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熔鹽系統工況分析

2021-01-15 騰訊網

當地時間2019年11月11日,希臘MINOS 50MW光熱發電項目EPC合同籤約儀式在希臘雅典舉行。我國企業聯合體將首次以「技術+裝備+工程+資金+運營」的完整全生命周期模式走出國門。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依託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試驗和示範項目建設取得的成功經驗,將以通過驗證的自主研發裝備和技術,全力保障項目建設,力爭將項目建成全球光熱發電的標杆項目。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將以專欄的形式,陸續發表其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系列文章,以供業界參考。

隨著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在國內外的迅猛發展,熔鹽作為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廉價、可靠、高效的儲熱介質得到廣泛應用。但由於熔鹽本身具有凝固點高、粘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及高溫腐蝕性強等特點,電站系統對其工況中使用的儀表設計、製造提出更高要求,如流量計、壓力表、液位計等。因此需對熔鹽系統工況進行詳細的分析,為相關儀表選型提供參考。

熔鹽系統是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系統運行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低溫熔鹽流體從冷鹽儲罐進入吸熱器,通過吸熱器吸熱升溫後流入熱鹽儲罐,高溫熔鹽流體從熱鹽儲罐通過換熱系統換熱後流入冷鹽儲罐。在這過程中,熔鹽流體的溫度從低溫290℃升溫至565℃後再降至290℃,溫度波動範圍較大,熔鹽本身的物質特性以及運行中大的溫度波動不可避免地帶來儀表選型和結構設計上的困難,其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高溫性質

現階段國內大多數儀表廠家所生產的高溫型儀表耐溫在300~400℃之間,但熔鹽系統工藝中熔鹽介質的最高溫度可達到565℃以上,這對儀表結構、傳感部件以及電子部件等的耐溫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低溫凝結性質

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使用的熔鹽為太陽鹽,其成分為硝酸鈉和硝酸鉀混合而成的二元鹽。該種熔鹽從207℃開始融化,加熱至290℃即基本成為液態熔鹽。在熔鹽系統中,部分設備不適合進行完全保溫或配置加熱設備,此時如果選型設計不合理或控制不當,極有可能造成儀表以及附近管道發生熔鹽凝結,使儀表傳感裝置與管道中介質接觸位置因為介質凝固成固體熔鹽而發生失效。

3、腐蝕性質

硝酸鹽為中性鹽,在常溫下無任何腐蝕性,但在565℃高溫下,硝酸鹽會呈現強氧化性。針對該特性除了需考慮製造儀表材料的抗氧化性以外,也需要考慮配套儀表密封件的抗氧化性。

4、鹽霧性質

高溫環境中,熔鹽會在容器中形成有微小氣化熔鹽液滴的鹽霧。這種鹽霧會附著在不與熔鹽直接介質的儲存容器內壁以及儀表上,經過長時間粘著結晶後會出現一層白色的鹽粒結晶層。該結晶層會影響儀表精度甚至導致儀表無法工作。

以上四點是熔鹽系統工況中儀表選型需要注意的問題,我們後續還將對熔鹽系統流量計的選型方案、壓力表的選型方案、液位計的選型方案等進行分析,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塔式光熱發電設計規範包含五大重點技術問題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設計思想是20世紀50年代由前蘇聯提出的。1950年,前蘇聯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小型實驗裝置,對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進行了廣泛的、基礎性的探索和研究。據不完全統計,1981~1991年的10間,全世界建造了兆瓦級太陽能熱發電實驗電站20餘座,其中主要形式是塔式電站,最大發電功率為80MW。
  • 杜拜700MW光熱和250MW光伏太陽能電站兩臺熔鹽儲罐注水試驗順利通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上海電氣電站集團方面消息,近日杜拜700MW光熱和250MW光伏太陽能電站項目再取節點性進展——當地時間12月10日,1號槽式機組首臺熔鹽儲罐注水試驗順利完成,12月12日塔式機組首臺熔鹽儲罐注水試驗也順利完成。
  • 塔式光熱發電創新技術之選擇
    但 要實施超臨界二氧化碳太陽能熱發電,就不能不對塔式熱發電技術進行再創新。塔式光熱發電技術在我國備受推崇,從 2005 年南京江寧和 2006 年北京延慶大漢兩 個實驗項目算起,目前已經建成和在建的示範項目就多達 8、9 個,是國際上應用該技 術最多的國家。什麼原因呢?一句話,「高溫、高工況、高效率」即「三高」最吸引中國專家的眼球。
  • 塔式熔鹽光熱電站,利用太陽能,即使在晚上,也可以發電
    其和光伏發電一樣,使用太陽能作為能量來源,但光熱發電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即使雲朵遮住了太陽,或者在晚上的時候,它也能穩定的輸出電量。通常一個光熱電站分為集熱鏡場,儲熱系統,常規島三個部分。集熱鏡場的原理與太陽灶類似,無數面定日鏡將收集到的陽光反射到集熱塔上,集熱塔上有一個吸熱器,儲熱系統低溫罐中的熔鹽(通常是290℃)被泵到吸熱器中吸收能量,溫度升高(通常是565℃),流入到高溫罐之中,並儲存起來。
  • 創新發明專利,提升太陽能集熱系統和熔鹽儲熱系統運行可靠性
    近日,新疆自治區首批百人計劃高層次人才(海外)陳宇奇博士正式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一種太陽能集熱器集熱管熱力切換系統》和《一種熔鹽防凝休眠系統及工藝流程》兩項發明專利證書。據了解,目前太陽能集熱系統中採熱循環迴路系統在整個使用壽命期中,其載熱體始終處於單向流動狀態。
  • 上海研製成功太陽能熱發電關鍵設備高溫雙罐熔鹽儲熱系統
    通過本項目建設的高溫雙罐熔鹽儲熱示範系統,模擬了光熱電站的熔鹽儲換熱系統,測試了熔鹽管內對流換熱係數,積累了熔鹽系統啟停及運維經驗,目前已為多家企業提供了熔鹽物性及腐蝕特性測試等服務,為光熱電站熔鹽儲熱系統的設計、建設和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項目在設計/運行溫度、防凍堵策略、智能控制等關鍵性能指標方面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 杭汽輪打造國內功率最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汽輪機
    青海省德令哈市,青海中控太陽能德令哈50MW塔式熔鹽儲能光熱電站項目裡,在太陽光的聚光效應下,鍋裡裡的水沸騰翻滾,汽輪機在水蒸氣的帶動下高速運轉,將熱能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電能,併入電網。5月19日,記者從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高效發電的關鍵正是項目中由杭州汽輪動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汽輪集團」)製造完成的國內功率最大的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汽輪機。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評估)中心查新結果顯示,「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太陽能熱發電汽輪機」是國內首臺50MW功率等級的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汽輪機。
  • 太陽能熱發電發展前景分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熱發電是太陽能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技術類型多樣,可配備儲能設施,具有一定的電力輸出調節能力,可以實現與常規能源系統的合理互補,具有清潔高效、穩定可靠等優點,隨著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進步和產業體系不斷完善,逐步實現批量化、規模化,其技術和經濟優勢將逐步顯現,光熱發電產業前景看好,目前國際上處於商業化應用初級階段,國內處於示範項目推廣初級階段。
  • 太陽能,在夜晚也可以發電
    光熱發電,又叫太陽能熱發電,是一種新型、適合大規模發展的太陽能利用方式。它通過高精度智能定日鏡,實時跟蹤太陽的運動,將太陽直接輻射光反射聚集到吸熱器上,將吸熱器內的熔鹽加熱到560餘度的高溫,將高溫的熔鹽進行儲存,在需要發電時再通過高溫熔鹽與水進行熱交換,產生高溫高壓的蒸汽,驅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作為一種完全綠色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由於大規模熔鹽儲能系統的存在,光熱發電可全天候實現連續、穩定、可調度的高品質電力輸出。
  • 光熱發電,太陽能利用的下一個蛋糕
    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目前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形成產業規模,工程造價較高,技術裝備製造能力弱,缺乏系統集成及運行技術,為推動產業加快發展,攻克關鍵技術裝備,形成完整產業鏈和系統集成能力,國家能源局在2015年9月30日印發了《國家能源局關於組織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建設的通知》(國能新能〔2015〕355號)(以下簡稱《通知》),組織一批以槽式和塔式為主的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開展建設
  • 中國太陽能光熱發電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截至**,我國科學家已經對碟式發電系統、塔式發電系統以及槽式聚光單元進行研究,掌握了一批太陽能光熱發電的核心技術,如高反射率高精度反射鏡、高精密度雙軸跟蹤控制系統、高熱流密度下的傳熱、太陽能熱電轉換等。
  • 一文讀懂光熱發電行業認可度最高的儲熱介質——熔鹽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發展至今,對充當其傳熱介質的材料進行了多樣化的嘗試,包括水和蒸汽、空氣、液態金屬、導熱油及熔鹽等。隨著光熱發電技術的革新,所需要的傳熱介質使用溫度愈來愈高,要求的傳熱能力也愈來愈強。熔鹽是優良的傳熱儲能介質,在建築供暖、谷電制熱、風電消納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
  • 「高寒地區光熱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通過成果評價
    12月下旬,「高寒地區光熱儲能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通過了青海省科技廳專家組的成果評價。該項目完成了大規模槽式發電系統高溫熔鹽與金屬相容性、腐蝕性、儲熱系統的主循環、油鹽換熱和儲罐系統、熔鹽傳輸安全技術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自主智慧財產權,突破了高純度高溫熔鹽的產品空白,實現了一系列國產化產品、設備的首次應用。
  • 硬核科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局限性
    工質溫升小的太陽能熱氣流技術和太陽池技術,溫升小導致發電效率極低;2.溫升相對較大的聚光熱發電技術,是由三個成熟技術環節串聯而成的,成本下降難度大、效率提升潛力小,未來發展空間有限。 熱氣流發電技術溫升僅20-30℃,建設和杜拜塔等高的數百米的熱氣流煙囪,換來的是約2%的熱發電效率。低品位熱源(和環境相比溫升小)更適合直接熱利用,如強行轉化為高品位的電能,熱效率、發電效率太低。詳細測算可閱葛新石《太陽煙囪發電系統及其固有的熱力學不完善性分析》。
  • 硬核科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局限性
    工質溫升小的太陽能熱氣流技術和太陽池技術,溫升小導致發電效率極低;2.溫升相對較大的聚光熱發電技術,是由三個成熟技術環節串聯而成的,成本下降難度大、效率提升潛力小,未來發展空間有限。01.熱氣流發電技術溫升僅20-30℃,建設和杜拜塔等高的數百米的熱氣流煙囪,換來的是約2%的熱發電效率。低品位熱源(和環境相比溫升小)更適合直接熱利用,如強行轉化為高品位的電能,熱效率、發電效率太低。詳細測算可閱葛新石《太陽煙囪發電系統及其固有的熱力學不完善性分析》。
  • 世上最大聚光太陽能坐落南澳洲 2030年達成100%再生能源發電
    ,項目共使用46000噸熔鹽(硝酸鉀和硝酸鈉混合物),整個化鹽過程歷經56天。作為國家首批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之一,由中控太陽能和浙江中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投資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熔鹽儲能光熱電站於2018年底併網發電。中控太陽能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金建祥介紹說:經過消缺、磨合、優化,...
  • 白城市100MW塔式光熱發電項目
    塔式系統又稱集中型系統,它是在很大面積的場地上裝有許多臺大型反射鏡(通常被稱為定日鏡),每臺都各自配有跟蹤機構,準確地將太陽光反射集中到一個高塔頂部的接收器上在全球建成和在建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站中,槽式電站數量最多,約佔建成和在建光熱電站總數的80%,塔式電站佔比超過11%,碟式電站最少,佔比不足9%。
  • 敦煌大成50MW熔鹽線性菲涅爾光熱電站集熱發電性能顯著提升
    敦煌大成50MW熔鹽線性菲涅爾光熱電站集熱發電性能顯著提升光熱發電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平臺    2020/6/19 14:18:15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敦煌大成熔鹽線性菲涅爾光熱發電示範項目在2019年12月31日首次併網發電以來,在業主的統一協調下,由總承包方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全球唯一投射式高倍聚光太陽能熱發電系統
    發明人--傑出青年科學家宋亮  太陽能熱發電,通常叫做聚光式太陽能發電,通過聚集太陽輻射獲得熱能,將熱能轉化成高溫蒸汽,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按照太陽能採集方式主要可劃分為槽式發電、塔式發電和碟式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