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友小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新聞—科學網

2021-01-10 科學網
遺傳發育所 李傳友小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

 

本報訊 激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方方面面。傳統認為,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膜上。最近研究表明,茉莉酸、生長素等激素的受體卻定位於細胞核中,類似於動物激素的「核受體」,但對植物激素「核受體」的生理意義及作用機理尚所知甚少。

茉莉酸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激素,調控植物的免疫反應和適應性生長。對應於病蟲侵害或其他逆境刺激,活性茉莉酸被其「核受體」COI1識別而釋放核心轉錄因子MYC2的活性,進而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激活茉莉酸響應基因表達。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的研究表明,在茉莉酸信號轉導中,植物轉錄中介體(Mediator)的亞基MED25通過與「核受體」COI1直接相互作用,而建立了茉莉酸受體蛋白與RNA聚合酶II及染色質溝通的「橋梁」。

研究發現,在「靜息」狀態下,MED25通過直接相互作用把COI1招募到核心轉錄因子MYC2靶標基因的啟動子區域;當活性茉莉酸濃度升高時,MED25促進COI1依賴的對轉錄抑制子JAZ蛋白的降解。無論是在靜息狀態還是在激活狀態下,MED25的作用都有利於MYC2對茉莉酸響應基因的轉錄調控。這表明茉莉酸信號的識別實際發生在MYC2的靶標啟動子區域。

進一步研究發現,MED25還與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1(HAC1)相互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可以選擇性地調控MYC2靶啟動子H3K9乙醯化,從而促進茉莉酸響應基因的轉錄表達。

研究揭示,Mediator複合體的同一個亞基可將參與茉莉酸信號途徑的遺傳因子(受體蛋白COI1和核心轉錄因子MYC2)與表觀遺傳因子(HAC1)整合至一個協調一致的轉錄調控過程中。

上述信號轉導機制可能適用於那些受體位於細胞核中的其他植物激素(比如生長素)。研究發現了茉莉酸「核受體」的作用機理,揭示了儘管植物激素「核受體」的作用機制與動物中的顯著不同,但二者在與Mediator亞基互作及調控激素響應基因表達的層面有非常高的保守性。

該研究在線發表在PNAS雜誌上。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高雅麗)

《中國科學報》 (2017-10-16 第5版 創新周刊)

相關焦點

  • 李傳友研究組發現植物激素「核受體」作用機理
    激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方方面面。傳統認為,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膜上。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茉莉酸、生長素等激素的受體卻定位於細胞核中,這非常類似於動物激素的「核受體」。目前,人們對於植物激素「核受體」的生理意義及作用機理尚所知甚少。 茉莉酸是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激素,主要調控植物的免疫反應和適應性生長。對應於病蟲侵害或其它逆境刺激,活性茉莉酸被其「核受體」COI1識別而釋放核心轉錄因子MYC2的活性,進而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激活茉莉酸響應基因的表達。
  • 李傳友研究組茉莉酸信號轉導機理獲重要發現
    激素在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核內,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李傳友研究組解析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轉錄重編程
    茉莉酸是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免疫激素。其生物合成途徑和化學結構與高等動物中的免疫激素前列腺素有極高的類似性。對應於機械傷害、咀嚼式昆蟲和死體營養型病原菌的侵害,植物激活茉莉酸信號通路,啟動並級聯放大茉莉酸介導的轉錄重編程,從而產生有效的防禦反應。但目前對茉莉酸激活植物免疫轉錄重編程的機理所知甚少。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長期以番茄為模式研究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機理。
  • 綜述|茉莉酸信號通路轉錄調控機理
    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多種植物激素的受體都定位於細胞核內,且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深入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人們全面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轉錄中介體(Mediator)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多個亞基組成的蛋白複合體,在轉錄調控的多個層面發揮調控作用,被稱為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中央控制器」。
  • 茉莉酸信號通路轉錄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激素在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核內,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遺傳發育所茉莉酸信號通路轉錄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激素在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核內,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遺傳發育所茉莉酸信號通路轉錄調控機理研究獲進展
    激素在植物生長發育和對環境適應性的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茉莉酸、生長素、赤黴素、水楊酸等植物激素的受體定位於細胞核內,與轉錄調控緊密偶聯。因此,解析激素信號介導的轉錄調控網絡對於理解植物激素信號的動態響應過程及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Plant Cell:李傳友等發現轉錄中介體複合物調控茉莉酸信號途徑新機制
    在基因轉錄過程中,轉錄中介體分別與基因特異的轉錄因子和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 廣泛參與二者之間的信息傳遞,被稱為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中央控制器。在植物激素信號轉導研究中,人們主要關注激素特異的轉錄因子的作用,但對於轉錄中介體的功能及作用機理所知甚少。 李傳友實驗室最近的研究揭示了擬南芥轉錄中介體複合物在茉莉酸信號途徑中的功能及作用機理。
  • 茉莉素:激活植物防禦反應
    「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機理」重大研究計劃(以下簡稱「重大計劃」)對這一領域進行了重點部署。通過該重大計劃的實施,我國科學家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在重大計劃的資助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謝道昕課題組在植物科學領域率先闡明了茉莉素和獨腳金內酯這兩類重要植物激素的受體感知機制,系統地闡述了茉莉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防禦反應的信號傳導機制;在生命科學領域首次揭示了新型的「配體—受體」不可逆識別規律。  茉莉素對於植物的生命活動起重要的調控作用,不僅調控植物對病蟲和非生物逆境的防禦反應,還調控植物育性和衰老等多種生長發育過程。
  • The Plant Cell :解析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轉錄重編程機理
    茉莉酸是來源於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免疫激素,其生物合成途徑和化學結構與高等動物中的免疫激素前列腺素有極高的類似性。在受到機械傷害、咀嚼式昆蟲和死體營養型病原菌的侵害時,植物激活茉莉酸信號通路,啟動並級聯放大茉莉酸介導的轉錄重編程,從而產生有效的防禦反應。但目前對茉莉酸激活植物免疫轉錄重編程的機理所知甚少。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長期以番茄為模式植物,研究茉莉酸調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機理。
  • 遺傳發育所等發現增強子調控茉莉酸信號途徑的機理
    然而目前在植物中,如何界定特定基因的啟動子和增強子元件尚未明確,特定生理途徑中增強子的系統鑑定未見報導,增強子與啟動子之間染色質環的形成及其作用機理也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與王秀傑研究組、山東農業大學趙久海研究組合作,系統鑑定了參與茉莉酸信號途徑的增強子並揭示了其作用機理。防禦激素茉莉酸通過啟動全基因組範圍內的轉錄重編程調控植物免疫和適應性生長。
  • 遺傳所李傳友研究組發現植物幹細胞命運決定新機制
    與動物相比,植物的生長發育表現超強的可塑性,這主要取決於其幹細胞組織結構。以模式植物擬南芥根尖分生組織為例,幹細胞組織中心 (靜止中心,Quiescent center, QC)與其周圍幹細胞共同構成根尖幹細胞微環境,為根的生長發育持續不斷地提供的細胞源。
  • 植物如何看見「光」?—新聞—科學網
    「明星基因」COP1 光不僅為植物生長提供能源,還作為一種重要的環境信號因子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 早在1880年,達爾文父子就利用趨光性表現最為明顯的植物幼苗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並在《植物的運動》裡詳細地記錄了植物的趨光性。一百多年來,植物學家們不斷探索著植物的光受體、光周期反應、信號傳遞過程等。
  • 山東農大揭示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的機理—新聞—科學網
    近日,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憲省帶領的研究團隊就在植物幹細胞領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揭示了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活動的分子機理。6月2日,國際植物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植物細胞》以《B類細胞分裂素響應因子通過對WUSCHEL基因的雙重調控作用決定幹細胞的活動》為題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該成果對推動植物離體快繁和基因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這也標誌著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Nature:識別茉莉素植物激素的受體
    幾種重要植物激素的受體最近幾年已被發現,包括植物生長素(茁長素)、赤黴素和脫落酸的受體,而且結構-功能研究也顯示了它們的作用機制。現在,植物細胞識別「茉莉素植物激素」(生長調控、發育和防衛響應中的關鍵成分)也已被發現。
  • 研究發現小菜蛾感受植物激素油菜素內酯的味覺受體
    該研究發現了小菜蛾感受植物激素油菜素內酯的味覺受體。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一種世界性的大害蟲,專門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為揭開小菜蛾專食十字花科植物之謎,王琛柱團隊把研究重點放在對小菜蛾苦味受體的功能分析上。
  • 清華教授連發Science,Cell Res文章 解析新作用機理
    近期其研究組接連發表文章,破解植物作用新機理。  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長、城市化導致的耕地減少及氣候的改變,單位耕種面積上獲得儘可能高效的糧食生產顯得越來越重要。相關的結構為設計新的可以調節植物生長的小分子提供了堅實基礎。  油菜素內酯是一種重要的天然植物激素。
  • 鱗翅目昆蟲通過嗅覺與被子植物協同進化—新聞—科學網
    (以下簡稱植保所)生物殺蟲劑創製與應用創新團隊系統解析了重大農業害蟲棉鈴蟲氣味受體基因家族的功能,揭示了鱗翅目昆蟲通過嗅覺與被子植物協同進化的新機制。 植保所研究員王桂榮介紹,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釋放複雜的植物揮發物,而在與植物的共進化過程中,鱗翅目昆蟲也形成了高度靈敏特異的嗅覺系統來識別各類植物揮發物,從而尋找到寄主植物並完成取食、產卵等行為。對於植食性昆蟲如何識別寄主揮發物的分子機理卻知之甚少。
  • 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茉莉酸通過調控FT 的表達影響開花時間 開花是植物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的重要發育事件。在適宜的條件下開花結實對於繁衍後代至關重要,因而植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複雜而精細的調控機制嚴格控制開花時間。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和浙江大學汪俏梅研究組合作,發現免疫激素茉莉酸通過負向調控成花素基因FT 的表達延遲植物開花。
  •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
    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分子機理揭示2017-06-06 18:24 來源: 科技日報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幹細胞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激素調控植物幹細胞活動的分子機理。6月2日,國際植物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植物細胞》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該成果為推動更大範圍植物離體快繁、生物育種和基因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植物幹細胞主要存在於莖端、根端和形成層,莖端幹細胞通過不斷分裂與分化形成植物的地上部分;根端幹細胞形成植物的地下部分。外源施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能夠在體外培養條件下誘導植株再生,是德國科學家Skoog和Miller在1957年的重大研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