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靈是心理學、輔導學、社會工作愈來愈常用的概念。「 身」指身體,「心」指心理和情緒,「靈」指靈性。 換言之,身心靈分別指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的關係。
「身心靈」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身、心、靈」三個層面,也就是說,該模式以在這三個層面上進行介入為主要形式。
其二,指三者之間存在的互動關係,即該模式的目標是促進「身、心、靈」三者之間關係的良性發展,進而實現全人健康的目標。
「身心靈」注重的是兩個層面的統一與和諧,將人視作身心靈的統合體,以尋求整體的健康與靈性的成長。 身心靈就是自我、本我和超我。
「身心靈」評價標準
1、身體健康,
擁有強壯的體力和體魄,生理功能狀態良好,並能抵禦各種疾病的侵襲,發育勻稱,體重標準,能適應自然環境變化。身心靈理論認為,擁有健康的飲食方式和放鬆感的軀體都是身體健康的表現之一。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順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是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狀態,受助者在這種狀態下,能做出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力,能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
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現包括心境平和、精神輕鬆、有活力、保持生活熱情、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心理健康的內在特徵包括擁有良好的自我調控能力、建立親密關係能力,以及穩定的人格結構。
3、精神靈性健康
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心理與思想都是人的精神活動,都是人腦對客觀外界的反映。心理與個體直接從感受、經驗有關,而思想是個體經由理性認知而系統化、概括化了的反映。
在社會生活中,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容易受到思維活動和各種觀念的影響,而良好的自我意識、理性的思維習慣和堅定、樂觀的人生目標則是保障心理健康的內在基礎。
身心靈理論認為,精神健康的人是一個自尊感高、可以自我完善、能與大自然融合、能感受生命喜悅,並能建構有意義人生目標的人。樹立身心靈健康觀:「和諧才幸福,平衡才健康」。
健康最重要的是人體內自然平衡與大自然的協調,個體的能量體不斷與四周的能量交流著,能量被儲存、使用、轉化並調和至一種平衡狀態。若身體中一個能量系統長期失衡,或不同的系統之間處於不和諧的狀態,身體的運作就無法順利進行,這就是疾病產生的真正原因。
目前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的人們也越來越多的關注內心修養與身體健康、長壽、美顏、氣質等相關的課題。研究表明,身心靈靜修可以治療多種心理上、身心上和社會性的失調;有助於減少人們的緊張焦慮、恐懼;有助於身體放鬆,減少肌肉緊張,增強免疫力,鎮定大腦;有助於調節血壓、心跳和降低膽固醇,增加氧氣循環,減輕哮喘、偏頭痛等慢性疾病的痛苦,許多慢性疑難病症得以大幅度緩解,甚至徹底消除。身心靈靜修可以治療多種心理的、身心的和社會性的失調。
長期身心靈靜修可減少藥品使用,靜修對身心方面的好處還包括心理疾病和普通疾病的發病率低於總體的平均水平。通過身心靈靜修,內在的你和外在的你知覺都會變得更靈活、敏銳,色彩變得更明亮,精力充沛,氣質感人。內在的世界變得更豐富,道德的行為也慢慢消解了人心的貪婪和恐懼,同時讓更多參與身心靈靜修的人發現自己的知覺處理比普通人更為敏感、迅速,同理心也更為精確。
有資料顯示通過身心靈靜修的人比同齡人年輕12歲左右。心理平衡是個修煉的過程,練身不練心,花葉雖茂沒有根;練心不練身,枯木何處去逢春。當人體內的精弱、氣虛、血虧時,百病纏身,周身疲憊,修心養性更是無從談起。而藉助修煉者的能量,學會融入天人合一的意境,借用宇宙能量,立杆見影地補充自身的精、氣、神,快步跨入修心養性的軌道,走上自我治療、調理、養生的健康規劃捷徑。
心理平衡是健康長壽的寶中之寶,心理平衡的作用是一切保健措施和一切保健品的總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各器官的代謝功能,才能達到最佳協調狀態,疾病才會離我們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