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切葉蟻會種真菌給自己吃,就像人類種莊稼一樣。東非大草原養育了數以百萬計的動物。每年,這些動物啃食掉百萬噸的草料。但其中有種動物,它吃掉的草,超過了所有這些動物的總和。這個星球上只要有草類生長的地方就有它們的蹤跡,但是它們行為卻幾乎不為人知。這個物種中最令人稱奇的一種生活在南美草原上。
在南美草原上生長的草類葉片緊實,幾乎沒有大型食草動物消化得了,但是它們卻以工業化的規模被收割。割葉蟻自身一點都不能消化這些草葉,但是為什麼還這樣大動幹戈?答案在地下。源源不斷,成千上萬被切割好的葉片像無數綠色的旗幟向蟻穴匯聚,小小的螞蟻高舉著跟身體不成比例的長長葉片,真是力量驚人。
據力學家測定,一隻螞蟻能夠舉起超過自身體重400倍的東西,還能夠託運超過自身體重1700倍的物體。相比之下,人類弱斃了。切葉蟻不僅力量驚人,蟻穴內的工程設計也十分精巧。每片收割回來的葉子被切割成適中的長度,然後被置於一片真菌之上,草葉腐爛提供給真菌養料,真菌再轉而供割草蟻進食。
這些精工細作繁忙而有序,幸好螞蟻是非常勤勞的物種,否則很難養活蟻群中的五百萬隻工蟻! 一個蟻群每年收割半噸葉子,全球草原上有數十億的蟻群,每個蟻群都忙於同樣的事情,加起來收割的葉子數量蔚為可觀。如果算上其它食草昆蟲,僅昆蟲類每年吃掉佔全球三分之一的草,真是個天文級別的大數據。
螞蟻作為最團結、勤勞、等級分明的昆蟲,總是刷新我的世界觀。當看到切葉蟻只切葉子不傷根,不由感嘆:螞蟻的環保意識很先進,切割的葉子全部利用,沒有浪費。更逆天的是,小小的它們居然還能將葉子按比例切割,利用真菌進一步轉化成食物,這整套生態循環系統和自給自足的生存技能,堪稱低智慧生物的典範。
假以時日,螞蟻由低級到高級突變,未來全面佔領和統治地球也不是什麼天方夜譚。陰森林立的「墓碑群」,磁石白蟻用泥土雕塑神奇建築。如果說南美草原上的切葉蟻生物工程出類拔萃,那麼澳大利亞北部依南北軸線豎立,密密麻麻高達三米的磁石白蟻的黏土城堡則讓人感到神秘莫測。
磁石白蟻能感知地球磁場這點雖然不算特別神奇,但凡候鳥都能感知地球磁場,依靠「生物指南針」 準確定位飛行的方向。但小小的它們所建造的黏土城堡既是獨特的藝術品,又可讓種族免受許多草原必經的極端高溫和季節性洪水的侵襲,可謂技高一籌。
航拍中成片成片的黏土城堡真像是一座座無字豐碑令人震撼、欽佩。兒子說磁石白蟻的黏土城堡很像植物大戰殭屍裡的咬咬碑。順著兒子的想像力仿佛真看到了無數憑空出現的詭異墓碑。聯想中國歷史上唯有女皇武則天豎有無字碑真是驚嘆這世界的巧合如此微妙。
同為蟻后統率的蟻族也過著社會性群體生活,它們小身軀大能量,分解枯草,汲取養分,繁衍龐大的種族,做到大多數食草動無所不能的非凡成就。不僅如此,作為自然食物鏈的一環,它們自身也是其他動物重要的食物。沙漠中沒有兵乓球大的黃金鼴和叢林裡只有鉛筆大小的德拉科蜥蜴都以螞蟻為食。但這都不如日啖螞蟻兩萬隻的食蟻獸來得恐怖。
食蟻獸半米長舌長滿鉤刺,日啖螞蟻兩萬隻。萬物相生相剋,作為螞蟻的剋星食蟻獸,半米長舌頭上覆蓋著微小的鉤刺。爪子比伶盜龍還長,前肢強有力,能輕易摧毀白蟻堆,一天能吃掉2萬隻螞蟻及幼蟲。
隨著陽光炙烤草叢,白蟻面臨新的危險——火災。短短幾分鐘,大火將草原燒成灰燼。食蟻獸緩緩行走在焦枯的大地,因為它知道大火併沒有將植物燒死,埋在地下的莖並無大礙,螞蟻還在繼續覓食。但整個草原可能要等待幾周甚至數月後的大雨降臨,屆時又將綠草叢生。
利用這個機會,介紹下南美大食蟻獸。它們主要生長在中、南美洲的雨林和沼澤地帶,尤其喜歡在水邊低洼處和森林沼澤地帶營築家園。大食蟻獸是現存四種食蟻獸中體型最大一種,性情溫和,行動緩慢,一般不危害人畜,通常過著獨居生活,晝伏夜出。
大食蟻獸以螞蟻和白蟻為食,它沒有牙齒,有一個很長的嘴。當長嘴前端的鼻子嗅出白蟻的氣味以後,它們就會「啟動」鋒利的前爪刨開蟻巢,趁白蟻驚慌逃竄時,伸出長約30釐米的舌頭,利用舌上的黏液粘住白蟻,送進嘴裡,囫圇吞食。
大食蟻獸的前腿粗壯有力,長長的爪子彎曲如鐮刀,這是自衛和挖掘蟻巢的武器。不過,正因為前爪長而彎,所以大食蟻獸行走時前掌不能著地,而是以指背著地,一瘸一拐,步法奇怪。對了,它還有一根長約一米的蓬鬆多毛的尾巴,雨天和熱天可以當「傘」,夜晚鋪在地上就成了絨毛毯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