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一個關於欲望、痛苦、生存和毀滅的故事,裡面沒一個好人

2021-01-09 月半悅讀

1991年,蘇童在他第一部長篇小說《米》的序言裡這樣寫道:

"我想這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對人及人的命運中黑暗的一面。這是一個關於欲望、痛苦、生存和毀滅的故事。」

作家蘇童以寫中篇、短篇見長,《米》是其為數不多的長篇小說裡舉足輕重的一部作品。

這本小說小在1995年被導演黃健中改編成了電影《大鴻米店》,由上世紀90年代被稱為「擋不住的誘惑」的性感女神石蘭飾演織雲。

可是這部電影卻因太「黃」被禁了將近八年,直到2003年才過審,才試映兩天,這部充斥著人性醜惡與黑暗電影,又因為太「灰」再次遭遇禁映。

2004年6月10日,再次拿到上映許可證的電影《大鴻米店》,終於在全國影院上線,只是早已失去了當初的熱度,最終以295萬的票房慘澹收場。

其實,這篇小說,語言簡練,情節順暢,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可是小說裡對於人性、欲望、善惡的探索,讀起來卻讓人脊背發涼。

因為,通篇作品無處不散發著陰沉黑暗的基調,揭示著的人性陰暗至極的一面,這就要求讀者要有強大的心態。

01、大鴻米店裡沒有一個好人

從小就是孤兒的五龍,因為老家"楓楊樹鄉村"遭水災被淹,而逃荒到了城市。

可是這個剛從運煤火車上一躍而下的年輕人,在嚼完被包卷裡最後一把生米後,很快就見識到了城市的惡。

他遇見了一個路燈下凍死的男人,蓬亂的頭髮上結了一層白色的霜粒,臉上泛著象徵死亡的淡藍色的光。

在被死人嚇得落荒而逃時,他又撞到了殺人越貨、無所不幹的碼頭會阿保手裡。

他為了一點能讓他活下去滷豬肉受盡了屈辱,管他們每個人叫了一聲爹,還被惡作劇地灌了五碗酒。

在忍受過飢餓威脅,遭遇了暴力凌辱後,五龍領略了生命和尊嚴被踐踏的感覺,也在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這些仇恨的種子讓他有了活下去的動力的同時,也造就了他後來對米的執著、對暴力的放縱以及在性事上的偏執變態。

醒來後,活著的欲望,讓他恍惚中跟隨運米的車隊來到瓦匠街的大鴻米店,開始了和米店裡兩姐妹扭曲了人性的糾纏。

大鴻米店裡,十九歲的織雲和十七歲的綺雲,正是和衣裳一樣紅綠嫵媚的年紀,也是瓦匠街著名的米店姐妹。

可是,這些都不被五龍看在眼裡,他看到的只有米,那多到讓人不敢相信的米。

所以,他為了聞米香徘徊在米店門口不肯離去。

最後,他甚至願意不要工錢給米店的馮老闆幹活,哪怕連睡的地方都沒有也沒關係,只要能吃飽飯就行。

這個有霧的早晨,帶著對能讓人生存下去的米的魂牽夢繞,五龍跨進大鴻米店。

這時他最大幸福就是睡在倉庫的米垛上,聞著米香睡覺,順便抓一把生米放在嘴裡咀嚼。

可當時他還不知道,米店裡是沒有人真心對他好的。

吝嗇算計的馮老闆,看中的是他年輕有力氣,能免費為他多幹活;

生性放蕩愛慕虛榮的大小姐織雲,只是把他當作滿足她肉慾的備選獵物;

尖酸刻薄的二小姐綺雲,對他則滿是歧視、憎惡和冷漠。

所以,不要有所期待,這裡沒有一個好人。

最初,五龍的欲望只是活下去,貪戀著那點米香。

可在他每天努力幹活,卻連多吃一碗飯都要被綺雲惡毒的羞辱。

處處受人白眼,讓本來就精明記仇、眥睚必報的五龍的心態也開始慢慢轉變。

五龍心中的仇恨開始堆積,化作了別的欲望,而他也任自己迷失在欲望的洪流裡。

02、城市的黑暗下扭曲的人性

五龍在米店落腳後,也逐漸認識到了城市生活的醜惡兇殘。

他也開始明白,為什麼當初馮老闆會說「城裡的日子跟鄉下也一樣的難過。

在這樣黑暗殘忍的時代,城市裡同樣生死由天不由人,弱者被強者欺辱,就像弱肉強食一樣沒有道理可講。

他看到阿保帶著手下人「借」米,也看到船老大被一船米逼死跳江。

他自認為從來沒有招惹呂六爺和阿保他們,可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盯著自己不放,對他數次侮辱踐踏不說,還一心要他死。

不過,他卻明白了,身處社會底層,無力抗爭就要遭受欺壓凌辱。

因為,哪怕米店裡一家人之間,有的也只是互相算計仇視。

馮老闆和綺雲看不起織云為了享樂委身呂六爺,可事實上,只要有錢,就是讓織雲當婊子他們也幹。

所以,達到溫飽之後,五龍也開始算計更多,他用隔壁鐵匠鋪新死了老孫這個藉口,來向馮老闆要求給他開工錢。

可他得到了工錢的同時,也遭受了馮老闆的侮辱捉弄:扔過來一塊大洋,當,又扔過來一塊,一共扔了五次。

馮老闆諷刺他是,病狗養好了就要咬人,綺雲更是譏諷他說,給個竹竿就要上梁。

這些都被五龍懷恨在心,仇恨像一塊沉重的鐵器,無論怎樣鍛打磨蝕,鐵器永遠是鐵器,墜在他的心裡,讓他暗暗伺機報復。

食慾得到滿足的五龍,開始不再壓抑他內心深處的性慾。

他甚至夢見:他在隨風疾走,遠遠的地方是白米組成的山丘,山丘上站滿了紅衣綠褲的女人。

所以在得知阿保和織雲的私通後,五龍的心裡,仇恨、沮喪、嫉妒交織在一起,促使他給呂六爺寫信告發。

就這樣,姦情暴露後,阿保被呂六爺安排人割了生殖器後剝光了衣服沉江,他也算是用阿保在澡堂賞他的一塊大洋給阿保送了終。

馮老闆發現織雲懷孕後,去找呂六爺討個說法,卻因織雲不知道孩子是誰的而被趕了出來。

為了遮醜,他只能讓五龍娶了織雲,也正式引狼入室。

婚後不久,馮老闆就安排當了上門女婿的五龍去蕪湖運米,其實是用二兩黃金收買了船匪除掉五龍,以絕後患。

可誰知道他給的錢太少,船匪只用槍打掉了五龍一根腳指頭,活著回來的五龍徹底看清了這一家人,也開始了他的報復。

他在馮老闆中風後,強暴了綺雲,間接氣死了馮老闆。

織雲剛生的兒子抱玉被呂六爺抱走,她又在做完月子的當天離開了米店趕去給呂老闆當姨太太。

五龍在織雲走後,強娶了綺雲,徹底霸佔了大鴻米店成了新老闆。

就這樣,因為仇恨,本來只求活下去五龍的開始有了更多的欲望,而這些仇恨和欲望讓他的人性開始扭曲,在墮落中走向毀滅。

03、欲望把他們推向萬劫不復的黑暗深淵

後來,五龍使技炸了呂家後院,不過只是炸死了織雲,卻讓倖存下來的呂六爺帶著家人和抱玉逃到了上海。

五龍也漸入壯年,並成為地頭一霸,他加入碼頭兄弟會幫派並成了首領,就是曾經的阿保那樣無惡不作的人。

他認為:「我以前窮,沒人把我當人看。」

所以他要求牙醫把他那一口好牙全都拔掉換成了滿嘴金牙,他也從被侮辱被欺壓的弱者,成了窮兇極惡的惡霸。

如果說當年剛剛跳下火車的五龍心中還有一點善的話,那做了碼頭會首領的五龍應該就只剩下惡了。

他自己最終也被欲望束縛,造成了他最後以悲劇收場,即使他已經擁有了大量的財富,可是他卻再也得不到滿足,也徹底喪失了對人的信任。

他心底的惡在擁有權利後也被徹底放了出來,徹底泯滅了他的人性,即使是對家人,他也沒有一絲的溫情,他恨著包括自己兒子在內的所有人。

所以,他才下狠手打斷了把妹妹悶死在米堆裡的大兒子米生的腿,仇恨和壓抑的生活環境又讓米生精神變態,媳婦跑了之後更是成了一個只會追女人的瘋子。

他有錢也不給家人用,瓦匠街的米店對於他來說也失去了家的意義。

他帶著幾個心腹,終日出沒於城南一帶的酒樓妓寮和各個幫會的會館中,一個楓楊樹男人的夢想在異鄉異地實現了。

在他無限放縱自己的欲望時,常年宿娼的生活讓他染上花柳病,為此他喪心病狂的把與他接觸過的八個妓女沉江殺害。

他怕二兒媳在家生產給生病的他帶來血光之災,就讓二兒子柴生把媳婦送回娘家待產,卻被進行殺人比賽的兩個日軍給用刺刀殺死,一屍兩命。

他在養傷時,手下人叛變,導致他後來被投靠日本人的抱玉抓去施以酷刑。

欲望引發的仇恨在這個家裡蔓延循環,將所有人都推向了萬劫不復的黑暗深淵。

在他生命即將終結時,他把自己全部的錢買了家鄉的三千畝土地,要柴生包了一節火車皮,帶上一車廂的白米和他一起落葉歸根。

他的這個夢想最終也沒能實現,五龍還是死在北去的火車上,柴生在找不到他藏起的地契的時候,撬走了他嘴裡的金牙。

小說以一家人的互相咒罵、算計、仇恨結尾,每個人都在被欲望所驅使,卻又都不得善終,只能在那無邊的欲望和仇恨中走向沉淪,走向毀滅。

五龍從受災的鄉下逃難到城市,見識了城市的汙穢和黑暗,遭受了城裡人的冷漠、歧視和欺辱,他內心的仇恨激發出他心中全部的惡。

他對家鄉的思念和衣錦還鄉的念頭,也許是他靈魂裡保留下來的最後一點善。

可他的身軀早已被仇恨、欲望所侵蝕,最終死在回鄉的火車,死在了一車皮白米中。

這是一個關於欲望、痛苦、生存和毀滅的故事,書裡面沒一個好人,你所有對善的期待都會被無情摧毀。

所以,讀過之後,真的只有多曬太陽,用陽光才能驅散心頭的黑暗陰鬱!

相關焦點

  • 《痛苦與榮耀》是一個溫柔的故事,是一個老人對自己一生的反思
    這部片子也是這樣,用克制、溫柔、美好的基調化解掉所有的撕扯和困境,每個場景都像一副副畫一樣美好到不真實。阿莫多瓦在影片裡為自己現在的痛苦和榮耀平靜的溯源。導演因為生理的病痛和心理的傷痛而停止創造數年,但他最終還是把自己私人、隱秘而不被世俗認可的經歷和情感以及自己的童年和母親的故事搬上了舞臺,需要的只是像懺悔錄一樣,不管他人想法,把一切赤裸裸地展示出來的勇氣,當然也沒有聽母親不要拍的告誡。
  • 《地球百子》小奧沒必要懺悔,你們都是毀滅地球的罪人
    《地球百子》雖然是打著青春科幻的旗號,但本質上卻是一部關於人性罪惡的科幻劇。裡面的每個人,不論是主角克拉克,還是聖人凱恩,還是大魔頭小奧。他們都是雙手沾滿鮮血的人。他們每到一個地方,或為生存,或為自私,或為同伴,總會鬧得天翻地覆,最後毀滅那個地方。
  • 一個故事告訴你:人生的不快樂,都是因為欲望過多所致!恍然大悟
    關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是有一個原因或許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人生的不快樂,都是因為欲望過多所致!以下分享一個寓言故事「命喪狗嘴的烏鴉」,故事雖短,道理卻深。這個故事就會告訴你:人生的不快樂,都是因為欲望過多所致!恍然大悟。
  • 《一個勺子》|好人真的沒好報嗎?
    影片改編自河北作家胡學文中篇小說《奔跑的月光》,講述了一位西北淳樸農民的救助一個流浪於街頭的弱智,名為「勺子」的故事。《一個勺子》用底層視角拋出了尖銳的問題,並以平民化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影片黑色幽默式的風格給觀眾帶來了輕鬆、愉快並且產生笑的效果,不僅推進了電影的敘事,從而呈現出一種以反映現實的殘酷、怪誕、荒唐的幽默,最終回歸到對人性和社會拷問。
  • 讀《百年孤獨》一個關於文明進程的寓言,也是一個關懷人類的預言
    在沒讀這本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之前,看過一些書評,大致就是說這本書的故事與孤獨相關,要不是家族成員沒有情感交流,要不就是孤獨是毀滅的根源,然後如何如何的引起大家的共鳴,再有人便是列出排遣孤獨的種種方式,或者出來一個反方說我們應該學會與孤獨為伍,我帶著這些印象去嘗試的閱讀這本比較難讀的小說
  • 一個關於猴子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
    在印度的原始森林之中人們有一種特殊的方式捕捉猴子,人們用一個固定在地上的盒子放上猴子愛吃的堅果,然後從盒子上面開一個小口,猴子能將手伸進去抓住堅果,但是只要拿上堅果便無法將手拿出,但是猴子就是不願將手鬆開,最終遭獵人捕獲。
  • 叔本華意志論,人的本質是欲望,欲望的本質是痛苦
    叔本華出生在一個商人的家庭,父親是個銀行家,母親是個當時小有名氣的作家。在叔本華成年之際,叔本華的父親希望兒子跟他從商,繼承家族的事業,母親希望他像自己一樣,成為一名作家。但是叔本華拋棄了這兩種選擇,終生所做的事就是進行哲學研究,也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
  • 《機械心》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故事的男主角傑克降生在一個最寒冷的冬天,從出生始他的心臟就因那夜的暴風雪而冰封,險些死去。無法擁有孩子的女巫瑪德琳太太收留了他,為他製造了一顆機械驅動著的鐘表心臟。逐漸長大的傑克陷入了無法自拔的相思痛苦,無意中刺傷情敵令他遠離故鄉,被放逐的痛苦在又一次見到女孩時即刻煙消雲散。這大約算得上是全篇最甜美的一段——假使我們可以和男主一樣不去思索,男主的「母親」瑪德蓮太太在他離開後便死去了這件事。《機械心》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不是愛情。你愛著別人,而他也把自己最美好的心意寄托在另一個人身上。
  • 暫坐:一個女老闆和十個閨蜜的社會沉浮,欲望面前,感情一文不值
    0101一個女人和十個閨蜜的社會沉浮全書的故事發生在西京城,以茶莊女老闆海若展開,不僅人長得風情萬種,善於跳舞,還遊走在政界與商界的邊緣,如魚得水。她的周圍圍繞著10多個美麗多金,遊走在高端社交場所的閨蜜。
  • 《我是餘歡水》只有12集,裡面沒一個好人,卻成了國產劇的新標杆
    他職場受挫,不僅被扣工資,還隨時面臨被辭退的風險;在家裡,他沒有地位,一切都是聽甘虹的,夫妻關係也並不和諧,也沒有給兒子樹立一個高大的父親形象;就連對鄰居的種種不文明沒素質的行為,他也一路懦弱到底,不敢正面對抗;並且還面臨著妻子變心出軌的隱患;甚至他在老家的父親,又是一個啃兒族,把他啃得精疲力盡……基本所有的腌臢事兒全讓他給攤上了,現實生活中一地雞毛,所以總有人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科技與欲望邊界的衝撞:從恐怖主義到奇點臨近
    有一部電影叫《查理威爾遜的戰爭》,裡面講的故事是根據真人真事進行改編的,正好與此相關。故事講述的是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阿富汗人最頭痛的就是沒有武器來擊落直升機等蘇聯武器,所以查理威爾遜聯合各方勢力把支援預算從500萬美元提高到了10億美元,贊助了大批地對空武器,隨後大批蘇聯飛機被擊毀,最終導致蘇聯從阿富汗撤兵。
  • 《三體》葉文潔:她不是一個壞人,可她是一個好人嗎?
    她不是一個壞人,可她是一個好人嗎?是的,葉文潔不是一個壞人。她經歷文革,目睹父親慘死,多次被人陷害,這一切都使她堅信人性是邪惡的。人類社會已經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解決自己的問題.也不可能憑藉自身的力量抑制自己的瘋狂;所以,應該請主降臨世界,藉助它的力量.對人類社會進行強制性的監督和改造.以創造一個全新的、光明完善的人類文明。人性善?還是人性惡?葉文潔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她甚至堅信:凡是文明皆比人類文明,人類文明中的惡只有藉助其他文明才能夠消除。
  • 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努力去做一個好人,是多麼美好的事
    這部作品集人類美好品性於一身,它會教給你,在坎坷歲月,努力去做一個好人,是多麼美好的事情。這部令萬千讀者著迷的著作,具體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簡單點說,這是一個有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故事。01支離破碎的童年生活大衛是個遺腹子,他還沒有出生,父親便過世了。大衛的母親是個性情溫順,體態優美,有點缺乏主見的柔弱女子。
  • 《生存還是毀滅》:拒絕無知成為人生的止痛劑,人生終極困境指南
    俞敏洪在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談了他對人生的看法:「人生是這樣的,你不受這個苦就受那個苦,一個痛苦消失的同時,另外一個更深層的痛苦在等著你,人生的苦難肯定是沒有盡頭的,人要做的是在苦難中間,你奮發起來做自己能夠做到應該做的事情,這就是我的世界觀」。
  • 人性二元論—欲望和本能的區別和聯繫
    還有學者認為本能就是要人在生存的環境中讓人體與外界達到一種平衡,如果未能達到平衡,本能就會激發出欲望,從而讓人有一種傾向,有一種需求。既然厭惡不是一種欲望,那悲傷、恐懼、害怕、驚奇、痛苦、憤怒、憎恨、憂愁、驚恐、焦慮、抑鬱、反感這些情緒是不是一種欲望的表現呢?既然要達到一種平衡,當人們存在這種心理活動的時候肯定會希望得到安慰,而與這些情緒的對立面卻是人們想要的。
  • 《創造病》人的欲望就像一個無底洞
    欲望,其實就是貪心的代名詞。人們總是不滿足自己身邊所擁有的東西,經常性的就會為某一件物品去尋找替代品。他們會習慣性的認為,這件物品一定是對自己有用的。實際上,物品的價值也僅僅滿足於一段時間。失去了價值之後,人們自然而然就用不上了,就會想著尋找另一樣替代品。
  • 一個關於亞特蘭蒂斯的傳奇故事,驚險刺激的情節,不來看看嗎
    一個關於亞特蘭蒂斯的傳奇故事,驚險刺激的情節,不來看看嗎看過了那麼多的科幻懸疑片,《海王》這部電影就讓大家的關注點從空中轉移到了水底。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關於一個遺落的城市的故事。故事背景是以亞特蘭蒂斯為主,開頭是講述了一個平淡的愛情故事,亞瑟的父親是一個平凡的燈塔看守人,有一次救了來自亞特蘭蒂斯的女王,而他們也相愛並且省下了一個孩子。但是這個時候,亞特蘭蒂斯的人發現了女王的脫逃,把女王抓了回去。而隨著亞瑟一天天的長大,他也擁有了一些來自於母親的能力。
  • 《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無意義痛苦指向痛苦的終極意義
    人生來痛苦,伴隨著第一聲與母親分離的啼哭,我們存在,但我們的存在,卻全都得倚仗著別人的照顧和給予,這種無助和無從選擇,造成了我們的貪婪和最深切的痛苦。父母得到一個生命,或欣喜或悲傷,我們卻無從選擇或決定欣喜與悲傷,只能靠世界的偶然和別人的給予。
  • 痛苦讓人成長,是你進步的一個機會,一個挑戰
    痛苦讓人成長,是你進步的一個機會,一個挑戰1:都希望在最好的年華遇見一個人,可往往是遇見了一個人才迎來最好的年華。2: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喜歡的東西,要捨得拿出來用;好東西要捨得留給自己享受;心愛一個人,要有勇氣主動及時地去承受來自對方的情緒和結局種種。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嘆浮生若夢,恨離別,琴聲愀然,聲聲催天雨,流盡世間多少愁。
  • 《影》:張藝謀攜新片歸來講述一個關於影子的故事
    由於深受張藝謀前一部電影《長城》的影響,所以當拿著《影》的電影票踏入電影院的那一刻我還是惴惴不安的,畢竟大家都挺忙,誰也不太願意花了錢和時間去看一部槽點滿滿電影。但從電影院出來的那一刻,內心的二刷欲望佔據了我的大腦,並且迅速在幾天之後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