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活疫苗」與「減毒疫苗」,有啥區別,研製疫苗的時間很長嗎?

2021-01-07 藥師華子

有朋友跟華子說,他有一件事想不太明白,為什麼病毒那麼難對付,研製一種病毒疫苗真的需要很長時間麼?疫苗中的「滅活」與「減毒」,有啥區別,都滅活了還能抗病毒麼?華子解釋說,疫苗中的「滅活」與「減毒」不是這麼理解,想明白疫苗的研製過程,那要從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爭開始說起。

一、病毒為什麼難以對付

人類是無數生命細胞的聯合體,而病毒需要入侵生命細胞才能延續自身的基因。所以從生命細胞形成的那一刻開始,細胞生命與病毒之間就存在著無休止的爭鬥,至今已經持續了億萬年。

人類雖然高居地球食物鏈的頂端,現代醫學科技突飛猛進,但對付肉眼不可見的病毒,仍然沒有很好辦法。人類至今為止,仍然沒有可以直接殺滅生物體內病毒的藥物。人類的藥物,只能在有限的程度內限制病毒的複製和擴散,最終能清除病毒的,只有人體的免疫系統。

二、免疫系統識別病毒是關鍵

人體依靠免疫系統來對付病毒,人體的各種免疫細胞與抗體,就是與病毒作戰的「軍隊」。想讓這些「軍隊」與病毒作戰,最重要的事就是識別出病毒。

識別病毒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正常的「日常巡查」,免疫細胞遊走在人體各組織內,當發現與人體組織不同的外來物質,就會發動攻擊。病毒的外殼、細菌的細胞膜、寄生蟲的蟲體等所含蛋白都與人體蛋白不同,所以會被免疫系統識別,受到攻擊。

這種對其他所有外來物質的免疫反應,稱為非特異性免疫。這種免疫反應可以解決毒力不強的弱小病毒,而對毒力強的病毒就可能無法完全抵擋,從而引發疾病。

一種是針對性強的「精準打擊」,人體的巨噬細胞吞入病毒之後,會把病毒的特徵「報告」給免疫調節細胞,然後調節細胞會把信息傳遞給B細胞,分泌出針對該種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在整個人體範圍內對該種病毒進行查殺。

這種對一種病原體針對性極強的免疫反應,稱為特異性免疫。當人體獲得對某種病毒的特異性免疫之後,基本在人體內就宣布了該病毒的滅亡。人類面對病毒性感染疾病,幾乎都是依靠特異性免疫取得最終勝利。

三、製作病毒疫苗的思路

由免疫系統的工作機理可以看出,只要可以讓免疫系統「認識」病毒,產生特異性免疫,就可以清除它。但免疫系統只有接觸到病毒之後,才會「認識」它。所以製作病毒疫苗的思路就是,讓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接觸到病毒,同時還要保護人體不受病毒的傷害。在這個思路下,有兩種製作疫苗的途徑,一種是利用滅活的死病毒,一種是減毒的活病毒。

1、滅活疫苗:滅活疫苗很好理解,就是在獲得病毒之後,用高溫或是化學試劑使其失去活性,只保留外部特徵,之後再接種給人體。免疫系統會識別死病毒的特徵,以後再遇到相同的活病毒時,就會激活特異性免疫,對病毒進行清除。

2、減毒疫苗:減毒疫苗要複雜一些,需要在獲得病毒之後,人工進行培育讓其變異,然後篩選其中毒性較小的毒株,要求接觸人體後無反應或是只有輕微的反應,製成疫苗。所以這種減毒疫苗,實際上是「活病毒」,只是毒力較小,只引起免疫反應而不會致病。

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滅活疫苗特點為安全無毒,但是誘導出的免疫力不高,持續時間也不長,往往需要多次接種才能獲得免疫力,而且有免疫失敗的可能。而減毒疫苗一次接種即可,誘導出的免疫力高,持續時間久,但其本身為活病毒,存在變異可能,仍有一定的致病風險。

這就好比訓練兩個獵人去打毒蛇,給第一個獵人一條死蛇,然後告訴他,長這個樣的是蛇,以後看見了要打死。給第二個獵人一條拔了毒牙的活蛇,讓他通過與這條沒有毒牙的蛇戰鬥積累經驗,再去打蛇。兩者比較,當然第二個獵人的識別能力和戰鬥經驗會更好。但是用對付死蛇的經驗去打活蛇可能會失敗;而活蛇有攻擊力,毒牙還有再生的可能,會使獵人發生危險。

四、為什麼疫苗短期內不能成功

我們對病毒疫苗的要求是安全和有效,而驗證的過程,需要通過動物試驗、一期臨床、二期臨床、三期臨床等研究試驗。每個環節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我們要對每個接種者的健康負責,不能把一種可能存在潛在風險的疫苗,大範圍地用在健康人群中,所以這些環節都不能省略。

在疫苗以及藥物的科研上,有很多失敗的案例。很多藥物經過幾年的研究,結果最終在臨床試驗中發現了毒性或是無效,甚至會對人體產生比疾病本身更嚴重的危害。以現有經驗來看,人類研製一個疫苗通常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雖然面對緊急情況,各種政策都會「開綠燈」,但是想在短時間內研製出可以安全使用的疫苗仍然是不現實的。

所以面對一種突發的病毒性傳染疾病,不能把希望放在可能很久之後才會研製成功的疫苗上。在疫苗研製成功之前,唯一能消除病毒威脅的手段,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防保,與他人保持距離,阻斷病毒的傳播途徑,避免感染病毒。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疫苗上市最快要多久#

相關焦點

  • 新中國疫苗研製70年回顧 感謝這些疫苗的救命之恩
    該菌株含有1、2、3血清型凝集原,並能在液體培養基中產生大量FHA和PT保護性抗原,之後該菌株用於無細胞百日咳疫苗規模化生產。 07 炭疽活疫苗 1958年,我國學者從患炭疽的驢體內分離的強毒菌株A16,經減毒培養獲得無莢膜水腫型A16R減毒株。
  • 醫學上最偉大的發明——疫苗,mRNA疫苗會是未來的希望嗎?
    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我國爆發,導致人們的工作生活在一段時間內處於停擺狀態;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分離出新冠病毒毒株,為疫苗製作和藥物篩選提供了材料。當地時間16日,美國宣布開始展開預防新冠肺炎疫苗的臨床試驗,並有4人接受了疫苗注射,隨後會展開更大規模的實驗,比之前預計的提前了一個多月,此次實驗疫苗為mRNA疫苗。
  • 脊髓灰質炎疫苗和五聯疫苗
    1954年,索爾克(Salk,左圖)研發出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1956年,薩賓(Sabin,右圖)研發出脊灰灰質炎減毒疫苗。顧方舟敏感的意識到,若決定用滅活疫苗,雖可以直接投入生產使用,但國內無力生產;而減毒疫苗成本不到滅活疫苗的百分之一。他判斷,根據我國當時的國情和經濟基礎,只能走減毒疫苗路線。 1957年,他就緊隨著世界的腳步通過猴腎組織培養法分離出了脊灰病毒,並在兩年後的1959年成功研製出了首批Sabin株的脊髓灰質炎疫苗2000萬人份,從而奠定了我國成為無脊灰國家的基礎。
  • RNA疫苗或成新冠疫情終結者?|rna|新冠疫苗|滅活疫苗|疫苗
    根據引發免疫應答的方式不同,我們可以將製備疫苗的技術分為五種(圖1)。一些技術比如說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等已經投入大規模應用,而一些新技術比如RNA/DNA疫苗還從未出現於人用商業疫苗中。圖1. 五種類型疫苗通過引發免疫應答的方式不同而有所區別[3]1.
  • 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期試驗在焦作啟動 志願者招募以本地人為主
    4月14日,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我國疫苗應急攻關目前按照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活疫苗、核酸疫苗五條技術路線推進,目前已有三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4月13日,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獲批開展臨床試驗。 滅活疫苗志願者最好為當地人 已接種人群暫未出現較大不良反應 在滅活疫苗Ⅰ期臨床試驗在焦作武陟開展後,有不少網友也表示希望能夠報名成為一名志願者。
  • ...新冠疫苗|免疫系統|滅活疫苗|神經內科|高風險|疾病|患者|-健康界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4個新冠疫苗進入了三期臨床試驗,共計接受了約6萬名受試者,未收到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從7月22日啟動高暴露風險人員緊急接種至今,接種疫苗的人數和範圍也越來越廣——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或許已近在眼前。疫苗雖好,但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陳偉民也提醒部分人群接種要謹慎,那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 ...在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等多條...
    2020-02-23 07:09:11來源:FX168 【浙江疾控中心澄清:新冠病毒疫苗研究領域有四個方面進展】浙江省疾控中心、浙大一院、杭州醫學院等與企業合作進行疫苗的研發,在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等多條技術研發路線同步開展,並取得進展:1、滅活疫苗研發上,已初步完成疫苗研製用毒種種子批的建立。
  • 與滅活疫苗對比,美國mRNA疫苗有什麼不一樣?能拯救美疫情嗎?
    3月份,美國的mRNA疫苗跳過大動物實驗,直接進入人的臨床試驗,還遭受過醫學界的強烈的質疑。這是美國FDA對mRNA疫苗的第一次開綠燈。美國研發的這一款mRNA疫苗通過FDA的緊急授權,已於美國時間12月15日正式開打。這已經是美國FDA對mRNA疫苗第二次開綠燈。
  • 新冠疫苗和HPV疫苗接種間隔應超兩周,但狂犬疫苗就不要考慮間隔了
    2020年12月15日起,我國正式開展重點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眼下,各地正在有序推進重點人群新冠疫苗的接種,並將逐步擴展到普通人群。這次接種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根據Ⅲ期臨床試驗期中數據,其保護效力為79.34%,中和抗體陽轉率為99.52%。這些數據意味著什麼?打了疫苗還會感染新冠病毒嗎?79.34%的保護力意味著什麼?
  • 疫苗:我們離完善的疫苗還有多遠?
    如果把完善的疫苗定義為安全、有效和長期保護,這就相當於是在問三個問題:當前研發的疫苗安全不安全?能不能100%預防新冠?幾個月後病毒突變了,疫苗還管用嗎?問題一:當前研發的疫苗安全不安全?問題二:對於新冠疫苗,注射後會不會感染新冠呢?實際上,根本沒有感染的可能。因為目前進入臨床III期的新冠疫苗中,沒有一個是減毒疫苗。
  • 「年內將有6億支滅活疫苗獲批上市」!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這樣說……
    武漢晚報訊 「關於疫苗,未來一至兩周將有大消息公布。」12月4日,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第八次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做《新冠肺炎疫苗和藥物研發進展》發言時表示,「年內將有6億支滅活疫苗獲批上市」。
  • 疫苗研製不是一場競賽:20世紀為疫苗付出的代價
    《疫苗競賽:人類對抗疾病的代價》在人類與病毒的對抗中,疫苗無疑是最有效的終極武器。疫苗接種的原理很簡單,通過注射或者吞服滅活或減毒的活病毒,人會產生相應的抗體,以後再接觸到野生的這種病毒後,抗體產生作用,阻止病毒致病。但人類發現這一原理的過程並不簡單。直到1796年,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才開始試驗牛痘接種法,從而開啟人類徵服天花病毒的裡程碑式進步,為免疫學奠定了基石。
  • 流感疫苗有好幾種,你會選擇嗎
    原標題:流感疫苗有好幾種,你會選擇嗎   每年11月前後,我國會進入流感高發季。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種時間是流感流行高峰前的1到2個月,現在北京地區正是接種流感疫苗的時候。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最有效的手段,受新冠肺炎的影響,今年接種流感疫苗的需求較往年有所增加。要不要接種流感疫苗?哪種流感疫苗適合自己?
  • 中國研製的愛滋病疫苗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愛滋病疫苗的研製,和傳統意義上的疫苗不盡相同。」孔維介紹說。  霍亂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都是傳統意義上的疫苗,它們的成分主要是減毒或者是滅活疫苗,也就是用被殺死或者減低活性的不會引起人體感染的病原體研製疫苗。這些疫苗在進入人體後,可以模擬真實但不致病的感染,使人體產生免疫反應。
  • 我國最大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二期項目開工
    原標題:我國最大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二期項目開工 建成後可滿足我國新生兒全程接種需求 2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二期項目在位於昆明市呈貢區的馬金鋪疫苗產業基地開工建設。
  • 新冠疫苗為什麼這麼難?——關於疫苗你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兒!
    疫苗——種子疫苗的「疫」字是傳染病的意思,而苗指的是「種子」。人們希望每一種疫苗都能夠像種子一樣種入人體,在體內能長出一個特殊的防禦系統,來預防傳染病或流行病。古代中國的「疫苗」——以毒攻毒從古代開始,中國人就一直在探索傳染病的防治方法。
  • 有效率90%會成新冠疫苗金標準嗎
    新冠疫苗有效率,真的要到90%才有效嗎?有效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在參與默德納公司Ⅲ期臨床試驗的3萬人中,數據發表時,共有95人感染。其中5人是疫苗接種者,而90人是安慰劑接種者。目前全世界在研的新冠疫苗主要分為滅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這樣五條不同的技術路線。這些技術路線有著各自的優缺點,有效率也可能不盡相同。滅活疫苗是最傳統的經典技術路線,製備方法簡單快速,安全性比較高,是應對急性疾病傳播通常採用的手段。
  • 有效率90%會成新冠疫苗金標準嗎?是考量接種的唯一標準?
    目前全世界在研的新冠疫苗主要分為滅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這樣五條不同的技術路線。這些技術路線有著各自的優缺點,有效率也可能不盡相同。滅活疫苗是最傳統的經典技術路線,製備方法簡單快速,安全性比較高,是應對急性疾病傳播通常採用的手段。
  • 新冠疫苗何時上市 安全性有何保障?官方回應
    發布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目前我國已有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兩天兩個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吳遠彬介紹,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申請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進入臨床試驗。4月13日,國家藥監局又批准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滅活疫苗開展臨床試驗。
  • 新疫情來襲,疫苗——病毒終結者何時才能上場?
    #新冠疫苗近期上海、天津、喀什等地新冠感染者相繼出現增加,人們不禁又想起2019年同期新冠疫情在武漢地區開始出現感染,新冠疫情的再度發作不斷刺激著人們敏感的神經。大家紛紛把目光聚集到新冠疫苗的研製和應用上,那麼國內外疫苗研製到了什麼階段呢?我們何時能夠用上疫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