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脈動2》:草原上的野性王國

2020-12-06 百家號

美洲切葉蟻會種真菌給自己吃,就像人類種莊稼一樣。東非大草原養育了數以百萬計的動物。每年,這些動物啃食掉百萬噸的草料。但其中有種動物,它吃掉的草,超過了所有這些動物的總和。這個星球上只要有草類生長的地方就有它們的蹤跡,但是它們行為卻幾乎不為人知。這個物種中最令人稱奇的一種生活在南美草原上。

在南美草原上生長的草類葉片緊實,幾乎沒有大型食草動物消化得了,但是它們卻以工業化的規模被收割。割葉蟻自身一點都不能消化這些草葉,但是為什麼還這樣大動幹戈?答案在地下。源源不斷,成千上萬被切割好的葉片像無數綠色的旗幟向蟻穴匯聚,小小的螞蟻高舉著跟身體不成比例的長長葉片,真是力量驚人。

據力學家測定,一隻螞蟻能夠舉起超過自身體重400倍的東西,還能夠託運超過自身體重1700倍的物體。相比之下,人類弱斃了。切葉蟻不僅力量驚人,蟻穴內的工程設計也十分精巧。每片收割回來的葉子被切割成適中的長度,然後被置於一片真菌之上,草葉腐爛提供給真菌養料,真菌再轉而供割草蟻進食。

這些精工細作繁忙而有序,幸好螞蟻是非常勤勞的物種,否則很難養活蟻群中的五百萬隻工蟻! 一個蟻群每年收割半噸葉子,全球草原上有數十億的蟻群,每個蟻群都忙於同樣的事情,加起來收割的葉子數量蔚為可觀。如果算上其它食草昆蟲,僅昆蟲類每年吃掉佔全球三分之一的草,真是個天文級別的大數據。

螞蟻作為最團結、勤勞、等級分明的昆蟲,總是刷新我的世界觀。當看到切葉蟻只切葉子不傷根,不由感嘆:螞蟻的環保意識很先進,切割的葉子全部利用,沒有浪費。更逆天的是,小小的它們居然還能將葉子按比例切割,利用真菌進一步轉化成食物,這整套生態循環系統和自給自足的生存技能,堪稱低智慧生物的典範。

假以時日,螞蟻由低級到高級突變,未來全面佔領和統治地球也不是什麼天方夜譚。陰森林立的「墓碑群」,磁石白蟻用泥土雕塑神奇建築。如果說南美草原上的切葉蟻生物工程出類拔萃,那麼澳大利亞北部依南北軸線豎立,密密麻麻高達三米的磁石白蟻的黏土城堡則讓人感到神秘莫測。

磁石白蟻能感知地球磁場這點雖然不算特別神奇,但凡候鳥都能感知地球磁場,依靠「生物指南針」 準確定位飛行的方向。但小小的它們所建造的黏土城堡既是獨特的藝術品,又可讓種族免受許多草原必經的極端高溫和季節性洪水的侵襲,可謂技高一籌。

航拍中成片成片的黏土城堡真像是一座座無字豐碑令人震撼、欽佩。兒子說磁石白蟻的黏土城堡很像植物大戰殭屍裡的咬咬碑。順著兒子的想像力仿佛真看到了無數憑空出現的詭異墓碑。聯想中國歷史上唯有女皇武則天豎有無字碑真是驚嘆這世界的巧合如此微妙。

同為蟻后統率的蟻族也過著社會性群體生活,它們小身軀大能量,分解枯草,汲取養分,繁衍龐大的種族,做到大多數食草動無所不能的非凡成就。不僅如此,作為自然食物鏈的一環,它們自身也是其他動物重要的食物。沙漠中沒有兵乓球大的黃金鼴和叢林裡只有鉛筆大小的德拉科蜥蜴都以螞蟻為食。但這都不如日啖螞蟻兩萬隻的食蟻獸來得恐怖。

食蟻獸半米長舌長滿鉤刺,日啖螞蟻兩萬隻。萬物相生相剋,作為螞蟻的剋星食蟻獸,半米長舌頭上覆蓋著微小的鉤刺。爪子比伶盜龍還長,前肢強有力,能輕易摧毀白蟻堆,一天能吃掉2萬隻螞蟻及幼蟲。

隨著陽光炙烤草叢,白蟻面臨新的危險——火災。短短幾分鐘,大火將草原燒成灰燼。食蟻獸緩緩行走在焦枯的大地,因為它知道大火併沒有將植物燒死,埋在地下的莖並無大礙,螞蟻還在繼續覓食。但整個草原可能要等待幾周甚至數月後的大雨降臨,屆時又將綠草叢生。

利用這個機會,介紹下南美大食蟻獸。它們主要生長在中、南美洲的雨林和沼澤地帶,尤其喜歡在水邊低洼處和森林沼澤地帶營築家園。大食蟻獸是現存四種食蟻獸中體型最大一種,性情溫和,行動緩慢,一般不危害人畜,通常過著獨居生活,晝伏夜出。

大食蟻獸以螞蟻和白蟻為食,它沒有牙齒,有一個很長的嘴。當長嘴前端的鼻子嗅出白蟻的氣味以後,它們就會「啟動」鋒利的前爪刨開蟻巢,趁白蟻驚慌逃竄時,伸出長約30釐米的舌頭,利用舌上的黏液粘住白蟻,送進嘴裡,囫圇吞食。

大食蟻獸的前腿粗壯有力,長長的爪子彎曲如鐮刀,這是自衛和挖掘蟻巢的武器。不過,正因為前爪長而彎,所以大食蟻獸行走時前掌不能著地,而是以指背著地,一瘸一拐,步法奇怪。對了,它還有一根長約一米的蓬鬆多毛的尾巴,雨天和熱天可以當「傘」,夜晚鋪在地上就成了絨毛毯子了。

相關焦點

  • 推薦:優秀紀錄片《地球脈動2/行星地球2》
    2016年高分紀錄片《地球脈動2/行星地球2》
  • 十年時光,終不負:《地球脈動2》!
    《地球脈動 II》的製作團隊歷時 2089 個拍攝日,歷經 117 趟攝製之旅,走訪 40 個不同國家,才拍出了這部紀錄片。單單為了拍攝《草原》一集,工作人員在兩年時間內到奧卡萬戈三角洲露營長達五個月之久,就是為了看沼澤獅獵捕非洲岬水牛。他們身處險境之中,不但衣服被劍葉草劃了個稀巴爛、身上被蚊子咬了個遍,還得時刻擔心可能會受到鱷魚的攻擊。
  • 電影視界|BBC紀錄片《地球脈動》
    《地球脈動1》向全世界展現了一幅關於地球、環境、自然萬物的恢宏畫卷。 10年後,《地球脈動2》強勢歸來,2016年11月《地球脈動2》正式上線,這季BBC更是首次採用全程4K高清攝像機進行拍攝,走遍40多個國家,拍攝時間長達三年。在這一季裡,觀眾們能夠見證到散落在地球各個角落動物、植物平凡而精彩的生命瞬間。
  • BBC《地球脈動2》驚人一幕:長頸鹿幹翻獅子
    《地球脈動(Planet Earth)》是BBC的王牌紀錄片之一,在2006年播出時,首次全程採用高清攝像機拍攝,是當時BBC攝製成本最高的一部紀錄片。11月6日,《地球脈動2(Planet Earth II)》在英國首播,豆瓣評分達到10分。
  • 這部豆瓣評分9.9的《地球脈動2》,是虛高?還是神作?
    10年前,一部紀錄片改變了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它通過自己的審美追求向全世界展現了一幅關於地球、環境、自然萬物的恢宏畫卷。這部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7分,比常年佔據豆瓣TOP250榜首的《肖申克的救贖》還高0.1分,眾人以為它已經是紀錄片的巔峰之作。10年後,《地球脈動》再次歸來,它會捲入「續集一部不如一部」的魔咒中嗎?
  • 《冰凍星球2》和《地球脈動3》將在BBC美國臺播出
    《冰凍星球2》和《地球脈動3》將在BBC美國臺播出。
  • 比大片更值得觀看的BBC紀錄片《地球脈動2》
    《地球脈動 第二季》第二季的旁白(主演),依舊由戴維·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擔任,也就是是這個高達90歲的「老頭」。除了《地球脈動 第一季》,他擔任主演的還有 《獵捕 The Hunt(2015) 》《 生命故事 Life Story(2014) 》《冰凍星球 Frozen Planet(2011)》,均分都在9.7分以上。
  • BBC紀錄片可不只有《地球脈動》
    BBC電視自然片《地球脈動》第一季於2006年3月5日開始播送,僅過了一年半的時間,其電影版《地球》(Earth)就問世了。《地球》依舊由BBC全球和德國的綠燈傳媒搭檔,BBC自然歷史部負責製作,預算比《深藍》翻了十倍有餘高達4700萬美元,是當時最貴的自然片。
  • 英國紀錄片《地球脈動第二季》
    在2006年播出時,首次全程採用高清攝像機拍攝的《地球脈動》是當時BBC攝製成本最高的一部紀錄片。《地球脈動2》將運用同樣的前瞻性思維,在三年中採用超高清4K攝影機拍攝,同時使用了無人機和遠程控制拍攝技術。
  • 《地球脈動》短評
    《地球脈動》是由英國廣播電視中心公司製作的電視劇紀錄片,由大衛·艾登堡執導並解說,該劇於2006年2月27日在英國首播。該劇是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系列片《行星地球》改編,講述了通過三種動物在全球環境日趨惡劣下遷徙的經歷,喚醒世人好好珍惜地球,對抗全球氣溫變暖。
  • 《地球脈動》觀後感
    《地球脈動》觀後感吳奕冰地球脈動,第一集講的是兩極之間,兩極指的是南極和北極,這兩極都是非常寒冷的地方。講的主要是動物之間相互殘殺和一年四季的變化。《地球脈動》觀後感看完了《地球脈動》後,裡面的畫面一直在我的腦海裡跑來跑去。《地球脈動》共11集,講了從南極到北極、高山、淡水、洞穴、沙漠、冰封世界、大草原、叢林、淺海、季節森林、深海。每集長達48分鐘。
  • 《地球脈動 II》背後的生命之樂
    BBC 自然紀錄片《地球脈動》在十年前一經推出就被奉為經典,它用獨特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地球壯麗輝煌的景觀、鬼斧神工的地貌以及稀有罕見的驚奇生物。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等來了這部紀錄片的第二季:《地球脈動 II》。
  • 春季特別推薦:地球脈動第一季第二季
    ,再次集結奉上了這部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紀錄片《地球脈動》。如果沒有淡水,陸地上就不會有生命出現;而太陽則掌控了地球上的所有動物和植物並決定了它們的生存環境。太陽對生命的作用在北極的春天裡得到了最迷人的展現。第2集雄偉高山  從地質學和火山活動兩方面揭示了形成陸地和山脈的原因。從形成於地球低洼之地的山峰,到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地球脈動》將帶觀眾遊歷世界上眾多雄偉的山脈。
  • 最新高清《地球脈動2》珍貴素材 | BBC推出原音無人聲 | 50個小時視頻
    Planet Earth II(地球脈動2)
  • 《地球脈動2》,9.9分的神劇趕緊來補習一下
    「曾經驚豔世人的紀錄片《地球脈動》,再次由來自BBC的製作團隊傾力奉獻出最新的第二季。在這一季裡,觀眾們將繼續見證地球各個角落動物、植物平凡而精彩的生命瞬間。從島嶼、山脈、叢林、沙漠、草原到城市。大自然的神奇之手創造的萬千生物以其各自的習性自幼生活在生身土地之上它們渺小而偉大,通過BBC的鏡頭,生命的光輝得以放大,閃耀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 《地球脈動》美到窒息的地球探險
    《地球脈動》空前絕後的地球禮讚《地球脈動》耗資800萬英鎊,製作歷時五年,用兩千多天進行實地調查,由130人攝製隊走遍62個國家,共動用四十位攝影師分別前往兩百個地點拍攝。攝製隊為了確保拍到人類未見過的動物們掙扎求存的鏡頭,冒險走到地球最遍遠和危險的地區去,同時BBC耗費巨資動用高畫質攝影,革命性的超高速攝影機,甚至採用了美國軍方發明的陽衡空中攝影機來拍攝自然生態,這種機器可以在一公裡外拍攝高清、穩定的特寫鏡頭,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美輪美奐的自然風光和壯觀的群狼捕獵鏡頭。
  • 零差評神級紀錄片《地球脈動》一起感受地球大自然之美
    《地球脈動》第二季在2006年播出時,首次全程採用高清攝像機拍攝的《地球脈動》是當時BBC攝製成本最高的一部紀錄片。《地球脈動2》將運用同樣的前瞻性思維,在三年中採用超高清4K攝影機拍攝,同時使用了無人機和遠程控制拍攝技術。
  • 豆瓣9.9《地球脈動》|在紀錄片中看「生態」
    《地球脈動》很想引用一段影評開頭:「大部分劇,如果你覺得好看,心裡會感到開心。而有這樣一種劇,看完後你心裡反而會感到後怕:因為它太震撼了。《地球脈動》就屬於後者。」「因為看完《地球脈動》後,我真的感覺自己啥都見過了。什麼長假出行,什麼環遊世界,真的不如在一臺高清彩電上,把兩季《地球脈動》給看了。」
  • BBC新出的自然紀錄片《地球脈動第二季》,值得與孩子一起看!(內附前三集視頻)
    《地球脈動》(Planet Earth)——BBC的王牌紀錄片
  • 《地球脈動2》:野性世界
    作為人類已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叢林面積雖只佔地球表面的6%,但卻是地球上一半陸地植物的家園。叢林有著適量的光線、水源和養分,千百萬年從未斷絕,生命充盈在每個角落。在這宛如伊甸園般的存在,數不清的生命在為生存空間和食物爭鬥不息。溫馨提示:有密集恐懼症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