質。
  • 地球內核發熱的原理是什麼?
    地球結構主要分為三部分,最外層的地殼,平均厚度只有17公裡;中間的地幔,厚度2900公裡;內部的地核,半徑3400公裡,溫度高達3000~6000℃。地球核心溫度是很高的,主要由鐵和鎳組成,物質呈可塑性固態;地幔主要由巖漿組成,當某處的地殼裂開時,巖漿就會噴發而出形成火山噴發。
  • 科學家重估地球內核年齡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北京8月2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通過在實驗室中模擬類似於地球核心的環境,研究人員改進了對地球固態內核年齡的估計,認為其形成年代在10億到13億年前之間。
  • 地球內部沸騰了?在過去25億年裡,地球內核不間斷向外洩漏
    事實上我認為地球更像是一個壓力鍋,當內部溫度和壓力過高時,通過「氣閥」向外釋放熱量來降低內部溫度,地震和火山便是地球向外釋放熱量的一種途徑。今年一項新科學研究再次證實了地球內部在沸騰,該研究發現在過去25億年裡,地球內核呈熔融狀態物質不間斷洩漏到地幔層,然後通過地幔柱通道最終來到地面。
  • 地球內核溫度超過太陽,高達6800度,為何我們卻毫無感覺?
    但人們可能有所不知,太陽溫度和地球的內核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地球的內核最高溫度在6800度左右,那麼,地球內核的溫度那麼高,為何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卻毫無感覺呢?科學家認為,這與地球內核的物質有關。
  • 科學家提出地球內核新理論 稱由2個不同部分構成
    中新網2月11日電據外媒11日報導,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最新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報告顯示,地球內核是由兩個存在巨大差異的部分組成的。這些科學家認為,地球內核最中心部分(內內核)的鐵晶體結構同地球內核外部(外內核)的鐵晶體結構存在著差異。
  • 日本科學家研究認為地球內核含有大量矽 約佔總質量5%
    難以企及地球的最核心部分——內核,被科學家們認為是一個固體的球體,其直徑大約1200公裡。這一部分實在太深,難以開展任何的直接研究,因此科學家們主要是通過地震波的方式對其各項性質進行推斷。到目前為止,我們相信地球內核從質量比上看,鐵佔據了大約85%,鎳大約佔到10%。而為了調查剩下的5%質量究竟應該是何種元素,大谷栄治教授和他的研究組嘗試將矽元素融入鐵鎳合金。
  • 地球已經有45億年的歷史,為何內核的溫度仍然很高?
    由於地球本身是行星的限制,內部不會像恆星那樣因核聚變而產生熱量,而是源源不斷地向外界散發熱量,那麼為什麼經過了漫長的45億年,地球的內核溫度依然很高呢?地球的內部結構及溫度變化要想了解地球內部的情況,需要追溯地球的形成歷史。
  • 地球內核的鑽石儲量或超千萬億噸
    ▲地球內核的鑽石儲量或超過千萬億噸。Sciencedaily.com網站7月16日報導,通過研究異常震波速度,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和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地球內核的鑽石儲量或超過千萬億噸。
  • 地球的內核年齡是46億年嗎?科學家給出答案,它年輕了10億歲
    宇宙如此之大,但是因為我們的科技條件限制,我們發現只有地球擁有著生命,而我們所居住的這顆星球,它的年齡高達46億年。然而在最近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地球年齡也許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而它的內核真實年齡也許比46億年還少。
  • 地球為何有個液態外核?而內核又是固態?為什麼裡面先冷卻
    地球為何有個液態外核?而內核又是固態?為什麼裡面先冷卻 2020-10-02 18:19:01 來源 : 三丫科技 更準確的說,地球有一個固態內核和液體外核,然後才是下地幔
  • 地球年齡被改寫!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歲年輕多了
    據報導,近期,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通過一項實驗,發現地球內核的年齡要遠比人們想像中的年輕許多,這項發現意味著,地球內核的年齡或許僅為10億年,從而地球的真實年齡或許也要遠比46億年要年輕許多。什麼是地球內核呢?簡單來說,就是地球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它處於地球的最內部。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地球的內核是金屬內核,密度極高,而且溫度也在4000攝氏度以上。地球的內核非常重,質量佔據了地球總質量的31.5%,體積也超過了地球總體積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