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座「蓄熱式」熔鹽綠色供熱系統試車成功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新華網10月25日(張世祥)由中投億星紅日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投億星紅日」)自主研發、設計並製造的全球首座熔鹽蓄熱式供暖系統,10月16日在河北省辛集市試車成功,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在採暖季可以順利向近十萬平米的住宅小區進供暖。

  為熔鹽產業化運用奠定基礎

  據了解,熔鹽蓄熱式電加熱集中供暖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夜間抽出冷鹽罐裡的低溫熔鹽,經過電加熱器加熱到五百多度貯存在熱鹽罐中,根據需要抽出高溫熔鹽進行供暖,釋放熱量後的高溫熔鹽變成了低溫熔鹽,回流到冷鹽罐貯存。市面上用於蓄熱式供暖的技術,主要有水蓄熱和固體蓄熱兩種。水的蓄熱溫度低、散熱快,蓄熱強度遠不如熔鹽。固體蓄熱是在固體內放置若干電加熱管(絲),固體的傳熱性能不好調節,同時電加熱管(絲)容易損壞,經濟性和實用性無法與熔鹽相比。

  據中投億星紅日項目負責人介紹,在該供暖系統中,熔鹽是最關鍵的因素,也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熔鹽有著極為複雜的熱物理性和熱化學性,是極佳的蓄熱和傳熱介質。但由於測定和撐握各項性能需要極高的科技水平和精密儀器,故其在商業運用上基本沒有開發。

  中投億星紅日母公司——中投億星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投億星」)負責人還告訴新華網,北京工業大學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早在二十年前,就將熔鹽定位為基礎課題進行研究。在國家強大的科研經費支持下,購置了上千萬的實驗設備,不懼危險、不畏艱辛,先後成功配製出二百多種性能各異的多元混合熔鹽,並且精確測定出各種熔鹽的各項基礎性能數據。這些熔鹽中,既有熔點在六十多度的低熔點熔鹽,又有溫度高達八百度不分解的高溫熔鹽,不僅克服了國內外普遍使用的二元鹽凝固點高、容易凍結的問題,還具有流動性好、性能穩定、腐蝕性低、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同時還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為熔鹽的產業化運用奠定了基礎。此外,重點實驗室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專業論文超過了著名的美國橡樹林國家實驗室;推導公式被美國最大的核能機構愛達荷國家實驗室推薦引用。

  經過對國家政策認真的研究,中投億星經過周密的策劃和論證,依託北京工業大學的科技實力,將「煤改電」、「分時段電價」、「棄風棄光消納」等政策相結合,利用熔鹽作為蓄熱介質,設計出電加熱集中供暖系統,將夜間低價的電和棄風棄光的電轉化為熱能儲存起來,通過系統替代燃煤鍋爐進行供暖。

  有業內專家稱,這項世界級的科技創新,在解決社會難點問題的同時,也享受著多項政策的紅利。

  嚴謹論證為市場化鋪平道路

  據中投億星董事長李亞斌介紹,為了確保熔鹽供暖系統的順利實施,2016年5月17日,中投億星委託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組織了規模盛大的可行性專家論證會。論證會雲集了能源、建築、電力等領域的四個院士和眾多專家,組長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委員會能源與環境委主任謝克昌院士。經討嚴謹的論證,各位專家一致認為,該供暖系統技術先進,具有安全、環保、經濟等優勢,是燃煤替代,解決北方霧霾最有效的技術途徑之一,是國家可再生能源消納及電力削峰填谷等國家政策明確支持和推廣的重點技術。

  2016年6月21日,熔鹽供暖系統經過國內外權威專家團隊的層層篩選和嚴格評審,從全球近百個參選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由聯合國、商務部、深圳市政府共同頒發的「2016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領先技術藍天獎」。

  為了將儘快將這項世界級的科技創新成果造富社會,中投億星自籌資金一千多萬元,在河北辛集建造全球第一座熔鹽供暖系統。在經過晝夜奮戰150多天後,供暖系統終於建成。

  據李亞斌分析,改變供暖方式是一項任務艱巨的民生工程,供暖技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熔鹽供暖系統是北京工業大學二百多人的技術團隊支持和近二十年的研發成果匯聚而成,具有獨特性和不可複製性。熔鹽的配方和熔鹽的基礎性能決定著系統的工藝流程設計、材料設備選型、安全標準設定和使用壽命,技術先進、工藝複雜。為保護自有的智慧財產權,中投億星公司已申請了21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對每一道工藝、每一個專有設備都設立了嚴密的防火牆。

  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兼顧

  李亞斌認為,只有保證熔鹽供暖系統的專業性和唯一性,才能杜絕因被複製和模仿對供暖市場造成的安全事故和經濟損失。

  據了解,中投億星公司已向國家相關部門申請著手制定企業標準、行業標準,乃至國家標準。

  李亞斌還向新華網算了一筆經濟帳,他表示,「蓄熱式」熔鹽綠色供熱,不僅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技術和系統,同時也是一項具備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兼顧的投資項目。它不僅建設成本低,每平米100至140元,除燃煤和天然氣供暖外,是所有供暖系統中建設成本最低的系統;而且,政策補貼多,接口費收入每平方米50至70元,電力需求側補貼建設費用的30%至50%,幾乎能覆蓋建設投資成本;同時,營運成本可調控,當電價為0.2元/度時,年營運成本12元/平方米,當電價為0.15元/度時,年營運成本為9元/平方米;再次,採暖費有上調空間,現行採暖費是執行燃煤標準,北京地區「煤改氣」採暖費已提至31元/平方米;另外,該項目建設周期短,平均只需三至五個月;對投資人來講,最具誘惑力的是,資金回收快,收益年限長,先收費,後供暖,平均30年;從建設方面來講,佔地面積小,易施工,只需燃煤供暖佔地面積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相關焦點

  • 我國光熱熔鹽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全球太陽能發電產業逐漸壯大,儲能熔鹽作為一種低成本、長壽命、性能好的傳熱儲熱介質,未來具有非常好的發展潛力。她認為,當前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對熔鹽等新型儲能材料、儲能介質需求快增。 張海軍透露,賽能集團希望儘快達成下一單上萬噸的熔鹽產品合作,同時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一些企業也陸續到公司進行實地考察,未來將有更多合作空間。
  • 全球海拔最高的碳纖維項目碳化生產線西寧試車成功
    1月5日,記者從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了解到,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碳纖維項目碳化生產線已試車成功,標誌著西寧將成為全世界海拔最高的碳纖維製造基地。碳纖維項目投產後,將極大提高國產高性能碳纖維的自主保障能力,促進國內複合材料產業的繁榮發展。
  • 熔鹽系統設計
    熔鹽系統設計一、   熔鹽系統簡介熔鹽系統廣泛應用於精細化工高溫反應裝置中,對於放熱反應來說,利用熔鹽將熱量帶出來。
  •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熔鹽系統工況分析
    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依託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試驗和示範項目建設取得的成功經驗,將以通過驗證的自主研發裝備和技術,全力保障項目建設,力爭將項目建成全球光熱發電的標杆項目。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將以專欄的形式,陸續發表其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系列文章,以供業界參考。
  • 熔鹽儲熱技術應用前景廣闊!國家電投「六大」儲能技術已來!
    -鉻液流電池儲能系統是目前壽命最長、安全性能最高的電化學儲能技術!鐵-鉻液流電池堆這款全球最大的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系統所需電池堆已全部運抵河北張家口戰石溝光伏電廠目前正在緊張調試中很快就能展現它的非凡實力啦!
  • 上海研製成功太陽能熱發電關鍵設備高溫雙罐熔鹽儲熱系統
    索比光伏網訊:由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研製的高溫雙罐熔鹽儲熱系統,通過與電氣集團下屬多家企業的通力合作,歷經近三年的科研攻關與研製,取得成功突破。通過本項目建設的高溫雙罐熔鹽儲熱示範系統,模擬了光熱電站的熔鹽儲換熱系統,測試了熔鹽管內對流換熱係數,積累了熔鹽系統啟停及運維經驗,目前已為多家企業提供了熔鹽物性及腐蝕特性測試等服務,為光熱電站熔鹽儲熱系統的設計、建設和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項目在設計/運行溫度、防凍堵策略、智能控制等關鍵性能指標方面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 中國安裝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反應堆 安全性第一
    原標題:全球首座核電高溫氣冷堆主裝備吊裝 被譽為最安全的核電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四代核電商用示範電站正在山東榮成逐漸成型。據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稱中國核建)官網消息,3月20日,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統安全特徵的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反應堆壓力容器成功吊裝就位。此次吊裝完成的反應堆壓力容器作為核島一迴路核心設備,高27.5米、淨重594噸,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重量最重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同時也是高溫堆氣冷核電站單體重量最大的設備。
  • 熔鹽發電前景如何?
    在整個發電裝置中,會涉及到3個主要部分,一是太陽能的匯集,二是熔鹽的存儲,三是能量交換和轉換。高溫的液態鹽循環流動,通過熱量交換的循環將水變成水蒸氣,再用蒸汽推動汽輪機,從而實現發電。 熔鹽罐是熔鹽傳熱儲熱的關鍵 熔鹽傳熱儲熱的關鍵是什麼?據《中國電力報》報導,目前,大部分光熱電站使用熔鹽吸熱儲熱系統。
  • 熔鹽電加熱爐的構成及結構圖
    熔鹽電化學反應爐為鉭陽極氧化提供反應條件,主要由爐體和熔鹽反應平臺兩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爐體由電加熱爐盤和殼體組成,分為供熱層、隔熱層、傳熱層和加熱室。其主要工作過程是:電熱絲通電加熱,對加熱室空氣進行加熱,以強制對流方式傳熱,對坩堝加熱,進行鉭陽極氧化熔鹽電化學反應。通過鉑電偶探測熔鹽的溫度,使坩堝內溫度達到平衡,溫度控制系統控制溫度恆定在設定值。
  • 永濟電機研製牽引系統香港試車
    (原標題:永濟電機研製牽引系統香港試車)
  • 我國首臺可復用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全系統試車成功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星)5月17日,我國首臺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天鵲」(TQ-12)20秒試車成功,該型號發動機由藍箭航天自主研發。據介紹,「天鵲」是繼美國SpaceX的猛禽發動機、藍色起源的BE-4發動機之後,世界第三臺完成全系統試車考核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
  • 全球供熱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09~2018年間,全球區域供熱系統的可再生能源能耗增長了三分之二以上,到2018年,可再生能源佔全球區域供熱能耗的比重已接近8%。這主要得益於近年來歐洲國家區域供熱系統從化石燃料大量轉為可再生能源。 1.生物質能供熱 生物質能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可再生熱源。
  • 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試車成功
    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試車成功 原標題:   □ 一直以來,高品質單層石墨烯粉體類原料無法量產,使得石墨烯諸多優異性能無法充分發揮,導致其產業化之路困難重重  □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了
  • 天兵科技30噸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創全球HCP液體發動機推力之最
    中證網訊(記者 胡雨)近日,一則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天兵科技)大噸位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的視頻發布。12月30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向天兵科技核實獲悉,公司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30噸推力HCP火箭發動機天火三號(TH-3)已於近日取得全系統熱試車的圓滿成功。
  • 聚能相變蓄熱式電暖器潛江定製廠家優點用途和加工系統
    聚能相變蓄熱式電暖器潛江定製廠家優點用途和加工系統 ,「hvm0vjw41nc」   聚能相變蓄熱式電暖器潛江定製廠家優點用途和加工系統    家用電鍋爐水溫控制在之間隨意設定,滿足於空調供暖系統、傳統散熱器供暖、地面輻射供暖等多種供暖需求。
  • 陝鼓自主研製全球最大AV140軸流壓縮機組試車成功
    9月1日,記者從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陝鼓自主研製、全球最大的AV140軸流壓縮機組在陝鼓臨潼工業園試車成功。該產品各項性能指標在當前全球工業壓縮機領域居先進水平。陝鼓軸流壓縮機專業技術總監王儀田介紹,該機組為超大型軸流壓縮機組,運行風量和壓比均為全球工業用軸流壓縮機領域之最。該機組總重量達400多噸,其核心部件空心轉子長度近11米,重量近70噸,轉子內徑為1.4米。該機組新型高效葉型和空心轉子的全新設計開發,確保了裝置整體運行更加穩定和高效節能。
  • 朱雀二號火箭核心部件試車成功
    市民代表首次近距離感受航天魅力12月4日下午,隨著「試車成功」的話語落下,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200秒試車取得圓滿成功,坐在藍箭航天試車平臺裡的所有人不由自主地站起來高呼,現場掌聲一片。對藍箭航天來說,這是又一臺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試車成功,這臺發動機為朱雀二號運載火箭一級動力系統試驗用第二臺發動機。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80噸級推力液氧甲烷低溫發動機,是一款全低溫推進劑液體發動機,可適應運載系統總體對發動機系統模塊化、組合化及通用化設計要求,通過多機並聯組合成中型運載能力火箭的第一級,或可單機作為火箭的真空推進級。
  • 中國大力發展的熔鹽反應堆有何神奇之處
    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GIF)共推薦了6種先進核能系統:鈉冷快堆(SFR)、超高溫氣冷堆(VHTR)、超臨界水堆(SCWR)、氣冷快堆(GFR)、鉛冷快堆(LFR)和熔鹽堆(MSR),作為四代核電的候選堆型。那麼,熔鹽堆有何神奇之處?
  • 【論文精選】不同能源類型供熱方式環保與經濟性比較
    與燃煤小型鍋爐房分散供熱相比,燃煤鍋爐房集中供熱採用大型燃煤鍋爐,不僅熱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而且煙氣可得到有效處理,汙染物排放指標理想。②天然氣供熱主要包括燃氣鍋爐房分散供熱、燃氣壁掛爐分戶供熱,後者既能供熱又能提供生活熱水,應用靈活方便。③電供熱主要包括蓄熱式電鍋爐分散供熱、電驅動熱泵分散供熱、電熱膜分戶供熱等。蓄熱式電鍋爐可利用夜間低谷電進行蓄熱,白天放熱。
  • 世界首座66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機組電廠在山西平朔成功投運
    10月1日0:00整,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山西電力建設有限公司承建,山西中煤平朔2×660MW低熱值熱電新建項目2號機組圓滿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標誌著世界首座單機容量最大的超臨界循環流化床(CFB)鍋爐發電機組電廠成功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