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局限性

2020-07-11 南方能源觀察
硬核科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局限性

全文2186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未經許可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

南方能源觀察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

eomagazine@126.com

陳愚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有兩種類型:1. 工質溫升小的太陽能熱氣流技術和太陽池技術,溫升小導致發電效率極低;2.溫升相對較大的聚光熱發電技術,是由三個成熟技術環節串聯而成的,成本下降難度大、效率提升潛力小,未來發展空間有限。

01. 太陽能低溫熱發電技術

硬核科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局限性

根據卡諾定理,熱機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理想熱效率=工質和環境的溫差/工質溫度(開氏溫度),低溫熱發電技術的溫差小(20-50℃),環境溫度按20℃(293K)考慮,理論熱機效率ƞmax=6.8%-14.6%。實際發電效率是考慮損耗之後熱機實際效率×發電機效率,要打個大折扣。熱氣流發電技術溫升僅20-30℃,建設和杜拜塔等高的數百米的熱氣流煙囪,換來的是約2%的熱發電效率。低品位熱源(和環境相比溫升小)更適合直接熱利用,如強行轉化為高品位的電能,熱效率、發電效率太低。詳細測算可閱葛新石《太陽煙囪發電系統及其固有的熱力學不完善性分析》。

低溫熱發電技術包含熱氣流技術、太陽池技術,兩種技術的溫升均較小:熱氣流技術可將空氣升溫20-30℃,太陽池技術可將液體工質升溫50℃左右。

海洋溫差發電也是溫差很小的熱發電方式。

02. 成熟技術集合而成的聚光熱發電技術

同為太陽能發電技術,聚光熱發電技術的造價和發電效率需對標光伏。

硬核科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局限性

圖3 槽式聚光熱發電

硬核科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局限性

圖4 塔式聚光熱發電

(一)新興技術和成熟技術的差別

光伏是新興技術,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化效應,發電效率迅速提高,單位造價迅速下降。

和新興技術不同,成熟技術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潛力有限。聚光熱發電技術,有槽式、塔式、蝶式等細分技術,均由聚光(鏡面反射並聚焦陽光)、集熱(加熱工質)、熱發電(熱能→機械能→電能)三個環節串聯構成,是成熟技術的集成利用;成本是三個環節相加,難以下降;效率是三個環節的效率相乘,難以提高。尤其是熱發電環節,是極度成熟的技術,降造價和提效率的空間很小。

(二)聚光熱發電效率是三個環節相乘

近年光伏技術效率迅速提高。量產高效組件轉換效率單晶、多晶、薄膜已分別突破20%、18%和17%;電站系統轉化效率約83%。以採用單晶矽的光伏電站為例,標準工況下,約16%的太陽輻射可轉化為電能。

硬核科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局限性

以簡單循環發電的氣電為例,發電效率效率是燃燒室效率(95%-99%)、熱機效率、發電機效率(98%)三個環節效率的乘積。5萬KW級的火電機組,煤電發電效率約30%(塔式工質工作溫度接近煤電),氣電約30%-35%(蝶式工質溫度接近氣電)。

聚光熱發電的效率是聚光、集熱、熱發電三個環節的效率相乘。聚光、集熱的效率各按80%估算;塔式工質溫度(500℃-900℃),低於氣電(>1000℃),熱發電熱效率可根據5萬千瓦級的煤電、氣電熱機效率和發電效率估算,約30%-35%,據此估算塔式光熱的峰值效率約19.2%-22.4%;運行的塔式電站的年平均效率約14-16%,略低於單晶電站效率。槽式工質工作溫度(400℃)低於塔式,集熱效率也低,發電效率低於塔式,詳見後文。

(三)聚光熱發電成本是三個環節的疊加

2010年,光伏組件售價14元/瓦左右,光伏電站的單位造價為2萬/KW。2020年,光伏組件售價快速降低到1.6-2.2元/瓦,目前西北地面光伏電站造價已逼近4000元/KW,逼近火電造價。光伏的還處在成本下降通道上,預計未來造價會繼續降低。

聚光熱發電技術由聚光、集熱、熱發電三個環節組成,其中,聚光、集熱兩個環節負責匯集加熱後的工質,作用相當於煤電的鍋爐、氣電的燃燒室、核電的堆芯;熱發電環節和煤電、氣電、核電一樣,用熱機(蒸汽輪機、燃氣輪機)將工質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發電機再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煤電和氣電是成熟技術,造價下降空間有限;5萬千瓦的煤電機組造價約3500元/KW,10萬千瓦以下的6F輕型燃機造價約3000-3800元/KW。

聚光熱發電中的槽式造價約2萬元/KW,塔式和蝶式2-4萬元/KW;青海近期投產的魯能塔式光熱和擬建的金釩格爾木熔鹽槽式光熱,造價約3萬/KW。聚光、集熱兩個環節的造價,能逼近煤電廠的鍋爐麼?即便可以,如果未來光伏的造價降到了和火電的熱發電部分相當,聚光熱發電技術能把聚光和集熱的造價降為零麼?

(四)槽式發電效率低於塔式

根據卡諾定理,為了提高熱機效率,需要提高工質溫度;根據傳熱學原理,工質和環境溫差增大,熱梯度增大,熱損失加大,集熱效率下降。工程是妥協,在相互矛盾的兩條曲線中尋找最優的結合點。

槽式的聚光方式是線聚焦,將一個曲面的陽光聚焦在集熱管上,和塔式的點聚焦相比:聚焦比低→工質溫升小→熱機效率較低;同時,線聚焦對應的管狀集熱器,單位體積的表面積(S/V)遠大於塔式集熱器,集熱效率低。線聚焦是一連串事件的起點。和塔式比,槽式光熱技術的集熱效率和熱機效率雙低,槽式年均發電效率僅11%-14%,低於塔式。

03.

結論

光熱現在和未來的造價均高於光伏。光伏發電單位千瓦造價已經逼近煤電和氣電造價,未來造價會繼續下降,甚至低於火電造價。光熱發電用聚光、集熱組件替代火電的鍋爐,聚光集熱設備的造價很難低於鍋爐,因此,光熱造價將高於火電造價。

塔式光熱發電技術現在峰值效率和光伏相當,未來繼續提升效率的難度較大。光伏尚有提升效率的空間。

光熱配上儲熱裝置,可連續發電;光伏配上儲能裝置,也可連續發電。

槽式和塔式光熱適用於集中式電站(熱發電機組需要規模效應),碟式適用於分布式;光伏可用於集中電站和分布式。

相關焦點

  • 硬核科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局限性
    分鐘未經許可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南方能源觀察微信號:energyobserver歡迎投稿,投稿郵箱:eomagazine@126.com陳愚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有兩種類型工質溫升小的太陽能熱氣流技術和太陽池技術,溫升小導致發電效率極低;2.溫升相對較大的聚光熱發電技術,是由三個成熟技術環節串聯而成的,成本下降難度大、效率提升潛力小,未來發展空間有限。
  •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概念與分類
    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一樣,同屬於太陽能發電,可以說光熱發電是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競爭對手!近日不少微友在後臺留言諮詢光熱發電是個什麼鬼?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們光伏的這個競爭對手,光伏圈新媒體平臺「光伏資訊」微信平臺(微信號:PV-info)創辦者Mr.Yang特為大家分享兩條關於光熱發電的科普介紹。
  • 視頻 太陽能熱發電是個什麼鬼?
    2016年8月29日,國家發改委核定了太陽能熱發電標杆上網電價政策,即全國統一的太陽能熱發電(含4小時以上儲熱功能)標杆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
  • 讓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有更大發展和應用
    8月26日上午,2020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在宿遷正式開幕,大會為期兩天,共設置50餘場演講報告,一大批太陽能熱發電領域的專家齊聚宿遷,共同探討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新機遇、新思路、新技術、新發展。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如何突破瓶頸?發展之路向何處走?怎麼走?
  • 太陽能熱發電基本原理
    太陽能熱發電概述   太陽能熱發電是利用太陽能聚光器先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熱能,然後經過各種方式轉換為電能的技術形式。   太陽能熱發電包括: 聚光太陽能熱發電(CSP)、太陽能半導體溫差發電、太陽能煙囪發電、太陽池發電和太陽能熱聲發電等。
  • 硬核!新型「夜間太陽能電池板」 在晚上接受太空輻射熱量發電
    硬核!新型「夜間太陽能電池板」 在晚上接受太空輻射熱量發電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由於明顯的原因,目前的太陽能電池無法在晚上工作。但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可能已經提出了解決方案。這是一種允許專門設計的光伏電池即使在天黑時也能繼續發電的設備。雖然這僅是常規太陽能電池板白天可發電量的四分之一,但仍然比夜間當前發電量高四分之一。相反,該方法的工作方式類似於常規太陽能電池。常規太陽能電池比太陽涼爽,因此吸收光。但是,如果您將較熱的物體放在寒冷的地方,它將以紅外線的形式向其輻射熱量。
  • 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組成
    太陽能熱發電是利用集熱器將太陽輻射能轉換成熱能並通過熱力循環過程進行發電,是太陽能熱利用的重要方面.80年代以來美、歐、澳等國相繼建立起不同型式的示範裝置,促進了熱發電技術的發展。世界現有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大致有三類:槽式線聚焦系統、塔式系統和碟式系統。
  • 太陽能熱發電發展前景分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熱發電是太陽能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技術類型多樣,可配備儲能設施,具有一定的電力輸出調節能力,可以實現與常規能源系統的合理互補,具有清潔高效、穩定可靠等優點,隨著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進步和產業體系不斷完善,逐步實現批量化、規模化,其技術和經濟優勢將逐步顯現,光熱發電產業前景看好,目前國際上處於商業化應用初級階段,國內處於示範項目推廣初級階段。
  • 追蹤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趨勢
    日前,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關於對能源行業標準《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監測評估規程》徵求意見的函,詳情如下:關於對能源行業標準《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監測評估規程》徵求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印發
  • 太陽能熱發電將迎來發展風口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胡潤青此前表示,我國光熱發電產業鏈已初步形成,且能自行提供部分產品和部件,國外企業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國家在政策方面應給予進一步扶持,為加速光熱發電的商業化進程打下良好基礎。中國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方興未艾,熱發電示範項目即將建成,而熱發電作為未來能源革命重要的路徑,即將成為是未來新能源投資的風口。
  • 【科普】太陽能發電原理與技術應用
    (二)太陽能系統基本組成如上圖所示,太陽能發電系統由太陽能電池組件、太陽能控制器、蓄電池(組)組成。(三)各部分的作用為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價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將太陽的輻射能力轉換為電能,或送往蓄電池中存儲起來,或推動負載工作。
  • 「科普」太陽能光熱與儲熱
    (來源:微信公眾號「CSPFocus光熱發電資訊」 ID:cspfocus)近年來,我們越來越善於使用太陽能電池板利用可見光。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熱能仍然是主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可能是最古老的能源。太陽能光熱(CSP)系統使用反射鏡從入射的紅外輻射中收集熱能。光熱如何工作?所有太陽能光熱(CSP)系統都通過使用多個反射鏡陣列將大面積的散射陽光聚焦到熱接收器上來工作。
  • 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研究
    本文旨在對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的現狀進行調研,以期促進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的進一步研究與發展。       顯熱儲存       顯熱儲存是利用儲熱材料的熱容量,通過升高或降低材料的溫度而實現熱量的儲存或釋放的過程。顯熱儲存原理簡單,材料來源豐富,成本低廉,是研究最早,利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的太陽能熱儲存方式。
  • 下一代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顆粒吸熱器和直接儲熱裝置
    歐盟資助的 NEXT-CSP 項目正在使用流化的耐火顆粒(耐熱分解)作為HTF和存儲工質,可將工作溫度提高到750°C,並能顯著提高太陽能熱發電的效率。當然,要充分利用顆粒還需要在技術方面進行重大創新,包括開發合適的太陽能熱吸熱器技術和由1300根管組成的新型熱交換器;可與燃氣輪機壓縮機進行聯合循環,其中燃氣輪機壓縮機產生的壓縮空氣在其中流動,然後把該技術集成在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中。該系統由太陽能吸熱器,熱存儲罐,熱交換器,燃氣輪機和冷存儲罐組成。
  • 浙江大學: 太陽能熱電子發電技術介紹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熱電子發射的原理及性能改進途徑,然後闡述熱電子發射的熱力學過程,最後提出熱電子發電裝置與聚光太陽能系統(CSP)結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由於其潛在的高效率和簡易的運轉模式,光子增強熱電子轉換是聚光太陽能發電中頗有前景的技術。
  • 太陽能熱發電已成為中國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優勢產業
    孫睿 攝中新網青海格爾木8月27日電 (孫睿)「我國太陽能熱發電從2013年首座太陽能熱發電實驗電站投運,到2019年青海德令哈50兆瓦光熱電站實現滿負荷運行,中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研究和工程實踐都逐步走到了世界前列。」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路書軍26日在2020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上說,太陽能熱發電已成為中國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勢產業。
  • 同樣是太陽能發電,為什麼光熱發電一直「默默無聞」?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陳勁濤、陳琳(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在已知的清潔能源中,太陽能無疑是目前地球上可以開發的、儲量最多的可再生能源。簡要來說,太陽能光熱發電分為三個環節,集熱環節、利用太陽能加熱導熱介質、最後通過導熱介質帶動發動機發電。而相應的針對各個環節,都有不同的方法進行科學的不斷嘗試來形成最優設計,如:集熱環節主要有槽式、塔式、碟式、涅菲爾式等4種;導熱工質一般採用水、 礦物油或者熔鹽;最後可通過水蒸汽朗肯循環、CO2布雷頓循環或者斯特林發動機等發電。
  •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
    太陽能熱發電需配一套蒸汽發電設備,適合較大的發電場,功率一般都在MW級以上,接受陽光的面積也很大,多達數萬平米,所以槽式太陽能熱發電場是由許多槽式集熱器串並連組成,圖5是網上的一張槽式太陽能熱發電場照片。
  • 難點分析:聚光集熱太陽能發電塔
    太陽能發電常用槽式發電、塔式發電、和蝶式發電。  槽式發電系統 (parabolic trough solar power system),簡稱troughs。  槽式的意思是反射鏡面是彎曲的,接收管就在鏡面的上方,彎曲的鏡面恰好把陽光全部反射到接收管上(如圖)。
  • 杭汽輪打造國內功率最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汽輪機
    作為我國首批光熱示範項目之一,自2019年9月底進入性能考核期以來,該電站已累計發電達7486.96萬kWh,上網電量6708.71萬kWh,平均發電量達成率達97.06%,其中今年前三月發電量達成率更是連續超過100%,創下全球同類型電站投運後同期最高紀錄。「如此之高的發電效率,這臺汽輪機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