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
來源:環球科學
·健康·
WHO公布全球十大死因,心臟病仍居首位,肺炎和其他下呼吸道感染位列第四
近期,WHO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顯示,當前的全球十大死因依次是:缺血性心臟病,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兒疾病,氣道、支氣管腫瘤和肺癌,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腹瀉,糖尿病和腎臟疾病。這一報告涵蓋了2000年至2019年的全球健康數據,心臟病一直是全球的首要死因,佔所有死因總數的16%,2019年全球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增至近900萬。報告顯示,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中,65%的死者是女性。2000年至2019年,全球糖尿病死亡人數增加了70%,男性糖尿病死亡人數增加了80%。2019年,肺炎和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是最致命的傳染病,名列第四大死因。報告還顯示,目前的人類壽命比2000年延長了6歲多,2019年全球平均壽命超過73歲,但殘疾率呈上升趨勢。
·航天·
長徵十一號「一箭雙星」,將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圖片來源: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GECAM)送入預定軌道。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雙星暱稱為「極目」,以共軛軌道分布於地球兩側,分別為「小極」和「小目」。衛星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科技日報、北京晚報)
·天文學·
遙遠的系外行星或助天文學家找到「第九行星」
圖片來源: NASA, ESA, and M. Kornmesser (ESA/Hubble)
據一項發表於 《天文學雜誌》 的新研究,天文學家們在哈勃望遠鏡的幫助下,仔細研究了336光年外的一顆類木行星,HD 106906 b。這顆星球處在一個雙恆星系統中,且軌道與系統中心相距遙遠,足足有730個天文單位(地日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處在恆星的巖屑盤之外。種種跡象表明,HD 106906 b與此前假象中的太陽系「第九行星」非常相似,而此次的觀測證明,這樣極端的軌道確實可以存在。為了獲得更進一步的數據,科學家們寄希望於即將發射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韋伯望遠鏡對於質量稍小的星球更加敏銳,將有機會揭開關於HD 106906 b的形成與運動之謎。
·動物學·
首次觀察到蜜蜂在野外使用工具
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
蜜蜂在實驗室中通過學習會學會使用工具,例如滾動小球來獲得糖。但在PLoS ONE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首次在野外觀察到了蜜蜂使用工具的記錄。東方蜜蜂(Apis cerana)經常會受到天敵黃紋大胡蜂(Vespa soror)的威脅,為了應對危險,東方蜜蜂會選擇去尋找一些新鮮的動物糞便並塗抹在自己蜂巢的入口處。研究者推測糞便帶來的一些分子或氣味信息能夠阻止大胡蜂接近,這也是首次有研究者記錄到野外蜜蜂攜帶植物以外的東西回巢。
·物理學·
首次使用反鐵磁材料在室溫下傳遞信息
反鐵磁(Antiferromagnetism)絕緣材料中磁振子能攜帶信息,產生的熱量卻很小。這使由這種材料製成的電子元件,和傳統電子元件相比能實現更緊密的組裝,邏輯模塊會變得更小,計算速度能提升1000倍左右。近日,在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首次使用反鐵磁絕緣材料在室溫下實現了信息傳輸。他們使用的是廉價的氧化鐵(α-Fe?O?),磁振子攜帶的信息在各向異性的室溫下,在材料內的傳播範圍達到了微米量級。這表明反鐵磁材料在電子元件方面具有十足的潛力。
·細胞生物學·
卵細胞出現染色體異常的頻率很高
在減數分裂期間同源染色體會經歷交叉互換的基因重組過程,這一過程失敗則可能造成染色體異常。近日,在一項發表於《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的新研究中,科學家檢查了來自160個組織樣本的7396個卵母細胞,結果發現大約有7%的卵細胞至少有一對染色體沒有參與基因重組,這意味著減數分裂重組的失敗率其實是很高的。科學家此前認為高齡生產伴有危險,是因為卵細胞染色體出錯的機率更高,但這項研究顯示無論什麼年齡段的卵細胞都可能會經歷染色體重組失敗。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現象會造成什麼影響。
·免疫學·
蜱蟲能抵禦致病菌的原因
蜱蟲是一種對人類具有危害性的寄生動物,可傳播多種病原體,例如導致人患上萊姆病的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據一項發表於《細胞》的研究,蜱蟲攜帶一個來自細菌的基因,能在唾液及唾液腺中表達Dae2蛋白。這一蛋白可起到抗體作用,幫助蜱蟲識別、保護自身免受致病菌侵害,以及殺死宿主皮膚上的常駐微生物。在實驗中,研究者通過互補RNA幹擾抑制蜱蟲的Dae2蛋白表達後,它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的防禦力明顯減弱。該研究揭示了蜱蟲特殊的免疫機制,將有助於更好地抵抗蜱蟲導致的血液疾病。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時間12月11日10時,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69524946例,死亡病例1580727例,相比前日新增確診病例702734例,死亡病例13021例。
12月10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疫苗諮詢小組建議批准輝瑞與BioNTech在研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據悉,FDA的疫苗諮詢小組由獨立的科學專家、傳染病醫生和統計學家組成,最終以17票對4票,其中一名委員棄權,贊成對16歲及以上的人群進行緊急授權。
12月10日,黑龍江東寧海關報告1名監管區內噴淋消毒設備施工人員核酸檢測陽性。東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迅速啟動流調、隔離和消殺工作,目前,經專家會診,該人員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今天已轉至綏芬河市定點醫院集中治療。通過初步流調,近14日內,孔某某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東寧市中心社區,按疫情防控有關規定,東寧防指研究決定,自12月11日零時起,擬將東寧市中心社區調整為中風險地區。已啟動重點區域全民核酸檢測,今天已採樣10430人,計劃3天內必須完成全員核酸檢測。
12月1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9例(上海5例,廣東3例,雲南1例),本土病例6例(四川4例,黑龍江2例); 無新增死亡病例; 無新增疑似病例。 新增無症狀感染者7例(境外輸入6例); 當日轉為確診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 當日解除醫學觀察6例(均為境外輸入); 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200例(境外輸入191例)。
題圖來源:pixab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