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一樣,我和別人不一樣。哈嘍,大家好,我是育言莢,閒來無事,寫點東西,喜歡的麻煩關注點讚;有所感觸的請評論(開局安利一波,感覺血賺,嘿嘿~)
前幾天,與水滴籌有關的輿論風波起起伏伏几度跳上熱搜,官媒私媒等在道德和法律層面各有評述,而隨著創始人的回應,事情似乎又以沒有結果而作為結果。但可以明確的是,XX籌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我也仍存在幾個思考想和大家一同分享。
首先我們對事情的過程進行一下簡單梳理(均為網上相關報導資料):
德雲社弟子籌款事件
2019年5月11日,德雲社弟子吳鶴臣籌款100W,後被爆出家庭條件富裕,北京有車有房引發關於平臺審核的爭議,
「掃樓式」尋找求助者
2019年12月1日據相關報導,網際網路籌款平臺「水滴籌」在超過40個城市的醫院派駐地推人員,「掃樓式」籌款、員工按單提成。有人拍到這些地推人員逐個病房引導患者發起籌款的視頻畫面,他們自稱「志願者」,對募捐金額填寫隨意,對求助者財產狀況不加審核甚至有所隱瞞,對捐款用途缺乏監督。
「PS病例」事件
2019年12月,有公眾號發布文章稱,有人使用ps病歷審核通過了水滴籌籌款項目。
……
毫無疑問,這些做法以及反映出的問題都是對民眾善心和好意的消解,是對信任與託付的傷害。但我首先想問的是,為什麼是水滴籌呢?
自2015年以來,市面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大病籌款平臺,XX籌曾席捲好友群和朋友圈;而即使到目前比較大的平臺也還有水滴籌、輕鬆籌、無憂籌、愛心籌等等。那為什麼是「水滴籌」呢?是其他的平臺都沒有問題漏洞嗎?這裡沒有陰謀論,我也沒有被充值要為它洗白。依我看有兩點,第一,水滴籌是XX籌中的佼佼者,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有問題更容易被暴露;第二,無論是發起籌款人存在問題被「正義之士」舉報,還是同行競爭,平臺招黑,XX籌們都存在著制度、程序、監管等等方面的問題,我們不應該擺正問題重點,如何解決取得前進才是下一步大眾應該討論和關注的。
接下來我想問的是,XX籌為什麼能站在風口?如今為何又面對疾風呢?
以「水滴籌」為例,大病眾籌平臺上線3年多以來,累計幫助100萬人籌款達235億;與此同時,公司成立3年多,先後經過數輪融資超18億,團隊人數從數百人擴張到如今的5000多人,旗下水滴保商城業務從一個月保費收入賣不到2000萬到如今總保費8.5億,另外籌款支付通道是要向籌款者收費的,只不過目前是有費用補貼。正如沈鵬回應「水滴是商業公司,而不是公益組織」。無論是助人(不得不說確實有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了幫助)還是利己,的確都是積少成多,水滴石穿,也正是因為此,XX籌可以站上風口。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其商業邏輯,運營機制,是投資人和管理者的事兒。但這其中有兩個層面是我們要關注的。其一,XX籌能站上風口,有網際網路技術和資本的助力,但不可或缺的是它販賣了人情、愛心和信任,積累了流量,甚至換來了信任,並以此為其發展之本;其二,XX籌是一對多,無論是籌款者還是捐款者,中間的錢都會集中到其手中,雖然你是公司,有成本,但單就籌到的錢而言,是善款。當情和錢又出現「行使不當」的情形,必然是要面對疾風的,這在郭美美和紅十字身上也曾發生過。
最後我想問,XX籌事件我們到底給如何對待呢?
其實很簡單,本著兩個基本點:透明,公正。XX籌不要急功近利,你是商業公司,但也不要急於擴大「市場份額」,畢竟你經營愛心、信任和善款。而那些有愛心,有條件捐款的人,也不要因此類一些事就望而生畏,行善者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畫外音:關注和點讚也是愛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