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概念新秀:海爾生物研發費用裡工資多

2021-01-20 詩與星空

隨著冬天的到來,新冠疫情又有所反覆。歐美早已人仰馬翻,美國確診數向2000萬進發,中國個別城市出現了散發病例。

在全員核酸檢測和嚴格隔離的努力下,中國的散發病例都能很快的控制住,而歐美躺平的態度甚至出現了傳播能力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

能夠拯救歐美世界的,恐怕只有疫苗。

中國已經有多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甚至一部分疫苗已經作為應急使用接種了數百萬特殊人群。

當然了,最近最火爆的新冠疫苗,莫過於輝瑞。

雖然中國的疫苗在國際上被喧囂聲隱藏了,但實際上,中國的滅活疫苗技術可靠,產量穩定,已經在巴西、土耳其、阿聯、印尼等國家廣泛接種,並且反響良好。

需要明白的是,發生最強勁的那個,並不一定是療效最好的那個,往往是資本的力量。

比如,資本加持下的神藥瑞德西韋還記得嗎?

對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輝瑞的疫苗價格可能高高在上難以接受,更重要的是,輝瑞的疫苗需要零下70度保存。

零下70度什麼概念?

普通冰箱最低溫度只有零下20度左右,零下70度需要非常專業的低溫冰箱來保存,這樣的配置,除了發達國家很難做到。

所以,可以使用普通冰箱保存的中國疫苗,幾乎是全球所有發展中國家為數不多的選擇。

話又說回來,中國有這種用來保存疫苗的冰箱嗎?

還真有,海爾生物。公司2019年超過20%的海外銷售額。

一、海爾生物的招股書

2005年以前,這個行業基本被進口產品壟斷,通過自主創新,自 2005 年起實現了低溫存儲產品的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生產,實現了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進口替代。

在廝殺慘烈的家電市場,海爾自顧不暇,還能拿出精力來進行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實屬不易。

這和海爾的內部孵化機制有關,海爾生物全稱為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由青島海爾生物醫療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2.3%,海爾生物醫療控股有限公司的大股東之一為海爾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海爾創業對外投資多達51家公司,組成了龐大的海爾兄弟。

1、技術實力和市場空間

在國內市場,由於先發優勢,海爾生物佔據國內市場第一。並且隨著國產化替代的進程,公司的銷售額及市佔率都在進一步提高。

可以提供覆蓋-196℃至 8℃全溫度範圍內的生物醫療低溫存儲產品。

終端用戶包括中華骨髓庫、國家基因庫以及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庫等國家級生物樣本庫,以及上海瑞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 醫院)、四川華西醫院等眾多重點醫療機構,有力支持了中國生物技術科研創新進程。

可能有的家長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取過臍帶血,這是一種長期樣本,通常達到數年或者十數年。長期保存樣本的存儲要求達到-86℃、 -150℃甚至-196℃,避免發生生化反應。

最難能可貴的是,憑藉核心技術儲備及研發能力,公司研發了航天專用冰箱,支撐國家重點項目需求。先後搭載「神舟」八號、「神舟」 九號、「神舟」十號和「神舟」十一號飛船被送往外層空間執行空間科研任務,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掌握航天冰箱核心技術的國家。

可以這樣說,在低溫製冷技術方面,海爾說國內第二,沒人敢說國內第一。

2、業績增長情況

招股書顯示,公司近年來的營收增幅尚可,但淨利潤並不穩定。主要原因在於公司近兩年來研發支出增幅較大,拖累了淨利潤。

從營收構成看,公司主要從事五個方面的業務。

一是生物樣本庫業務,如中華骨髓庫、國家基因庫、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庫等機構採集的樣本的低溫保存;二是藥品及試劑安全業務,如生物製劑類藥物的低溫保存;三是疫苗業務;四是血液安全業務;五是第三方實驗室產品業務。

其中,生物樣本庫和藥品試劑業務,佔比超過80%。

除了在國內開展業務外,公司還為美國 Nuaire 提供 ODM 產品,生產超低溫設備。

二、優異的財務數據背後,研發費用的貓膩

上市後,海爾生物的大股東略有變化,但由于禁售期的影響,大部分財務投資者還都躺著不動。

我們可以發現,除了大股東海爾生物醫療控股,絕大多數都是財務投資公司。

不難想像,一旦解禁,這些投(tou)資(ji)者會快速離場。

和很多科創板企業一樣,海爾生物的財報質量非常優異,壓根就不像缺錢的樣子。

帳面沒有借款,上市前2018年帳面現金3個多億,理財10個億上下。

讓星空君最感興趣的指標,是研發費用。公司近年來的研發費用基本上佔營收比例12%左右,作為一家科創板公司,這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數據。

也從側面反映出,低溫醫用冰箱的實際科技含量,不是非常高。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科創板企業的研發支出超過營收比例的20%甚至30%以上,以2019年年報為例,公司研發費用1.2億元。

從金額上來說,並不算太高,而其中一半是研發人員的工資,則說明研發費用的「水分」比較大。

隨著稅收政策中,研發支出加計扣除的推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開始列支大量的研發開支,而稅務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夠充足,很多模稜兩可的費用被計入了研發支出,享受了稅收優惠。

特別典型的是研發人員的工資,公司只需要將一部分員工計入研發人員,這部分員工的工資就可以計入研發開支。

海爾生物將近三分之一的員工都計入了研發人員。

三、物聯網噱頭

海爾集團依託龐大的家電產品,自建了工業網際網路體系,並嘗試多方面推動物聯網概念。

在醫用冰箱方面、疫苗物流配送方面,海爾也打造物聯網概念的噱頭。

為什麼說是噱頭呢?

因為所謂物聯網創新,不過是國家對疫苗、血液製品相關產品的監管進一步加強,強制要求廠家提供可追溯體系,基於監管信息系統、物聯網晶片和條形碼等綜合方案,可以實現可追溯監管。

在這個體系中,海爾生物不是唯一的選擇,市場空間也不是非常大。

四、總結

綜合來看,海爾生物依託於傳統的冰箱技術,成為行業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的財報質量比較優異,而且極有可能藉助新冠疫苗的超低溫保存要求,實現一次業績突破。

但是,公司的大股東以財務投資者為主,禁售期結束大概率大規模離場;研發投入不算太高,且以員工工資為主;物聯網概念以噱頭為主。

相關焦點

  • 黑客正瞄準疫苗供應鏈 冒充海爾生物高管發送釣魚郵件
    隨著新冠疫苗的研發成功,這種關鍵的戰略資源正在成為全球新的基礎設施。網絡黑客也在瞄準疫苗供應鏈實施網絡攻擊。IBM周四發表了一份報告,稱該公司的安全團隊X-Force發現黑客似乎正試圖破壞或竊取有關疫苗冷鏈供應等關鍵過程的信息。
  • 海爾突破超低溫製冷核心技術 呵護疫苗安全
    作為全球領先的物聯網生物安全科技生態品牌,海爾生物醫療率先突破超低溫製冷核心技術,實現-196℃至8℃全溫域全場景疫苗安全方案的全覆蓋,不僅實現常溫、低溫疫苗存儲服務,還能為新冠疫苗-70℃超低溫存儲提供專屬方案,呵護全球全溫域疫苗安全。
  • 海爾生物持續領跑物聯網醫療新格局 解決方案可複製、生物安全體系...
    來源:第一財經海爾生物持續領跑物聯網醫療新格局 解決方案可複製、生物安全體系有望被重塑[ 海爾生物2019年科技投入達到1.21億元,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業收入比例為11.99%。多能化、多連結的商業模式是其中關鍵;而這同時也被實踐及數據證明是海爾生物進行物聯網醫療轉型的制勝所在。可以看到,2019年,海爾生物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快速發展,實現銷售收入1.47億元,同比增長 364.88%,佔總收入比達 14.5%,釋放出強烈的增長動能。從區域看,海爾生物2019年內銷收入7.69億元,同比增長25.4%;海外市場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8.24%。
  • 從海爾生物2019年亮眼財報,看海爾生態品牌無邊界迭代進化
    海爾生物就孵化於這樣一個不斷自我顛覆、不斷自演進的母體,先天就具備自組織、自驅動、自增值、自進化的基因。因而,血液網、疫苗網、生物樣本庫網等新物種從海爾生物破繭成蝶,同樣具備其源於生態母體的先天優勢——以創造用戶體驗為導向,而不僅僅是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出的用戶需求進一步彰顯了這樣的基因優勢。
  • 海爾生物醫療智慧血液網、智慧疫苗網等四項科技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
    這標誌著海爾生物醫療持續引領全球物聯網生物安全科技生態轉型和自主創新突破的發展方向,並建立了中國民族品牌在該領域全球話語權,更是科技生態模式生生不息的最好詮釋。特別是新冠疫情後,大健康需求尤為迫切,海爾生物醫療率先創新,將新型信息技術、物聯網及大數據技術應用於血液安全、疫苗安全及生物安全等醫療健康多個領域,成果豐碩,體現了時代性和先進性。
  • 海爾生物醫療劉佔傑博士榮獲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對了,點擊頂部海爾頭像,私信回復「福利」,即可搭上抽獎活動直通車,超多大獎等你拿~12月22日,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召開,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佔傑博士、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同時獲得
  • 長生生物借殼前夕「突擊」業績:涉嫌操縱銷售費用 頻繁捲入疫苗...
    7月26日,被強制ST的長生生物(002680,SZ,證券簡稱為ST長生,以下簡稱長生生物)開盤繼續跌停,問題疫苗事件還在持續發酵。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長生生物借殼當年(借殼重組交易主體為長春長生)的財務數據,存在著諸多疑點。長春長生於2015年底借殼上市,其當時的財務報告期時間為2012年~2014年以及2015年上半年。
  • 海爾願景—創物聯網時代新增長引擎-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
    該獎項主席戴維·羅斯在海爾專題紀錄片《海爾願景——創物聯網時代的新增長引擎》中表示:海爾正在顛覆我們對經營與發展全球化企業和品牌的一切認知。2019年底,海爾集團開啟第六個戰略階段——生態品牌戰略時,記者還難以理解其中蘊含著什麼。
  • 海爾生物實現物聯網方案應用複製 打開行業新空間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見習記者 石運來5月28日,海爾生物召開2019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對投資者關注的問題進行了集中互動交流。雖受疫情形勢影響,但海爾生物一季度經營業績實現較快增長,其中國外市場也有不錯的表現。
  • 海爾生物:可以為用戶提供PCR實驗室、P2實驗室、移動方艙等成套方案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7月7日訊,有投資者向海爾生物提問, 董秘好,貴公司公眾號發布了「海爾P2+方艙移動生物檢測站在前線上崗」的新聞,請問這能否說明貴公司主營範圍的擴大,由低溫醫療器械擴展到「P2實驗室」
  • 生物醫藥掀漲停潮 涉新冠疫苗概念如何去偽存真
    來源:第一財經生物醫藥掀漲停潮 涉新冠疫苗概念如何去偽存真作者: 魏中原[ 有分析人士指出,醫藥概念股大漲主要是情緒面受到新冠疫苗最新研發進展的利好情緒所致。但有部分股價遭爆炒的企業實際業務與新冠疫苗研製沒有直接關係,投資時需注意鑑別真偽。
  • 疫苗研發難、燒錢狠、論文成製毒奶 「路線圖」|生物科技六大坎兒
    以上疫苗研發過程出現的問題,主要因為疫苗研製的兩大難點:首先,適宜研發疫苗的病毒株的獲取;其次是疫苗的製備。其中,疫苗的製備最為複雜。由於新冠病毒蛋白外殼的抗原性很低,依據其蛋白外殼製作疫苗有很大困難,而核酸疫苗的製作也有很多難點,特別是屬於RNA病毒的冠狀病毒,其變異可能性較大。因此,科學家研製疫苗的時間也相對較長。
  • 海爾生物醫療物聯網生物安全櫃進駐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近日,海爾物聯網生物安全櫃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成功使用.「國家昆明高等級生物安全靈長類動物實驗中心(北區)」主要從事烈性傳染性疾病靈長類動物模型的建立、致病機制和抗病藥物及疫苗的研究,解決相關領域重大的、基礎性的問題,是正在籌建中的「中國科學院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組成部分之一。
  • 全面支持疫苗研發!美迪西mRNA疫苗生物分析技術平臺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伴隨著疫情的肆虐,新冠疫苗的研發和大規模應用成了全球的熱切期待,國內外多家醫藥公司紛紛投入到新冠疫苗的研發隊列中。11月16日,Moderna報導了其COVID-19疫苗中期的有效數據為94.5%,僅兩周多後的12 月 2 日,BioNtech 及其美國合作夥伴Pfizer公司披露消息,英國藥品監管部門已經緊急批准了其合作研發的 COVID-19 mRNA 疫苗 BNT162b2,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獲批的mRNA疫苗,據稱該疫苗可提供 90以上%的保護力。
  • 不凡的變革者:海爾盈康一生如何點亮生命燈火
    9月9日,盈康生命打造的全球首個移動智慧接種平臺在河南落地應用,通過物聯網技術與低溫存儲技術融合創新,這一平臺有效解決了疫苗接種安全等問題;9月10日,海爾醫療平臺首家網際網路醫院在青島落地,線下醫院與全國醫療資源藉助「一張網」深度連結,病人可在第一時間享受到線上多學科診療等服務……
  • 新冠病毒疫苗研發!三葉草生物成功表達重組「S-三聚體」疫苗,並...
    作為一家擁有全國最大規模 GMP生產能力的生物製藥公司之一,一旦 「S-三聚體」 疫苗研發成功,三葉草生物將有能力快速進入規模化生產, 儘快造福於廣大民眾。 三葉草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梁朋博士表示:「我和我的研發團隊非常振奮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證實 「S-三聚體」 重組蛋白疫苗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的表達,更重要的是在病毒感染康復後患者血清中我們用 「S-三聚體」 抗原檢測到多例病毒陽性抗體。
  • 海爾雙周報 | 海爾斬獲中國管理科學獎兩項大獎
    9月25日晚,CCTV1《晚間新聞》節目以《一站式移動接種平臺 服務更便捷》為題,專門點讚海爾生物與國家疾控中心等共創,創新服務手段,打通疫苗接種最後一公裡!據了解,該接種車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設計,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深圳金衛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打造,通過物聯網技術與超低溫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了一站式數位化預防接種管理,對於解決偏遠鄉村地區兒童接種難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科創板|海爾生物確定發行價 每股15.53元將發行近8000萬股
    公告顯示,海爾生物和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根據初步詢價結果,並綜合考慮發行人所處行業、市場情況、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募集資金需求等因素,協商確定發行價格為每股15.53元。發行數量方面,海爾生物和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協商確定發行7926.794萬股新股,佔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25%,公開發行後總股本為3.17071758億股。
  • 醫藥生物研發系列報告8:核酸疫苗技術在新冠疫苗研發中的應用,及...
    機構:華安證券主要觀點:總結核酸疫苗技術優缺點及DNA和 RNA疫苗研發概況.介紹了 DNA/RNA 在機體作用機制之後分別對 DNA 疫苗和 RNA 疫苗的研發、製備和工業生產情況進行細緻闡述,著重分析兩類技術的優缺點對生產的影響。最後列舉了重要 DNA 疫苗研發進展及對 COVID-19 研發的借鑑作用,概括當前 COVID-19 疫苗產品研發進展,並對相關產品臨床結果進行點評。
  • 雞肉概念、轉基因、獨家藥品、生物疫苗等於市場多方前幾位
    12月3日概念居於多方前列為雞肉概念、轉基因、獨家藥品、生物疫苗、豬肉概念。多空前5位:雞肉概念、轉基因、獨家藥品、生物疫苗、豬肉概念漲跌,雞肉概念、獨家藥品、生物疫苗等4種強勢上漲平均漲跌2.1%,轉基因大幅上漲漲跌3.02%。震蕩情況,雞肉概念、獨家藥品、生物疫苗等4種大幅震蕩,轉基因強烈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