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研究

2020-12-05 OFweek維科網

   引言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在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分布最廣,獲取最容易。但是太陽能受地理、晝夜和季節等規律性變化的影響以及陰晴雲雨等隨機因素的制約,能流密度低,通常每平方米不到一千瓦,此外,能量隨著時間和天氣的變化呈現不穩定性和不連續性。為了保證太陽能利用穩定運行,就需要儲熱裝置把太陽能儲存起來,在太陽能不足時再釋放出來,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用能連續和穩定供應的需要。幾乎所有用於採暖、供應熱水、生產過程用熱等的太陽能熱利用裝置都需要儲存熱能。
  

   太陽能儲存有三層含義,一是將白天接收到的太陽能儲存到晚間使用,二是將晴天接收到的太陽能儲存到陰雨天氣使用,三是將夏天接收到的太陽能儲存到冬天使用。現在國內外研究太陽能的儲存方法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將太陽能直接儲存,即太陽能熱儲存,主要分為三種類型:顯熱儲存、相變儲存和化學反應儲存;第二類是把太陽能先轉換成其他能量形式,然後再儲存,如先轉變為電能和機械能。本文旨在對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的現狀進行調研,以期促進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的進一步研究與發展。
  

   顯熱儲存
  

   顯熱儲存是利用儲熱材料的熱容量,通過升高或降低材料的溫度而實現熱量的儲存或釋放的過程。顯熱儲存原理簡單,材料來源豐富,成本低廉,是研究最早,利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的太陽能熱儲存方式。


   低溫範圍內,水、土壤、砂石及巖石是最為常見的顯熱儲熱材料。德國漢堡生態村的設計中,採用了一個容量為4500的大儲水罐作為儲存一年四季中所採集的太陽能的儲存設備。Kreetz提出了在太陽能煙囪電站集熱棚內布置水管作為儲能系統的構想。集熱器地面上並排排列著黑色水管,數值計算結果表明利用水儲熱裝置可以保證太陽能煙囪發電系統晝夜連續工作。在太陽能高溫儲存場合常用的顯熱儲存介質有沙石-石-礦物油、混凝土、導熱油、和液態鈉等。從儲熱能力、成本和安全性考慮,混凝土是比較有前途的儲熱材料。德國航天航空研究中心的Tammeetal在研究砂石混凝土和玄武巖混凝土的基礎上,研究開發耐高溫混凝土和鑄造陶瓷等固體儲熱材料,在阿爾梅裡亞太陽能實驗基地與槽式系統進行聯合試驗,效果良好,現在正準備MW級的試驗。
  

   目前太陽能顯熱儲存有向地下發展的趨勢。太陽能的地下顯熱儲存比較適合於長期儲存,而且成本低,佔地少,因此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儲熱方式。美國華盛頓地區利用地下土壤儲存太陽能用於供暖和提供生活熱水,在夏季結束時,土壤溫度可以上升至80℃,而在供暖季節結束時,溫度降至40℃。此外,地下巖石儲存太陽能和地下含水層儲存太陽能都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然而,由於顯熱儲存材料是依靠儲熱材料溫度變化來進行熱量的儲存,放熱過程不能恆溫,儲熱密度小,使得儲熱裝置體積龐大,而且與周圍環境存在溫度差,造成熱量損失,熱量不能長期儲存,不適合長時間、大容量儲存熱量,限制了顯熱儲存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相變儲存
  

   相變儲存是利用儲熱材料在熱作用下發生相變而產生熱量儲存的過程。相變儲存具有儲能密度高,放熱過程溫度波動範圍小等優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將相變儲熱材料應用於溫室來儲存太陽能始於80年代,應用到的相變材料主要有CaCl?6H2O、NaSO4?10H2O和聚乙二醇。
  

太陽能熱發電儲熱系統中的相變儲熱材料主要為高溫水蒸氣和熔融鹽,利用熔融鹽作為儲熱介質具有溫度使用範圍寬,熱容量大,粘度低,化學穩定性好等優點,但鹽類相變材料在高溫下對儲熱裝置有較強的腐蝕性。現有研究表明可以應用於空間太陽能熱動力系統的相變材料主要為金屬及合金和氟鹽及其共晶混合物等,目前研究較多的是氟鹽及其共晶混合物,但其液固相變轉化時體積收縮較大及熱導率低的缺點,容易導致「熱鬆脫」和「熱斑」現象,對儲熱裝置的長期穩定非常不利。


   有機物相變材料具有相變溫度適應性好、相變潛熱大、理化性能穩定等優點,因而在太陽能儲熱利用中受到普遍關注,常用材料為一些醇、酸、高級烷烴等。BuddhiandSahoo提出將熔點為55.1℃,熱容160kJ/kg的硬脂酸作為相變儲熱材料應用於太陽能灶,實驗表明這一措施解決了在部分時間沒有陽光時使用太陽能灶的問題。Sharmaetal.在2000年報導了將熔點為82℃,熱容為263kJ/kg乙醯胺作為相變儲熱材料應用於改良型太陽灶的研究。在建築牆體內添加有機物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太陽能儲存方式。Feldmanetal.對硬脂酸丁酯(49%)和丁基棕櫚酸酯(48%)的混合酯研究,結果表明該混合酯適合作為建築物儲能材料用於儲存太陽能。此外Feldmanetal將該混合酯(20~25%)作為相變儲熱材料應用於石膏牆板,和普通石膏牆板相比,儲熱能力增加了11倍,耐火能力也明顯提高,隨著添加的混合酯的質量變化,牆板導熱係數在±15%之間變化。Athienitisetal.研究了一個牆面含有硬脂酸丁酯的被動太陽能房,含有硬脂酸丁酯垂直石膏牆板總面積約為20平方米,總共用相變溫度為16~20.8℃的硬脂酸丁酯47kg。實驗在冬季環境下進行,結果表明添加了硬脂酸丁酯的石膏牆板白天可以使室內溫度降低4℃,避免了室內溫度過高,晚上添加相變材料的石膏牆板的表面溫度較普通石膏牆板的溫度升高約3.2℃。Leeetal.等對由不同材料製成的牆磚及在牆磚中注入不同有機物時,牆磚在受到空氣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的溫度變化進行了實驗對比研究,提出了最佳本體材料和相變材料的組合。


   研究表明在太陽能儲存中,應用組合式相變材料代替傳統的單一相變材料,相變傳熱速度明顯提高,儲熱放熱速率的均勻性得到明顯改善。1998年,美國對氨礬和硝酸銨二元相變材料體系進行研究,並將其應用於太陽能熱水器。王劍峰等對使用組合相變材料儲能系統的相變傳熱過程進行了研究,通過對具有3層同心環形組合相變材料儲能裝置的實驗,研究發現這種裝置的相變時間比採用單一相變材料縮短37%以上。GongZhenXiang等對用2種以上相變材料進行組合以提高儲能系統可用能效率進行了理論分析,認為只要選用合適的相變材料進行組合,儲能系統的可用能效率可隨相變材料種類的增加而提高。
  

   此外,膠囊封裝技術、翅管強化傳熱和金屬填料等均能有效地提高相變材料的導熱率。M.N.Hawladeretal.用復凝聚法,以阿拉伯樹膠和明膠為壁材,石蠟為芯材,製成了直徑在微米量級的相變儲能微膠囊,該相變材料相變潛熱在145~240J/g之間,相變溫度在50~60℃之間,在熱力循環過程中表現出較好的力學性質和儲熱能力,是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太陽能儲能材料。Choi和Kim研究了在雙翅片管內CaCl?6H2O的傳熱速率特徵曲線,其傳熱速率係數是光滑管的3.5倍。郭茶秀等提出了採用鋁片強化太陽能熱力發電系統高溫相變儲能系統傳熱性能,要求儲能系統在無日照時能儘快釋放出相變熱,以產生蒸汽,並用fluent軟體模擬了該系統在釋能過程中的瞬態二維傳熱過程,計算結果表明,增加鋁片能有效強化高溫相變儲能系統傳熱性能。


   化學反應儲存
   

   化學反應儲存是利用化學反應的反應熱的形式來進行儲熱,具有儲能密度高,可長期儲存等優點。用於貯熱的化學反應必須滿足:反應可逆性好,無副反應;反應迅速;反應生成物易分離且能穩定貯存;反應物和生成物無毒、無腐蝕、無可燃性;反應熱大,反應物價格低等條件。


   1988年,美國太陽能研究中心指出,化學反應儲熱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太陽能高溫儲熱方式,而且成本又可能降低到相對較低的水平。Brownetal.採用CaO與H2O,進行了小規模的儲熱試驗研究,指出化學反應儲熱系統約束條件苛刻,價格偏貴,但認為氫氧化物與氧化物之間的熱化學反應將是化學反應儲熱的潛在對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提出一種儲存太陽能的方式叫做「氨閉合迴路熱化學過程」,在這個系統裡,氨吸熱太陽能分解成氫與氮,儲存太陽能,然後在一定條件下進行放熱反應,重新生成氨,同時放出熱量。


   天然氣的太陽能熱化學重整是使低鏈烴CH4與H2O或CO2發生反應,重整後的產物主要是CO和H2的混合物,太陽能通過吸熱的化學反應儲存為燃料的化學能,反應產物(混合氣)的熱值得以提升。以色列摩西?萊維教授領導的一個科研小組,利用水和甲烷作為「太陽能倉庫」來儲存太陽能。他們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建了一座高54米的高塔,在塔內裝上甲烷和水,當塔內溫度加熱到872℃時,塔中的CH4和水蒸氣開始發生化學反應,變為CO和H2,同時吸收大量的熱能,使其中所含的能量比CH4高出30%。但是由於太陽能甲烷重整需要800~1000℃的高溫,對重整器要求很高,同時需要龐大的定日鏡場,不利於工程應用。為此,HuiHongetal.提出了中溫太陽能裂解甲醇的動力系統,系統中太陽能化學反應裝置是通過地聚光比的拋物槽式集熱器,聚集中溫太陽熱能與碳氫燃料熱解或重整的熱化學反應相結合,將中低溫太陽能提升為高品位的燃料化學能,從而實現了低品位太陽能的高效能量轉換與儲存。
  

   此外,有別於以反應熱的形式儲存太陽能,降冰片二烯類化合物作為儲能材料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紫外光照射下,降冰片二烯類化合物發生雙烯環加成反應,轉化為它的光異構體,太陽能以張力能的形式儲存起來,在加熱或催化劑或另一種波長的紫外光的照射下,又逆轉為降冰片二烯類化合物,同時張力能以熱的形式釋放出來,這一轉化方式有效地實現了太陽能的儲存與轉化。
  

   結束語
  

   太陽能熱儲存技術是一項複雜的技術,無論從技術層面和投資成本來看,太陽能熱儲存技術都是太陽能利用中的關鍵環節。從現有的研究來看,顯熱儲存研究比較成熟,已經發展到商業開發水平,但由於顯熱儲能密度低,儲熱裝置體積龐大,有一定局限性。化學反應儲熱雖然具有很多優點,但化學反應過程複雜、有時需催化劑、有一定的安全性要求、一次性投資較大及整體效率仍較低等困難,目前只處於小規模實驗階段,在大規模應用之前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相變儲存憑藉其優越性吸引著人們對其進行大量的研究,發展勢頭強勁。然而常規相變材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諸如無機相變材料的過冷和相分離現象以及有機相變材料的導熱率低等問題,嚴重製約了相變儲存技術在太陽能熱儲存中的應用。此外,降低相變儲熱的應用成本亦是將相變儲存技術大規模應用太陽能熱儲存前必須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值得高興的是,近年來,隨著納米複合相變儲熱材料、定形相變材料和功能熱流體等新型相變材料的出現,上述問題有望得到解決。新型相變材料的出現,必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相變儲存技術在太陽能熱儲存中的應用。
  
  
   (編輯:xiaoyao)

相關焦點

  • 能源儲存技術新突破!太陽能將可儲存數年
    科學家研究新突破,儲存時間提升不止10倍近日,一家太陽能汽車公司Aptera宣布太陽能電動汽車開始接受訂單,準備大規模量產;據該Aptera介紹,在不充電的情況下,這臺太陽能電動汽車能夠單純靠太陽產生大約65公裡的續航,並且還可能在以後實現1600
  •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概念與分類
    太陽能熱發電主要是將聚集到的太陽輻射能,通過換熱裝置產生蒸汽,驅動蒸汽輪機發電。太陽能熱發電與常規化石能源在熱力發電方式上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過Rankine循環、Brayton循環或Stirling循環將熱能轉換為電能,區別在於熱源不同,太陽能發電的熱源來自太陽輻射,因而如何用聚光裝置將太陽能收集起來是大多數太陽能熱發電的關鍵技術之一。
  • 下一代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顆粒吸熱器和直接儲熱裝置
    外媒報導,帶有存儲的清潔太陽能可以幫助歐洲減少排放並提供安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電力供應。歐盟資助的研究表明,流化的晶體顆粒勝過熔融鹽作為傳熱和存儲工質。當然,要充分利用顆粒還需要在技術方面進行重大創新,包括開發合適的太陽能熱吸熱器技術和由1300根管組成的新型熱交換器;可與燃氣輪機壓縮機進行聯合循環,其中燃氣輪機壓縮機產生的壓縮空氣在其中流動,然後把該技術集成在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中。該系統由太陽能吸熱器,熱存儲罐,熱交換器,燃氣輪機和冷存儲罐組成。
  • 太陽能熱發電基本原理
    太陽能熱發電概述   太陽能熱發電是利用太陽能聚光器先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熱能,然後經過各種方式轉換為電能的技術形式。   太陽能熱發電包括: 聚光太陽能熱發電(CSP)、太陽能半導體溫差發電、太陽能煙囪發電、太陽池發電和太陽能熱聲發電等。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分子,可以儲存太陽能長達18年
    廣泛採用可再生能源的最大障礙之一是能源儲存。當太陽不照耀,風不吹,你在哪裡儲存能量?瑞典一個研究小組認為,他們發現了可再生能源有了突破性進展——一種可儲存太陽能長達18年的太陽能熱能燃料。在某種程度上,碳氫化合物成為了世界上主要的能源來源,因為它們提取成本相對較低,可以儲存很長時間,而且可以立即利用。這些因素使它成為按需供電的巨大能源來源。隨著電池儲存能量的能力的不斷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已經開始取代碳氫化合物,即電動汽車。作為電池的替代品,特殊的太陽能熱流體可以長時間保存太陽的能量,並根據需要排出這些能量。
  • 原郭豐博士:我國太陽能中低溫熱利用技術研究和應用現狀
    2012年8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及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科技部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協會、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家太陽能熱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辦的「2012年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
  • 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組成
    太陽能熱發電是利用集熱器將太陽輻射能轉換成熱能並通過熱力循環過程進行發電,是太陽能熱利用的重要方面.80年代以來美、歐、澳等國相繼建立起不同型式的示範裝置,促進了熱發電技術的發展。世界現有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大致有三類:槽式線聚焦系統、塔式系統和碟式系統。
  • 新型材料可以將太陽能儲存數月至數年
    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這類材料可以發揮更大潛力,作為一種在夏季捕獲太陽能的方式,並將其儲存起來供冬季使用。這對離網系統或偏遠地區的供暖系統,或作為傳統住宅和辦公室供暖的環保補充,將是非常寶貴的應用。它也可以被製成薄薄的塗層,應用於建築物的表面,或用於汽車的擋風玻璃,在冬季,儲存的熱量可以用來為玻璃除冰。
  • 讓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有更大發展和應用
    8月26日上午,2020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大會在宿遷正式開幕,大會為期兩天,共設置50餘場演講報告,一大批太陽能熱發電領域的專家齊聚宿遷,共同探討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的新機遇、新思路、新技術、新發展。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如何突破瓶頸?發展之路向何處走?怎麼走?
  • 挪威使用鑽孔熱能儲存太陽能 打造新型季節性光伏儲能項目
    熱量在春天、夏天和秋天儲存在鑽孔裡。在冬天,它被用於附近一些學校建築的低溫供暖。能源系統的系統性能相當高,隨著鑽孔的熱充電,電站的運行現在才剛剛開始。水被用作井眼中的集流體,與基於乙二醇的集流體相比,它具有多個優點,包括更低的粘度,更好的熱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 追蹤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趨勢
    日前,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關於對能源行業標準《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監測評估規程》徵求意見的函,詳情如下:關於對能源行業標準《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監測評估規程》徵求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印發
  • 視頻 太陽能熱發電是個什麼鬼?
    2016年8月29日,國家發改委核定了太陽能熱發電標杆上網電價政策,即全國統一的太陽能熱發電(含4小時以上儲熱功能)標杆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
  • 我國深層含水層地下儲熱研究取得新進展
    多能互補模式的研究,目前以中國科學院團隊為主體承擔的國家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資助項目---深層含水層地下儲熱技術研究已從理論模型研究進入到技術研發和工程示範階段。文章介紹了中科院深層含水層地下儲熱技術研究進展的情況以及該團隊提出的地下儲熱相關設想及展望。「深層含水層地下儲熱技術研究」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這項技術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深層含水層儲熱技術發展潛力及市場前景如何?日前,《地源熱泵》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龐忠和。
  • 關於太陽能製冷技術發展前景
    太陽能製冷具有很好的季節匹配性,即天氣越熱,太陽輻射越好,系統製冷量越大。這一特點使太陽能製冷技術受到重視和發展。實現太陽能製冷有「光-熱-冷」、「光-電-冷」、「光-熱-電-冷」等途徑。這些無可比擬的優點,使得人們對太陽能半導體製冷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目前太陽能半導體製冷系統的效率還比較低,系統的一些重要技術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  1太陽能半導體製冷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  半導體製冷是利用熱電製冷效應的一種製冷方式,因此又稱為熱電製冷或溫差電製冷。
  • 太陽能集熱板夏天收集熱能 熱水能儲存到冬天用
    原標題:太陽能集熱板夏天收集熱能 熱水能儲存到冬天用 -學生宿舍樓頂的太陽能集熱板。-學生宿舍內溫暖如春。  現場  228個儲存罐用來儲存夏天的熱能  接著,記者走上22號學生宿舍樓的樓頂,向北望去,發現北側一面面太陽能集熱板整齊地矗立在一棟棟宿舍樓的樓頂,非常齊整、壯觀。「這熱量的收集都靠太陽能集熱板了。共14棟學生宿舍樓外加一座學生浴池。」
  • 鹽也可以儲存熱量-熔鹽儲熱
    儲罐中的熔鹽熔鹽儲熱屬於顯熱儲熱,是利用熔鹽溫度的改變來儲存熱量,我們來結合光熱電站的流程來解釋一下熔鹽儲熱的原理,在白天的時候,太陽照在定日鏡上通過反射集中到吸熱器上,吸熱器上的溫度很高,在低溫熔鹽儲罐中的熔鹽通過熔鹽泵打到吸熱器上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後流到高溫熔鹽儲罐中,低溫熔鹽儲罐的溫度大概在290℃左右 ,高溫熔鹽儲罐的溫度在560℃左右,熔鹽始終處於液態,熱量就以顯熱的形式儲存在高溫熔鹽儲罐中了。
  • 鏡子反射陽光發電——我國首座太陽能熱發電站運行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等單位的科學家利用這個原理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兆瓦級太陽能塔式熱發電站。日前,記者在北京延慶縣康莊鎮附近見到了這個剛剛通過驗收的新型電站。電站裡矗立著一個119米高的集熱塔,塔上有一個巨型吸熱器。在集熱塔的南側地面上,呈扇型分布著100面巨大的玻璃鏡(定日鏡),每面鏡子有100平方米。
  • 太陽熱能儲存技術獲重大進展,瑞典科學家研製神奇液體 把太陽能裝進瓶子裡
    報導稱,瑞典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特殊液體,可以吸收少量太陽能熱能並儲存起來,然後在需要的時候釋放出來。與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不同,太陽能是清潔能源,卻難以儲存,無法在沒有太陽光的時候為我們提供能源,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能夠儲存的方法。
  • 新材料可將太陽能儲存數月甚至數年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材料的功能有點像用於暖手器供熱的相變材料。但是,MOF的好處是它可以直接從太陽中捕獲免費能源。在MOF中,碳基分子通過連接金屬離子形成結構。至關重要的是,MOF是多孔的,因此它們可與其他小分子形成複合材料。通過添加吸收光的化合物偶氮苯分子,最終形成的複合材料能在室溫下將吸收的紫外線能量儲存至少四個月,然後再釋放出來。
  • 用鏡子反射陽光 我國首座太陽能熱發電站穩定運行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等單位的科學家利用這個原理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兆瓦級太陽能塔式熱發電站。日前,記者在北京延慶縣康莊鎮附近見到了這個剛剛通過驗收的新型電站。電站裡矗立著一個119米高的集熱塔,塔上有一個巨型吸熱器。在集熱塔的南側地面上,呈扇型分布著100面巨大的玻璃鏡(定日鏡),每面鏡子有1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