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公布全球十大死因,心臟病仍居首位

2021-01-08 網易

2020-12-11 17:06:39 來源: 報人劉亞東

舉報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

  

  來源:環球科學

  ·健康·

  WHO公布全球十大死因,心臟病仍居首位,肺炎和其他下呼吸道感染位列第四

  近期,WHO發布的《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顯示,當前的全球十大死因依次是:缺血性心臟病,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兒疾病,氣道、支氣管腫瘤和肺癌,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腹瀉,糖尿病和腎臟疾病。這一報告涵蓋了2000年至2019年的全球健康數據,心臟病一直是全球的首要死因,佔所有死因總數的16%,2019年全球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增至近900萬。報告顯示,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形式的痴呆症中,65%的死者是女性。2000年至2019年,全球糖尿病死亡人數增加了70%,男性糖尿病死亡人數增加了80%。2019年,肺炎和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是最致命的傳染病,名列第四大死因。報告還顯示,目前的人類壽命比2000年延長了6歲多,2019年全球平均壽命超過73歲,但殘疾率呈上升趨勢。

  ·航天·

  長徵十一號「一箭雙星」,將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圖片來源: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GECAM)送入預定軌道。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雙星暱稱為「極目」,以共軛軌道分布於地球兩側,分別為「小極」和「小目」。衛星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科技日報、北京晚報)

  ·天文學·

  遙遠的系外行星或助天文學家找到「第九行星」

  

  圖片來源: NASA, ESA, and M. Kornmesser (ESA/Hubble)

  據一項發表於 《天文學雜誌》 的新研究,天文學家們在哈勃望遠鏡的幫助下,仔細研究了336光年外的一顆類木行星,HD 106906 b。這顆星球處在一個雙恆星系統中,且軌道與系統中心相距遙遠,足足有730個天文單位(地日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處在恆星的巖屑盤之外。種種跡象表明,HD 106906 b與此前假象中的太陽系「第九行星」非常相似,而此次的觀測證明,這樣極端的軌道確實可以存在。為了獲得更進一步的數據,科學家們寄希望於即將發射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韋伯望遠鏡對於質量稍小的星球更加敏銳,將有機會揭開關於HD 106906 b的形成與運動之謎。

  ·動物學·

  首次觀察到蜜蜂在野外使用工具

  

  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

  蜜蜂在實驗室中通過學習會學會使用工具,例如滾動小球來獲得糖。但在PLoS ONE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首次在野外觀察到了蜜蜂使用工具的記錄。東方蜜蜂(Apis cerana)經常會受到天敵黃紋大胡蜂(Vespa soror)的威脅,為了應對危險,東方蜜蜂會選擇去尋找一些新鮮的動物糞便並塗抹在自己蜂巢的入口處。研究者推測糞便帶來的一些分子或氣味信息能夠阻止大胡蜂接近,這也是首次有研究者記錄到野外蜜蜂攜帶植物以外的東西回巢。

  ·物理學·

  首次使用反鐵磁材料在室溫下傳遞信息

  反鐵磁(Antiferromagnetism)絕緣材料中磁振子能攜帶信息,產生的熱量卻很小。這使由這種材料製成的電子元件,和傳統電子元件相比能實現更緊密的組裝,邏輯模塊會變得更小,計算速度能提升1000倍左右。近日,在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首次使用反鐵磁絕緣材料在室溫下實現了信息傳輸。他們使用的是廉價的氧化鐵(α-Fe?O?),磁振子攜帶的信息在各向異性的室溫下,在材料內的傳播範圍達到了微米量級。這表明反鐵磁材料在電子元件方面具有十足的潛力。

  ·細胞生物學·

  卵細胞出現染色體異常的頻率很高

  在減數分裂期間同源染色體會經歷交叉互換的基因重組過程,這一過程失敗則可能造成染色體異常。近日,在一項發表於《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的新研究中,科學家檢查了來自160個組織樣本的7396個卵母細胞,結果發現大約有7%的卵細胞至少有一對染色體沒有參與基因重組,這意味著減數分裂重組的失敗率其實是很高的。科學家此前認為高齡生產伴有危險,是因為卵細胞染色體出錯的機率更高,但這項研究顯示無論什麼年齡段的卵細胞都可能會經歷染色體重組失敗。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現象會造成什麼影響。

  ·免疫學·

  蜱蟲能抵禦致病菌的原因

  蜱蟲是一種對人類具有危害性的寄生動物,可傳播多種病原體,例如導致人患上萊姆病的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據一項發表於《細胞》的研究,蜱蟲攜帶一個來自細菌的基因,能在唾液及唾液腺中表達Dae2蛋白。這一蛋白可起到抗體作用,幫助蜱蟲識別、保護自身免受致病菌侵害,以及殺死宿主皮膚上的常駐微生物。在實驗中,研究者通過互補RNA幹擾抑制蜱蟲的Dae2蛋白表達後,它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的防禦力明顯減弱。該研究揭示了蜱蟲特殊的免疫機制,將有助於更好地抵抗蜱蟲導致的血液疾病。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時間12月11日10時,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69524946例,死亡病例1580727例,相比前日新增確診病例702734例,死亡病例13021例。

  12月10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疫苗諮詢小組建議批准輝瑞與BioNTech在研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 據悉,FDA的疫苗諮詢小組由獨立的科學專家、傳染病醫生和統計學家組成,最終以17票對4票,其中一名委員棄權,贊成對16歲及以上的人群進行緊急授權。

  12月10日,黑龍江東寧海關報告1名監管區內噴淋消毒設備施工人員核酸檢測陽性。東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迅速啟動流調、隔離和消殺工作,目前,經專家會診,該人員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今天已轉至綏芬河市定點醫院集中治療。通過初步流調,近14日內,孔某某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東寧市中心社區,按疫情防控有關規定,東寧防指研究決定,自12月11日零時起,擬將東寧市中心社區調整為中風險地區。已啟動重點區域全民核酸檢測,今天已採樣10430人,計劃3天內必須完成全員核酸檢測。

  12月1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9例(上海5例,廣東3例,雲南1例),本土病例6例(四川4例,黑龍江2例); 無新增死亡病例; 無新增疑似病例。 新增無症狀感染者7例(境外輸入6例); 當日轉為確診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 當日解除醫學觀察6例(均為境外輸入); 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200例(境外輸入191例)。

  題圖來源:pixab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世衛組織公布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
    導語 心臟病仍是頭號殺手,糖尿病和痴呆症進入前十名。 近日,世衛組織發布《2019年全球衛生估計報告》,在當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個是非傳染性疾病。
  • 肺癌居我省城市居民癌症死因首位
    41:07 來源: 青海新聞網 舉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肺癌致死率極高,是全球頭號的癌症殺手
  • 溫州疾控中心公布2014年居民死亡疾病譜 惡性腫瘤死亡率居首
    昨日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2014年度溫州市居民死亡疾病譜:全市共報告死亡人數43175例,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居死亡疾病譜前三位。去年,甲狀腺癌是女性群體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而心腦血管疾病是65歲以上老年群體的首位死因。
  •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全球十大死因
    點擊查看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6年全球5690萬死亡人數中,半數以上(54%)緣於10大原因。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是最大「殺手」,2016年共造成1520萬例死亡。這兩種疾病在過去15年裡一直是全球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
  • 市民健康三大殺手:惡性腫瘤 心臟病 腦血管病
         為全面、客觀、及時地掌握居民死亡原因,為制定疾病預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據,保障全市人民身體健康,市衛計委組織專家對2015年我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報告的死亡登記情況進行了分析,並公布了《2015年青島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居青島市居民死亡的前三位,佔死亡總數的76.8%。
  • 學術頭條:頭頸癌迎來治療新突破,世衛公布全球最新十大死因,鋰電池...
    全球565種哺乳動物納入傳統醫學使用範疇 155種面臨較大威脅來自巴西的調查人員通過多種渠道進行文獻檢索、彙編數據,以研究在醫學上使用較多的哺乳動物物種是否受到了較大的滅絕威脅。他們發現,全球有565種哺乳動物被納入了傳統醫學的使用範疇,被用來治療371種疾病,佔已知哺乳動物物種總量的9%。
  • 全球青少年十大死因之一 夏季風險更大
    世衛組織報告指出,溺水是全世界各區域兒童和青年的十大主要死因之一。△視頻:關注暑期安全 警惕溺水風險世衛組織報告:溺水是世界各區域青少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  2014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全球溺水報告:預防一個主要殺手》。這是世衛組織首次專門就溺水問題編擬報告。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新冠疫苗居科學雜誌2020十大科學突破首位【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
  • Science公布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新冠疫苗居首位
    來源 |新華社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疫苗研發通常需要數年時間,但在全球科學界共同努力下,2020年年底前已有新冠疫苗獲批使用。 《科學》雜誌評價說,凝聚起來的強大力量推動新冠疫苗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抗衰老藥物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13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南航計劃運力居全球首位,全力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
    據全球領先的航空旅行數據及行業分析提供者OAG數據顯示,10月26日至11月1日這一周,中國南方航空的計劃運力位居全球首位。全球行業首位!國內航線單日運送旅客突破過35萬人次根據OAG的數據,10月26日至11月1日的這一周裡,南航的計劃運力超過258萬個座位,居全球首位。
  • 腦血管病是南京居民「頭號殺手」 心臟病、肺癌排名第二、第三
    腦血管病排南京人單病種死因首位南京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人口老齡化加劇,疾病譜轉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人民的健康需求不斷提升。2019年,南京市居民死亡41848例。其中,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居民佔全死因的90.87%,與2018年的89.41%相比有上升趨勢。
  • WWF公布全球十大瀕臨絕種動物 老虎居首[圖]
    香東方網1月4日消息:港《文匯報》4日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日前公布全球十大瀕臨絕種動物名單,鑑於2010年為中國農曆虎年,基金會特別將野生老虎列為名單之首,加強名單的象徵意義,以喚醒世人對拯救瀕危動物的關注。
  • 惡性腫瘤排首位 溫州疾控中心發布五大死因疾病譜
    昨天,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次發布2011年—2015年我市五大死因疾病譜,前5名分別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損傷中毒,平均佔總死亡數的84.08%。據疾控中心慢病所副所長李江峰介紹,我市近5年人群死因順位基本穩定,惡性腫瘤和心臟病的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損傷中毒死亡率表現出下降趨勢。
  • WWF公布全球十大瀕臨絕種動物名單 老虎居首
    據香港《文匯報》1月4日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日前公布全球十大瀕臨絕種動物名單,鑑於2010年為中國農曆虎年,基金會特別將野生老虎列為名單之首,加強名單的象徵意義
  • 全球房價最高十大城市:香港居首 北上深超過紐約
    全球房價最高十大城市:香港居首 北上深超過紐約原標題:全球房價最貴十大城市:一半在亞洲,香港居首,北上深在列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6月5日,CBRE世邦魏理仕發布了《2020全球生活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住宅價格最高的十大城市有一半位於亞洲,香港以125.4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92.6萬元)的住宅套均價格居首,上海、深圳和北京再次躋身全球前十,分列第4、第5和第6位。報告顯示,排在前十的城市分別為:香港、慕尼黑、新加坡、上海、深圳、北京(城區)、溫哥華、洛杉磯、巴黎和紐約。
  • 清華大學在RUR全球大學聲譽排名中居中國高校首位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全球大學權威排名機構RUR(Round University Ranking)官網消息,清華大學在入圍RUR聲譽排名的中國高校中居首位。清華大學總排名第32位。排名第2、3位的中國高校為北京大學(第38)和復旦大學(第134)。
  • 2014年青島居民死因分析報告:頭號殺手竟是它
    居民死因前三位依次是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其中,惡性腫瘤造成16786人死亡,佔總死亡人數的31.06%,超越心臟病,成為居民死亡的「頭號殺手」。    男性死亡人數高於女性    2014年,我市通過死亡監測系統報告本市戶籍死亡54048人,男性為30860人,女性為23188人。
  • 日本共同社評2015十大新聞 安保法成立居國內事件首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與日本全國加盟報社、籤約民營電視臺的責任編輯和評論員等日前評選出了2015年國內外十大新聞。位居日本國內十大新聞之首的是「安保法成立使行使集體自衛權成為可能」。排在第二的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達成基本協議」,第三是「國家強行推進衝繩縣名護市邊野古的填埋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