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爆發黑毛藻是觀賞魚太多惹的禍?深扒謎一樣的黑毛藻

2020-12-03 譁仔說魚

對不起,我是譁仔!

草缸裡爆發黑毛藻,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一個沒被黑毛藻虐待過的草缸玩家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草缸玩家。

其實,魚缸裡爆發黑毛藻,也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假如你的魚缸裡養了綠蘿,或者擺放了觀賞魚石,你就有機會一睹黑毛藻的「盛世容顏」了。

黑毛藻在水族圈的知名度極高,但是出了水族圈,幾乎無人知曉。

如果你去網絡上搜索有關黑毛藻的權威知識,你會驚奇地發現,你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信的資料。你能夠找到的,要麼是那些所謂的觀賞魚論壇分享的少量隔靴搔癢的信息,要麼就是那些所謂的自媒體大V分享的一些相互矛盾的妙招。

於是,黑毛藻就成了水族圈十大謎團之一,讓無數觀賞魚玩家魂牽夢繞。

今天譁仔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搜集到的那些有關黑毛藻的比較靠譜的信息,以及我通過實驗得到的一些有益的結論。

為什麼我一定要選擇今天來分享有關黑毛藻的知識呢?

那是因為我的魚缸終於爆發黑毛藻啦!哈哈!

友情提示:本文適合那些討厭黑毛藻的觀賞魚玩家,更適合那些喜歡黑毛藻的朋友們。預計閱讀218秒。

黑毛藻到底是藻還是菌?

黑毛藻到底是屬於藻類,還是屬於細菌呢?

在知乎上,大家可以找到一篇帖子,那是一個朋友在回答一個魚友有關黑毛藻的問題,在他給出的答案中,他指出一個觀點——黑毛藻是細菌,而不是藻類。

他的理由是他認為黑毛藻屬於藍藻,而藍藻又叫藍細菌,所以黑毛藻屬於細菌。

其實這本質上就是一個有關黑毛藻的終極問題:黑毛藻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說實話,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藻類分為兩大類:真核藻類和原核藻類,絕大多數藻類屬於真核生物。

藍藻門旗下的全部藻類和綠藻門旗下的少部分藻類屬於原核生物。

我們都知道,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簡單的區分標準就是看某一個生物有沒有標準的細胞核,藍藻門旗下所有的品種都沒有細胞核,所以它們一定都是原核生物。

藍藻主要分為三個大類:色球藻目、顫藻目和念珠藻目,其中色球藻的個頭和細菌一般大,顫藻的個頭比細菌略大一丟丟,所以黑毛藻絕不可能是這兩種。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黑毛藻屬於念珠藻目。

可當你對念珠藻進行深入了解以後,你會恍然大悟:原來知乎上的那位答主的結論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念珠藻的代表物種就是不少吃貨們最愛的髮菜,而髮菜的形態和黑毛藻太像啦!

沒吃過髮菜的讀者朋友可以現在去搜索一些髮菜的野生狀態圖片,你會發現,髮菜簡直就是黑毛藻失散多年的異父異母的雙胞胎兄弟。

可是,問題來了,黑毛藻真的屬於念珠藻目嗎?

黑毛藻身世成謎

如果黑毛藻真的屬於藍藻門旗下的念珠藻目,那問題就簡單了——我們只需找到念珠藻目旗下所有的物種名錄,然後挨個對應就完了,對不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譁仔網購了幾本專業書籍,其中一本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藻類學》,這是一本很多水產類專業書籍在編輯過程中經常參考藻類知識的工具書,作者是一位美國藻類學教授。

當你打開相關章節的時候,你會失望地發現,你就算把這本書翻爛,你也找不到「黑毛藻」三個字。

根據黑毛藻的形態,我們可以輕易斷定它肯定不是細菌,因為細菌一定是單細胞的,地球上就不存在多細胞的細菌,很明顯,黑毛藻不是單細胞生物。

至於它到底屬不屬於藻類,這個還不能得出百分之百的結論,因為這個在水族圈司空見慣的物種,在藻類學專注中毫無蹤跡可尋。

你不僅無法找到它的學名,你甚至無法完全確定它是不是真的有細胞核。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暫時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黑毛藻肯定不屬於細菌;

第二,黑毛藻是否屬於念珠藻,不知道;

第三,黑毛藻是否屬於藻類,很可能,但是不是百分之百的肯定。

請大家注意一件事:「黑毛藻」這個雅號是觀賞魚玩家強行送給黑毛藻的,目前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學術名稱可以與之對應,這種藻類看起來黑黑的,毛茸茸的,於是就被稱作黑毛藻了。

就好像魚友口中的「褐藻」,看起來是褐色的,於是就稱呼它「褐藻」,其實人家根本就不叫這個名字,人家真正的名字是「底棲硅藻」,而真正的褐藻是類似海帶那種大型海生藻類。

與此類似的還有一個叫「蛋白蟲」的生物,在生物學專著中,你根本就找不到「蛋白蟲」這個東西,都是觀賞魚玩家給胡亂起的名字。

在水族圈,褐藻的稱謂是個小笑話,蛋白蟲的稱謂也是一個小笑話,而黑毛藻的稱謂很可能是個超級大笑話。

黑毛藻的誘因

雖然沒有任何一篇權威文章可以闡明黑毛藻到底是何方神聖,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在水族圈研究它一番,因為它在水族圈的出鏡率太高了,可以獲取準確信息的途徑也不少。

根據上文的分析,我們雖然無法確定黑毛藻的學名,但是我們基本可以猜測黑毛藻十有八九是屬於藻類的,而非少數玩家猜測的黴菌。

很多朋友想方設法地要滅殺黑毛藻,要想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它的習性,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總比什麼都不知道強得多。

依據魚友們反饋給譁仔的信息和譁仔親自測試的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以下明確的結論——

第一,黑毛藻的爆發與觀賞魚密度無關。

網上很多帖子說黑毛藻的爆發是因為觀賞魚密度過高造成的,其實這是謠言。

譁仔此次作實驗的魚缸是一個長度為30釐米的超白小缸,裡面只養了一條體長約為十釐米的小錦鯉,密度已經是很低了,所以黑毛藻的爆發和飼養密度毫無關係。

第二,黑毛藻的爆發與營養過剩無關。

其實這個說法和上一個說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魚多了,水體營養自然有可能過剩,但是這條魚譁仔已經三個月沒餵了,所以和營養過剩扯不上邊兒。

第三,黑毛藻的爆發與水體缺磷無關。

有人認為水體缺磷會導致黑毛藻爆發。

其實只要你對魚缸水體有基礎的了解,你就知道這是在胡說八道。

因為在沒有人為幹預的大前提下,每一個魚缸都是缺磷的。

如果只要缺磷就會爆發黑毛藻,那每一個魚缸裡都應該出現黑毛藻,可惜出現黑毛藻的魚缸在魚缸總數中畢竟是少數派。

那麼,為什麼有的魚缸容易爆發黑毛藻,而有的魚缸不容易出現這個東西呢?

黑毛藻的預防策略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藻類的爆發條件都是四個:溫度、肥料、光照和藻源。

就拿我們最熟悉的螺旋藻來說吧,只要能湊齊以上四個條件,你在魚缸裡也能培養出螺旋藻。

我們魚友口中的「褐藻」和「青苔」更是如此。

黑毛藻的爆發也是一個道理。

此次譁仔故意在魚缸裡誘發黑毛藻的條件設定如下——

溫度:室溫,沒有加熱棒,晝夜水溫在22~26之間;

肥料:由於長期不投喂,硝酸鹽數值低於50;

藻源:以空氣為介質隨風而入;

光照:連續一周24小時不開魚缸燈,只有陽光的散射光,毫無直射光,水體清澈,有些許雜質,無發白髮黃和發綠的情形。

結論:在室溫條件下,無需考慮肥料濃度,只要有魚,只要光照不足,一旦黑毛藻的孢子飛進魚缸,就可以誘發黑毛藻的爆發。

根據部分魚友的反饋,每天開魚缸燈五個小時左右,也有爆發黑毛藻的可能性,而24小時連續不停地開魚缸燈的魚缸幾乎不會爆發黑毛藻。

經過譁仔對幾十個案例的分析和匯總,我得出一個可供大家參考的數據:如果你保證每天打開魚缸燈超過12個小時,魚缸水體爆發黑毛藻的可能性低於1%,與此同時,建議魚缸燈瓦數需大於30瓦。

知道了規律就好辦了!

要想預防黑毛藻的爆發,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魚缸裡增強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長。此法雖不能做到百分百規避黑毛藻的爆發,但是已經是目前最優的預防策略了。

當然,即使你24小時開燈,即使你的魚缸燈瓦數合格,你仍然有被黑毛藻欺負的風險,因為我們在以上的分析中只分析了以空氣為介質的傳播途徑,如果你是以增添水草或新魚的方式帶入黑毛藻,那就另當別論了。

至於滅殺黑毛藻的辦法,網上有很多,有的靠譜,有的不靠譜。

比如用白醋就不靠譜,用戊二醛就靠譜,只是需要你控制一下用藥濃度;

再比如用黑殼大軍就不靠譜,用黑線飛狐就靠譜,只不過這個辦法只在黑毛藻爆發初期有效。

至於用工具蝦和工具螺的辦法,說實話,大多是效果不佳的。

譁仔的建議:要解決黑毛藻問題,預防為主,滅殺為輔。黑毛藻之所以是黑的,而不是綠的,那是有原因的,你品,你細細品。

敬請關注百家號譁仔說魚,帶你明明白白玩轉觀賞魚。

相關焦點

  • 闢謠:魚缸爆發黑毛藻是觀賞魚太多惹的禍?深扒謎一樣的黑毛藻
    假如你的魚缸裡養了綠蘿,或者擺放了觀賞魚石,你就有機會一睹黑毛藻的「盛世容顏」了。黑毛藻在水族圈的知名度極高,但是出了水族圈,幾乎無人知曉。如果你去網絡上搜索有關黑毛藻的權威知識,你會驚奇地發現,你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信的資料。你能夠找到的,要麼是那些所謂的觀賞魚論壇分享的少量隔靴搔癢的信息,要麼就是那些所謂的自媒體大V分享的一些相互矛盾的妙招。
  • 如何清除魚缸中的黑毛藻
    造成黑毛藻爆發的成因主要是有外來黑毛藻孢子入侵、光照太強而二氧化碳不足、水質太肥,水中的營養鹽類含量偏高,氨、氮、磷濃度過高,以及GO和PH值偏高、植物狀態差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引起黑毛藻的爆發。通常清除黑毛藻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方法就是老青年前幾天介紹相手蟹除藻的生物處理法,在黑毛藻爆發的前期,通常情況不是特別嚴重的時候可以放養一些吃黑毛藻的生物,比如飛狐、黑客蝦等生物,當然也別忘了老青年曾經介紹的藻類收割機——相手蟹;第二種方法是手動清除法我們可以通過給魚缸勤換水來抑制黑毛藻的爆發,換水前用刮藻工具來清除魚缸壁、裝飾擺件、過濾器、加熱棒等上面的黑毛藻
  • 魚缸裡長黑毛藻:多方法配合使用,更容易去除
    黑毛藻是草缸裡的常客,也是諸多藻類植物裡,比較難纏的一類。這種生物體並沒有什麼觀賞性可言,一旦繁殖,可以從水草葉子上蔓延到造景石或者魚缸角落裡。星星點點的黑毛藻給人的感覺,像是葉子生了鐵鏽一樣扎眼。而大片黑毛藻給人的感覺,好像水草中毒發黑、變質發黴一樣。
  • 黑毛藻爆缸!該如何去除?魚缸裡的「釘子戶」也有妙招來解決
    一隻小貓,一條魚小小經驗告訴你大家好,我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小貓對於觀賞魚來說,藻類對它們的壞處並不是很大,只要控制得當,它們照樣可以為我們所用,不過有一種藻類卻是讓很多魚友深惡痛絕啊黑毛藻最長出現在水草缸中,所以很多水草缸的長藻的原因就是在建立生態平衡的初期沒有做好,讓黑毛藻趁虛而入。想必這也是成為大哥的條件之一——夾縫就長。偷懶,黑毛藻的出現的頻率還是很高的,沒有給魚缸定期換水,很容易就會造成黑毛藻的生長。該如何處理黑毛藻?
  • 淺談黑毛藻
    它含有多種光合色素(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藻藍素、藻紅素)及很低的LCP(光補償點Light Compensation Point),所以可以吸收多種光譜及只需低光即可進行光合反應,但是也因為低LCP使得黑毛藻的生長會受強光限制,因此強光下黑毛藻的生長速率緩慢且無法進行大規模繁殖行為。
  • 黑毛藻影響美觀和心情?4個方面著手,拔掉魚缸釘子戶
    圖文 /草缸養魚蝦 原創 【前言】魚缸裡長藻和死魚哪個更可怕?我認為是長藻更可怕,特別是黑毛藻!很多魚友對魚缸裡的黑毛藻是深惡痛絕,你是不是也飽受黑毛藻困擾?實踐證明:導致很多魚友、草友,最終棄坑、上岸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死魚,而是因為長藻。魚缸裡的魚死了可以再買,藻卻是生生不息,無窮匱也……特別是黑毛藻,簡直就是夢魘一般的存在!
  • 為什麼沉木放到魚缸裡會長菌膜和黑毛藻,如何清理為好?
    看老道文章,學老道養魚,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養魚老道目前的魚缸裡放置了兩根沉木和一個杜鵑根,結果呢,三個東西走向了三個不同的方向,真的是令我大跌眼鏡,其中的一個杜鵑根,竟然長出來了久違的黑山老妖,也就是黑毛藻,這個東西我已經是有很多很多年沒有看到了,問題到底會出在哪裡呢,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又該如何去處理?
  • 歪打正著的除藻劑,輕鬆解決難纏黑毛藻
    在研究中,它的面目才一點點被大家了解,這種功能多樣化的物質終於快速進入觀賞魚圈。如果使用期間不打氧,魚可能出現不良反應,甚至死亡。所以有些魚友在加入超量戊二醛之後快速遭遇觀賞魚成批死亡,是有這方面原因的。
  • 你離除掉黑毛藻,只差一條小猴飛狐
    小猴飛狐是除藻神器,不僅僅對一般的綠藻有奇特功效,面對黑毛藻也跟猛虎下山一樣霸氣。我在很多地方看到大家推薦小猴飛狐,大有買了它,再也不用怕黑毛藻的架勢。這傢伙真有那麼神奇嗎?攝影丨sqyh黑毛藻越難纏,小猴飛狐的地位越重要。如果你的魚缸裡有黑毛藻,這些水生植物嚴重影響了魚缸的美觀度。
  • 簡單幹脆的魚缸除藻方法,讓草缸清亮起來
    綠斑藻缸壁綠斑藻可以刮掉,水草葉片可以剪掉,如果太多不適合修剪,那就用草缸除藻劑或者戊二醛,有不少玩家喜歡生物除藻,可以用鮑魚螺,我看網上有人推薦蘋果螺和斑馬螺,我魚缸也有蘋果螺,沒見它們吃綠斑藻。黑毛藻我自己處理黑毛藻依然使用戊二醛,按照100升水,投放20毫升的比例,每天一次,堅持一周,基本解決完畢。也有人推薦使用黑線飛狐,但是,長大的黑毛藻它根本不吃。
  • 6種魚缸藻類清除辦法,純屬個人經驗
    綠塵藻綠塵藻的生長和光照強度關係很大,但是,為了照顧水草生長,又不能嚴重縮短光照時間,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刮藻刀手動清除,然後給魚缸換四分之一的水,刮藻頻率視缸壁綠藻長勢而定。綠斑藻缸壁綠斑藻可以刮掉,水草葉片可以剪掉,如果太多不適合修剪,那就用草缸除藻劑或者戊二醛,有不少玩家喜歡生物除藻,可以用鮑魚螺,我看網上有人推薦蘋果螺和斑馬螺,我魚缸也有蘋果螺,沒見它們吃綠斑藻。黑毛藻我自己處理黑毛藻依然使用戊二醛,按照100升水,投放20毫升的比例,每天一次,堅持一周,基本解決完畢。
  • 魚缸長藻怎麼辦?工具魚選哪種?黃金鬍子魚你值得擁有
    家裡有養魚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只要開缸養魚,過了一段時間那麼魚缸中必然的會出現很多附屬品,比如褐藻、絲藻、黑毛藻、青苔等等。,但是,另一個頭疼的問題就是,妨礙了我們對觀賞魚的欣賞。有沒有辦法可以自動清除呢,有的,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種工具魚--黃金鬍子魚,這種工具魚啊,就是兼顧觀賞並且有自己的工作的魚,清除魚缸藻類就是它的工作。當然啦,工具魚有很多,今天在這裡不一一列舉啦,需要重點推薦的就是我養過的黃金大鬍子魚,有這些好處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 再難搞的黑毛藻,用這2步都能輕鬆除掉!
    以下列舉5點爆發黑毛藻的原因,來源於日常工作經驗總結*註:爆藻的原因有很多種,一般都離不開換水時間間隔較長,光照時間過長,水中氨氮過高>2、魚蝦的飼養數量過多這裡有一個換算公式:一般是1升水飼養1cm的魚*例如:90*45*45的缸,適合養多少魚呢?
  • 可惡的黑毛藻!我今天必須整死你~
    頑固的黑毛藻 黑毛藻是所有藻類令人最恨、最怕的藻、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別的藻、魚蝦可以吃、用手也好清除、維獨這黑毛藻魚蝦基本不吃、用手也太難清理、而且會反反覆覆的暴黑、令人煩不勝煩。
  • 工具魚:小猴飛狐資料簡介
    學名: Crossocheilus reticulatus其他中文名:網紋穗唇䰾, 網紋纓魚 自然分布:泰國和瀾滄江 最大體長:15 cm溫度類型: 熱帶魚 食性: 雜食 攻擊性:會同種攻擊小猴飛狐,學名網紋穗唇䰾,是鯉科,野鯪亞科,穗唇䰾屬的一種觀賞魚。因為它的底棲習性和藻食性,常被用來清除水族箱內的藻類。
  • 水族缸頑疾黑毛藻怎麼控制 林澤聖泰介紹
    黑毛藻,喜歡水族缸養殖的人們非常熟悉並深惡痛絕的一種藻類。黑毛藻是藍綠藻的一類,受生長環境等因素影響,顏色多呈現為黑色到紅褐色不等,多表現為皮毛狀,喜愛附著在葉片邊緣,嚴重的時候會布滿整個水族缸內,長約0.3公分,極難清除。
  • 魚缸裡的褐藻會變成青苔?別鬧了,觀賞魚玩家們
    歡迎朋友們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寵物魚專欄,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身體不適,休息兩日,今日總算恢復更新啦!今天我來給魚友們闢個謠吧!在觀賞魚領域,一直流傳著一個腦洞大開的謠言,說魚缸裡常見的青苔是褐藻變來的,或者說,魚缸裡的褐藻會慢慢變成青苔,其實是一個意思的兩種說法。大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誤解呢?
  • 魚缸內褐藻多了未必是好事,很多魚友不相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如果我們翻看很多魚友的介紹,都說魚缸內的藻類對於觀賞魚是有好處的,或者說,最起碼對於觀賞魚無礙,不會危及到魚缸的水質。但是,這絕對是要分不同情況來看的。
  • 養魚必備:常見幾種解決魚缸爆藻辦法,收藏備用
    魚缸爆藻究竟是好是壞呢?因人而異,有些魚友巴不得魚缸長藻,有些魚友又對其深惡痛絕,恨不得處之而後快。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究其原因,是藻的用途和種類不同與養魚人心態之間的衝突。現在,我們先看看魚缸中常見的會出現的幾種藻類:一、褐色的硅藻相當原始的藻類,生命力頑強,常常出現在魚缸缸底,當光線較暗時尤其容易出現。該藻通常呈現褐色,顯微鏡下可以發現單體是橢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