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我高中老師給我們放映的影片,當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女大學生頌蓮迫於生計,嫁到陳老爺家做四太太。在頌蓮之上的,還有大太太、二太太和三太太。點燈是陳府獨有的規矩,每個太太各住一個院子,老爺晚上寵信哪個太太,哪個太太的院子門口就要掛起紅燈籠。太太們每天為了讓老爺每天晚上寵幸她們,縱然是要使出百般手段來爭寵。
在陳府中還有一個叫雁兒的丫鬟,身為丫鬟的她一心想要做四太太。所以對於頌蓮的到來,她心中自然是嫉妒和仇恨,當鏡頭停放到頌蓮進門時雁兒的眼神便可得知。剛進入陳府生活的頌蓮對新生活很不適應,相比於在學校,陳府有各種形形色色的規矩。比如說,女子要三從四德,女子在平常還不能隨意出門。飽腹書香之氣的頌蓮對於各位太太的爭寵行為感到可笑,可殊不知在往後的生活中頌蓮的價值觀正在悄然改變。隨著故事情節發展,頌蓮也慢慢融入了這個生活,陳府看似融洽的生活裡,其實充滿了勾心鬥角,每位太太都各懷鬼胎。大太太年紀最大,仿佛與世無爭。二太太表面善與人交好,其實城府最深。三太太出身梨園,性情風騷,卻也是性情中人。她們的故事因為一些事也隨即發生改變。在一次偶然中,頌蓮發現了丫鬟雁兒的秘密。在丫鬟的房間裡,頌蓮看到了很多用來點燈的大紅燈籠,頌蓮質問雁兒她哪裡來的膽子,作為一個丫鬟居然還想做太太。頌蓮既憤怒又震驚,雁兒哭著向頌蓮求情不要向老爺告訴此事,最終,頌蓮的善良佔據了內心的理性。
頌蓮在假孕期間發現了三太太與醫生的姦情,知書達理的頌蓮起初並沒有告發三太太,三太太也非常感激頌蓮。老謀深算的二太太一眼就識破的頌蓮的假孕,並趁機向老爺告發了這件事。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老爺震怒,永久地封閉頌蓮院子裡的紅燈籠,頌蓮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因為一次口誤,頌蓮不小心將三太太與醫生偷情的事情告訴了二太太,這就直接導致了三太太的死亡。三太太被拖進陳府的閣樓上,頌蓮一路尾隨,竟然發現三太太被吊死在閣樓上。之後,頌蓮精神徹底崩潰,成了一個失心智的瘋子。到了影片的最後,又有新的女子被徵為五太太,陳府悲劇的循環又將上演。
全劇壓抑的氛圍讓觀眾感到窒息,簡單的臺詞透露出無限的壓迫。高高的圍牆把所有女人都圍在院子裡,太太們看似光鮮,實則壓抑無助。在全劇從未漏過正臉的陳老爺,也象徵著權力的威嚴。封建思想的殘害讓每一位陳府的太太們成為了變態,滿腹經綸的頌蓮最終也和大眾一起成為了封建時代無人知曉的塵埃。
簡單的臺詞和不緊不慢的節奏讓我們感到了和懸疑片一樣的恐怖和壓抑,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出彩之處。這種壓抑從螢屏中撲面而來,讓觀眾無處安放內心的情感。張藝謀導演對劇本的掌控能力恰到好處,沒有讓觀眾覺得故事情節步步緊逼,反而是讓觀眾在平和中感到無形的壓抑。沉重的紅色,古樸的建築,行屍走肉的人們,構成了陳府獨特的景象。陳府同時也是當時封建中國的一個縮影。
愚昧的人們渾渾噩噩地生活著,深處煉獄的人們卻渾然不知。像頌蓮這些有知識有意識的人們畢竟佔少數,最後也難免淪為舊時代的塵埃。在大格局中,很少有人能保持自己的品行,不隨波逐流。反觀我們現在的生活,現代社會較快的生活節奏也讓我們變了質。就像陶淵明所愛的蓮花一樣,我們又能否向蓮花一樣,無畏世間的汙穢。
小時候我們都想著不要成為我們討厭的那種人,可世事難料,社會角色的需要使得我們不得不變,我們只能安慰自己,我不是這樣的人。寫實電影其實源於生活同時又高於生活,藝術情感的表達又需要現實背景作為依靠,這樣才能保證情感的真實。有些讓我們覺得壓抑的,我們會儘量去避免它。可真當它來到身邊,我們又會無處安放內心的情感。
頌蓮的遭遇在現實生活中又會發生怎樣的演繹,我們會是下一個頌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