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郭豐博士:我國太陽能中低溫熱利用技術研究和應用現狀

2020-11-24 世紀新能源網

2012年8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及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科技部

太陽能

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協會、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家太陽能熱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辦的「2012年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在海南省三亞市三亞灣海居鉑爾曼度假酒店隆重召開。

原郭豐博士(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深入分析了我國太陽能中低溫熱利用技術研究和應用現狀,並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在中低溫熱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進行了介紹。2011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總數約2800家,其中主機企業1600家,配件企業1200家,已經形成了從配套材料、配件零部件和現代化設備供應較為完善的產業製造鏈體系。

從研發、製造、銷售到市場服務也形成了運營服務鏈體系,總就業人員330萬人以上。2010年我國真空管鍍膜生產線1700條,年產真空管3.7億支。從建築能耗分配來看,我國建築採暖能耗幾乎佔到全國建築總能耗的50%,約2.6億噸標煤/年,由此造成的年碳排量達到8億噸,採暖能耗是生活熱水能耗的10倍,太陽能建築採暖是未來太陽能產業拓展以及升級的重要方向!未來要解決的問題:面向採暖系統的設備/系統可靠性與經濟性;多層/高層建築太陽能建築一體化設計能量計量能源管理技術;適應於工程化發展的產業鏈配合/細化分工和集成能力建設;儲熱技術發展;標準體系和圖集。工業用熱溫度大部分在80 ℃~250 ℃之間。工業系統熱連續性較好,不存在系統閒置問題,總體能源利用效率較高;

工廠已經具備常規穩定能源系統,對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系統適應性較好,有利於替代技術的發展。我國工業領域的熱能太陽能替代處於起步階段,以2007年全國工業用熱10%為替代基準,我國工業領域太陽能集熱器安裝量將超過10億平米,潛力巨大。在我國太陽能熱發電市場起步前夕,大力發展太陽能供熱熱能替代技術,是培育、發展和消化吸收我國中高溫集熱管、熱彎玻璃等跨中高溫熱能利用領域的材料、裝備和產業技術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撐。中溫集熱器裝備的高效、低成本化及批量化製造問題:面對複雜多樣的工業熱源系統開發相應的熱能替代方案;通過示範工程的建設形成可靠的裝備製造與系統集成能力;面向製冷、海水淡化等間接應用的終端裝備開發;性能評價與測試方法、測試平臺和標準體系。

第二部分,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在電工研究所在中溫太陽能集熱器、太陽能空氣集熱器熱性能測試平臺、水集熱器測試平臺、太陽能中溫集熱器熱性能測試平臺等太陽能中低溫集熱器穩態熱性能測試平臺建設方面的研究和建設工作,同時介紹了電工研究所在太陽能集熱器性能動態測試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進展。在太陽能海水淡化領域,2009年完成了基於HD技術的噸級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示範,並在相關示範的技術上提出了基於空氣介質的多效蒸發冷凝海水淡化系統及基於高效霧化分離技術的海水淡化系統,綜合降低基於空氣系統的淡水能耗及零排放。

最後,介紹了太陽能電水聯產技術研究及示範系統建設進展。(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相關焦點

  • 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研究
    本文旨在對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的現狀進行調研,以期促進太陽能熱儲存技術的進一步研究與發展。       顯熱儲存       顯熱儲存是利用儲熱材料的熱容量,通過升高或降低材料的溫度而實現熱量的儲存或釋放的過程。顯熱儲存原理簡單,材料來源豐富,成本低廉,是研究最早,利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的太陽能熱儲存方式。
  • 太陽能中高溫熱利用發展需突破技術制約
    隨著全球能源供應問題日顯突出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積極推行,加之光伏行業發展遇冷,太陽能中高溫技術的開發應用再次引起國內外眾多企業的關注。雖然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使用國,而且太陽能的核心技術已居世界**水平,但是,國內太陽能利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低溫利用的初級階段。
  • 節約能耗的現代生活——太陽能在民用建築中的利用和發展
    而太陽能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的新型環保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世界上能源研究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我國在經濟現狀下採取的較為簡單、經濟、環保、可靠的建築採暖及供熱節能措施。本文總結了太陽能在民用建築中的利用並對今後的開發和利用提出了一些見解。
  • 科學網—儲熱技術:提升熱能綜合利用效率
    可見餘熱回收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大需求,具有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無論是太陽能還是工業餘熱資源,都存在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的問題,嚴重阻礙了有關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 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發展現狀
    中國太陽能五大領域熱利用技術發展現狀        1.太陽能熱水器     太陽能熱利用是可再生能源技術領域商業化程度最高、推廣應用最普遍的技術之一。1998年世界太陽能熱水器的總保有量約5400萬平方米。
  • 太陽能技術在供暖中的應用
    本期論壇闡述了太陽能技術在供暖中的應用,並研究了太陽能供暖系統的組成、運行原理、主要設計參數和經濟運行效益等,並提出了一種利用太陽能資源集輻射供暖、洗浴、製冷於一體的聯合系統,也可稱為三位一體太陽能綜合應用系統。
  • 讓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有更大發展和應用
    ……在大會開幕式上,多位重量級嘉賓為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發展支招,挖掘太陽能「光」「熱」「電」三者耦合,探討儲能技術、聚光技術、吸熱技術、以太陽能光熱為主的綜合能源系統技術,力爭推動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在我國有進一步的、更大的發展和應用。
  • 山東省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技術升級
    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自上世紀70年代末誕生至今,經過30餘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熱利用生產和應用大國,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我國太陽能熱利用依然停留在低溫熱水應用階段,工作溫度在100℃以下,太陽能在中高溫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太陽能熱利用行業進一步的發展。  從長遠來看,太陽能熱利用中高溫應用技術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在海南的推廣應用
    趙河立說:「目前在我國達到商業規模的海水淡化技術主要為反滲透法和蒸餾法,也就是常說的『膜法』和『熱法』。」淡化所與驕英公司聯合攻關,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研究,成功將太陽能光熱技術用於蒸餾法海水淡化工藝,創造性地研發出一種全新的環保低碳海水淡化裝置——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系統。
  • 微矽粉在我國的生產和應用現狀
    微矽粉我國對微矽粉的應用研究和回收利用起步較晚近幾年, 由於國家對環保的重視, 逐步加強了對汙染企業的管理, 特別是國內對高強混凝土需求的增加, 許多鐵合金生產企業配備了收塵設備, 並開發、引進了加密技術。我國微矽粉產品發展迅速, 在該領域與國外的差距逐步縮小。高強度混凝土、微矽粉噴射混凝土、複合增強密度劑、矽粉砂漿、低水泥澆注料等科研成果都已通過了部級或省、市級技術鑑定, 並已在許多工程中應用, 技術經濟效果顯著。
  • 我國生物質能利用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3.我國生物質能的利用現狀目前,世界各國正逐步採用如下方法利用生物質能:一是熱化學轉換技術,獲得木炭焦油和可燃氣體等品位高的能源產品,該方法又按其熱加工的方法不同,分為高溫乾餾、熱解、生物質液化等方法;二是生物化學轉換法,主要指生物質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下,生成沼氣、酒精等能源產品;三是利用油料植物所產生的生物油;四是直接燃燒技術,包括爐灶燃燒技術
  • 我國深層含水層地下儲熱研究取得新進展
    多能互補模式的研究,目前以中國科學院團隊為主體承擔的國家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資助項目---深層含水層地下儲熱技術研究已從理論模型研究進入到技術研發和工程示範階段。文章介紹了中科院深層含水層地下儲熱技術研究進展的情況以及該團隊提出的地下儲熱相關設想及展望。「深層含水層地下儲熱技術研究」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這項技術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深層含水層儲熱技術發展潛力及市場前景如何?日前,《地源熱泵》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龐忠和。
  • 我國太陽能光熱新應用的發展現狀
    到達地球表面的輻射只有三部分,即可見光,紫外線和紅外輻射。接收到的太陽輻射中約40-45%位於400至700nm之間的可見光譜中。在700nm–1mm之間的紅外線佔最大份額,為50–55%,而在100–400nm之間的紫外線輻射則最...
  • 2020-2026年中國太陽能空調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環境下,太陽能作為傑出的新能源代表,備受世界各國的青睞。低碳節能潮流之下,以光熱技術為主的太陽能已經應用到各行業,在不斷改善能源結構。隨著國家對太陽能產業的政策扶持,各種利用太陽能技術的製造和應用領域正湧現出蓬勃的商機,一系列太陽能產品正逐漸步入人們的生活。
  • 有機朗肯循環低溫餘熱發電技術分析及應用
    北極星環保網訊:節能減排是緩解能源及環境危機的重要舉措,大量工業過程產生的低溫餘熱資源不能被有效地回收利用,不僅浪費了能源,還使得熱汙染成為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餘熱回收、太陽能及生物質能的高效利用是節能減排的重要環節。使用有機朗肯循環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它可以用有機工質將低溫餘熱回收後進行發電,成為回收低品位熱能的有效技術途徑。
  •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及其在VOCs處理中的應用
    近百年來,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口的劇增給環境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各種汙染問題層出不窮,由於汙染物可以在生物圈中停留相當長的時間,並且發生擴散和漂移,因此採取有效措施治理環境問題迫在眉睫。近年,全球也已經湧現出許多治理環境問題的高新技術,如超聲波、光催化氧化、等離子體、微波等,其中等離子體作為一種高效、低能耗、操作簡單的環保新技術用以處理有毒及難降解物質,是近來研究的熱點。
  • 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新能源城軌軌道車輛上應用現狀研究
    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新能源城軌軌道車輛上應用現狀研究光伏系統工程  來源:新材料產業  作者:韓國鵬 李明 張秋敏  2020/1/8 9:31:22  我要投稿  燃料電池將燃料的化學能不經燃燒直接轉化為電能,具有轉化效率高、無汙染等特點;動力電池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具有較高的功率密度,其與燃料電池一起構成的混合動力系統能夠充分利用各能量源的優點,滿足車輛運行的功率需求。太陽能發電是一種最具可持續發展理想特徵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其在新能源城軌車輛上的應用,可進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發揮節能減排的特性,並給車輛帶來自放電補償、隔熱降溫等附加益處。
  • 亞太太陽能建築系統技術研究應用研討會在昆明舉行
    ,雲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承辦的亞太太陽能建築系統技術研究應用研討會在雲南昆明舉行。來自韓國、緬甸、泰國、印度、尼泊爾、菲律賓、越南、蒙古、大湄公河次區域可再生能源委員會等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及我國科技部、雲南、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四川、廣西、雲南等省市科技廳(委)主管部門、企業、大學、科研院所代表80多人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得到中國APEC科技產業合作基金、聯合國亞太技術轉移中心、東協秘書處的支持與合作。
  • 我國工業餘熱利用現狀分析|鍋爐|蒸汽|換熱器|廢熱|熱泵_網易訂閱
    中高溫回收技術主要有三種技術:餘熱鍋爐、燃氣輪機、高溫空氣燃燒技術。低溫回收技術主要有有機工質朗肯循環發電、熱泵技術、熱管技術、溫差發電技術、熱聲技術。  從目前工業餘熱現狀來看,高溫餘熱回收技術已經在我國的鋼鐵、水泥、冶金等行業廣泛應用。
  • 低溫餘熱資源的利用方式和技術
    北極星環保網訊:隨著節能工作的不斷深入,低溫餘熱資源的利用日益成為節能工作的一個熱點和難點,本文分析了低品味餘熱資源的特點,總結了目前的利用方式和技術進展。1、餘熱資源等級劃分工業餘熱主要指工業企業熱能轉換設備及用能設備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熱、廢水、廢氣等低品位能源。利用餘熱回收技術將這些低品位能源加以回收利用,是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