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9級地震引發海嘯,日本東電公布福島一核防潮堤新建計劃

2020-12-05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4月下旬,日本內閤府公布了有關日本太平洋沿岸發生特大地震的預測情況,稱發生地震的情況正在逼近。基於此,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下稱:東電)採取了相應對策。

共同社9月14日報導稱,為防備日本海溝沿線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東電在當天舉行的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會議上,公布了福島第一核電站防潮堤新建計劃,將加固1—4號機組靠海一側既有的防潮堤,使之達到全長600米、海拔13—15米。

東電稱,新的防潮堤設想將對正在建設的海拔11米防潮堤進行加固,將目前20釐米的厚度將加至5米,高度也加至13—15米,預計2020年加固工程結束,2021年初動工建設主體,力爭2023年完成。

而為防備日本海溝外側發生的「海溝外側隆起型地震」,對位於東南側的4號機組,東電設置了海拔12.7米的臨時防潮堤。東電提出在此建造全長400米、海拔14—16米防潮堤的計劃,但具體施工方法等未定。

東電錶示,因為已推進反應堆廠房和渦輪廠房開口部分封閉作業,即使現在受到日本海溝地震引發的海嘯襲擊,廠房內汙染水外流風險也很低。

4月21日,《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報導,內閤府預測,位於日本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今後可能發生最大9.1級地震,千島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巖手縣和北海道可能分別遭受最高29.7米和27.9米的海嘯襲擊。此外,青森縣和福島縣附近海域也可能分別出現高達26.1米和19米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地可能出現最高13.7米海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日本預測:其太平洋沿岸今後可能發生特大地震和海嘯
    日本內閤府21日公布了有關日本太平洋沿岸發生特大地震的預測情況,認為今後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和近30米高海嘯。資料圖,新華社供圖據《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報導,內閤府預測,位於日本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今後可能發生最大9.1級地震,千島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巖手縣和北海道可能分別遭受最高29.7米和27.9米的海嘯襲擊。此外,青森縣和福島縣附近海域也可能分別出現高達26.1米和19米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地可能出現最高13.7米海嘯。
  • 【關注】東日本大地震9周年 災區復興仍然任重道遠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引發了巨型海嘯及福島核災難據統計,目前尚有近4.8萬人仍過著避難生活,災區住宅等建設計劃幾乎完成,但人口減少、福島核事故的後續處理問題仍是現實難題。 10日公布的警察廳統計數據顯示,大地震遇難人數為15899人,失蹤2529人。據復興廳介紹,截至去年9月底另有3739人被認定為「因長期避難致健康惡化」等原因而死亡。
  • 日本8.9級地震已致17人遇難 引發10米高大海嘯
    據最新消息,日本地震目前造成共17人死亡,多人失蹤。中國臺灣網3月11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日本宮城今(11)日發生8.9級大地震,並引發10米海嘯。臺氣象部門表示,也已經收到日本通知,預估海嘯會在5時32分抵達花蓮。
  • 日本疫情未結束,北海道或發生9.3級地震,30米高的海嘯!
    先是東京奧運會延期、新型肺炎疫情加重,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的隱患——特大地震。4月21日,日本內閤府在會議上發布了北海道及巖手縣附近即將發生特大地震,並且可能由此引發30m級「超級海嘯」的預測。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發了海內外的強烈關注。按理說,日本位於地震頻發地帶,大大小小的地震對於日本國民而言,早已見怪不怪了。
  • 福島核汙水入海計劃有變?日政府:不排除新建儲水罐
    據報導,所謂核汙水,就是在冷卻核反應堆後殘留的廢水,雖然福島核電站一直在對相關核汙水進行處理,但其中一種名為「氚」的放射性物質難以被去除,也就導致核汙水持續堆積。  目前,所有的核汙水都儲存在核電站內,且以每天約140噸左右的速度持續增加,預計到2022年夏天,儲存核汙水的水箱容量將會達到極限。
  • 日本福島近海發生7.3級強震,沒有海嘯危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當地時間周六晚,日本東部靠近福島縣的沿海地區發生7.3級地震,福島、宮城等地震感明顯,目前尚無人員傷亡或重大破壞的相關報導。專家指出,地震不會引發海嘯,但未來一周需警惕相同規模地震的發生。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發生在周六晚11點23分,震中位於日本沿海小鎮浪江町東北方向73.9公裡的近海區域,浪江町距離福島縣約96公裡。震源深度約58公裡。
  • 地震或將引發大海嘯!日本專家:北海道和巖手或遭遇30米海嘯
    據日本共同社4月21日報導,日本內閤府專家會議21日公布了以日本本州東北至北海道的太平洋近海日本海溝和千島海溝沿線為震源的地震預測。專家們預計地震最大規模可達芮氏9級,太平洋沿岸將出現大範圍海嘯。北海道、巖手縣部分地區海嘯高度可達約30米。預測稱地震的發生「情況緊迫」。
  • 外媒:福島七級核災難意味著什麼?
    【美國《大西洋月刊》4月12日報導】題:「福島現狀與車諾比一樣糟糕」到底意味著什麼?國際原子能機構周一公布了新的事故評級,將嚴重受損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與俄羅斯1986年發生的車諾比核危機列為同一等級7級。這意味著什麼呢?下面根據《國際核和放射事件分級表》調高事故級別作簡要解釋。
  • 印尼海嘯丨海嘯專家:這一次與印度洋和東日本海嘯是同等規模
    「從視頻記錄來看,我認為這次海嘯的威力和2004年印度洋以及東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是同等規模的。」9月30日,日本東北大學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海嘯工學研究室的今村文彥教授,就印尼發生的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災難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如是說。
  • 日本將決定核汙水排放 福島汙染處理應審慎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全球熱點)日本將決定核汙水排放 福島汙染處理應審慎  新華社記者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已過去9年多,但其核汙水處理問題仍未解決。據日本媒體報導,由於福島第一核電站中核汙水儲蓄罐即將裝滿,日本政府近日考慮將大量儲存的核汙水排放入海。  由於核汙水入海對周邊海洋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此舉在日本國內和周邊國家引發不小擔憂。觀察人士呼籲日方在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慎重做出決策。
  • 日本福島核災 法院二審判政府與東電賠10億日圓
    日本仙臺高等法院今天對2011年311福島核災做出二審判決,認定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明知有海嘯危險卻未做好防災
  • 日本為何執意把百萬噸核汙水排入海
    如果常看新聞的話,應該就能認出來:這些密密麻麻排列的是福島核電站廠區用於收集核汙水的汙水罐。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一場震級高達芮氏9級的地震,這場地震是人類歷史上發生的第五大地震。這場地震在日本的東北海岸引起了巨大的海嘯,海嘯最高達到了23米。
  • 日本地震最新進展!震級調整為7.3級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當地時間周六(2月13日)22時07分,日本福島附近海域發生芮氏7.1級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此次震中距東京286公裡,市區震感強烈。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初步地震參數判斷,地震可能會在震源周圍引發局地海嘯,但不會對中國沿岸造成影響。另據日媒報導,日本暫未發布海嘯預警。地震發生後,福島縣宮城市至少有30人受傷。
  • 福島核事故或超出想像?菅義偉拒喝淨化後的水,破壞DNA貽害萬年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特大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衝入福島核電站內,導致為核電站冷卻系統供電的柴油發電機故障,三座反應堆因此發生過熱,堆芯被熔毀,這屬於是和車諾比同級別的7級核事故。
  • 日本核洩漏事件9周年,影響仍在繼續
    作者|周 潔   9年前的這個季節,日本東太平洋海域並不寧靜。3月11日,芮氏9.0級的「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福島核事故成「車諾比第二」
    福島將成為第二個車諾比?自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站危機以來,這一問題長期存在。而日本政府昨日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提高到最高級別7級,與蘇聯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同級,更是加劇了外界的憂慮。受此影響,日本政府正急於向周邊國家和地區說明事故現狀及對策,以避免更多國家限制進口其農產品及加工食品。
  • 「3·11」大地震已近9年 日本福島重建率僅有71% 2020年03月03日...
    據日媒報導,3月2日,在「3·11」東日本大地震即將滿9周年之際,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了地震災區的重建情況。公布的結果顯示,雖然宮城縣和巖手縣等地的重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不過,受核電站事故嚴重影響的日本福島縣的重建率仍舊只有71%。資料圖: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
  • 日本福島發生7.3級地震 一核電站乏燃料池輕微洩漏
    14日凌晨稱當地時間13日23時07分,日本福島東部海域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為55公裡。有專家稱這起強震是2011年「3·11」大地震的餘震,沒有引發海嘯的危險,已有超百人在地震中受傷。 地震已致超百人受傷  福島第一核電站乏燃料池發生輕微洩漏據日本放送協會報導,地震已造成100多人受傷。
  • 如果日本把123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會怎樣?
    9 級地震後,福島核電站洩漏了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裡氏 9 級地震並引發海嘯。據日本警察廳統計,地震直接和間接造成約 1.9 萬人遇難,2500 多人下落不明。災難發生後,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沿海地區的災況上。
  • 國際觀察:福島核電站還有多危險
    2011年「3·11大地震」引發核洩漏事故後,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全部堆芯熔化,即反應堆內壓力容器中的核燃料棒失去冷卻後,迅速升至極高溫度而熔毀,並從壓力容器底部洩漏到外面一層安全殼的底部。調查東電隱瞞堆芯熔化等問題的第三方檢證委員會去年6月發布報告稱,時任東電社長清水正孝指示不要使用「堆芯熔化」一詞,還推斷清水正孝接到了日本首相官邸的指示。但時任首相菅直人和官房長官枝野幸男都強烈否認與此有關。  東電為何敢於瞞報堆芯熔化仍是個謎。日本媒體認為,這可能是日本政府為了避免引起更大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