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逐漸進入尾聲,在春意盎然的日子裡,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席捲全球,病毒的爆發不僅考驗著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也對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精神狀態產生了巨大影響。
控制人口流動,居家隔離,除了日常的追劇、遊戲、學習,越來越的多的人重溫災難影片,產生共情,釋放焦慮:《傳染病》《流感》《極度恐慌》《末日病毒》《釜山行》《車諾比》等影片也相繼出現在了流媒體點播榜前列。
電影取材自現實又高於現實,這些災難電影之所以能夠在這個特殊時期重新引起關注也並非毫無根據。
為此,文思君複習了一些以傳染病或災難為題材的電影,這些誕生於數年甚至數十年前的影片不僅折射出了世間百態,甚至還預言了今日所發生的一切,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警示和思考。
01銀幕之內,疫情下的「眾生相」
這段時間,2011年的《傳染病》和2013年的《流感》因為劇情的寫實性和與當下現實的呼應一度登上熱搜電影榜單,前者甚至已經成為了iTunes上排名第10的電影。
網友們除了自行考古觀看以外,還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了大量的交流和討論,目前,在微博、豆瓣、知乎等熱門的社交平臺上,這兩部電影的相關話題性和關注度也居高不下。自媒體平臺上也同時出現了大量文章把它與當前的疫情做神對比,很多人將《傳染病》奉為「預言神作」。由於觀看人數猛增和現實狀態的應景,《傳染病》的豆瓣評分較之前上漲了0.4分。
2011年,好萊塢鬼才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匯集了瑪麗昂·歌迪亞、馬特·達蒙、裘德·洛、格溫妮絲·帕特洛、凱特·溫絲萊特等一眾明星卡司拍攝完成了災難電影《傳染病》,該片在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相當正面的高評價,只是當它投放到院線上映以後,並沒有取得對等的票房成績。
影片講述了一種僅靠空氣便能傳播的病毒引起的全世界的災難。
馬特·達蒙演繹了一個普通男人,在面對災難的各個階段可能呈現的各種心理和應對。
裘德·洛飾演的是一個自媒體人,站在多數弱勢群體的立場,藉機散布對政府和醫療機構不利的言論,不斷地在自己的博客上「揭露」當局的「謊言」,似乎成為正義的化身。每次危機來臨,都有人從中搏利,他不過是其中之一。
瑪麗昂·歌迪亞飾演的世界衛生組織人員,去調查病因,卻被扣留作為交換疫苗的人質。
勞倫斯·菲什伯恩飾演的疾控中心官員,偷偷打電話通知妻子從傳染病重災區開始戒嚴前撤離。
凱特·溫絲萊特飾演的疾控中心研究員,沒有多少戲份就出現在裹屍袋中,提醒我們:病毒不會區別對待任何人。
最後鏡頭回到第一天,整場災難的起源,是因為森林砍伐,蝙蝠無處棲息,寄居在豬籠的屋頂,蝙蝠的分泌物被豬吃了,巧合的是,那頭豬又被端上了人類的餐桌。
對於正在經歷疫情的你我來說,《傳染病》就像一面鏡子,將熒幕外的芸芸眾生投屏到了電影裡。但不要忘記,17年前,我們曾經經歷過比這更兇險的災難。我們驚嘆導演冷靜的視角和犀利的預判之餘,更要反思,為什麼同樣的悲劇,會在一個民族再次上演。
02《流感》來襲,沒有什麼比人類恐懼蔓延更快
電影《流感》正如細微的病毒一般,藏匿在了2013年的韓國電影裡,觀影人次僅為8847人,收穫了311萬的票房成績。那一年韓國貢獻了《新世界》《雪國列車》《辯護人》《素媛》《7號房的禮物》《恐怖直播》等多部熱門影片,《流感》不是裡面最好的一部,卻是韓國電影史上首次以「流感病毒」為題材的電影。
對於人類來說,病毒災難實際上是一場人性和心靈的考驗。在致命流感病毒大範圍的傳播之下,影片不僅描繪了人類與病毒展開的苦戰,也拍出了人類在面對未知病毒時所產生的社會恐慌,這種病毒帶來的衍生品不僅能夠摧毀一個正常人的意志,也能給社會秩序帶來了極大的幹擾和失控。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面對24小時不停滾動的疫情新聞,人們的情緒會不自覺被帶入焦慮中,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痛苦和情緒困擾,這種「替代性創傷」 是由於目擊大量殘忍、破壞性場景之後所產生的心理異常,也會使神經產生敏感,為了生存,開始瘋搶生活物資,醫療物資甚至無視病毒的病理性將其妖魔化,甚至還會出現一些與防控手段相背離的過激行為和散步謠言的出口,這些都是病毒災害在另一個層面上對於整個社會的危害。
此外,作為災難驚悚片,《流感》並沒有脫離實際,反而提供了較為科學的防治策略:在災難面前,個體的自覺,管理者的科學性,科研醫務工作者的專業性是贏得這場無聲戰役的關鍵。片中封城的行為雖然過激,也是影片情感落腳點的基礎。但客觀來說,從古到今,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的確是控制傳染病大規模爆發最有效的措施。這也是國內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停運公共運輸,集中有效隔離,實施地域性封閉政策的出發點和依據。
03疫情之後,「喪鐘為誰而鳴」?
《傳染病》《流感》《極度恐慌》《後天》《2012》等災難電影因「神預言」而翻紅,這些電影如同寫給2020冬春之交的「啟示錄」,歷史和現在、過去和未來,總是如此驚人的相似。
如許多影迷所言「初看不識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環顧世界,在中國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同時,各種各樣的災難在全球上演:
2019年冬季,美國爆發40年來最致命流感,超10000人死亡,1900萬人感染。2019年秋季,受極端氣候變化影響,澳洲的山火持續燃燒了五個多月,數億動物死亡,考拉,袋鼠,野兔等野生動物被活活燒死。2020年初,東非遭遇25年最嚴重蝗災,多達3600億隻蝗蟲,正在吞噬整個東非的農作物。菲律賓火山噴發,45萬人恐需撤離,或引發火山海嘯。2020年1月18日,加拿大遭遇了三十多年來最大暴風雪,全城被埋,場面堪比災難電影《後天》。2020年1月26日,奈及利亞不明疾病,席捲全國19個州,目前已至少造成47人死亡,365人感染……
所有人在面對不可抵抗的災害時都想要生存下去,我們會經歷不安、恐懼、麻木,最後淡忘。但請不要忘記「所有人其實是一個整體,別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為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我而鳴。」
—END—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