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
咱們今天繼續來聊《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什麼這部經我要反覆和各位師兄來分享呢?其實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這部經的義理雖然深刻,但是內容真的很簡單,比較少涉及一些佛法中的複雜名相和概念,基本都是大白話。
而且這裡面的故事很多,比如地藏王菩薩的前世婆羅門女,光目女等等,就是為了體現人間的孝道在佛法中也很重要,各位師兄有空的話真的不妨讀一讀,絕對比金剛經,心經,維摩詰經等容易理解多了,基本上識字就行。
第二,地藏王菩薩也是和我們娑婆世界緣分最深的菩薩,雖然大菩薩們各有殊勝,像是文殊菩薩甚至還是七佛之師,諸佛之母,但是距離咱們「南閻浮提眾生」最近的還是地藏王。
而且最後佛陀也把我們都付囑給了地藏王菩薩,我們持念大願地藏王菩薩名號也好,讀誦地藏心咒也好,效果自然更好一些,很多高僧大德也都是修地藏法門的。
第三,單從境界來說,地藏經和說空性的般若部如金剛經心經,或者宣揚極樂淨土的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相比確實要低一些,因為地藏王菩薩本就算是三惡道的教主,他主要也是介紹三惡道尤其是地獄道的苦楚,勸眾生千萬不要踏入這裡。
簡單來說,地藏經就是告訴我們如何不入三惡道,距離天人福報都有點距離,更加不要說超脫三界了,但不要忘了我們如今處於末法時代,大部分世人都是業障深重,保個人身都不容易了,說什麼超脫三界都是「紙上談兵」罷了。
這就像是問小學生你明年打算上清華還是上北大,無論他怎麼回答都毫無意義,因為這個問題本就是很荒謬的——小學生就該做小學生的事情,而地藏經的教義,就極其適合我們末法時代的眾生。
所以您若是境界很高,福慧具足,一心直奔成佛大道而去的話,那確實不用讀地藏經,但如果您學佛不久,或者自覺境界還不夠的話,那不妨多讀地藏經,而且一定要用心,才有妙用。
那麼到底該如何避免墜入三惡道呢,其實地藏經總結出來一條十字真言——勤修戒定慧,消除貪嗔痴,只要您嚴格奉行,就不用擔心三惡道之苦。
01以慧解愚痴,免入畜生道
畜生道,嚴格來說一切動物都屬於這一道,也是和我們人間道關係最密切的一道,和我們有著很多的交集。
比如說我們吃的各種肉類都是來自於飼養的牛羊雞鴨鵝,還有師兄家裡養的寵物,我們動物園裡看到的動物,以及大自然中的野獸,這些都屬於畜生道的範疇。
其實如果認真來說,我們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只不過比較高級而已,那麼高級在哪裡呢?
其實答案就兩個字——智慧,這也是動物和人的分水嶺,哪怕動物裡面最聰明的如大猩猩,海豚等等,智力也無非和幾歲的小孩相當。
而我們佛法中所說的「般若智慧」則要比這種世間的智慧更高得多,所以學佛就是增加我們的般若智慧,如果獲得了這個般若智慧的話,那些「世智辯聰」就真的宛如小兒科一般了。
然後咱們再從反面來說說,如今世人「愚痴」的表現又有哪些呢?
其實非常多,比如說不喜歡學習和讀書,而是沉迷於那些電視電影,而且還是那些格局層次都很低的,像是最近惡搞革命先烈的什麼「亮劍三」,主角的帥哥美女們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中依然能保證髮型不亂,喝咖啡抽雪茄談戀愛拋媚眼,完全就是一場鬧劇。
但是我們不能光罵這些編劇和導演,其根源還是在於有一大批喜歡這種類型電視的觀眾,正因為有這樣畸形的土壤,才會長出這樣奇葩的根苗出來,有因必有果。
還有那一大堆的所謂「小鮮肉」,娛樂惡搞,明星隨便一點小事都能上熱榜,科學家企業家實幹家的事情卻都默默無聞,這背後的原因其實都是眾生的「愚痴」。
所以沉迷於這些東西的師兄,也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這些都是畜生道的種子,如果您的智慧越來越低的話,那等於就像是往動物界靠近了。
02以戒化貪慾,免入餓鬼道
說完畜生道咱們再來聊聊餓鬼道,這一道的直接因素就是「貪慾」。
餓鬼道屬於更低的維度,我們肉眼已經看不到了,這裡的眾生生活十分悲慘,很多都是腹大如鬥,喉細如針,因此食量很大,但是吃喝起來又很慢,這個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想不出的師兄不妨先餓上個一兩頓,然後只允許你一顆一顆的吃飯,一根一根的吃麵,菜餚也都切成碎末,讓你一點一點的吃,這估計大部分人都能急的跳腳。
更何況在餓鬼道終日昏暗,陽光很少,所以食物的來源也極少,裡面的眾生的痛苦更是倍增,偶爾得到一點也是你爭我奪,所以也被稱為是刀途。
這個苦難其實就是用來懲罰這些眾生在前世所犯下的「貪吝之罪」的,正由於之前過於貪婪且吝嗇,所以才讓你連飯都吃不上,水都喝不到,肚子裡饑渴難耐,為了吃上一點飯而四處奔波,甚至拼的頭破血流。
也只有這個時候那些人才會明白,自己貪來貪去,一毛不拔有什麼用呢,就算搞到金山銀山,能夠帶到下一世嗎?在餓鬼道中還不是要忍飢挨餓受苦麼?相反只有種下福德,下一世才能得福報。
至於「貪婪」的標準該如何判斷,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您的錢是否都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靠著付出自己的勞動和智慧換取來的,如果有那再多也不能算是貪婪。
而相反靠著坑蒙拐騙,巧取豪奪,灰色產業等等手段,等於是您的收穫裡面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侵犯了別人的利益,那不管多少都屬於貪罪,是犯了五戒之一的「盜戒」,也就是「不與取戒」。
所以覺得自己的收穫裡面可能有一些不那麼乾淨的部分的話,不妨多行布施,把不義的財散掉,十方來十方去,這個罪業也就隨之而去了,若是緊緊抱住,吝嗇無比,那就誰都救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