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疫苗研發難在哪裡?《疫苗競賽》給出答案

2020-08-18 現代快報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疫苗擔負起戰勝病毒的重託。了解疫苗歷史,懂得疫苗知識成為公眾的普遍需求。

△《疫苗競賽》封面 出版社供圖

為此,譯林出版社重磅推出醫學科普報導典範之作、由梅雷迪絲·瓦德曼撰寫的《疫苗競賽:人類對抗疾病的代價》。這是一本紮實的疫苗科普圖書,它介紹了生物學、基因科學、微生物學、疫苗學的知識,並將科普穿插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中。閱讀此書,讀者仿佛在與一位學養深厚又親切風趣的生物學家談話,氣氛輕鬆而知識大長。

8月17日,譯林出版社攜這本《疫苗競賽》在上海書展舉辦了新書發布會。發布會上,本書序言作者、疫苗科學家吳稚偉教授與讀者分享了疫苗的相關知識。

吳教授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生物系,1991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紐約大學從事研究,現任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生命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南京大學公共健康醫學中心主任。吳教授是病毒感染、免疫、疫苗領域資深專家,主持的多項愛滋病預防、愛滋病疫苗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課題都取得重大成果。

在活動現場,吳教授為讀者帶來了一場生動的疫苗科普課。

吳教授結合《疫苗競賽》一書最精彩的部分,回顧歷史上幾次著名瘟疫對人類生命、健康和社會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壞,以及巴斯德發現致病微生物、詹納發明牛痘疫苗的過程;他還介紹了疫苗的種類,特別是以脊髓灰質炎疫苗為例,分析了減毒疫苗與滅活疫苗各自的優缺點,並講解疫苗發揮作用、保護人體的基本原理。

就當今人們普遍關切的問題——疫苗研發難在哪裡,吳教授也做了專業而通俗的解答。病毒千變萬化,發現有效疫苗靶點的難度因而倍增。即使研發出了疫苗,狡猾的病毒也會不斷進化,逃逸疫苗的壓制。同時,保證疫苗的安全性也是研發的一大難點。疫苗是用在健康人身上的,必須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評估,經過三期人體試驗,確保安全才能投產。此外,疫苗研發還需要巨額的投入,要有強大的資本乃至國力支持。

譯林出版社透露,《疫苗競賽》是譯林「天際線」叢書最新出版的一本,此前,該叢書已有《雜草的故事》《雲彩收集者手冊》《明亮的泥土:顏料發明史》《鳥類的天賦》《水的密碼》《望向星空深處》六種,均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響。接下來,譯林「天際線」叢書還將推出《鳥鳴時節:英國鳥類年記》等新品。

相關焦點

  • 疫苗研製不是一場競賽:20世紀為疫苗付出的代價
    美國科學作家梅雷迪絲·瓦德曼用一本書為這兩個問題提供了複雜的答案,在她的《疫苗競賽:人類對抗疾病的代價》一書中,她用科學視角的調查和充沛的人文關懷,勾連起影響20世紀疫苗發展的關鍵事件和人物,在全球視野中展現出科學家、醫藥公司、政府監管部門在其中的不同角色。對抗病毒的終極武器與人類漫長的進化和發展歷史相比,疫苗的出現不過是新近的事。
  • 中國腺病毒載體疫苗:研發競賽全球領跑
    ◎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4月12日,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開啟二期臨床試驗。這次腺病毒「貨車」搭載的就是新冠病毒的S基因,在體內翻譯出S蛋白以後,讓免疫系統識別,如果再遇上新冠病毒,它們就能立刻組織反攻。陳薇在接受採訪時介紹,此次的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以改造過的複製缺陷型腺病毒為載體,搭載上新冠病毒的S基因,進入受試者體內,使人體產生對S蛋白的免疫記憶,從而達到將病毒「拒之門外」的效果。
  •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重啟英國試驗 全球疫苗研發競賽白熱化
    雖然籤訂了承諾,但隨即阿斯利康新冠疫苗III期臨床暫停事件反映出透明度不夠的問題。阿斯利康沒有及時報導不良反應導致全球臨床試驗在9月6日暫停,直到9月8日被美國STAT網站曝光,才於9月9日在公司官網發布暫停試驗的聲明,而且一直沒有正式透露具體的不良反應。輝瑞(Pfizer)的宣傳也存在著不實之嫌。
  • 新冠疫苗研發成功,美新移民居功厥偉
    (美聯社)如果新冠肺炎疫苗讓人們的生活在未來一年逐步恢復正常,美國得要感謝許多移民。美國以神速推動新冠疫苗研發,包括輝瑞(Pfizer)疫苗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都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推向市場。這場與時間對抗的空前競賽,仰賴一群全球頂尖智識能人背後累積數十年的努力。而且,從疫苗研發到問世,幾乎每個環節都有移民扮演關鍵角色。
  • AI加速新冠疫苗研發,百度AI發布顛覆性mRNA疫苗基因優化設計算法
    在全球新冠毒感染人數累計超過400萬人的今天,疫苗作為抵禦病毒的終極武器,全球科學家都正在加速攻堅。疫苗的快速研發十分迫切。AI算法能否在生物疫苗研發中起作用?百度研究院重磅推出全球首個mRNA疫苗基因序列設計算法LinearDesign,是專門用於優化mRNA序列設計的高效算法。
  • 劍橋大學研發可對抗多種冠狀病毒的疫苗
    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獲得了英國政府資助,開始試驗一種基於DNA的疫苗,旨在預防多種冠狀病毒。劍橋大學周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英國政府已經投資了190萬英鎊(約250萬美元)研發這種疫苗,研究人員計劃在今年秋季開始第一階段試驗。
  • 追問新冠疫苗:新冠病毒確有變異 中國疫苗研發這樣「應變」
    10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布會介紹新冠疫苗有關情況,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基於全國30多家科研機構開展的病毒變異追蹤研究,給出科學答案。那麼,病毒的變異會不會對中國新冠疫苗的有效性產生影響?疫苗研發又如何應變呢?病毒還沒變異到疫苗「勢力範圍」之外面對變化著的病毒,疫苗是否能夠奏效?這主要看病毒的變化能不能逃出疫苗的「勢力範圍」。
  • 疫苗研發難、燒錢狠、論文成製毒奶 「路線圖」|生物科技六大坎兒
    由於疫苗針對的是最難以控制的微生物,即細菌或病菌,往往研製過程耗時耗力。 再來看此次新冠疫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已經有184個國家和地區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截至10月19日,各國正在研發並登記在冊的候選新冠疫苗共有198種,其中44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全球進入疫苗競賽。然而,疫苗的研製過程中也爆發出一些問題。
  • 中國研發出非洲豬瘟實驗性疫苗
    中國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實驗性疫苗,可以讓豬終身不感染一種致命病毒——該病毒在過去18個月裡,讓生豬數量全球第一的中國損失了大量生豬。不過,病毒學家表示,團隊依然需要進行臨床試驗,以及大規模的疫苗生產。
  • 科技部部長:把疫苗研發作為重中之重 加快推進抗體藥物研發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科技部部長:把疫苗研發作為重中之重,加快推進抗體藥物研發14天完成核酸檢測試劑研發和上市,迅速篩選評價一批有效治療藥物,推進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等5條技術路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科技界迎難而上,夜以繼日創新攻關,書寫了戰「疫」一線的「創新答卷」。
  • 川普稱讚科學家研發出愛滋疫苗 美聯社:愛滋疫苗並不存在
    【川普稱讚科學家研發出愛滋疫苗 美聯社:愛滋疫苗並不存在】川普16號在白宮玫瑰園籤署警察改革行政令,隨後發表講話。川普談及新冠疫情,表示疫苗將在今年年底前上市。他說,生產愛滋病疫苗的同樣一批專家也將很快為新冠提供疫苗。美聯社報導指出,目前沒有愛滋病疫苗。「在今年年底之前,我預計我們將獲得非常成功的疫苗、和治療方法。我們正在取得巨大進展。
  •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有重大突破,離疫苗上市還有多遠?
    ,進一步篩選出一株非洲豬瘟雙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現階段已經完成了實驗室研究,突破了以原代骨髓巨噬細胞實現疫苗規模化生產的重大技術瓶頸,完成了獸藥GMP條件下的中間產品製備和檢驗,近期已經提出生物安全評價申請。
  • RNA疫苗或成新冠疫情終結者?|rna|新冠疫苗|滅活疫苗|疫苗
    緊隨其後,11月16日,Moderna公布了該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mRNA-1273 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該疫苗具有94.5%的保護效力。這兩則新聞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目前全世界有超過200種COVID-19疫苗正處於研發中,其中48種已經進入臨床研究階段[1]。全球新冠感染人數還在不斷增加,所有人都將期盼的目光轉向疫苗,它或許是破局的唯一途徑。
  • 輝瑞疫苗真有那麼牛?
    最近,網上紛傳,米國輝瑞公司研發出一種新冠病毒預防疫苗,很牛。什麼疫苗這麼牛?把特老頭大駕都驚動了?關於輝瑞疫苗的介紹,最要緊的一段話是:「輝瑞的疫苗直接提取自於不會發生變化的核糖核酸,所以萬變不離其宗,不管病毒發生什麼變異,都能準確識別並產生相應抗體。」如此這般,確實厲害!不過,我持懷疑態度。第一個懷疑,既然提取自核糖核酸,照理說,不但不怕病毒變異,還可以實現對病毒的精準打擊,對吧?
  • 美國預先研發疫苗?
    美國疫苗真的不用經過動物實驗實驗?答案是肯定不行!整理了一下美國疫苗研發的時間線。德國CureVac是信使RNA(mRNA)技術領域的領先公司,開創了mRNA藥物領域,2019年8月13日,宣布與耶魯大學籤署了一項合作研究協議(「CRA」)研究基於mRNA的肺部治療候選藥物。
  • 抗體藥物研發,或是疫苗成功前的最大希望!
    編譯丨柯柯 疫苗被認為是阻止新冠病毒大流行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全球有幾十項疫苗研發項目在加速進行中。但即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研發,首款針對性疫苗也要到明年才能上市。
  • 科學家爭相研發新冠病毒疫苗
    四年,是迄今為止研發疫苗最快的時間——大多數需要10到15年。但現在科學家們正爭相在一年內完成。世界各地的數十個研究團隊正在利用現有技術和新技術的混合,努力開發針對導致新冠肺炎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的疫苗。
  • 葛蘭素史克擬與Medicago合作研發植物性新冠疫苗
    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全球最大的疫苗製造商葛蘭素史克(GSK)周二表示,將與加拿大生物製藥公司Medicago合作研發以植物為基礎的新冠疫苗,後者得到了菸草公司菲利普莫裡斯公司的支持。據悉,葛蘭素史克這次合作與此前合作夥伴的研發基礎都不同。一般而言,傳統疫苗是基於動物產品或活性病毒。
  • 較真丨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有多少種疫苗?最新進展如何?
    3滅活病毒疫苗——最傳統和經典的疫苗,但開發時間長、量產難度大;病毒特異性蛋白疫苗——比滅活病毒疫苗開發更快,但要找到有強抗原抗體反應的蛋白不容易;DNA疫苗——更節省時間,直接讓人體細胞來完成合成蛋白,但要找到合適的DNA序列也更難了;載體DNA疫苗——利用腺狀病毒做載體投遞DNA,技術難題一步步加大,但精度一步步提升
  • 新冠疫苗出來了,你會去打嗎?|新冠疫苗|試驗|臨床|研發|基因|-健康界
    這麼短時間內研究出疫苗,難道不是好事麼?事實上,沒有哪種疫苗可以在如此短時間成功上市並用於人體。疫苗開發並沒有捷徑可走,需要一個較長的流程,短則2-3年,長則5-20年,甚至更久。比如流感疫苗研發用了14年,HPV疫苗23年,B肝疫苗38年。疫苗研發,同時也意味著大量的經濟成本,新疫苗研發成本可達10億美金,並不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