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機器人在不久的未來,會改變人類的生活嗎?

2021-01-07 宇宙探索百科

因山洪暴發,一群驢友被困山中。乾糧早已耗盡,他們又餓又冷,感到支撐不了多久了。幸運的是,有一位驢友想起自己帶了一枚納米機器人儲存膠囊,於是他解開行李,將膠囊中細粉一樣的納米機器人撒到腳下的枯枝落葉中。接下來,他用手機對納米機器人發出指令,使其進行自我複製和食物分子組裝。小半天過後,他們眼前的地面上便長出了一層細軟如雪、又甜又香的食物,名叫「嗎哪」。驢友們感激涕零,捧起食物狼吞虎咽,很快恢復了元氣……

上文的故事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可隨著人類對於生物的分子機器仿生學的不斷探究和技術上的進步,也許這樣的幻想在幾十年後就能成為現實。早在2001年1月,美國國家納米研究機構成立,現在,全世界的研究機構都在想方設法將這些幻想變成現實。在未來的世界裡,納米機器人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為我們製造鑽石、艦艇、鞋子、牛排,甚至在我們的血液中穿梭,為我們醫治疾病。

逼近「小」的極限

195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理察費曼向全世界的工程師發出了挑戰,他希望有人能夠設計出一種可以裝入邊長為0.4毫米的立方體中的電動機。他的設想是,通過設計和製造這樣一種電動機,工程師們能夠開發出新的生產方法,最終生產出納米級別的機器人。1960年,比爾麥克裡蘭製造出了合乎規格的電動機。雖然麥克裡蘭的這個電動機是手工製造的,並沒有設計出新的生產方法,但費曼還是把獎金授予了他。

現在,人們能夠生產的微小元件已經遠遠小於0.4毫米。比如,有一種大小為1.5納米左右帶開關的傳感器,能夠計算出化學樣品中的特異分子。最近,美國萊斯大學研製了一種由巴基球作為輪子的單分子汽車,它是通過控制環境溫度和定位掃描顯微鏡的針尖驅動的。巴基球是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小球,直徑只有1納米左右。今天,藉助於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納米機械專家已經能將獨立的原子排列成自然界從未有的結構;此外,他們還設計出了只有幾個分子組成的微小齒輪和馬達。

科學家預計,在未來二三十年內,真實的、可以工作的納米機器人就將問世。這些納米機器人有微小的手指可以精巧地處理各種分子,有微小的電腦來指揮手指如何操作。手指可能由碳納米管制造,它的強度是鋼的100倍,粗細是頭髮絲的5萬分之一;電腦可能由碳納米管作為電晶體和導線,也可能由DNA製造。納米機器人的一個主要優勢在於經久耐用,理論上說,它們可以連續工作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由於位移較小,納米尺度的系統也比大型系統運行得更快。

導航、動力和移動方式

為了讓納米機器人具有實用性,研究人員需要重點解決三個問題:導航、動力和移動方式。

導航可以分為外部導航和機載導航。外部導航系統可以使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指示納米機器人到達正確的位置,其中一種是讓納米機器人發出超聲波脈衝信號,使用者通過使用帶有超聲波傳感器的特殊設備來檢測信號,從而跟蹤納米機器人的位置,指引它去往正確的目的地。

機載系統也叫內部傳感器,同樣可能在導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個帶有化學傳感器的納米機器人可以探測並根據特定的化學物質進行追蹤,找到目的地。帶有光譜傳感器的納米機器人則能夠探知周圍物體發出的光譜,發現所要尋找的部位。

儘管有些讓人難以置信,但納米機器人還可能裝載微型攝像機。操作員將通過納米機器人傳回的實況圖像,指引機器人移動。攝像系統比較複雜,因此可能還需要若干年時間,科學家們才能設計出一套可靠的、能裝入納米機器人中的系統。

和導航系統一樣,納米機器人的動力也可以從內外兩個方面來考慮。製造一種小到足以放進納米機器人體內的電池是有可能的,但這種方式大概沒有什麼前景。因為電池所能提供的能量與其本身的體積及重量有關,很小的電池不足以保證納米機器人所需的全部能量。

納米機器人內部動力的另一種選擇是核能。利用核能的想法也許會讓人擔憂,但是實際上由於納米機器人極其微小,為其提供動力的核物質是很少的,因此其安全性也容易得到保障。

將來,納米機器人的動力最有可能來自外部,即從周圍環境中獲取能量。例如醫用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從人體血液獲取能量,一個配有電極的納米機器人利用血液中的電解液就可以變身為一節電池。

最後,我們來看看納米機器人的推進系統。

一些科學家正在研究微生物的推進系統,希望從中獲取靈感。例如草履蟲可以滑動纖毛,在水中自由活動;一些細菌通過舞動鞭毛,就可以向任意方向自由移動。

納米機器人還可能通過振動膜的交替收縮和擴張,來產生微弱的動力。對於納米機器人來說,這種微小的動力已經足夠使其移動。

其他發明聽起來更加不可思議。人們可以利用電容器來產生磁場,使導電液體從電磁泵的一頭噴射到另一頭,這種情況下納米機器人的移動看起來就像一架噴氣式飛機。小型的噴氣泵甚至可以利用人的血漿來移動納米機器人。

必須有快速「繁殖」能力

納米機器人執行任何任務,都必須動用大量的機器個體協同作戰。如果是進行疾病的治療,可能需要數以百萬計的納米機器人在血液中工作;在每一個有毒廢物地點可能需要數以萬億計的納米機器人;要製造一輛汽車可能要調動數以百億億計的納米機器人同時工作。然而沒有一個生產線可以生產如此巨大數量的納米機器人。

但是納米科學家眼中的納米機器可以做到這點。他們設計的納米機器人可以完成兩件事情:執行它們的主要任務和製造出它們自身完美的複製體。如果第一個納米機器人能夠製造出兩個複製體,這兩個複製體每個又可製造出兩個自己的複製體,很快就可以獲得億萬個納米機器人。

但是,假如納米機器人忘記停止複製會發生什麼?如果沒有一些停止信號,使納米機器人曉得停止複製,這種災難的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納米機器人在人體內快速複製能夠比癌症擴散還要快地布滿正常組織;如果製造食物的機器人集體發瘋,它們能夠把地球的整個生物圈變成一塊巨大的奶酪。

納米技術學家沒有迴避危險,但是他們相信他們能控制災難的發生。其中一個辦法是設計出一種軟體程序,使納米機器人在複製數代後自我摧毀。另一種辦法是設計出一種只在特定條件下複製的機器人,例如只有在有毒化學物質以較高濃度出現時機器人才能複製,或者在一個很窄的溫度和溼度範圍內才能複製。

就像電腦病毒的傳播一樣,所有以上這些努力都無法阻止那些不懷好意的人有意釋放某種納米機器人作為害人武器。事實上,一些批評家指出,納米技術可能的危險要大於它的益處。然而,僅僅這些利益就已經太具誘惑力了,納米技術必將超過電子計算機和基因製藥而成為新世紀的技術發展方向。世界可能會需要一個納米技術免疫系統,在這個微觀系統中,納米機器人警察將同那些不懷好意的機器人進行不斷的戰鬥。

相關焦點

  • 納米機器人發展前景令人鼓舞,未來值得期待
    科學家們正在研發一種比人類頭髮更為精細的微型機器,旨在在人類無法進行操作的分子層面上對原子和細胞結構實現一系列操作;而這種微型機器就是納米機器人,它屬於機器人工程學的一種新興高科技。有科學家認為,納米機器人發展前景令人鼓舞,未來值得期待。1959年,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教授率先提出納米技術的設想。
  • 人類的微型科技,納米機器人,原來是如此的可怕
    在世界各地,任何一個國家都爭先恐後的研製機器人,迎起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風波,因此,星星之火慢慢雄起,人類也抱了新的希望。對於人類而言,機器人的用處極大,可以投入許多領域當中。正因為機器人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各部門也加大了投入人力和財力,經過多年的努力完成了開山作——納米機器人。納米機器人屬於仿生學的範疇,又藉以生物學的原型進行設計,又被陳為「分子機器人」。
  • 神秘的科學技術,納米機器人或重塑未來!
    機器人是幹嘛的?相信大家對於機器人的定義還是比較陌生,其實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比機器人更強大,沒錯,就是納米機器人!
  • 未來機器人會統治人類嗎?
    有人這樣認為:要是機器能達到人的智力水平,那樣的科技下還存在統治和被統治嗎? 雖然剝削直到人類滅亡都不會消失,但相對來說技術可以給人所有想要的東西!有人這樣認為:取決於人類的素質 機器人定律的第一條就是不允許傷害人類,要保護人類、服從人類 如果機器人的設計者沒遵守這一條就很難說了。
  • 納米機器人能殺死癌細胞嗎?
    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但前提是,科學家需要大量研究來證明它們在人體中的安全性。你還記得電影《我,機器人》(I, Robot)裡的場景嗎?蘇珊·卡爾文博士給智慧機器人桑尼注射了納米粒子,以消除他的人工智慧。注射液中那些銀色的小東西怎麼可能毀掉機器人的全部智能呢?
  • 聽說納米機器人能殺死癌症?是真的嗎?
    你看過電影《超驗駭客》嗎?這是一部極具科技感的電影,至今依舊有許多的科幻片以這部電影科幻片為藍本。在這部電影裡,出現了的很多的高科技目前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實現,比如人工智慧和納米技術。關於人工智慧想必大家已經有所了解了,本篇著重和大家探討一下納米技術。
  • 神奇的納米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的設想,是在納米(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尺度上,研製可編程的分子機器人(也稱「細胞機器人」或「DNA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教授於1959年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未來有可能建造一種分子大小的微型機器,把分子甚至單個原子作為建築構件,在非常細小的空間裡構建物質。這意味著,人類可在底層空間製造任何東西。
  • 谷歌科學家預言,依靠納米機器人和數字人類技術
    從古代的帝王到今天的全人類,沒有一個人是不想永生的,探索永生一直是科學界的課題。一些高科技公司,還專門成立了永生技術研發中心,比如谷歌。谷歌是美國的巨頭公司,以高科技產業聞名於世,搜羅了不少頂尖科學家。就在不久前,谷歌首席科學家庫茲韋爾提出了一個大膽預言:人類將於2045年掌握永生技術,實現永生!
  • 2029年人類活到300歲,血液納米機器人將阻止DNA異變
    》採訪時,曾大膽預言血液納米機器人的發明,在未來將改變人類的壽命和智慧,甚至在2029年就能實現永生。據了解,血液納米機器人能夠幫助人類改變DNA的錯誤,以此來達到人類壽命的延長。並且庫茲韋爾還表示,2029年是一個臨界點,在往後每過一年,人類的壽命將增加一歲。
  • 納米機器人或成未來醫學界主角?
    不久前,頂級刊物《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上刊登了關於醫用納米機器人的突破性發現:藉助光聲斷層成像技術,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讓其準確抵達人體某個部位(如腫瘤深處)進行藥物遞送或微創手術,完成人類幾乎不可能達到的療效。
  • 納米機器人你了解多少?它真的能殺死癌細胞嗎?
    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但前提是,科學家需要大量研究來證明它們在人體中的安全性。你還記得電影《我,機器人》(I, Robot)裡的場景嗎?蘇珊·卡爾文博士給智慧機器人桑尼注射了納米粒子,以消除他的人工智慧。
  • 在機器人盛行的時代,未來的智慧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
    伴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機器人越來越深入我們日常生活裡的方方面面,而且現代機器人的深入學習的技術讓大家不禁產生疑問,未來的智慧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很多專家都給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當代的智慧機器人擁有一項令人震驚但是又恐懼的技術,那就是深入學習。深入學習技術簡單點來說就是機器人可以自己進行對數據的不斷優化和學習,然後可以自行預測或者揣摩事件的下一步的發展。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機器人可能會比人類反應更加敏捷和迅速。
  • 未來十年,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接下來讓我們暢想一下未來科技會怎樣走入我們的生活。吃萬物生長靠太陽,而太陽的能量必定有限,而如何存儲太陽能,如何製造「人造太陽」,這將會大大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從過去追求的吃飽,已經變成了吃好,吃的精緻。
  • 未來人類會變成半機器人嗎,地球還能讓我們折騰多久!
    如今,人類的發展似乎勢不可擋,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空前的繁榮,使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我們已經在未來了嗎?」因此,人工智慧在全球被公認為人類未來的主要產品。我認為半機械人應該是人工智慧的產物,讓我們回到過去人工智慧的飛躍。
  • 未來機器人會傷害人類嗎?
    最近5G網絡的部署可謂是如火如荼,而相對的,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也不甘落後,面對著飛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我們仿佛看見了未來和自己繁瑣工作說再見的那天。但是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究竟是好是壞呢?未來機器人會傷害人類嗎?那我們現在豈不是在自掘墳墓?
  • 人類與機器的未來會是哪一種?
    無論是春晚上表演舞蹈的機器人,還是火鍋店裡滑行送菜的機器人,都在告訴我們:機器人真的越來越常見了。然而,隨著機器人智能化的發展,人類會不會有一天被機器人控制?未來的人類與機器人會發展成怎樣的關係呢?為保護人類而囚禁人類機器人安全嗎?在2035年,機器人成為人類重要的生產工具和生活夥伴,它們嚴格遵守著保護人類的法則。然而,當機器人推算到人類戰爭會使人類毀滅時,為了保護人類,它們要把所有人囚禁在家中,人類與機器人的衝突就爆發了。
  • 38億年前的納米機器人,未來是拯救人類的超級武器嗎?
    如果我說,地球上有一種存在了38億年的納米機器人,你會不會覺得,我這次腦洞太誇張了。如果我再說,4年前,科學家還將數千個這種納米機器人注射到一個老人的胸腔中,你會不會覺得,我又要開始講玄幻故事了。其實,我今天要說的是一個非常嚴肅的科學問題,有關人類命運的科學問題。
  • 科學家治療癌症新方法:納米機器人殺死癌細胞
    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但前提是,科學家需要大量研究來證明它們在人體中的安全性。你還記得電影《我,機器人》(I, Robot)裡的場景嗎?蘇珊·卡爾文博士給智慧機器人桑尼注射了納米粒子,以消除他的人工智慧。注射液中那些銀色的小東西怎麼可能毀掉機器人的全部智能呢?
  • 未來,我們會變成半機器人嗎?
    然而,人類是非常特別的一個物種—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不僅會隨環境改變,還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反過來改變環境。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在我們住的房子中,打開水龍頭,就會有水;打開電閘,就會有電。屋頂和天花板讓我們免於危險和寒冬酷暑,熱水器讓我們能夠一直享用熱水。人類的生存法則和叢林迥然不同。看上去,人類好像並不太需要去適應這個殘酷的環境,也不需要經歷什麼挑戰就能使自己的基因得到延續。
  • 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
    除了帶貨、識別、運輸、卸載藥物,DNA機器人還可以被裝載上更多「邏輯門」,以實現更多功能——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目前在很多領域,智慧機器人已經可以幫人類完成高危、高難的工作。在11月1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樊春海圍繞DNA製成的納米級機器人做了專題報告,表達了其對DNA機器人治療疾病的樂觀設想。他認為,總有一天,基於DNA的機器、基於DNA的自組裝機器、基於DNA的納米機器人,可用來治療人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