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鴻米店的這場風波,只不過是整個舊中國一個毛孔裡滴出的血。」
《大鴻米店》是根據著名作家蘇童的作品改編的,真實地反映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底層社會的陰暗,在弱肉強食的環境裡,人性逐漸變得扭曲猙獰,喪失了原本的純潔和明鏡。
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這部電影拍攝出來以後,被隱藏了近7年。如今中國首度公開隱藏7年的灰色電影,比《大紅燈籠》還要陰暗。
這部電影的主題充滿陰暗,在那樣特定的社會環境裡,人與人之間只有冷漠,欺詐,倚強凌弱,並以此沾沾自喜。親情、愛情等都不再是人們靈魂的寄託,而是長滿黴斑,令人作惡。看完會讓人心情鬱結,難以自拔,對人生心生悲涼和無望。
上世紀20年代,軍閥連年混戰,社會動蕩不安,再加上天災頻發,百姓顆粒無收,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生活難以為繼,只好出去乞討。
而農民五龍就是其中眾多災民中的一員,他隨著災民人群來到了城市,期盼能夠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裡活下去。可是很快他就發現這個傳聞中遍地黃金的繁華城市並不是原本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他幾天找不到吃的的東西,好不容易看到一隻狗在吃肉,他饞的直流口水,也顧不得體面和尊嚴,到了這個時候,所有的尊嚴都是上不得臺面,活下去才是最強大的理由。於是,他跑去跟狗搶食物,卻被一群地痞流氓捉弄。
他們用一雙大腳把五龍踩在地上,讓他叫「爸爸」,只有叫了才能吃到食物,否則他只能眼睜睜看到香噴噴的肉落進狗肚子裡去。
五龍已經幾天沒有吃飯,雖然很惱怒這樣的侮辱,可是他還是屈從了內心的饑渴,一連串叫了好多聲爸爸,聽得那批城狐社鼠哄堂大笑。五龍終於吃到了食物,可是這食物咬在嘴裡,卻充滿了苦澀。
大家都是窮人,在這個社會上到處飄零,如同無根的浮萍,同是天涯淪落人,彼此之間卻沒有半點相知相惜的溫情。一群窮人,合夥起來欺負一個窮人,只要誰更弱,就會被欺負。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感受不到一絲絲的溫暖,只有無窮無盡的冰冷,就像《紅樓夢》裡面林黛玉說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這種陰暗,會讓人的所作所為逐漸滑向道德的谷底。
人世間最美好的莫過於親情,為人父母愛妻子女。夫妻之間,琴瑟相和。一家人其樂融融,充滿了幸福的人間煙火味。可是在這部電影裡,你看不到這些美好的東西,就連人世間最寶貴的親情都沾染上了汙點,令人痛心疾首。
馮老闆經營著一家米店,膝下有兩個貌美如花的女兒,一家人日子過得也算不錯,至少能夠吃飽喝足,不用每天為生計發愁。
但是當自家的米店經營出現狀況,他那慈祥和藹的面孔就變得凌厲,為了生活,他把自己還是孩童的二女兒送給了六爺當情人,小姑娘驚恐的眼神打動不了一個父親的心。骨肉天性,卻是如此涼薄。
二女兒跟著六爺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她身上的那抹清純溫婉逐漸退去,長期生活在燈紅酒綠中,她變得嬌豔妖嬈,畫眉塗唇,十指丹蔻,穿著鮮亮的旗袍,勾出優美性感的曲線,走起路來婷婷嫋嫋,香風陣陣。
她經常跟男人飲酒、跳舞,是風月場上的高手。明面上跟著六爺,暗中卻有勾搭別的男人,只要有利益,對她來說,女兒家的尊嚴是不重要的,她什麼都能豁得出去。
一個女人,墮落到這種地步,沒有一絲絲的羞恥之心,反而自覺聰明絕頂,沾沾自喜。這種悲哀,難以言喻。這是當時很多女性的真實寫照。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裡面也有類似的人物,顧家大小姐。
當時他們的一家之主過世後,寡母帶著一大群孩子,生活艱難。為了讓一家人有口飯吃,作為大姐的顧曼璐只好犧牲自己的幸福,下海做舞女。
從剛開始的羞澀扭捏到後來的麻木不仁,甚至為了穩固自己的家庭地位,不惜使用下作手段設計自己的親妹妹,親手毀掉妹妹的一生幸福。她把這一切做得理直氣壯,覺得我都能為全家犧牲,為什麼你就不可以?
小說裡的主人翁五龍也絕非善類,他是典型的貧苦百姓,逃難出來,被好心的米店老闆收留,總算能夠吃上一頓飽飯。
本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五龍卻是昂起了頭,先說好自己不要工錢,只要一口飯吃,漸漸就不滿足,開始向老闆要錢。然後又看上了人家的貌美如花的小姐。氣死了米店老闆,他把兩位小姐都收入,對她們百般折磨,整天非打即罵。
全然忘記了自己在最落魄的時候是被好心的老闆救下來,也忘記了二小姐之前對他還是良善的。他有的只是翻身做主人的狂妄,覺得自己現在有資本了,有能力作威作福,把自己曾經遭受的苦痛一一還在其他更加無辜的人身上。
在他看來,這是為自己出了一口惡氣,誰讓你們曾經對我無情無義,現在我要你們嘗嘗我的厲害,就是揣著這樣變態的心思,他變得瘋狂,執拗、可怖,面目猙獰,不再是當初那個目光陰冷,卻又少言寡語的年輕人。難怪最後被兩姐妹暗殺,這也是一種報應。
中國首度公開隱藏7年的灰色電影,比《大紅燈籠》還要陰暗,在這部電影裡,處處都是底層小人物對命運的無能為力的心酸,但是又不得不起來反抗,他們的反抗手段匪夷所思,令人瞠目結舌。
因此,結局也必然是悲涼的。這是當時社會各方面都不完善條件下的必然產物。無人能夠逃脫,人人都是囚中之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