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擬鑽入地核 靈感取自大片《地心浩劫》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6日電 香港文匯報今天轉載英國泰晤士報消息稱,美國科學家正計劃進行一項價值一百億美元的地心探測計劃,希望把一個西柚般大小的鑽石探測器放入三千公裡深的地球中心。科學家將製造一次反向的「火山爆發」,利用鐵漿把探測器像利刀一樣插入地球深處收集數據,揭開地核不為人知的面目。

  目前人類的地底研究最多只深入地下約十公裡深,但加州理工學院行星科學教授史蒂文森則草擬了一個石破天驚的地底計劃,希望能把一個西柚般大小的探測器放入地下達三千公裡的深處,即約地球半徑的一半長度,直抵地核邊緣。

  製造「反向火山爆發」

  計劃的最大難度在於如何在地殼和地幔間開鑿信道讓探測器通過。為此,史蒂文森擬先開鑿一條長、深都與美國帝國大廈高度相等(即約三百公尺)、但寬有一公尺的坑溝,然後傾倒十萬噸、甚至千萬噸鐵漿入內,探測器則會放在鐵漿內。在核爆或其它高能量活動,如地震等的引發下,鐵漿將會對巖層造成極大壓力,再由地心吸力帶動下壓,探測器也會一同「流」到地核。預料整個過程需要整整一個星期。而為了抵受地核達攝氏四千度的高溫,探測器必須以鑽石製造。

  曾為電影《地心浩劫》擔任顧問的史蒂文森周四向英國《自然》周刊表示,那部電影為他這次的計劃提供了不少靈感。的確,他的計劃聽起來就像電影情節一樣,所以史蒂文森打算借用曾寫過同類故事的法國科幻小說大師凡爾納的名字,把該計劃命名為「凡爾納計劃」。

  靈感取自《地心浩劫》

  假如史蒂文森的計劃能夠成功,將會是人類首次直接從地核搜集有關地核溫度、化學成分和電磁活動的資料。有關數據將會以地震波傳回地面,因為無線電波無法滲透這個深度。科學家相信,這些數據將有助人類真正了解地核產生、可保護地球免受太陽輻射破壞和令現代衛星通訊變得可行的電磁場,甚至有助核聚變研究。但預料必須多國合作,作數十年研究才可成事。

  可行性受專家質疑

  但也有科學家質疑這個計劃的可行性,他們認為用史蒂文森的方法把探測器投進地底,可能要數千年才會抵達地核。也有的科學家認為電磁波無法傳送數據。

  背景資料:地心神秘不亞於太空

  在太空,人類曾探索過太陽系中差不多所有行星,甚至去到太陽系的邊緣。但在我們身處的地球,除了地殼的最外層,我們卻從來沒有對地球深處進行勘探,最中心的地核更可謂人類至今最大科學謎團,其神秘程度不亞於星空。

  地核面目深不可測

  人類至今開鑿的最深地底洞井不過十二公裡,不及地殼的三分之一;對地幔的認識亦僅限於火山噴出的巖漿;而深埋在三千公裡下面的地核則是一個完全未經探勘的領域,可謂人類至今最大科學謎團。

  目前人類對地核的所有認識,都僅是從它對地震波的影響、和分析約有四十億年歷史,即約地球誕生時的高鐵隕星推敲出來。據科學家指,地核位於地底約三千公裡,外層是液體、中心是固體。外圍溫度約攝氏四千度、至中心則升至六千度,接近太陽表面溫度。一般相信是由鐵和鎳組成,但部分地質學家認為同時亦含有氧、硫和矽。

  或為一天然反應堆

  此外,近年也有科學家認為,地心有個直徑八公裡、由鈾和鈽組成的天然反應堆,這個核反應堆能產生磁力罩,保護地球不受太陽所發出各種粒子的轟擊,火山爆發和大陸板塊的移動都依賴其所提供的能量。

  該項新的理論還認為,地球將於二十億年後因地心核反應堆燃料耗盡,磁力罩消失,而使地球上的生命結束,遠比以前估計的四十億年要早。

相關焦點

  • 《地心浩劫》:總有人作死禍害世界,也總有人用犧牲來拯救我們
    不知道為什麼,在各類災難大片的排行榜上,都很少見到這部電影的身影,但事實上它就算是比起《2012》和《後天》這樣的大片,也是不逞多讓的。 《地心搶險記》實在太過庸俗,所以小編使用了該片的另一個譯名《地心浩劫》。
  • 地心探秘:耗資百億美元 深入地下3000公裡
    但是科學家從來沒有停止探測地球內部隱秘的步伐,閱讀本文將幫您了解人類是如何探索地心奧秘的。轉自搜狐  科學家要把探測器送到地心轉自搜狐  好萊塢科幻片《地心浩劫》(The Core)中有這樣的情景:地球物理學家凱斯博士無意中發現了一場可能會導致全球人類滅亡的大災難:地心溫度因某種不明原因發生了改變,這種未知的力量正在阻礙地球的正常運轉。
  •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地心搶險記》,人類對地心的了解還不如太空
    《地心搶險記》就是這樣的一部進入地球內部搶險的電影,這部影片上映於2003年,向觀眾展示了目前人類科學家對於地球內部結構的推理和猜想。《地心搶險記》海報影片從地球磁場消失引發一系列災難開始,而地球磁場的消失原因是地核停止了轉動,一個搶險小隊使用鑽地船鑽入地心
  • 《地心毀滅》一夜之間天崩地裂,動物失去方向,原來是地心不轉了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部精彩的科幻大片《地心毀滅》,影片《地心毀滅》又名《地心搶險記》,由喬恩阿米爾執導,艾倫艾克哈特、希拉蕊斯萬克領銜主演。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很多科學家都對地球的磁場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科學泰鬥愛因斯坦承認地球磁場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難題之一。
  • 美國科學家的奇思妙想 準備鑽到地心去看一看
    據《青年參考》報導,為了揭開地球內部的奧秘,科學家們要給地球深深地鑽上幾個窟窿。  美國科學家的奇思妙想   最近,莊·阿米爾執導的好萊塢科幻片《地心浩劫》(The Core)很賣座。影片中的主人公、地球物理學家喬什·凱斯博士無意中發現了一場來自於地核的、可能導致人類滅亡的大災難。
  • 地心溫度和太陽差不多,但生命之源或跟地心有關?
    科學家也沒有能力穿越到數十億年前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只能根據現存的證據進行猜想,我們也可以猜想人類源於地心,那這種說法有科學道理嗎? 地球半徑有6300多千米,而人類目前的鑽井技術,最深只不過能鑽探萬米左右,自然就無法取到證據,來證明地心存在什麼。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們就沒辦法得知地心到底是什麼了嗎?
  • 地心搶險記 The Core (2003)
    類型: 動作 / 科幻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03-03-28片長: 135 分鐘又名: 地心末日 / 地心浩劫 / 地心毀滅地心搶險記的劇情簡介 · · · · · ·  某天,世界各地接連出現奇怪現象:安裝心臟起搏器的病人突然暴亡、鴿子迷失方向四處亂撞、金門大橋斷裂、羅馬競技場遭到密集雷電襲擊
  • 科幻災難電影:地核停止轉動末日來臨,人類前往地核自我拯救
    地球磁場來自於地核(地核是液態金屬)不斷朝著一個方向快速轉動。如果有一天地核不再轉動了磁場消失了地球會怎麼樣呢。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部電影《地心末日》就是講述的這樣一個故事。故事開始講述一群帶有心率調節器的人同時死亡,而心率調節器是比較容易受電磁幹擾的,科學家認為只有強大的電磁脈衝武器才能做到。
  • 地球上所有生命,真的都從地心起源嗎?
    科學家也沒有能力穿越到數十億年前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只能根據現存的證據進行猜想,我們也可以猜想人類源於地心,那這種說法有科學道理嗎?地球半徑有6300多千米,而人類目前的鑽井技術,最深只不過能鑽探萬米左右,自然就無法取到證據,來證明地心存在什麼。這是否就意味著我們就沒辦法得知地心到底是什麼了嗎?
  • 高級文明生物生活在地心?科學家:人類絕對不是唯一智慧生物
    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科學家們對地心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地心沒有有高級文明生物生存。第一個原因:地球是實心的,並非空心繼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後,天文學家哈雷提出了「地球空心理論」,理論中指出地球內部是由多個空心球體組成,就像眾星球組成太陽系一樣,球體與球體之間存在空隙,這片空出來的地方植物種類豐富,自然環境宜人,人類可以穿過地表進入地心生活。
  • 地核冷卻是好事?別天真了!如果地核冷卻,糟糕的事就會接踵而來
    如果地球地心冷卻,會怎麼樣?地核冷卻是好事?如果地核冷卻,糟糕的事情就會接踵而來?有看過凡爾納的《地心遊記》的小夥伴,對地心應該是充滿了好奇的吧!裡面一個又一個令人膽戰心驚的場面,讓人看了很是激動和嚮往。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核:地球磁場的產生源於地核的旋轉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其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米,地球內部由外到內分別由地殼(qiao)、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組成。之前我們已經探討了地殼和地幔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繼續向地球的深處來進行研究,來聊聊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核。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核:地球磁場的產生源於地核的旋轉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其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米,地球內部由外到內分別由地殼(qiao)、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組成。之前我們已經探討了地殼和地幔的基本情況,今天我們繼續向地球的深處來進行研究,來聊聊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核。
  • 地球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是否能直達地心?
    可是在2014年12月,科學家們發現在馬裡亞納海溝8145米的海床上生活著一種魚類,這不得不讓人驚嘆!以前,我們看到的深海魚類基本上都是奇形怪狀,面目猙獰滿口獠牙的模樣。但是科學家發現的這種魚類,不僅不醜陋,而且看起來可愛無比,它們沒有牙齒,沒有鱗片,身體呈半透明狀,以小型甲殼類動物和蝦為食,與那些邪惡的海洋動物比起來,它們溫順得多,顛覆了我們對深海動物惡劣的印象。後來這種魚被命名為斯威瑞擬獅子魚。馬裡亞納海溝最深達到11034米,這個深度將珠穆朗瑪峰放下去還有兩千米未露出來。
  • 大片《天際浩劫》與WOZ演繹末日浩劫
    精彩電影大作《天際浩劫》(簡稱 天際)即將上映,而在網路遊戲世界中同樣以「人類遭遇感染,生存還是毀滅」為主題的FPS遊戲《生化戰場》(簡稱 WOZ)也正進行火熱測試。那麼,有著類似故事背景的兩者之間會否摩擦出火花?
  • 上億公裡外,一隻「鼴鼠」終於鑽入了地表之下,但距離目標還很遠
    迄今為止,在火星探測上取得成績最多的國家還是美國,其他國家還都難以望其項背,如今仍然在火星上工作的唯一的探測器就是美國宇航局發射上去的「洞察號」探測器,該探測器自2018年11月登陸火星以來,一直不斷的傳回著重要的探測數據,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6日報導,跟隨洞察號一同登陸火星的「鼴鼠」號已經鑽入到火星的地表之下,將收集重要的探測數據
  • 我國奮鬥者號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那裡離地心還有多遠?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一些與地下世界相關的遐想,而科學家曾經也展開了一系列的嘗試,試圖「挖穿」地球。在1970年,前蘇聯的科學家在科拉半島鄰近挪威國界的地區展開了一項科學鑽探,到1983年,這個井的鑽探深度已經達到12000米,耗時13年。隨後科學家還沒放棄,在1983年至1993年期間,花了整整10年時間才讓鑽井深度加深了262米,最後這個鑽井的最深處為12262米。
  • 把10萬億桶水倒在地心上,能不能把地心澆滅?網友:你先挖好入口
    而地心是地球整個部分當中溫度最高的質量中心。關於地球地心的說法,一直眾說紛紜。目前為止,大部分科學家認為地心是一個由鐵和鎳元素組成的分內外兩層的球狀液態和固態混合物質,溫度高達4000到6000攝氏度。那麼在如此高的質量又如此高的溫度下,甚至連如今科學家也無法有力證明地心到底是何種狀態及物質的地心,能否用水澆滅呢?這個問題看似遙不可及,又無從下手。
  • 一部充滿想像力的科幻大片《地心歷險記》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充滿想像力的科幻大片《地心歷險記》。影片《地心歷險記》根據法國科幻小說家盧瑞華爾納1864年出版的小說地心歷險記改編而成。由埃裡,布雷維格執導,布蘭登費舍喬什,哈切森領銜主演。一位現代的地質學特雷弗教授。
  • 地心世界存在高等文明,保護人類?科學家提出地球空洞說太顛覆
    按照由內而外的順序排列的話,地球的內部結構是由地核、地幔、地殼構成的,據悉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裡,內地核是一個半徑為1250公裡的球心,它是固態的,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的。地核的溫度和壓強也很高,溫度大約在5000℃以上,壓力則高達1.32億千帕以上,這個環境條件是非常惡劣的,人類必然是不可能適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