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機器人真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家人嗎?

2020-08-21 潘宜龍

科技的進步讓AI機器人逐漸走入家庭,陪伴人類的生活,雖然它的存在可能成為全球特比是以亞洲為代表的高齡化社會的重要解決方案,但是否取代家人的珍貴价值還需很長的考驗!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家庭的組成也日趨多元,但你能想像機器人也能成為家中的一份子嗎?僅止於單純人與人關係調整的多元成家,就已經在社會討論的沸沸揚揚,沒有「人性」的機器人真有可能走入人類的家庭嗎?

然而,擺在眼前的是高速邁向高齡化的中國社會,以及日漸疏離的人際關係,尤其此番受到疫情的影響,更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即使如此,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我們應該會渴望擁有人世間的溫暖與感情吧,但退而求其次,當午夜夢回、輾轉難眠之際,機器人真會是那值得期待的陪伴嗎?

從《我的AI家人》看機器人如何打入人類社會

日本紀錄片《我的AI家人》就試圖探討這個議題。在片中,我們跟隨著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陳天璽教授的腳步,一同造訪香港、韓國、臺灣、以及日本,看看各式各樣的照護機器人如何努力地打入人類的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又激發出什麼樣的火花?特別的是,專研文化人類學的陳教授,她的父母來自於中國,所走訪的國家也都在亞洲,也就是一般認為最重視家庭價值、家族關係最糾結纏繞的區域,毫無疑問地,這必定會對實現「機器人家人」的夢想帶來極大的試煉,卻也更增添影片的話題性!

陪伴自閉症孩童的NAO

NAO可以扮演各種角色,協助自閉症兒童適應日常生活。身形小巧可愛的人型機器人Nao來到了香港,它的任務是陪伴自閉症的兒童,這些小朋友在與同學相處時常常會有很大的焦慮感,因為他們比較習慣可以預期的行為,而這正好是機器人的強項,透過與Nao的互動,小朋友可以慢慢掌握住一些溝通的技巧,進而培養出與人交往時的自信。當然這只是個學習過程,小朋友還是要回歸到社會,就像在片中媽媽所說,希望未來環繞在小孩身邊的依然是人,而不是機器人。在這個範例中,我們的確看到Nao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中介、甚至是老師的角色,但一路走來,陪在身邊、牽腸掛肚的,終究還是媽媽。

延緩失智的好幫手SILBOT

接續出現在首爾精神科診所的是韓國科學技術學院所研發的SILBOT照護機器人,同樣面對著高齡化社會的強勢來襲,韓國對此類型的機器人也著力甚深。相對於Nao的雙足,SILBOT是以輪子移動,臉上搭載著可以展示各種表情的螢幕,總是笑臉迎人的它,深受長輩的喜愛。

SILBOT具備多元的活動設計,能協助維持銀髮族的認知能力。在影片中,SILBOT採取玩遊戲的方式,先在方格地板上走出一條具順序性的路徑,挑戰長輩們是否也能正確地重複該路徑,以此刺激他們多思考、多運動,經過醫師的驗證,在機器人的引領下,長輩們的確更樂於參與訓練,成效也更為顯著,開發SILBOT的目的正是希望能協助維持銀髮族的認知能力,進而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發生。即使現階段SILBOT主要還是擔任醫療輔助的角色,要真能進步到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還很遙遠,但影片中精神科診所的負責人卻也很認命地談到,孩子大了有他們自己的生活與承擔,也許進化版的SILBOT真的會是未來陪伴她走過黃昏歲月的夥伴。

牽起溝通橋梁的Telenoid

走訪臺灣的是來自日本的Telenoid,外觀像個小小孩的它,有著極其素樸的造型,簡單到甚至沒有明顯的性別、種族、或五官等特徵,它也沒有什麼複雜的功能,僅僅單純地像個手機般提供雙方遠距對話。

Telenoid平凡無奇的外表,卻意外的連結起家人之間的情感。而它訪臺的目的是要和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主任所帶領的團隊攜手進行一項別具深意的實驗,由於來到中心的長者一般年事較高,或多或少有些失智的現象,也因此和家人的溝通日益困難,Telenoid試圖成為兩者之間的連結。說也奇怪,稱得上是平凡無奇的Telenoid就是能獲得長輩的歡心,而透過它的居中傳話,雙方侃侃說出彼此心中平常說不出口的話語,即使其中一位連家屬也難以撼動的奶奶,在同行夥伴的感染下,也能逐漸鬆開心結。機器人為何能具備如此的能力著實令人費解,但也許我們真的不能低估它打動人心的潛力!

在《我的AI家人》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機器人嘗試以醫療輔助的角色切入人類的社會,這似乎是個不錯的策略,而長輩與小朋友所擁有的純真,讓它有了能與人真實互動的場域,也成功地踏出第一步。

展望未來,機器人真有可能走入人類的家庭嗎?擬真機器人大師、也是Telenoid幕後推手的石黑浩教授曾經說過,當機器人不斷不斷地逼近人類,直到它再也無法靠近之時,所剩下的就是人類獨特之處,同樣地,我們何不就讓機器人試一試,看看它到底能多像個家人?而機器人永遠也不能取代的部分,不正就是一個家最珍貴的價值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了機器人三定律,AI依舊有可能毀滅人類?
    那為啥會有這個擔心呢,不可能是突發奇想妄加評論吧,何況我們還有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那既然程序都設定死了,為何還要為機器人消滅人類而擔憂呢?難道人類不相信自己的技術嗎?不是的,極有可能就是因為相信技術才相信AI終究會消滅人類,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量子計算的的出現將為一切提供可能。
  • 高仿真智慧機器人的誕生,在未來是否會成為人類的伴侶?
    近年來,有關人工智慧的研究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人工智慧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智慧機器人。智慧機器人的種類也有不少,其中高仿真的智慧機器人最受歡迎,也會成為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主流。高仿真智慧機器人就是給機器人外表裝上仿真皮膚,從外表來看,它們跟人類非常相似。如果再給這些機器人裝上人工智慧,那麼它們將成為強大的智能仿真機器人。
  • 美女智慧機器人的出現,會在未來成為一種潮流嗎?男人的福音
    自打人類數百年前踏進科技發展的方向之後,人類文明已然踏進了快速通道,一個個科學技術不斷地出現,更改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同樣的也更改了人類的未來。科學技術可以迅速發展,有個關鍵的工具我們要衷心感謝它,那便是人類創造發明的計算機,它是科技文明最強大的代表作。人類是擁有計算機的協助,才可以讓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才擁有現在先進的科技文明。
  • 外星人很有可能是未來的地球人,你希望擁有外星人那樣的能力嗎?
    根據科學家目前的研究來看,人類很有可能朝著兩個方向進化,是越來越矮,成為一個「矮胖墩」。科學家甚至還用電腦合成出了未來地球人的形態,看過的人都說簡直是「慘不忍睹」,也有人說這不就是外星人的模樣嗎?之所以會朝著侏儒型的方向發展,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會逐漸製造出各種機器人來代替自己去勞動,到時人類可能就不需要進行勞動了,因此勞動能力會越來越低,但是智能卻會越來越高,由於手腳等不常用就會產生退化,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侏儒。
  • 未來,我們會變成半機器人嗎?
    就比如,我們可以將記憶儲存在一個u盤中,此時就好比我們將自己的一部分擺脫實體,如人工智慧Siri、電影《她》中的男主人公愛上的那個無形女人。你能夠想像出自己在某一天,不依靠自己的肉體存在,而是永遠依靠社交媒體上的帳號存在嗎?有一個叫作「人類+」的組織(前身為世界超人類協會),由著名的超人類主義哲學家尼克·波斯特姆和大衛·皮爾斯創立,專門研究並證實超人類主義思想。
  • 納米機器人在不久的未來,會改變人類的生活嗎?
    幸運的是,有一位驢友想起自己帶了一枚納米機器人儲存膠囊,於是他解開行李,將膠囊中細粉一樣的納米機器人撒到腳下的枯枝落葉中。接下來,他用手機對納米機器人發出指令,使其進行自我複製和食物分子組裝。小半天過後,他們眼前的地面上便長出了一層細軟如雪、又甜又香的食物,名叫「嗎哪」。
  • 人工智慧會成為殺人機器人嗎
    人工智慧會成為殺人機器人嗎 軍事科技與防務動 發表於 2020-03-26 11:15:38 還記得科幻電影《終結者2》裡天網對人類的倒戈,以及《復仇者聯盟2》裡人工智慧機器人奧創對人類展開的毀滅計劃嗎
  • 我們可以和機器人結婚嗎?
    服務機器人展區成為引人注目的熱點,多款全球首次亮相的機器人也揭開了神秘面紗。有實時手繪人像的智慧機器人,2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一幅作品;還有能全自動炒菜的烹飪機器人。那麼我們可以和機器人結婚嗎?你和你的機器人已經認識很多年了,你們合住一個家,朝夕相處,於是你們深深地墜入了愛河。你想結婚,但是,你生活的社會裡,你們的關係被認為是不自然和不道德的。儘管你們彼此相愛甚深,但婚姻是不合法的。
  • 我的同事是機器人 未來會搶走我們的飯碗嗎?
    當機器人真的成為人類的同事、夥伴時,世界已然改變。同時,一種擔憂也開始瀰漫:機器人的發展步伐如此之快,未來是否會搶走人類的飯碗,進而奪走我們的一切?  工廠裡的年輕人消失了……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伴著一陣悅耳的音樂,一臺橘紅色的有稜有角的「鐵盒子」朝翟文凱緩緩「走」來,隨後在距離他還有約20釐米的地方自動停下。翟文凱緊鎖著眉頭,手指在鐵盒子的控制面板上不斷調試著。
  • 陳根:在與機器人比鄰而居前,我們需要知道什麼?
    其中,「機器伴侶」作為未來智慧機器人發展最廣闊的領域,已經越來越多地介入人們的生活,扮演助手、朋友、伴侶甚至家人的角色。每日打開的新聞是人工智慧為我們做的算法推薦;網上購物時,首頁上顯示的是人工智慧為我們推薦的最有可能感興趣、最有可能購買的商品。這些智能化的技術成果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這是人工智慧時代下,人類與世界連接的方式。但這些技術又與過去的任何一種農業時代技術或工業時代技術不同。
  •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的假設,你會接受嗎?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的假設,你會接受嗎?時間一直在流逝,環境也一直在變化,其中生物也在不斷的進化當中,而這裡面也包括人類,由於科技的發展,人類也能夠利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生活,穿上了能夠抵禦寒冷的衣服,因此人類也就不像其他動物一樣單單依靠自己的毛髮,假如未來人類能夠繼續進化,最終將會進化成什麼樣的形態呢?那個時候的我們又會是一副什麼樣的模樣呢?
  • 未來人類會變成半機器人嗎,地球還能讓我們折騰多久!
    如今,人類的發展似乎勢不可擋,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空前的繁榮,使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我們已經在未來了嗎?」因此,人工智慧在全球被公認為人類未來的主要產品。我認為半機械人應該是人工智慧的產物,讓我們回到過去人工智慧的飛躍。
  • 俄羅斯研發一款女性職員機器人,未來會取代窗口職員嗎?
    近日有外媒報導,俄羅斯西伯利亞研發了一款外形酷似女性職員的人形機器人,名叫Perm,現在已經在西伯利亞某政府部門為公眾提供服務,那麼未來真的會取代窗口職員嗎?義大利也在2015年之前就已經開發出iCub系列機器人,這個仿生機器人和日本的稍微有些不同,他的身高只有1.04米,差不多是5歲兒童的身高,四肢活動範圍可達53度,可以抓東西,捉迷藏以及唱歌和跳舞,有些像動畫片的裡「大白」未來可以作為你的閨蜜,好兄弟。
  • 妻子機器人為什麼能賣到150萬?人類未來會和機器人和平共處嗎?
    機器人的未來是什麼呢?人類和機器人未來將會如何相處?下面我就簡單的說下自己的看法。妻子機器人在日本受到熱捧的原因雖說現在的機器人仿真技術距離人們的期望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妻子機器人已經做得做夠好了。到時候它們可能已經不簡簡單單是我們手中的工具,而是變成我們社會的一分子,比如代替我們教授學生、完成人們日常的工作,甚至也有可能變成我們的伴侶。不過到時候我們將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要不要給機器人放開所有的權限,讓它們徹底的融入我們的社會?或者是依舊對機器人和人類進行嚴格的區分,讓人們和機器人劃清一定的界限?
  • 未來機器人會統治人類嗎?
    有人這樣認為:要是機器能達到人的智力水平,那樣的科技下還存在統治和被統治嗎? 雖然剝削直到人類滅亡都不會消失,但相對來說技術可以給人所有想要的東西!有人這樣認為:取決於人類的素質 機器人定律的第一條就是不允許傷害人類,要保護人類、服從人類 如果機器人的設計者沒遵守這一條就很難說了。
  • 如果有一天,未來戰場機器成為主宰
    作為一位特別喜歡歷史戰場的人,今天突然腦子短路,想寫點涉及遐想未來的內容,例如未來戰場到底會是什麼樣子?在前不久剛停戰的亞阿戰場上,我們已經看到雙方都在大量使用無人機(前提是有多少無人機),軍用機器已經在現代戰場上,開始逐漸顯現它們的恐怖殺傷力,現在如果沒有制空權,地面的一切目標將無處躲藏。
  • 越來越智能的機器人,未來有可能取代人類嗎?
    比如,醫療科技能夠減少病痛,未來甚至會幫助人類改造基因、長生不老,這種涉及到倫理安全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爭議,在其他方面,科學家們同樣遇到了一些困難。提到機器人,人們會想到它們在近幾十年來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貢獻,更高的工作效率取代了很多手工作業。同時,人們也不禁擔憂,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在朝著智能化發現,阿爾法狗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某一天機器人與人類擁有更高的相似度,它們會不會取代人類呢?
  • 未來機器人將代替人類,一旦進入人類世界後,我們該怎麼辦?
    智能代替人類其實近幾年來人工智慧,已經慢慢的走向了人類生活,在一些崗位基層,我們都能看到人工智慧身影,比如酒店的大堂人員、飯館中的上菜人員,都被機器人給「霸佔」了,看起來特別有趣,並且它們不像人類一樣,幹活特別麻利、工資低廉,相信每一個老闆都喜歡這樣的人工智慧。大家看到這種情況之後,開始擔憂未來就業,如果人工智慧霸佔了人類的工作,人類會不會面臨失業的情況呢?
  • 從機器人的故事看未來
    於是,相當長的時間裡,阿西莫夫的三條定律都被當作機器人相關的準則。但隨著時代變化,人們開始研究其中存在的漏洞,乃至於如果有機器人因某些原因不再遵守這三定律,那麼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它們會反過來試圖毀滅人類嗎?電影《終結者》或許就是這類思想給出的可能答案之一。機器人會無限接近於人嗎?近年來,人工智慧題材的科幻作品已經開拓出與以往不同的走向。
  • 如果有一天,未來戰場智能機器成為主宰
    但終究這只是一場現代戰爭,如果在不遠的未來戰爭裡,會不會出現作戰機器人一統天下的情況,無論是地面,天空,還是海洋,都是機器人在衝鋒陷陣。到時它們有可能完全替代人類士兵去雄霸戰場,人類也許只能當一個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