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難道由鉑金構成?科學家第一次確認地核堅固但相對柔軟

2021-01-20 徐德文科學頻道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第一次確認了地球的內核是固態的,而且具有和黃金、鉑金一樣的彈性——難道地核是由黃金和鉑金構成的?

地球核心究竟是什麼樣的?普遍的觀點是,地核分為固態的內核及液態的外核,半徑約3400公裡,溫度達5000多度,接近甚至可能超過太陽表面溫度。其中內核半徑1220公裡,約為月球半徑的3/4。


地核是45億年前地球形成初期行星分化時,在高溫熔融狀態下,較重的物質下沉到中心形成的,所以地核的成分大致可以推斷為80%的鐵、鎳以及一些輕元素,當然還富含金、鉑等其它親鐵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正是這些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讓外核處於熔融狀態,產生磁場,保護著我們的大氣層,沒讓它被太陽風吹走;也保護著地球上的生命,讓我們不被宇宙射線狂轟濫炸。


對地核的認識僅僅始於一個世紀以前,當時的科學家們認為地球是由一層厚而脆的外殼,以及熔融狀態的粘稠金屬核心組成;上世紀30年代發生的紐西蘭大地震,數據顯示地球核心出現了不該存在的壓縮波(P波),丹麥地震學家英格·萊曼才推斷認為,地球中心可能是固體的,這些壓縮波就是反射的回波。此後,地核分為內外兩層就成為了公認的模型。

但又有什麼證據可以肯定地核就是固態的呢?畢竟沒有人方便親自去那兒看一看,摸一摸,所以地核究竟是不是固態的就成了懸疑,就像辛普森案,所以人都知道是他幹的,但就是沒有證據證明是他幹的,最後只好釋放了事。


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決定把注意力集中到可以穿過固體地核的J相地震波上,這種地震波可以探測到星球內部各層的彈性細節,唯一的缺點是它非常弱,幾乎不可能探測到,所以地震學家把測量J相地震波看作是地震學的「聖杯」。

幸運的是,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已經部署了一個被稱為地震儀的全球網絡,可以捕捉到繞地球傳播的微弱震動和顫抖。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重新分析了2010年到2016年期間發生的6.8級以上地震的歷史數據,發現S波比原來想像的要慢2.5%,這足以表明地球內核是「堅固而相對柔軟的」,具有和黃金、鉑金一樣的彈性。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科學家們還沒有肯定的答案,但估計是因為地球中心炙熱的環境,鐵在高壓下呈現的固有屬性,或者是一些比較輕的元素被困在內核中造成的。研究人員將很快在紐西蘭和南極洲之間的麥考瑞島及周圍建立一個地震儀網絡,希望在這個地震頻發的地區找到更多的線索。

看起來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指向地球中心的大型望遠鏡,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能夠準確地知道地球核心是由什麼構成的嗎?要真的全部是黃金和鉑金,那可怎麼是好,那可怎麼是好啊!好吧,這只是一個美好奢侈的遐想,理論上完全沒這個可能。

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天(10月19日)的《科學》雜誌上。

【徐德文O戴維科學】一個你可以看懂的科學自媒體,獨立中立自立的觀察者。最文藝、最有趣的科學知識,最酷、最前沿的科學發現,最新、最尖端的科研成果。請果斷關注!

相關焦點

  • 地核內核第三大構成元素是什麼?日本科學家找到答案
    中國日報網1月10日電除了鐵、鎳元素之外,還有一種神秘元素是構成地核內核的「主力軍」。對於這一「缺失元素」的真實身份,科學家數十年來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但日前日本科學家宣布他們揭開了「缺失元素」的神秘面紗。
  • 科學家發現地核第三元素:矽
    有個問題在數十年來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地球核心的神秘「第三元素」究竟是什麼?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並且大體上認同地核主要由鐵(85%)組成,其中還含有10%的鎳和另外5%的輕元素,如碳、氧、矽或硫。然而,關於輕元素的含量和組成一直存在較大爭議。
  • 地球發電機——地核,還年輕著呢!四川大學科學家:我們差點放棄
    最終,通過兩年時間,他們得出了結果——地核的年齡預估在10億到13億年之間——位於此前認為的光譜最低端。這一研究已於本月早些時候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的同行評審期刊《物理評論期刊》上。 更重要的是,這一實驗讓研究人員對地核如何傳導熱量以及驅動地球發電機的能源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研究人員說,地球發電機是維持地球磁場的機制。
  • 地球發電機——地核,還年輕著呢!四川大學科學家:我們差點放棄
    地球磁場計算機模擬圖,地球磁場是由地核的熱傳遞而產生的。圖據NASA「人們非常好奇和興奮地想了解地球發電機的起源和磁場強度,因為它們促成了行星的宜居性。」報導介紹,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鐵構成,內核是固態的,而外核是液態的。鐵通過傳導來傳遞熱量的有效性——即熱導率——是確定地核其他許多屬性的關鍵,包括內核是何時形成的。多年來,關於地核的實際年齡一直存在多種混亂的答案。對地核年齡和熱導率的估計從非常古老和相對較低,到非常年輕和相對較高,各不相同。此前,一項研究估計,地核的年齡在13億年到45億年之間。
  • 白銀和鉑金的區別
    鉑金如首飾上有「PT」或者「PLATNUM」或「PLAT」字樣,則是鉑金,如首飾上有「S」或者「SILVER」字樣,則是白銀。  (二)稱重量:鉑金比重為21.4,白銀的比重是10.49,同一體積鉑比白銀要重一倍,一般用手掂重量即可區分兩者。
  • 地核究竟有多老?科學家重估地球內核年齡
    &nbsp&nbsp&nbsp&nbsp這項研究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傑克遜地質學院的林俊孚教授牽頭。他說:「人們對地球發電機的來源以及磁場的強度感到好奇和興奮,因為它們都是決定行星宜居性的因素。」&nbsp&nbsp&nbsp&nbsp研究結果8月13日刊登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周刊上。
  • 科學家發現地球最大秘密:地球內部是空心的,且全是黃金和鉑金?
    之前,科學家在厄瓜多伊瓜蘇瀑布下面,偶然發現一條地下隧道。這條隧道位於地下240米的深處,屬於極為龐大、複雜的隧道系統,全長大約長達四千公裡以上。人們至今都不知道這條隧道最終通向何處。,到達了地球的內部,這個地方就是地球的核心(地核)所以地球的核心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金屬熔爐。
  • 太陽系外存新形式「超級地球」 其「地核」閃爍紅藍寶石
    原標題:太陽系外存在新形式的「超級地球」其「地核」閃爍著紅藍寶石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消息,科學家確認太陽系外存在一種新形式的「超級地球」,其「地核」並非鐵核,但卻富含鈣、鋁及其氧化物,而且可能閃爍著紅寶石和藍寶石。
  • 為什麼地核深處有很多黃金,是自然形成的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為什麼地核深處有很多黃金,是自然形成的嗎?科學家給出答案現在我們知道地球是一顆美麗的智慧星球,同時也是一顆資源豐富的星球,從人類誕生文明開始,黃金就是一種非常貴重的金屬,古代的時候黃金的重要比現在還要厲害,黃金之所以這麼珍貴就是因為黃金太稀少了,地球上的大型金礦是非常稀少的,每年所產的黃金也非常少,全世界每年可生產剛鐵10億噸,但是黃金產量每年只有3000多噸,看上去很多,但是分到世界各地就顯得很少了
  • 火星的核心是什麼構成的?科學家通過分析地震波,推斷出答案
    先拋出一個問題:科學家沒去過火星,也沒有探測器在火星鑽過孔,他們是怎麼知道火星的核心是由什麼構成的?實際上,就算是在地球,也沒有人真正見過地心是什麼樣子的。在上個世紀,前蘇聯的科學家曾經嘗試過向地下鑽孔,想一探究竟,地底深處到底是什麼。但是他們鑽到12000米的深度就再也無法往下鑽了。
  • 地核可能正在洩漏?科學家們不知道為什麼它已經洩漏了25億年
    至少25億年以來,地球熾熱的熔融金屬核心一直在滲入地幔,科學家們無法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位於地球死亡中心的地核以令人難以置信的7952F到11012F(4400到6100攝氏度)的高溫燃燒。這個由熔化的鐵和鎳構成的噩夢般的地獄,位於3728英裡(6000公裡)以下。
  • 地核為什麼這麼熱?科學家:因為地殼的保溫效果好
    地核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具有極高的溫度,並且是自從地球誕生以來就一直如此。雖然我們感受最多的還是太陽帶給我們的溫度,但是地核才是我們能在這個星球上生存的重要因素。可是地核內部的溫度可能超過6800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還高。而我們沒有被燒成灰也多虧了地殼。地殼隔熱是一方面,還有一個原因是它的「惰性」。因為我們地球的內部的溫度其實是由壓力構成的,因為地底下的壓力過大,所以分子就十分活躍,但是隨著地核漸漸往上,壓力越來越小,到了地表,壓力就變的非常低,分子就沒有那麼活躍了,所以溫度自然就不會那麼高,我們自然不會被燒成灰。
  • 地核的黃金儲量有多少?科學家已證實:夠分每個人1000噸
    要知道從地球的構造上來看的話,整個地球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層次。其實這三個層面也是根據科學家們的測試所得出的結果。前南斯拉夫地震學家推測,在地殼的底部應該是地球不同的物質,而這個界面也被稱之為莫霍面。要知道我們將地球的核心不稱之為地核,而地核的平均厚度也是達到了3400公裡。
  • Jennifer Jackson:地核-地幔邊界的巨大團塊
    Jennifer Jackson 的演講題目是《地核-地幔邊界的巨大團塊》,她帶領我們探究了地底深處一些有趣的「腫塊」——它們由什麼物質構成,會對地表有哪些影響?研究它們又會給行星探索帶來什麼啟發?
  • 美科學家擬鑽入地核 靈感取自大片《地心浩劫》
    中新網5月16日電 香港文匯報今天轉載英國泰晤士報消息稱,美國科學家正計劃進行一項價值一百億美元的地心探測計劃,希望把一個西柚般大小的鑽石探測器放入三千公裡深的地球中心。科學家將製造一次反向的「火山爆發」,利用鐵漿把探測器像利刀一樣插入地球深處收集數據,揭開地核不為人知的面目。
  • 《我們由奇蹟構成》世界是由每個活著的人所構成的
    從上周開始,我開始看日本新播的電視連續劇--《我們由奇蹟構成》。這部劇是由高橋一生主演的,而在此之前,我並沒有看過他演的劇,這是第一次。在這部劇中他演了一位在大學教授動物行為學的講師--相河一輝。他痴迷於生物,喜歡各種各樣的物種,並且喜歡研究它們,和它們去相處。
  • 意想不到,地核外層,「鐵雪」正在飄落
    >對於地球內部,科學家們在理論上認為它具有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保護著我們地球的磁場也被認為是由地核的運動造成的,從而這讓科學家們決定對它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讓我們來感謝一個來自國際小組的研究, 他們發現地核區域也存在著一種地核獨的「雪」。具體來說, 他們的研究表明在外核內部,凝固的微小鐵顆粒落下,在外核頂部堆積了厚達320公裡的「鐵雪&34;這是件很神奇的事情,&34;。
  • 科學家發現地核奧秘,多次試驗之後,有了新的發現
    長久以來,科學家力圖探索大地奧秘。在18世紀前,籌算出地球的平均質量密度。發覺地球內部的質量為(5——52克)釐米,地球外表巖層的均勻質量為267克/釐米),你會發現兩者之間差距1倍多。這說明什麼呢?內部核心必然擁有重物質等。進入19世紀20年代末期,科學家初次啟動大規模探測大地奧秘。
  • 黃金、K金、鉑金到底有什麼區別?
    化學元素符號為Au,它的化學性質穩定、密度高、抗腐蝕、柔軟且延展性強,正常情況下不氧化。黃金的純度是用K(Karat)來表示,所以黃金也稱為24K足金。黃金的特性是質地柔軟富延展性而且不耐撞,所以我們在市面上很少看到黃金鑲嵌珠寶的款式。可能有人會問了,那足金和千足金,萬足金是一樣的嗎?
  • 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
    原子的構成原子的構成1.原子不是一個實心球體;2.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3.原子核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相對原子質量從圖中你發現了什麼?下面大家做幾個小題訓練一下1.原子(普通的氫除外)的原子核是( )A.由電子和質子構成 B.由質子和中子構成C.由電子和中子構成 D.不能再分2.已知原子的核電荷數,可以確定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