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席捲全球,人類共同面臨著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隨即展開了相關疫苗的研發。2020年7月22日,我國正式啟動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試驗,在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開,入組接種已達5萬餘人,樣本人群覆蓋115個國家和地區,目前進展情況與效果好於預期,疫苗的有效性正在進一步觀察中。如今,全球都在期待新冠疫苗能夠儘快上市。那麼,疫苗到底是什麼?它的到來,真的能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嗎?
疫苗——種子
疫苗的「疫」字是傳染病的意思,而苗指的是「種子」。人們希望每一種疫苗都能夠像種子一樣種入人體,在體內能長出一個特殊的防禦系統,來預防傳染病或流行病。
古代中國的「疫苗」——以毒攻毒
從古代開始,中國人就一直在探索傳染病的防治方法。在長期的傳染病治療中,古人觀察到如果一個人得過某種傳染病,他在今後可能就終身不會再得,或者在很長時間內不會再得,即使得了症狀也可能比較輕,也不至於死亡。人們得出了「以毒攻毒」的經驗,也就是說,如果預先讓一個人接觸到這種有「毒」的致病物質,他就可能獲得對這種疾病的抵抗力。
西方疫苗的起源——擠奶女工和天花
天花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18世紀它曾經在歐洲殺死了1.5億人。它的歷史可以上溯到3000年前,埃及出土的木乃伊中發現了天花感染之後的痕跡,那是一張長滿麻子的臉。
大多數人認為西方疫苗出現於1796年的英國。那時天花在歐洲肆虐,一位叫愛德華·詹納的醫生發現擠奶女工很少得天花,這很可能是因為她們擠奶的過程中,生過一種叫牛痘的病。因為得了牛痘的人和得天花的樣子非常相似。根據他的推斷這些曾經被牛痘感染的擠奶女工,很有可能獲得了抵抗天花的能力。他根據這些推測和之後的驗證,決定嘗試把牛痘接種到健康的兒童身上,讓他們獲得針對天花的抵抗力。西方疫苗學從此開始。
那時的人類還不知道傳染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僅僅從經驗找到了防禦疾病的方法。隨著科技的進步,一百年後人類才發現了傳染病的元兇——病毒,進而明白了疫苗的真正功效。
疫苗是如何工作的
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傳染病源自於病毒。在與病毒長期相處的過程中,人類早已進化了一整套對抗病毒的防禦系統,我們把它叫做免疫系統。人體的免疫系統猶如一個組織嚴密的軍隊,各類兵種各司其職,協同作戰。而疫苗就像是偵察兵,能夠告訴我們體內的軍隊,「敵人」長什麼樣子。它的作用是預警。之後在我們面對真正的敵人,也就是病毒的時候,免疫系統就能夠快速反應,很快將病毒消滅。
如果沒有疫苗,面對病毒的時候,我們的免疫系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分辨出敵人的樣子。期間有可能讓病毒在體內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提升患病死亡率。
傳統疫苗——源自病毒
傳統的疫苗包括兩種,一種是減毒活疫苗。一種是滅活疫苗。這兩種疫苗都來自病毒本身。
簡單的說減毒活疫苗就是把病毒打得半死,讓它們的致病能力降到普通人能夠產生免疫反應,又不會真正生病的程度,然後種到我們的身體裡,讓免疫系統記住它的樣子。
滅活疫苗則是將病毒徹底殺死,將病毒的屍體種到我們的身體裡,這也能讓免疫系統識別它。
到底哪種病毒用哪種方式最好,必須通過科學的研究和實驗才能知道。
傳統疫苗的成就——消滅脊髓灰質炎
在疫苗時代到來之前,每年世界上至少有50萬兒童,因患脊髓灰質炎而出現肢體殘疾。1962年,我國成功研製出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自此,我國脊髓灰質炎年平均發病率大幅度下降,使數十萬名兒童免於致殘。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證實,中國本土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的傳播已被阻斷,成為無脊髓灰質炎國家。雖然脊髓灰質炎在我國已滅絕,但近年來,奈及利亞在內的多個國家仍在應對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疫情,2020年於當地時間8月25日,世衛組織發布新聞稿宣布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已在奈及利亞被消滅,這一歷史性成就不僅標誌著整個非洲大陸野生脊灰病毒的滅絕,這更是繼全球消滅天花之後,世界公共衛生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
然而人類與傳染病的鬥爭並沒有結束,新型病毒的出現讓這場人與病毒的戰爭再次升級。
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的產物
伊波拉病毒是一種最頂級的烈性病毒,存放和研究這類病毒必須在最頂級的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而這種實驗室在中國只有一個。要想利用傳統的方法製造疫苗根本無法做到。伊波拉這個病毒在非洲肆虐的時候致死率高達90%。即使將毒性降低也不可能充分保證疫苗的安全。因此科學家們決定利用另外一種方式嘗試製造伊波拉病毒的疫苗,那就是基因工程疫苗。
新型疫苗和傳統疫苗的區別
傳統疫苗包括減毒和滅活兩種。無論哪種,在種疫苗的時候都是傳將所有病原體一股腦全部打進人體。疫苗包括了病毒所有成分,無論有用,沒用,有益、有害的都在裡面。
新型疫苗是在詳細研究了病毒的內部之後,知道了哪些基因能夠讓我們的免疫力大軍識別它的存在,將這部分核心基因取出製成疫苗,這樣只要把它種到人體內部,不僅能起到疫苗的作用,而且去除了沒用和有害的部分。
新冠疫苗——不拘一格的創造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仍在全球大流行,新冠疫苗的誕生,將成為最有效的抗疫「武器」。正是因為有了基因工程的出現,在疫情發生的短短幾個月內,新冠疫苗的研製就有了飛速的進展。如今,我國研製的新冠疫苗有幾種已經到了三期臨床試驗階段,那麼,它離安全上市到底還有多遠呢?
臨床試驗對於疫苗的研發至關重要。一期臨床主要是小範圍,利用少量人群測試疫苗的毒力,以及副作用。二期就要擴大樣本找更多的人來測試疫苗能否讓人產生對於病毒的免疫力,能產生多大的免疫力。到三期臨床,就能夠進入實戰,真正面對現實中的病毒了。由於中國新冠肺炎的病例已經非常少了,所以很多疫苗的三期臨床實驗都是在海外疫區進行。
疫苗的研發涉及到人們的生命安全,絕對不能操之過急。必須嚴格遵循科學規律、遵守實驗規則。在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再去追求它的有效性,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不能夠縮減或者是越過的。
我們堅信,在全球科學家和醫務工作者以及所有相關人員的努力下,新冠疫苗的研發成功將指日可待。
想了解跟多關於疫苗的內容,敬請收看《透視新科技》系列節目《認識疫苗》(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