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科學工作者產生無窮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愛因斯坦。
好奇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品質,許多大發明、大發現就是從最初的好奇心孕育而來的。
因為好奇心,一個蘋果的墜落讓牛頓發現了地心引力;
因為好奇心,整齊頂著蓋子向上跑,瓦特研究其了蒸汽,改良了蒸汽機;
因為好奇心,貝克勒爾發現了射線。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李政道曾說過:「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提出問題。」好奇心可以帶我們發現一個更大更神奇的世界。
下面這五本書科普書籍,送給每一個曾經或者現在仍然對於世界滿懷好奇的心靈~
1、《寂靜的春天》
作者:[美] 蕾切爾·卡森
豆瓣評分:8.2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一瓶殺蟲劑引發的人類危機」,因為普通的一瓶殺蟲劑,整個生態鏈遭受到了破壞,人類也因此患上了各類疾病。
近幾年環境保護問題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關注全球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而這本書可以說是打開「環境保護」時代的鑰匙。它引發了全世界環保熱潮,並且推動了人類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春天本該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可是卻因為環境汙染而變得寂靜。人類在徵服自然的過程中,是那麼的粗狂與暴力,如果繼續如此無異於在自掘墳墓。
讓我們一起從自己做起,為了讓下個春天不再寂靜而努力。
我對人類感到悲觀,因為它對於自己的利益太過精明。我們對待自然的辦法是打擊並使之屈服。如果我們不是這樣的多疑和專橫,如果我們能調整好與這顆行星的關係,並深懷感激之心對待它,我們本可有更好的存活機會。
2、《神秘的量子生命》
作者:吉姆艾爾·哈利利
豆瓣評分:8.5
提到量子,很多書友應該很是頭大吧,但是本書對於像小編這樣的小白而言,卻可以暢讀無阻。
作者使用淺顯易懂的文筆講述了量子物理學,並且在書中提出了很多具有顛覆性、前瞻性的觀點。這些觀點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在量子世界中,很多的概念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相違背。它會讓我們的思想得到轉變,從確定的框架中跳脫出來,在不確定的世界裡遨遊。
人造生命一定要遵循量子理論,因為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生命。費曼說過:「凡是我做不出 來的,就是我還不理解的。」如果有一天,人造 生命真的成為現實,那將意味著我們終於理解了生命的本質。我們將會看到:生命正駕馭著混沌 之力,在經典世界與量子世界之間狹窄的邊緣上, 乘風前行!
量子糾纏是指,曾經在一起的粒子,無論分開多麼遙遠的距離,都能保持瞬時的、近乎魔法般的聯繫。
3、《最初三分鐘:關於宇宙起源的現代觀點》
作者:史蒂芬·溫伯格
豆瓣評分:7.2
宇宙的起源是什麼?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採用偵探的推理手法,在本書中向讀者們詳細的描述了一幅讓人信服的宇宙起源圖畫。
如果你想知道早期宇宙形成的最初0.01秒、1秒、1分鐘亦或者一年是什麼樣子的。那麼這本書不失為最好的選擇。
4、《從混沌到有序:人與自然的新對話》
作者:(比)普裡戈金,(法)斯唐熱
豆瓣評分:8.3
作者根據自然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討論了自然界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簡單和複雜、進化和退化等一系列重要問題,論述了「時間之矢」的意義。
在本書中,作者認同量子論力學世界觀給予牛頓力學世界觀機械與局限的批判。給其適用範圍進行了廓清,肯定了在此基礎上的合理性與價值。而對於量子力學,作者也敏銳地發現了其局限性,基於作者自己的觀察,他提出了平衡狀態時的必然性與非平衡狀態時的偶然性的相輔相成與階層遞進。因為無論牛頓力學與量子力學,他們都無法解釋生物學的生命現象。對於「時光倒流」的推斷,本書給予了詰問,因為任何事物都無法攻克宇宙中堅固的熵壘。
本書認同熵的世界觀,同時,對物質非平衡狀態時所潛藏的巨大潛力與分叉點的偶然性寄予了厚望,相信人類壽命延長的前瞻。由物理推及世事,本書突出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人生社會的舞臺上,雖然閉幕是必然,但你仍然可以適當地修改劇本。
時間與現實是緊密關聯的,對於人類來說,現實是嵌在時間流之中的。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那樣,時間的不可逆性本身緊密地連接著熵。為使時間倒流,我們必須克服一個無限大的熵壘。
5、《極簡科學史》
作者:[美] 蘇珊鮑爾(Susan Wise Bauer)
豆瓣評分:7.8
科學,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代表著我們人類對世界、對自身的不懈追求探索。
本書精選了2500年來,貢獻最為突出的35位科學大師,從亞里斯多德、牛頓到愛因斯坦、道金斯。 向我們展示了這35位大師的傳奇人生。
這本書揭示了我們從何而來?世界由什麼構成?地球之外還有什麼?大科學家是如何思考的?
摒棄了靈魂不朽並接受了一切歸於死亡的觀點之後,人類的心靈就獲得了思維的自由。對「死亡時無盡懲罰」的恐懼除了模糊理解、扭曲理性之外別無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