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研發難、燒錢狠、論文成製毒奶 「路線圖」|生物科技六大坎兒

2020-11-23 澎湃新聞

生物科技給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帶來巨大的變化。

在生物醫療方面,幹細胞、基因測序、生物晶片等核心技術的應用,不但使得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傳染性疾病等得到更好的治療,還讓傳統的末端疾病治療轉為前端的診斷和預防,讓預防疾病成為可能。

在農業方面,生物科技帶來一系列突破:轉基因技術可極大提升農作物的抗病蟲能力;組織培養技術縮短了農作物的生產周期;超級稻技術突破了畝產1000 公斤,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在能源方面,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發電、生物氫等生物質能在全球能源投資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2019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顯示,2010-2019年間,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總額達到2.6萬億美元。與此同時,2018年的可再生能源投資為2729億美元,達到化石燃料發電投資的三倍。

在傳統製造業領域,生物科技也有突破。工業生物技術使傳統化工、造紙、食品等工業領域的製造工藝發生質的變化,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汙染物排放。

比如,清華大學旗下北京藍晶微生物科技公司和山東百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塑料生物反應器,通過微生物發酵過程,生產出可降解的生物塑料產品PHA。PHA可替代石油基塑料解決白色汙染問題,其生產成本僅是石油基塑料的50%。 

據專家預測, 2025年之後,生物經濟進入成熟期後,生物技術將對更多產業帶來影響和顛覆,並最終對整個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生物技術帶來的經濟效應也十分巨大。2017年,生物經濟全球市場規模達到了2402億美元。

專家據此預測,伴隨著基因工程的進步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的成熟,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將快速興起,全球生物產業的銷售額將每5年翻一番,年增長率高達30%,是世界經濟增長率的10 倍。

2020年6月,麥肯錫在《生物革命:創新將改變經濟、社會和我們的生活》報告中預測,「未來 10至20 年,4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將由合成生物主導。」

《時代》更是預測,「2020年後人們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生物經濟將產生10倍於信息經濟的規模」。

然而,生物科技在改變人類生活的同時,也有六大坎兒需要突破。

01

超複雜

生命體本身的複雜程度導致了生物科技研發困難重重。

以研製疫苗為例,從2003年的SARS疫苗,到2009甲型H1N1流感疫苗,再到2017年伊波拉疫苗,研製過程都十分艱辛。業界甚至認為,疫苗研製的成功可能要靠些運氣。由於疫苗針對的是最難以控制的微生物,即細菌或病菌,往往研製過程耗時耗力。 

再來看此次新冠疫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已經有184個國家和地區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截至10月19日,各國正在研發並登記在冊的候選新冠疫苗共有198種,其中44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全球進入疫苗競賽。

然而,疫苗的研製過程中也爆發出一些問題。在10月16日-21日一周之內,韓國出現了9例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病例,但死亡病例是否與接種疫苗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尚不明確。這讓人們對於新冠疫苗的有效性與強副作用產生擔憂。

目前中國已經有13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並且有4個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這4個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的疫苗總體上進展順利,截止到10月20日,已經有約6萬名受試者,且他們並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病例。儘管我國疫苗研製進展相對較快,但官方至今仍未給出大規模接種的具體時間。

以上疫苗研發過程出現的問題,主要因為疫苗研製的兩大難點:首先,適宜研發疫苗的病毒株的獲取;其次是疫苗的製備。其中,疫苗的製備最為複雜。由於新冠病毒蛋白外殼的抗原性很低,依據其蛋白外殼製作疫苗有很大困難,而核酸疫苗的製作也有很多難點,特別是屬於RNA病毒的冠狀病毒,其變異可能性較大。

因此,科學家研製疫苗的時間也相對較長。不僅如此,疫苗研製出來,還要經過動物實驗,以及I、II、Ⅲ臨床試驗。這也是新冠疫苗至今沒有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即便疫苗研製成功也不是萬事大吉,因為可能花費很大精力研製成功了,病菌卻消失了。此類事件也曾有過先例。

比如,SARS疫苗研製過程中,2003年4月末某生物製品公司申請研發,經過1年8個月的刻苦研發,終於在2004年12月宣布SARS滅活疫苗1期臨床研究完成,但SARS此時卻已退出歷史舞臺,過了十幾年,疫苗也沒派上用途。

02

資金坎

生物科技是個燒錢的領域。人們一直爭論新冠疫苗是否免費為廣大民眾接種,就連十三屆全國人大也提出 「將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納入醫保全額報銷的建議」。可是,10月9日,國家醫療保障局表示,此次疫苗接種人數眾多,所需費用總額高,明顯超出醫保基金承受能力。

那麼,疫苗注射到底要多少錢?近日,嘉興疾控發布通知,特殊人群可以緊急接種尚未註冊的新冠疫苗,價格是200元/支(瓶),2劑次共400元。由此可知,尚未正式註冊新冠疫苗價格為200元一支,但註冊完後疫苗價格尚不知曉。

根據有關猜測,實際價格與此差別也不會太大。據此估算,每人400元的接種費用,幾億人口的接種量,算下來要有幾千億的疫苗接種費用。這樣的需求體量堪稱龐大,那麼,疫苗研發到底要花多少錢?

非盈利組織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計劃資助一系列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項目,經過評估認為,為了對衝研發失敗的風險,需要在開始時擴大候選疫苗的數量,實現2021年3款候選疫苗提交上市申請的目標需要約20億美元。

由於流行病毒的疫苗研製費用比較接近,我們可從之前的禽流感病毒疫苗研製費用中窺知一二。2008年H5N1型禽流感病毒過程中,GSK(葛蘭素史克)聲稱為了開發禽流感病毒疫苗Prepandrix花費了20億美元。

有專業人士根據中國國情特點計算得出結論,如果在一批流感疫苗研發項目中最終只有5款疫苗獲批上市,那麼對於這5款而言,平均研發費用為3.725億美元。

03

生物安全坎兒

生物科技帶來的生物安全問題更加令人不安。

2001年澳大利亞滅鼠災過程中,科學家把白細胞介素-4(IL-4)基因導入鼠天花病毒,希望這種基因工程化的鼠天花病毒可以通過「免疫避孕」的方式降低鼠的繁殖力。

結果,重組的鼠天花病毒毒力劇增,五分之三的野生鼠因此喪命,不僅如此,那些原本對鼠天花病毒具有免疫力的鼠也同樣難逃一死。一個簡單的基因重組,結果卻是毀滅性的。這讓人類在使用基因技術時不得不更加謹慎。

除此之外,基因汙染與轉基因安全性一直飽受爭議。轉基因安全問題已有太多文章論述,這裡不再贅述,我們以基因汙染問題為例。

Recombinetics 公司利用質粒進行基因編輯操作,即將攜帶基因編輯工具 TALENs 和涉及無角的基因變異的質粒植入細胞,編輯後的細胞用於克隆。2015 年,通過此技術,產生了兩頭無角牛 Buri 和 Spotigy,它們成為當時各大國際媒體報導的寵兒。

Recombinetics 公司一直宣稱,他們確切知道基因應該去哪裡以及其所在的位置,並擁有基因編輯沒有脫靶的證據。然而,美國 FDA 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這頭名為 Buri 的公牛體內存在一段細菌 DNA,是具有抗生素抗性的基因片段。

FDA 稱,這是一段在基因編輯過程中無意添加進去的基因片段。這就是基因編輯中產生的錯誤,導致質粒汙染。其後果尚不可知,也很難斷定這種基因汙染是否會遺傳給後代。

此外,在生物科技研發中,生物的毒性、過敏性,致病性人為地擴大。比如,美國一個研究室曾試圖用巴西堅果中的2S清蛋白作基因工程,然而,2S清蛋白是一種過敏源,重組其基因會使一些原本不含該過敏源的生物也具有過敏性,擴大了過敏的範圍。最終該實驗因為生物安全性被停止了。

04

社會安全坎兒

1、生物信息安全

生物科技研究過程中,收集大量的生物信息,尤其是人體信息,如何確保這些生物信息安全?

以基因檢測為例,在檢測過程中,需要把把受檢者的基因從血液或其他細胞中提取出來。如果當事人個人產權的基因信息因某種原因被洩露,就可能會引發基因歧視,甚至被某些人利用產生嚴重後果。

2、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問題是國際上普遍的擔憂。一方面,如果基因武器被用來作為非常規武器,其後果不堪設想。另一方面,如果基因武器被恐怖分子利用,那將是毀滅性的。

比如,2005年,《美國科學院學報》發表的魏因的一篇《關於用布氏桿菌毒素汙染牛奶》研究報告中,詳盡地描述了製造毒奶的方法並討論了如何防範的可能方案。

不僅如此,魏因還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題為《獲得毒奶》的分折文章,通俗化闡述了論文的內容。美國當局認為,這簡直是在為恐怖分子提供製造毒奶的「路線圖」。其文章因此遭到「下架」。

1995年諾貝爾得主羅特伯雷特曾為Science雜誌寫過一篇題為《科學家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短文。在文中,他寫道,「許多科學家仍然生活在精神的象牙塔裡,他們聲稱『為科學而科學』,『科學是中性的』,『科學不能因其被濫用而受譴責』等」「如今人們都在談人權,卻很少提到人的責任。科學給人類帶來了很多好處,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責任」。

他希望「制定一個類似於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科學家誓言,在他們畢業時都要按此宣誓,正如在醫學行業中那樣」。

05

倫理坎

在生物運用於人體,某些人試圖扮演上帝角色之時,倫理問題引發的爭論從未間斷過。

比如,1997年「克隆羊」問世之初就引發了全世界廣泛討論;再如,2018年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娜娜」、「露露」在中國誕生,這引發了中國122名科學家聯名譴責。倫理問題始終是基因科學的坎兒。

有人提出,若基因技術使得一個孩子有幾個父母,到底誰是孩子的合法父母?胚胎成為商品,那麼人是不是也是商品?確實,倫理的模糊、混亂和顛倒極易導致心理和感情上的扭曲。

06

其他問題

當為了解決一些生物難題而不得不傷害其他生物時,這類研究究竟是好是壞呢?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此次新冠疫苗研製中,英國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在流感疫苗中使用鯊魚角鯊烯。提取一噸角鯊烯需要殺害大約3000條鯊魚,而該公司今年5月曾表示,將生產十億劑這種佐劑用於生產對抗新冠肺炎的疫苗。這就意味著,每年大約有300萬隻鯊魚因角鯊烯而被捕殺。

07

大國重器

生物科技的六大坎兒恐怕將長期伴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演化甚至影響其發展路徑。然而,生物科技帶來的生物經濟卻是天文數字因而備受關注。僅2019 年,我國私營部門向生物產業投入了144億美元。

各大國也早已把生物經濟看成是「大國重器」。

2010年,歐洲生物工業協會提出《構建歐洲生物經濟2020》政策報告;

美國早在 2012 年就出臺了「國家生物經濟」藍圖;

2013年7月,德國政府發布生物經濟戰略;

英國政府2017年批准了一項200億英鎊的綜合計劃,以支持未來10年對生物科技創新公司的投資,同時,2018年的英國養老基金將被適度用於支持生命科學;

2019年5月,義大利發布了《義大利的生物經濟:為了可持續義大利的新生物經濟戰略》; 

2019年6月,日本正式發布了《生物戰略2019——面向國際共鳴的生物社區的形成》,提出「到2030年成為世界最先進的生物經濟社會」;

2020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與醫學院發布了一份名為《保護生物經濟》的重要報告;

2020年德國聯邦內閣通過了「國家生物經濟戰略」。

不管怎樣,生物科技都將成為人類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在發展中,繼續進化、突破、糾結。

關於生物經濟未來的發展、各大國的博弈內幕,可參見福卡智庫的內部報告《「摸著石頭」遙望生物經濟彼岸》系列文章。

相關焦點

  • 新冠疫苗研發,爭分奪秒的科技之戰
    原創 陳正權、陳禾君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新華科普新冠疫苗研發——爭分奪秒的科技之戰自去年12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參與了防疫阻擊戰。一、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進展疫情爆發初期,我國就已並行安排了五條技術路線,分別為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含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除此之外,慢病毒載體修飾類細胞疫苗的相關研究也在開展,如慢病毒載體修飾樹突狀細胞疫苗等。
  • 用科技捍衛生命安全|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滅活疫苗|疫苗|...
    劉敬楨告訴記者,國藥集團把國家公共衛生安全與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迅速成立科技攻關團隊,提出康復者恢復期血漿療法,並獲得全球首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批件,努力發揮生物製品「國家隊」和「主力軍」作用。疫情初期,國藥集團派出科研攻關團隊第一時間奔赴武漢。他們在48小時內便成功研發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成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第一批推薦使用的檢測試劑產品。
  • 千呼萬喚,疫苗研發難在哪裡?《疫苗競賽》給出答案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疫苗擔負起戰勝病毒的重託。了解疫苗歷史,懂得疫苗知識成為公眾的普遍需求。這是一本紮實的疫苗科普圖書,它介紹了生物學、基因科學、微生物學、疫苗學的知識,並將科普穿插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中。閱讀此書,讀者仿佛在與一位學養深厚又親切風趣的生物學家談話,氣氛輕鬆而知識大長。8月17日,譯林出版社攜這本《疫苗競賽》在上海書展舉辦了新書發布會。發布會上,本書序言作者、疫苗科學家吳稚偉教授與讀者分享了疫苗的相關知識。
  • 非瘟疫苗研發麵臨三大難題,當前除了生物安全防控別無他法
    記者注意到,武漢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到下遊非瘟疫情的影響,導致產品需求有所降低,淨利潤下滑近20%,部分子公司2018年處於虧損狀態,公司近日遞交了創業板招股說明書,擬在創業板上市。以生產獸用疫苗為主的瑞普生物近日發布企業2019年一季度報告稱,受非瘟影響,公司豬用疫苗銷售受到較大影響,家畜業務收入同比下滑近40%,影響了公司整體業績。
  • 科技部部長:把疫苗研發作為重中之重 加快推進抗體藥物研發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科技部部長:把疫苗研發作為重中之重,加快推進抗體藥物研發14天完成核酸檢測試劑研發和上市,迅速篩選評價一批有效治療藥物,推進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等5條技術路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科技界迎難而上,夜以繼日創新攻關,書寫了戰「疫」一線的「創新答卷」。
  • 缺奶、淡奶、濃奶與毒奶
    在去年毒奶事件爆發後,質檢部門為什麼還冒天下之大不韙,降低生奶的質量標準?我推斷,那是由於政策制定者意識到問題的癥結,不得不通過修訂質量標準,以在「缺奶」、「淡奶」與「毒奶」之間作取捨的緣故。人們有許多美好願望,但經濟學分析有時很殘酷,總不忘提醒大家「現實有約束、願望得取捨」。這是經濟學者理解世事的出發點。讓我談談「缺奶」、「淡奶」、「濃奶」和「毒奶」的情境吧。
  • 中國研發出非洲豬瘟實驗性疫苗
    中國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實驗性疫苗,可以讓豬終身不感染一種致命病毒——該病毒在過去18個月裡,讓生豬數量全球第一的中國損失了大量生豬。不過,病毒學家表示,團隊依然需要進行臨床試驗,以及大規模的疫苗生產。
  • 安徽美女教授:獲德國博士學位,如今研發5款新型疫苗,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查麗莎教授團隊召開課題進展總結會,公布5款動物新型疫苗(VLP疫苗)研發取得重大進展,通用型VLP禽流感疫苗和貓狗新冠疫苗進入動物攻毒階段,新城疫、禽傳喉以及鴨坦布蘇等疾病的新型疫苗進入樣苗階段。
  •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有重大突破,離疫苗上市還有多遠?
    ,進一步篩選出一株非洲豬瘟雙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現階段已經完成了實驗室研究,突破了以原代骨髓巨噬細胞實現疫苗規模化生產的重大技術瓶頸,完成了獸藥GMP條件下的中間產品製備和檢驗,近期已經提出生物安全評價申請。
  • ...訪泰國國家基因工程和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疫苗研發負責人阿南...
    新華社泰國巴吞他尼7月4日電專訪:泰國科學界爭分奪秒研發新冠疫苗——訪泰國國家基因工程和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疫苗研發負責人阿南·凱瓦塔納新華社記者任芊在全球新冠疫情依舊嚴峻的當下,加速新冠疫苗研發、助力本國復工復產成為泰國科學界亟待攻克的課題
  • 天富萊溢佳新品發布會——六大系列產品隆重上市
    陳宏  北京天富萊溢佳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 汪鯤博士  北京天富萊溢佳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施傳信博士  北京天富萊溢佳科技有限公司服務總監 劉鵬甲 公司使命:讓老百姓都吃得起吃得到健康安全有風味的肉蛋奶。公司發展戰略:十年規劃三步走:2016-2018年,建立全球銷售與服務網路體系,讓溢加香改變更多肉蛋奶的風味。第二步,啟動上市計劃,產品不斷升級,成為全球知名品牌。第三步,成立集團,通過網際網路讓消費者變成經營者。
  • 中泰證券--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進展跟蹤:新冠病毒疫苗研發 誰領...
    國內以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5條技術路線同步推進條技術路線同步推進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發,中生集團、智飛生物(300122)、康泰生物(300601)、華蘭生物(002007)、科興生物、復星醫藥(600196)、遼寧成大(600739)生物、康希諾生物、沃森生物(300142)、北京祥瑞生物
  • 疫苗概念新秀:海爾生物研發費用裡工資多
    話又說回來,中國有這種用來保存疫苗的冰箱嗎?還真有,海爾生物。公司2019年超過20%的海外銷售額。一、海爾生物的招股書2005年以前,這個行業基本被進口產品壟斷,通過自主創新,自 2005 年起實現了低溫存儲產品的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生產,實現了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進口替代。
  • 沃森生物——砸鍋賣鐵搞研發,終於要出成果啦!
    咱們昨天分析的是:靠著機智代理HPV疫苗暴富的智飛生物,對HPV還不了解的建議先看前一篇: 而今天咱們說的就是:悶著狠勁、砸鍋賣鐵也要自己研發出HPV疫苗的硬漢企業——沃森生物。
  • 我國新冠疫苗研發「又快又好」將結碩果
    中國5支新冠疫苗,捷報頻傳領跑全球近日關於我國新冠疫苗的好消息接連不斷,最新權威消息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1月18日表示,中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可以用兩個「5」來概括。第一個「5」: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布局了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5條技術路線,規範有序地開展研發合作。
  • 「滅活疫苗」與「減毒疫苗」,有啥區別,研製疫苗的時間很長嗎?
    有朋友跟華子說,他有一件事想不太明白,為什麼病毒那麼難對付,研製一種病毒疫苗真的需要很長時間麼?疫苗中的「滅活」與「減毒」,有啥區別,都滅活了還能抗病毒麼?華子解釋說,疫苗中的「滅活」與「減毒」不是這麼理解,想明白疫苗的研製過程,那要從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爭開始說起。
  • 全球疫苗研發都咋樣了?
    如今,輝瑞疫苗已獲授權,全球其他疫苗研發進程如何?各國又制定了怎樣的疫苗接種計劃?「外事兒」帶你一探究竟。趙立堅指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布局了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五條技術路線。他還表示,中國政府和企業不僅通過多雙邊渠道參與疫苗國際合作。中方還同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等國際組織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
  • 沃森生物:與蘇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署帶狀皰疹MRNA疫苗《技術...
    沃森生物:與蘇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署帶狀皰疹MRNA疫苗《技術開發合作協議》 時間:2020年05月12日 18:06:52&nbsp中財網 原標題:沃森生物:關於與蘇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署帶狀皰疹
  • 解讀研發中的新冠疫苗及其生產工藝
    據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介紹,目前國內新冠疫苗攻關工作正沿著5條技術路線推進,即:滅活疫苗、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2]。本文擬介紹這5種新冠疫苗技術路線的原理、研究進展、特點及其生產工藝。
  • 13家跨國企業落戶醫藥高新區 8位院士加盟研發 泰州打造國際生物...
    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分析報告》顯示,泰州醫藥高新區進入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前12強,同時進入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人才競爭力和龍頭競爭力前10強。  由「一粒藥」邁向「大健康」  近日,泰州中國醫藥城入駐企業江蘇正大天創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瑞萊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分別獲得省藥監局核發的3張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