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ttbank、財經網科技;由「重慶市物聯網產業協會」整理髮布
日前,蘋果公司正式發布了旗下2020年全新的智慧型手機產品系列——iPhone 12系列。iPhone12系列手機均支持5G之外,還一個功能就是5G毫米波。其最高下載速率高達3.5Gbps,峰值可以達到4Gbps,上行速度也達到了200Mbps,這個速率沒有5G毫米波是不可能的,Sub-6GHz頻段下載通常在2.3Gbps以內。但是國行版不支持5G毫米波,國內的兩個網絡型號中沒有5G mmWave頻段(n260/n261)。
Sub-6GHz和毫米波到底指什麼?帶著疑問我們來看一下。
■Sub-6GHz和毫米波的區別是什麼
Sub-6GHz和毫米波是5G網絡的兩個頻段代號,3GPP是全球最大的專利組織之一,現在全球部署的5G網絡都是3GPP框架內的5G,5G的無線空口被稱為NR。3GPP在5G無線規範中定義了5GNR的工作頻率,其中分成了兩大部分,分別是FR1和FR2。
FR1和FR2的定義(3GPP 38.101)
FR1定義的是450MHz-6000Mhz,也就是我們常說的Sub-6GHz。
FR2定義的是24250Mhz-52600Mhz,由於FR2覆蓋波段之中多數小於10毫米波長,這部分頻段也因此被稱為「毫米波(mmWave)」。
全球5G網絡頻段主要分為 Sub-6GHz 和毫米波兩大範圍,目前我國主要採用的就是Sub-6GHz ,該頻段的特點是:信號穿透力強,但數據傳輸速度要慢於毫米波。具體來講,支持Sub-6GHz的晶片最高下行速率為4.7Gbps,而支持毫米波的晶片下行速率可以達到7.35Gbps,理論上甚至能實現10Gbps的高速傳輸。
而美國主要採用的是毫米波頻段,其特點是傳輸速度快,但穿透力很差。那究竟有多差呢?毫米波是波長約在1毫米~10毫米之間的電磁波,我們從物理課中可以得知,電磁波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其穿透力越差。
對此,有國外數碼博主針對美國T-Mobile和其它運營商的5G信號進行過測試,其中T-Mobile覆蓋Sub-6GHz和毫米波頻段,其他運營商則主要採用毫米波頻段。
毫米波的穿透能力較差 容易受環境影響
結果顯示,採用毫米波技術的5G手機幾乎可以被任何東西擋住信號,電話亭、玻璃、樹木和雨水等等,只要基站和手機之間有遮擋,5G網絡就可能回落到4G狀態。對比之下,採用Sub-6GHz和毫米波同時覆蓋的運營商信號表現則更好。
總而言之,Sub-6GHz和毫米波代表了5G無線頻率的兩個大範圍。當前,中國的5G建設是以Sub-6GHz為主導,而美國是則以毫米波為主導,這也是目前全球5G發展的兩個方向。
■5G毫米波有什麼優劣勢?
我們先說說毫米波的劣勢。
為什麼目前國內運營商以Sub-6GHz作為5G網絡的主力?
原因很簡單,因為5G毫米波存在一個硬傷——信號。
如果說現在的4G信號是「滿血」,Sub-6GHz的5G信號是剛好能用,那麼毫米波5G信號就是「戰五渣」。
圖源:LinusTechTips
前面提到,毫米波是波長約在1毫米-10毫米之間的電磁波。而初中物理課本告訴我們,電磁波頻率越高,波長越短,穿透能力越差。
毫米波可以被樹木遮擋(圖源:LuxCarta)
一片樹葉、一張紙、甚至是一滴水的遮擋,就可以讓毫米波5G信號徹底「翻車」。
就在最近,數碼播主LinusTechTips對T-Mobile和其它運營商的5G信號進行測試,其中T-Mobile覆蓋Sub-6GHz和毫米波信號,而對比的運營商主要採用毫米波信號。
在演示中,採用毫米波信號的5G手機幾乎可以被任何東西擋住信號,電話亭、一棵樹、玻璃、雨傘、甚至是...空氣,只要基站和手機之間有遮擋,可能轉個身,網絡會立刻回落到4G。而採用Sub-6GHz和毫米波同時覆蓋的運營商則相安無事。
「胖砸,你擋住我的信號啦!」
如果基站覆蓋不夠完善,分分鐘會出現「胖砸!你擋住我的5G信號啦」的情況。
想要5G毫米波體驗好,必須建很多基站——幾乎每個角落都需要!
然而這麼一個信號「戰五渣」5G毫米波,卻被行業寄予厚望。
根據GSMA今年3月發布的《5G 毫米波在中國的機遇》白皮書提到,預計到 2034 年,在中國使用毫米波頻段將產生約 1040 億美元的經濟效應。
這1040億美元的效益,將來自於製造業、公用事業、專業服務和金融服務、信息通信技術和貿易等多個領域。
為什麼5G毫米波這麼「弱雞」卻倍受青睞,原因很簡單。
5G毫米波載波頻率更高,信號帶寬更大。以60GHz頻段為例,每個信道的頻譜帶寬達到2.16GHz,相比之下,4G-LTE頻段可用頻譜帶寬只有100MHz。說白了就是5G毫米波網速很快,比Sub-6GHz的5G更快。
ITU IMT-2020規範要求5G速度可以達到20Gbit/s,單靠Sub-6GHz是搞不定的,得用上毫米波。
「擁擠」的sub-6GHz頻段
另外,毫米波受到的頻段幹擾更少。1.9Ghz-6Ghz頻段仿佛是擁擠的地鐵,Wi-Fi、藍牙、衛星廣播等都「擠」在一起,難免會有「打架」。
而毫米波頻段就像是無人區飛馳的敞篷跑車,時延極低,容量高,可以同時有更多設備連接。
總而言之,5G毫米波帶寬高,時延低,容量高。在日常生活中,5G毫米波可以幫助你秒速下完藍光視頻、在擁擠的球場享受高速網絡。
在專業場景,5G毫米波可以實現工業機器人的遠程控制、自主工廠運輸、遠程醫療等。
在3GPP規定的5G標準中,無論是Sub-6GHz頻段和毫米波,都是5G標準。
兩者各有優勢,Sub-6GHz頻段覆蓋廣,信號強且穩定;毫米波速度快,時延低,多人時無需搶信號,然而一場雨就有可能被降維打擊回到4G。
所以說,兩者是互補的關係,而不是迭代的關係。就像NSA和SA組網一樣,大家都是「真5G」,只不過是看哪個更適合運營商建設和使用場地的實際需要。
■Sub-6GHz和毫米波應用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選擇了Sub-6GHz頻段發展5G,美國主要選擇毫米波頻段,韓國、日本、歐洲等國家或地區則是兩種頻段都在發展。Sub-6GHz和毫米波是互補關係,而不是迭代的關係。就像數據蜂窩網絡和Wi-Fi一樣,網絡建設要看運營商和使用環境的具體需求。
Sub-6GHz的傳播距離與毫米波相比更遠,更容易解決大範圍區域的信號覆蓋問題。由於它的範圍廣,能更好地穿透物體,並且可以在4G基站的基礎上直接安裝,所以對於運營商來說,它的建設成本更低。
網絡擁堵如同堵車
毫米波的高寬帶同時滿足更多人上網
另一方面,毫米波的帶寬更高,更容易解決用戶用網的擁堵問題,同時滿足更多人上網。這種技術的覆蓋面積比較小,更適合在車站、機場、體育場館等人口密集的場景應用。毫米波要做到和Sub-6GHz一樣的覆蓋水平,基站密度至少是Sub-6GHz基站的5倍,成本自然更高。
舉個簡單的例子,毫米波不僅需要更多的信號塔來覆蓋,而且還要持續輸出高強度的信號,5G基站輸出的電力是4G的3倍,僅耗電量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這也就不難理解前段時間,中國聯通夜間適時關停5G基站的做法,為的就是節省電力運營成本。
5G基站
成本高,信號覆蓋易受環境制約,僅因為速度快美國的運營商就選擇毫米波的嗎?
其實不然,由於Sub-6GHz裡的可分配的大部分頻譜被美國的軍方佔用,沒有足夠的無線頻譜再分給運營商使用,所以美國運營商的5G部署不得不從毫米波開始。
我國現階段選擇Sub-6GHz頻段,主要是先解決5G網絡的信號覆蓋問題,儘快把5G技術投入實際應用,讓大多數消費者都能用上5G網絡。當然,對於毫米波的建設,我國同樣沒有停下腳步。
今年3月份,工信部就發布了「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問文中提到「適時發布部分5G毫米波頻段頻率使用規劃,組織開展毫米波設備和性能測試,為5G毫米波技術商用做好儲備」,說明國家也倡導運營商為毫米波的商用做好準備,以便於未來的5G建設發展。
毫米波帶寬高、時延低、容量高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實現秒下載藍光視頻、解決網絡擁堵情況。特別是,它還可以實現工業機器人的遠程控制、遠程醫療等,應用前景很廣闊。
■總結
毫米波5G與Sub-6GHz優勢互補,共同推進5G產業造福人類。毫米波相對於低頻段,整體產業鏈完善程度還不足夠,包括器件的成熟度等,還需要進一步推動整體產業鏈成熟。如,毫米波技術對基帶晶片、射頻晶片、天線、變頻器、移相器、功放、低噪放、射頻開關等關鍵器件提出了新要求。中國目前重點關注於sub-6GHz的5G商用,在這個窗口期,國內的毫米波上下遊產業應該儘快技術積累,縮小與國外頂尖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