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熟知的「狼」是一種兇猛的動物,當他對人類採取攻擊行為的時候,有可能會置人於死地。因此,將狼和人捆綁在一起似乎顯得不那麼合適。人雖能和動物和平相處,但這必須是動物能夠一直維持在一個較為溫順的狀態。不過對於兇猛的野獸,人和它們似乎不可能站在統一戰線。
不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二戰時期就曾發生過軍隊中飼養一隻敘利亞棕熊的事情。當時的波蘭軍隊還離不開那隻兇猛的、力大無比的野獸,為此還讓它加入了軍營,成了士兵。除了這個例子,印度還發生了一起野生狼群調走人類幼兒的事情。聽到「叼」這個詞,想必會為這位孩子擔憂,可是事情總是那麼具有戲劇性。這位孩子不僅沒被吃掉,還在野生的狼群中足足生活了八年。而這位孩子也就成了我們現在口中的「狼孩」。
1920年印度狼孩被發現
事情發生在1920年,因為當地的一位傳教士去到了熱帶叢林。熱帶叢林森林茂密,各種奇怪的生物眾多,所以傳教士們格外小心。一到了夜晚,他們便覺得周圍有些不對勁,似乎在不遠處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們,她們以為是周圍的猛獸,所以提起了120分的精神,準備隨時對付這隨時都有可能奪人性命的猛獸。
到了晚上,他們發現了蹤跡。在一群野生狼群的後面,會跟著兩個「奇怪的生物」,他們有些像人,但又是用四肢行走。後來那幾隻狼被打死了,而那兩個看似是怪物的「狼崽」又而被他們發現,原來她們並不是什麼怪物,而是人類。因為被母狼帶到山洞中撫養,所以就成了狼的孩子,被發現的時候她們二人蜷縮在狼窩中,像極了兩隻「幼崽」。
後來,她們二人從洞中被解救了出來,送到了孤兒院。這也讓她們正式回歸到人類的大家園中。
印度狼孩被送進了孤兒院
被送到孤兒院的兩位「狼孩」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其中辛格夫婦對她們很是照顧。不過因為她們的習性已經完全和動物一樣了。相比把自己撫養長大的野生狼群,她們對人類反而有種恐懼感。當人們想要和她們親近的時候,她們的態度是拒絕和害怕的。為此,她們就像是兩隻和被人類抓來的「小動物」,一直蜷縮在一旁,不和人進行交流。而且她們也聽不懂人的語言,到了需要表達情緒的和需求的時候,她們就用一種動物的叫聲來表達。因為她們二人是人類,所以發出的聲音並不完全如動物一般,不過更讓人感到一種奇異的之感。
在孤兒院的生活起初並不能讓他們適應,她們難以配合工作人員的工作,不僅不洗澡,還不喜歡穿衣服,她們的言行還保留在叢林生活時的樣子。
其中的那位年齡尚小的「小狼人」只活了不到一年就離開了人世。人們將她取名為阿瑪拉。年紀大一點的則活了下來。為此,工作人員對她進行了一系列的特殊培訓。主要是矯正言行舉止和教育兩個方面。工作人員不想讓她再用四肢行走,而應該像個人一樣站立。他們希望她能夠學習單詞,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溝通,而不是單純的叫喊。這一項訓練歷時九年,直到這位「狼孩」逝世為止。
對於此次的訓練成果,並沒有很理想,不過工作人員們已經盡力了。
人們想要讓狼孩變成普通人,可是結果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如意
首先是語言上。他們開始教「狼孩」當地的語言。要學好語言先要從單詞抓起,所以他們先讓「狼孩」學會拼、讀、寫單詞。然而光是一個只由兩個字母組成的單詞,「狼孩」就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等到了第七年,「狼孩」只學會了45五個。這樣的詞彙量還不足以讓她學會說話,所以這一語言的訓練算是以失敗告終了。
其次是情感的恢復。這一點相對來說做的比較好。或許是因為人與生俱來就會有「七情六慾」,雖然「狼孩」在叢林中和野獸一起生活了八年,但是她自身的那種人與生俱來的情感是沒有消失的。所以,經過後天的訓練之後,「狼孩」找回了那種感覺,開始認同且願意和人類相處了。
不過,有一點令工作人員很是頭疼。那就是 「狼孩」的智力問題。經過醫學檢測,「狼孩」擁有和正常人差不多大小的腦容量。可是「狼孩」的智商卻只有三四歲的樣子。對此,工作人員也無可奈何。因為長期和人類社會脫軌,「狼孩」的大腦得不到開發,即便有大的腦容量,也無法發揮出正常的智力水平。
後來,在「狼孩」(取名為卡瑪拉)十七歲的時候,她也離開了人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