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機場貨運有一天會成為「高風險崗位」。
昨天上午10點,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通告,在知情自願的基礎上,將安排高風險作業崗位人員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應急接種。
這為浦東機場的正常工作注入了一顆「保心丹」。
近期,上海出現的6例確診病例都與浦東機場貨運區明確相關,雖然國內疫情趨於平穩,但隔三差五就出現在新聞乃至自己身邊的「境外感染源」依然令人防不勝防。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4個新冠疫苗進入了三期臨床試驗,共計接受了約6萬名受試者,未收到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從7月22日啟動高暴露風險人員緊急接種至今,接種疫苗的人數和範圍也越來越廣——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或許已近在眼前。
疫苗雖好,但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陳偉民也提醒部分人群接種要謹慎,那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什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簡單來說,這是一類免疫系統「鬧烏龍」的疾病。
正常情況下,人類的免疫系統保護人體組織,攻擊病毒細菌。而一旦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就會「出錯」,開始無差別攻擊健康組織和入侵物,導致眼睛、皮膚、肌肉乃至五臟六腑全身器官的損傷和罷工……(即重症肌無力、多發性硬化、格林巴利症候群、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幸運的是,這類疾病並非無藥可醫。使用藥物來抑制出錯的免疫力+補充人工免疫力是醫學界最常用的治療方案,而這,就跟「能不能打疫苗」密切相關。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究竟能不能打疫苗?
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陳偉民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能打,但要看情況。
一般來說,疫苗分為沒有活性的「滅活疫苗」和活性微弱的「減毒疫苗」。注射疫苗後,人體會通過主動感染激活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也就是針對該病毒的免疫力。
「『滅活疫苗』已經失去了病毒活性,對於自身免疫性患者來說是相對安全的選擇;而『減毒疫苗』雖然活性微弱但依然可以在體內擴散,對於免疫系統異常的患者不建議接種。」陳偉民主任表示,「另外,患者在用藥時免疫系統處於抑制狀態,對疫苗的反應和效果可能無法保障。如果真的要打,也要跟醫生調整用藥再打。」
陳偉民主任總結,對於免疫系統紊亂的患者來說,人體對疫苗的免疫應答存在未知的風險,打不打疫苗,取決於值不值得。
「對於這一類患者,國家規定必打的疫苗一定要打,可打可不打的疫苗不建議打。目前新冠疫苗尚未進入國家必打的疫苗範圍,可以考慮自身風險(是否為高風險工作/生活環境)和醫生建議(近期病情)謹慎選擇。」陳偉民主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