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是譁仔!
草缸裡爆發黑毛藻,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一個沒被黑毛藻虐待過的草缸玩家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草缸玩家。
其實,魚缸裡爆發黑毛藻,也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假如你的魚缸裡養了綠蘿,或者擺放了觀賞魚石,你就有機會一睹黑毛藻的「盛世容顏」了。
黑毛藻在水族圈的知名度極高,但是出了水族圈,幾乎無人知曉。
如果你去網絡上搜索有關黑毛藻的權威知識,你會驚奇地發現,你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信的資料。你能夠找到的,要麼是那些所謂的觀賞魚論壇分享的少量隔靴搔癢的信息,要麼就是那些所謂的自媒體大V分享的一些相互矛盾的妙招。
於是,黑毛藻就成了水族圈十大謎團之一,讓無數觀賞魚玩家魂牽夢繞。
今天譁仔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搜集到的那些有關黑毛藻的比較靠譜的信息,以及我通過實驗得到的一些有益的結論。
為什麼我一定要選擇今天來分享有關黑毛藻的知識呢?
那是因為我的魚缸終於爆發黑毛藻啦!哈哈!
友情提示:本文適合那些討厭黑毛藻的觀賞魚玩家,更適合那些喜歡黑毛藻的朋友們。預計閱讀218秒。
黑毛藻到底是藻還是菌?
黑毛藻到底是屬於藻類,還是屬於細菌呢?
在知乎上,大家可以找到一篇帖子,那是一個朋友在回答一個魚友有關黑毛藻的問題,在他給出的答案中,他指出一個觀點——黑毛藻是細菌,而不是藻類。
他的理由是他認為黑毛藻屬於藍藻,而藍藻又叫藍細菌,所以黑毛藻屬於細菌。
其實這本質上就是一個有關黑毛藻的終極問題:黑毛藻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說實話,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藻類分為兩大類:真核藻類和原核藻類,絕大多數藻類屬於真核生物。
藍藻門旗下的全部藻類和綠藻門旗下的少部分藻類屬於原核生物。
我們都知道,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簡單的區分標準就是看某一個生物有沒有標準的細胞核,藍藻門旗下所有的品種都沒有細胞核,所以它們一定都是原核生物。
藍藻主要分為三個大類:色球藻目、顫藻目和念珠藻目,其中色球藻的個頭和細菌一般大,顫藻的個頭比細菌略大一丟丟,所以黑毛藻絕不可能是這兩種。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黑毛藻屬於念珠藻目。
可當你對念珠藻進行深入了解以後,你會恍然大悟:原來知乎上的那位答主的結論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念珠藻的代表物種就是不少吃貨們最愛的髮菜,而髮菜的形態和黑毛藻太像啦!
沒吃過髮菜的讀者朋友可以現在去搜索一些髮菜的野生狀態圖片,你會發現,髮菜簡直就是黑毛藻失散多年的異父異母的雙胞胎兄弟。
可是,問題來了,黑毛藻真的屬於念珠藻目嗎?
黑毛藻身世成謎
如果黑毛藻真的屬於藍藻門旗下的念珠藻目,那問題就簡單了——我們只需找到念珠藻目旗下所有的物種名錄,然後挨個對應就完了,對不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譁仔網購了幾本專業書籍,其中一本是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藻類學》,這是一本很多水產類專業書籍在編輯過程中經常參考藻類知識的工具書,作者是一位美國藻類學教授。
當你打開相關章節的時候,你會失望地發現,你就算把這本書翻爛,你也找不到「黑毛藻」三個字。
根據黑毛藻的形態,我們可以輕易斷定它肯定不是細菌,因為細菌一定是單細胞的,地球上就不存在多細胞的細菌,很明顯,黑毛藻不是單細胞生物。
至於它到底屬不屬於藻類,這個還不能得出百分之百的結論,因為這個在水族圈司空見慣的物種,在藻類學專注中毫無蹤跡可尋。
你不僅無法找到它的學名,你甚至無法完全確定它是不是真的有細胞核。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暫時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黑毛藻肯定不屬於細菌;
第二,黑毛藻是否屬於念珠藻,不知道;
第三,黑毛藻是否屬於藻類,很可能,但是不是百分之百的肯定。
請大家注意一件事:「黑毛藻」這個雅號是觀賞魚玩家強行送給黑毛藻的,目前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學術名稱可以與之對應,這種藻類看起來黑黑的,毛茸茸的,於是就被稱作黑毛藻了。
就好像魚友口中的「褐藻」,看起來是褐色的,於是就稱呼它「褐藻」,其實人家根本就不叫這個名字,人家真正的名字是「底棲硅藻」,而真正的褐藻是類似海帶那種大型海生藻類。
與此類似的還有一個叫「蛋白蟲」的生物,在生物學專著中,你根本就找不到「蛋白蟲」這個東西,都是觀賞魚玩家給胡亂起的名字。
在水族圈,褐藻的稱謂是個小笑話,蛋白蟲的稱謂也是一個小笑話,而黑毛藻的稱謂很可能是個超級大笑話。
黑毛藻的誘因
雖然沒有任何一篇權威文章可以闡明黑毛藻到底是何方神聖,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在水族圈研究它一番,因為它在水族圈的出鏡率太高了,可以獲取準確信息的途徑也不少。
根據上文的分析,我們雖然無法確定黑毛藻的學名,但是我們基本可以猜測黑毛藻十有八九是屬於藻類的,而非少數玩家猜測的黴菌。
很多朋友想方設法地要滅殺黑毛藻,要想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它的習性,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總比什麼都不知道強得多。
依據魚友們反饋給譁仔的信息和譁仔親自測試的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以下明確的結論——
第一,黑毛藻的爆發與觀賞魚密度無關。
網上很多帖子說黑毛藻的爆發是因為觀賞魚密度過高造成的,其實這是謠言。
譁仔此次作實驗的魚缸是一個長度為30釐米的超白小缸,裡面只養了一條體長約為十釐米的小錦鯉,密度已經是很低了,所以黑毛藻的爆發和飼養密度毫無關係。
第二,黑毛藻的爆發與營養過剩無關。
其實這個說法和上一個說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魚多了,水體營養自然有可能過剩,但是這條魚譁仔已經三個月沒餵了,所以和營養過剩扯不上邊兒。
第三,黑毛藻的爆發與水體缺磷無關。
有人認為水體缺磷會導致黑毛藻爆發。
其實只要你對魚缸水體有基礎的了解,你就知道這是在胡說八道。
因為在沒有人為幹預的大前提下,每一個魚缸都是缺磷的。
如果只要缺磷就會爆發黑毛藻,那每一個魚缸裡都應該出現黑毛藻,可惜出現黑毛藻的魚缸在魚缸總數中畢竟是少數派。
那麼,為什麼有的魚缸容易爆發黑毛藻,而有的魚缸不容易出現這個東西呢?
黑毛藻的預防策略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藻類的爆發條件都是四個:溫度、肥料、光照和藻源。
就拿我們最熟悉的螺旋藻來說吧,只要能湊齊以上四個條件,你在魚缸裡也能培養出螺旋藻。
我們魚友口中的「褐藻」和「青苔」更是如此。
黑毛藻的爆發也是一個道理。
此次譁仔故意在魚缸裡誘發黑毛藻的條件設定如下——
溫度:室溫,沒有加熱棒,晝夜水溫在22~26之間;
肥料:由於長期不投喂,硝酸鹽數值低於50;
藻源:以空氣為介質隨風而入;
光照:連續一周24小時不開魚缸燈,只有陽光的散射光,毫無直射光,水體清澈,有些許雜質,無發白髮黃和發綠的情形。
結論:在室溫條件下,無需考慮肥料濃度,只要有魚,只要光照不足,一旦黑毛藻的孢子飛進魚缸,就可以誘發黑毛藻的爆發。
根據部分魚友的反饋,每天開魚缸燈五個小時左右,也有爆發黑毛藻的可能性,而24小時連續不停地開魚缸燈的魚缸幾乎不會爆發黑毛藻。
經過譁仔對幾十個案例的分析和匯總,我得出一個可供大家參考的數據:如果你保證每天打開魚缸燈超過12個小時,魚缸水體爆發黑毛藻的可能性低於1%,與此同時,建議魚缸燈瓦數需大於30瓦。
知道了規律就好辦了!
要想預防黑毛藻的爆發,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魚缸裡增強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長。此法雖不能做到百分百規避黑毛藻的爆發,但是已經是目前最優的預防策略了。
當然,即使你24小時開燈,即使你的魚缸燈瓦數合格,你仍然有被黑毛藻欺負的風險,因為我們在以上的分析中只分析了以空氣為介質的傳播途徑,如果你是以增添水草或新魚的方式帶入黑毛藻,那就另當別論了。
至於滅殺黑毛藻的辦法,網上有很多,有的靠譜,有的不靠譜。
比如用白醋就不靠譜,用戊二醛就靠譜,只是需要你控制一下用藥濃度;
再比如用黑殼大軍就不靠譜,用黑線飛狐就靠譜,只不過這個辦法只在黑毛藻爆發初期有效。
至於用工具蝦和工具螺的辦法,說實話,大多是效果不佳的。
譁仔的建議:要解決黑毛藻問題,預防為主,滅殺為輔。黑毛藻之所以是黑的,而不是綠的,那是有原因的,你品,你細細品。
敬請關注百家號譁仔說魚,帶你明明白白玩轉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