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球旅行可以出發了,所有遊客都在期待飛行,但是有個美景,在起飛前已經呈現了!你有留意到這個出發前的別樣壯美風景嗎?
這次熱氣球旅行對我有何特別意義?我又是如何排除萬難,才能成功進行熱氣球之旅的?請參看我的遊記旅行紀念生日,我給出美金卻被拒收,土耳其的熱氣球飛行有多拽?
一隻標榜貴婦背包族的旅遊大咖!關注我,與你分享出發在路上的種種。
跟隨工作人員來到熱氣球身邊的時候,天還是黑黑的。在黑暗中,我們並沒有看到想像中熱氣球那個龐大偉岸的身軀。它們都只是一大堆攤在地上的布料,當然還有那個我們即將置身其中的承載筐。
而在遠處,一些先發的團隊,已經在幫熱氣球鼓氣了。只見遠處燃起的火把,把一方照明,而其後,則是在黑夜中慢慢膨脹起來的圓弧。熱氣球大概有30米高,所以一個個慢慢升起的圓弧,在那個野曠天低樹的背景當中,是相當的偉岸。
熱氣球從塌在地上,到慢慢鼓氣成為一個可載人的工具,這個過程也是非常值得觀看。這裡,你能感覺到火的神奇和偉大,以至於能夠改變一堆布料的屬性,使得它能載人升空。因此,到我這邊工作人員在生火鼓氣我們即將乘坐的熱氣球時,我還是忍不住過去留影,記錄下這歷史一刻。
熱氣球的個頭頗為宏大,整個鼓氣過程大概需要15-20分鐘。近看才發現,為熱氣球鼓進去動力的火把,近看呈現藍色的。我從讀書時期開始,就是一個物理菜鳥,依稀記得物理老師有說過,藍色的是冷焰。當然,我也不可能過去用手試試這火把的溫度,只能留待知情的看客科普了。
從凌晨5點多到6點的黎明時分,天色的變化是非常快的。在升起火把以前,天尚且沒有一絲光明;到熱氣球成型時,天邊已經透出些許麒麟光。這時候看熱氣球,是半昏半明的朦朧狀態,以致照片出來也呈現著手抖了的效果。但是在現場看,這朦朧的天色當中,遠遠近近、影影倬倬,都是已經架設起的熱氣球的影子。而遠處的天空上,則已有小部分先行者,正向天際升去,仿佛在追逐天邊一絲日光。
這是一個非常神奇又神秘的場景。可能我們平時會看到過很多熱氣球的宣傳大片,裡面看到一對俊男美女,手持香檳在熱氣球筐內,腳下是一片美好的壯麗河山,異常浪漫、大氣;但是沒有親身經歷熱氣球之旅的人,卻總沒有機會看到這成效出來前,這另外一種不同氛圍的奇妙場景。
熱氣球就緒以後工作人員就讓我們走進筐內,準備開始我們的升空之旅。由於錢包所限,我購買的是標準筐,其實就是載人最多的標準了。一共由4個小筐組成,每2個筐拼成一個正方形,2個正方形分列氣球左右側,以取得平衡。而人員的分布,也必須遵循平衡原則,工作人員讓我們大概每5-6人進入一個筐內,雖然筐體的面積不大,但是這也不會感覺擁擠,至少能保證每人都有一個賞景的空間。也許我出發的基地,都是以這種標準的「平民筐」為主,我在那裡並沒有看到一些「貴族筐」的熱氣球。其實,這升空1小時之旅也得付150美元的價碼,對於工薪一族而言,這標準也毫不「平民」了。
在熱氣球的火把下方,是熱氣球駕駛員的「駕駛室」。也是一個小小的吊筐,最多就能容身2人,駕駛員在那裡大概就是控制方向和火把旺衰,以控制熱氣球的升降。而我們乘坐的標準筐,升空後也只需要1個駕駛員,就能完成全程的操控了。(不過我們的駕駛員非常帥喔,成為了空中之旅的另一道風景!)
在沒有乘坐以前,總幻想過無數次熱氣球升空的感覺,可能是有離心力,可能是異常刺激。當然,在吊筐中等待升空的一刻,心裡也是小鹿亂撞。對於這種新奇的且全敞開的升空模式,整個熱氣球的乘客都有點緊張。
工作人員用英文告訴我們,起飛時需要抓緊筐內的扶手,可以微微彎曲雙腿,尤其是待會著陸時,這個動作作用更大,因為這樣可以減低身體受到的震動感。我們這一整筐的飛行菜鳥,對於工作人員這2句簡單的安全提示都奉若聖旨,心裡充滿虔誠地緊握扶手,半蹲著迎接飛行一刻。
實踐證明,一切的想像只源於我們從未經歷。在火把熱力的作用之下,熱氣球穩穩地離開了地面,向著天際遠處的光線追去。這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從我發現雙腳已經離開地面,到可以俯瞰卡帕多奇亞的月球環形山,大概就十來分鐘的事情。
熱氣球終於要升空了,除了這個起飛前的美景,飛行後還有更值得期待的?請參看我的下一篇遊記《旅行在土耳其,一千多元你能上天啊?能!我就是這樣飛行慶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