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機器人或成未來醫學界主角?

2021-01-20 晟電科學文化薈

血管中的機器人想像圖︱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


撰文︱齊天甫  電子科技大學英才實驗學院

    不久前,頂級刊物《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上刊登了關於醫用納米機器人的突破性發現:藉助光聲斷層成像技術,實時控制納米機器人,讓其準確抵達人體某個部位(如腫瘤深處)進行藥物遞送或微創手術,完成人類幾乎不可能達到的療效。

納米機器人,這一經常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概念,近幾年逐漸從理論轉向現實,成為了一個前沿領域。這個技術的出現完全顛覆了人們對醫療的固有印象:假如有一天你生病了,醫生不再給你開藥點滴,而是向你的血管中注射一些微型機器人,由它們找到病灶,進行精準治療並且不會帶來副作用……當這些成真之時,將極大革新醫療手段。


顧名思義,納米機器人是在微納米尺度上的智能體。和普通機器一樣,有機械結構及內部晶片,並且需要動力來驅動它的正常工作。儘管極其微小,但人們已經能夠藉助3D列印技術進行納米機器人的小型批量生產,但如果要將其注射進人體,對它們的精準定位及功能發揮就成了最重要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微型電動機的合成已獲得很大進步,但這些微型移動平臺在人體深層組織中的成像與運動控制方面效率低下,而傳統光學成像技術的效果不盡人意。因此迫切需要在全身範圍內以高解析度實現對微電機的實時可視化,從而為後續治療步驟提供精確指導。

針對存在的成像與控制問題,該論文作者吳志光等人提出用光聲計算機斷層掃描(PACT)指導和監測體內腸道微電機運動的思想。

首先,微電機會被包裹在微膠囊中到達胃腸道,這些膠囊表面由特殊材料製成以防在胃中分解,期間PACT將實時觀察微膠囊在腸道靶區的遷移過程;之後選擇適當的時刻用近紅外光照射使得膠囊崩解,釋放裝載了藥物的微電機,強勁的馬達動力可以保證微電機在腸道流體的推力作用下擁有更長的滯留時間。由於高解析度,高分子對比度和深穿透性,PACT提供了一種有吸引力的工具來定位導航體內的馬達。至此,由PACT引導的微型機器人系統(PAMR)便完成了推進與滯留任務。

小鼠體內PARM系統示意圖︱圖片來源:Science Robotics


為了證明PAMR系統的效果,該研究組還進行了相關活體實驗。他們將微膠囊分散在純水中,口服給5至6周齡的小鼠,隨後將其麻醉,將下腹部分與超聲換能器的成像平面對齊以進行縱向成像。其中,對由呼吸行為引起的推動現象還進行了詳細圖像分析。結果發現,呼吸引起的運動比微電機的遷移要快很多,但即便如此,PACT仍可將有用信號從腸道中分離出來,這表明PACT可以精確跟蹤與檢測微電機的具體位置。

小鼠體內PARM動力學的PACT評估︱圖片來源:Science Robotics


除此之外,由於未來PARM需要進入人體並停留相當一段時間,因此對它的安全性需要嚴格證明,此處的體現就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為了評估PARM的毒理作用,該研究組還連續兩天每天一次給實驗組健康小鼠口服微膠囊溶液,經過兩個療程後,最開始先用體重變化作為指標評估毒性,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沒有明顯差異;再進行組織學分析後,未觀察到黏膜或黏膜下層有淋巴細胞浸潤,證明沒有炎症發生,至此便可以初步證明PARM在生物體內的安全性,但未來如果要投入臨床使用,必須進一步進行藥代動力學或耐受性試驗等更嚴密的研究。


納米機器人從被當作概念提出到現在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仍舊屬於最有潛力最值得探索的領域。儘管本論文為控制與成像問題做了初步解決,納米機器人離終點仍舊遙遙無期,上述論文作者和其他學者還提出未來要逐步實現以下功能:

1.巡視。目前,納米機器人都是人生病後再口服或注射進體內,那麼未來有沒有可能讓納米機器人「常駐」體內,成為我們的一部分,讓它們在血管或組織之間不停遊蕩,一旦發現病灶就能夠發出警告?實際上,以色列科學家已經開始著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與突破。

2.治療。納米機器人的目標是終結一切疾病,近日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研發的納米機器人成功清除了血液中的一種「超級細菌」和毒素,正逐步向「治療」這個目標靠近。

3.互聯。隨著人們對大腦的探索與理解,「腦機接口」這一名詞也被人們提出,如果讓大量的納米機器人組成一張精密連接的網絡並與人腦細胞建立聯繫,能夠讀取外界信息或發送大腦信號,或許可以讓我們與機器之間傳輸思想,下載思維,從而短時間內掌握大量技能與知識,達到「人機合一」。

總之,納米機器人這個神秘的領域,或許是迄今為止最為強大的技術,一旦完成,到底會把我們帶向何方,是走向永生,還是墮入毀滅?我們拭目以待……

Wu Z, Li L, Yang Y, et al. A microroboticsystem guided by photoacoustic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targeted navigation inintestines in vivo[J]. Science Robotics, 2019, 4(32):eaax0613.


相關焦點

  • 納米機器人發展前景令人鼓舞,未來值得期待
    納米機器人發展前景令人鼓舞,未來值得期待  Winnie Lee • 2020-12-01 11:44:08
  • 神秘的科學技術,納米機器人或重塑未來!
    機器人是幹嘛的?相信大家對於機器人的定義還是比較陌生,其實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比機器人更強大,沒錯,就是納米機器人!
  • 谷歌工程總監:人類在2029年可看到永生,納米機器人顯神威
    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曾派人去蓬萊島尋找長生不老的仙丹,可他最終如大秦帝國的坍塌一樣,逃不過命數化成了風中的一捧塵埃。如今永生這個話題,卻由谷歌工程總監掀起了驚天駭浪:人類將在2029年看到永生的可能性。而到2029年左右,我們將可利用納米機器人通過毛細血管以無任何損傷的方式進入人體大腦,並將我們的大腦皮層與數據云端聯繫起來,到時我們將創造出比今天更快捷、更深刻、更有趣的溝通方式。」
  • 神奇的納米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的設想,是在納米(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尺度上,研製可編程的分子機器人(也稱「細胞機器人」或「DNA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教授於1959年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未來有可能建造一種分子大小的微型機器,把分子甚至單個原子作為建築構件,在非常細小的空間裡構建物質。這意味著,人類可在底層空間製造任何東西。
  • 中國開發納米微操作機器人 未來電器可無限縮小
    記者昨日從中科院獲悉,一臺能夠在納米尺度上操作的機器人系統樣機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所研製成功,並通過了國家「863」自動化領域智慧機器人專家組的驗收。  測試顯示,在刻畫操作中,這臺納米微操作機器人在512個像素寬度的顯示區域裡,重複定位誤差小於5個像素,精度達1%以上;在移動納米碳管的操作中,重複定位精度達到30 nm;而在基於路標的定位測試中,其定位誤差小於4 nm。  專家解釋,一納米(1 nm)是10-9米,大約等於十個氬原子並列成一條直線的長度。
  • 納米機器人在不久的未來,會改變人類的生活嗎?
    早在2001年1月,美國國家納米研究機構成立,現在,全世界的研究機構都在想方設法將這些幻想變成現實。在未來的世界裡,納米機器人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為我們製造鑽石、艦艇、鞋子、牛排,甚至在我們的血液中穿梭,為我們醫治疾病。
  • 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
    除了帶貨、識別、運輸、卸載藥物,DNA機器人還可以被裝載上更多「邏輯門」,以實現更多功能——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目前在很多領域,智慧機器人已經可以幫人類完成高危、高難的工作。如今的機器人已不再只是「鋼鐵戰士」,生命基本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賦予納米機器人「血肉之軀」。這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DNA機器人,能在納米尺度上執行任務,因此它可以在人體細胞內發揮作用,這也讓很多科研人員看到了其在醫療領域的廣闊前景。
  • 機器人能否替代人類?疫情是否會繼續蔓延?AI醫學界尖峰對話
    智慧機器人能不能替代醫生和護士?以及該如何打破醫學界跟信息科學界、大數據相關技術人員之間的堅冰。也讓不少人看到,AI、大數據對於醫療衛生的貢獻,遠高於我們的預期。看到這裡,很多人都覺得好奇,「星辰大海」組合到底是誰,他們為什麼吸引這麼多人的關注。
  • 更高效、更智能 金銀納米機器人有望成抗癌利器
    天津大學藥學院李楠團隊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通過創新設計,將金銀作為納米抗癌藥物載體,同時也發揮治療作用,研發出更高效、更精準、更智能的新一代納米抗癌機器人。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生物材料》上。惡性腫瘤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威脅生命。
  • 陷入困境|炮姐最新季,納米機器人出動!
    在動畫中,講述了主角御坂美琴(炮姐)是能夠自由操縱電力的「電擊使」中最上位的能力者,擁有「超電磁炮」之名的她是在常盤臺中學就讀的中學生。在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動——「大霸星祭」期間,黑暗勢力綁架了炮姐的妹妹(複製人),並且打傷了炮姐的同學婚後光子,從而利用她的力量摧毀整個學園都市。在綁架炮姐妹妹的過程中,黑暗勢力所使用的武器是一個蚊子形態的納米機器人。
  • 未來醫療納米機器人能否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和成熟應用?
    打開APP 未來醫療納米機器人能否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和成熟應用? 而「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是本次上榜名單中唯一的機器人研究項目。 本次「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成功上榜「年度科學十大進展」,表明醫療機器人的發展正在朝著微型化、精準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前進,納米機器人正在成為醫療機器人發展的又一風口。  其實,納米機器人與醫療的結合在國際上早有研究。
  • 遞送藥物、修補細胞、改造基因,納米機器人將帶來怎樣的未來?
    對於機器人,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納米機器人也許您就不那麼熟悉了。說到納米,我們就會想到小,小的肉眼都看不到,要是未來出現了納米機器人,那到底是一件令人恐懼,還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呢?還是先來了解一下納米機器人的來頭吧~第一個使用納米機器人(nanobot)這個術語的科學家是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早在1959年,他在一次大眾演講中,提到了使用納米機器人來治療心臟病的概念。
  • 遞送藥物、修補細胞、改造基因,納米機器人將帶來怎樣的未來?
    對於機器人,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納米機器人也許您就不那麼熟悉了。說到納米,我們就會想到小,小的肉眼都看不到,要是未來出現了納米機器人,那到底是一件令人恐懼,還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呢?還是先來了解一下納米機器人的來頭吧~第一個使用納米機器人(nanobot)這個術語的科學家是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早在1959年,他在一次大眾演講中,提到了使用納米機器人來治療心臟病的概念。從那以後,人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想看看這些納米分子裝置究竟能帶來什麼奇蹟。
  • 納米機器人創造未來?也許是毀滅,比滅霸還恐怖的納米灰霧了解下
    生物技術被認為是納米技術可以廣泛應用的領域之一。癌症,讓所有人談之色變的萬疾之王,未來也許就會在納米技術面前不藥而愈。現在眾多的科學家都在爭相研究,如何製造出可以進入人體內,針對癌細胞的納米機器人。當百萬量級的納米機器人進入人體內後,就會隨著血液循環流動到全身各處,並且可以根據自身攜帶的基因靶向信息,分辨出癌細胞,並將癌細胞完全分解。達到完全治癒癌症卻不會傷及患者正常的細胞。
  • 天大藥學院研發出抗癌新對策 金銀「變身」納米機器人殺死腫瘤細胞
    內容提要:金銀不僅能做出精美飾品,還能「變身」納米機器人,成為抗癌藥。天津北方網訊:金銀不僅能做出精美飾品,還能「變身」納米機器人,成為抗癌藥。天津大學藥學院李楠團隊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通過創新設計,將金銀作為納米抗癌藥物載體,並發揮治療作用,研發出更高效、更精準、更智能的新一代納米抗癌機器人,相關成果現已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期刊《生物材料》上。如何精準識別並殺死癌細胞是目前醫學界的一大難題。
  • 「納米」可重構的活性液態金屬遊動納米機器人集群
    終結者》描繪了來自未來的液態金屬機器人「T-1000」,它能適應不同功能進行變形,即便被破壞成碎片,碎片依然能融化、運動並重新融合成原有的外形。液態金屬不僅活躍在文學藝術創作中,在科研領域,液態金屬機械的製造同樣吸引了科學家們的目光。
  • 納米機器人
    ,還不需要考慮安全問題,納米機器人是人類史詩級別的創新,人類要繼續勇敢的向這個偉大的領域進軍。 關鍵字: 醫療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
  • 納米的潛在「能量」,如何讓納米機器人「活」起來呢?
    這是一種把納米製造技術與現今所謂的臺式製造方法相結合的未來複印機。如果你需要一部新的蜂窩電話,你可以通過網絡購買一種製作蜂窩電話的方法。它將告訴你插入一個塑料片,把導電分子注人「色粉」盒中。納米盒將把塑料片來回移動,記下分子的型式,然後通過一定方法指引分子自行組裝成電路和天線。下一步是,納米盒利用不同的「色粉」加上號碼鍵、揚聲器和麥克風,最後製造外殼。
  • 百毒不侵、功能豐富的醫務機器人未來真的能取代人類嗎
    醫務「鋼鐵俠」來了未來可否取代人類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醫務機器人戰「疫」進入人們的視線
  • 你見過金銀做的納米機器人嗎?天津大學科學家研發出抗癌新對策
    金銀不僅能做出美輪美奐的飾品,還能變身納米機器人,成為抗癌藥。天津大學藥學院李楠團隊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通過創新設計,將金銀作為納米抗癌藥物載體,同時也發揮治療作用,研發出更高效、更精準、更智能的新一代納米抗癌機器人。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生物材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