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陝西。
距離西安2小時車程的地方,有一座名叫旬邑的縣城。旬邑歸屬鹹陽市管轄,地處關中北界、陝北南限,地理地貌已經屬於黃土高原的溝壑區,不過說起來還應該算是一座關中縣城。
旬邑這個地方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境內擁有眾多人文古蹟,很值得一遊。我去過旬邑好幾次,對這座縣城最深的印象不是幾個著名景點,反倒是自駕沿路看見的「奇異」景觀。
旬邑有一條「三水河」,是渭河的二級支流,號稱旬邑的「母親河」。旬邑縣的古名叫「三水縣」,或許也和這條河流有關。
三水河橫穿了整座旬邑縣城,我們遊覽完旬邑唐家大院,隨後沿著旬馬旅遊公路奔赴馬欄紀念館,走的這條路剛好與三水河並行。當我們穿行於旬邑塬梁峁縱橫交錯的黃土高原溝谷中,沿途臨河的峭壁之上,時不時看見許多如同馬蜂窩一樣的石窟洞穴,令我們十分驚奇。
出唐家大院不久,我們先遇到了「趙家洞石窟」。順便路邊的指示牌可以把車開到石窟下面,可惜我們去的時候,石窟旁邊有個鐵質大門緊閉,所以並沒能進入其內。趙家洞石窟的規模很大(文章第一張圖),遠遠看去,只覺山崖之上一個個方形孔洞密密麻麻,仿佛空中樓閣一般。只是不知道裡面究竟什麼樣?
自駕旬馬公路上,沿途兩岸石山之上能遠遠看到很多石窟洞穴,但因為不知道該如何抵達,便只能遠遠觀望。等到快到馬欄紀念館時,剛好馬路邊就有一座黑牛窩石窟。我們立刻停車,準備進去一探究竟。
站在路邊抬頭仰望,感覺黑牛窩石窟洞穴距離地面有幾米,必須藉助旁邊的梯子才能上去。其實等我們走上去才發現,這裡的石窟洞穴其實分了好幾層,洞連洞、洞套洞,大的洞有好幾平方米,小的洞人都站不直,而最低一層洞其實是能通到地面的。
這些石窟洞中好幾處佛像神龕,也有人居住過的痕跡,甚至還有廚房灶臺等設施殘存。
後來我查詢相關資料發現,旬邑石窟群遠遠不止我們看到的這兩處。從三水河下遊馬家河到上遊黑牛窩大概50公裡的路程中,還有官家洞石窟、馬家河石窟、寺溝佛石窟等7處石窟、30多處巖洞,洞窟數量數以千計。
歷史中關於旬邑石窟的記載也有很多,《三水縣誌》(旬邑舊稱「三水」)中曾記載:「綿亙數裡,棧道連雲,石梯落霞,網戶萬啟。」清代詩人周崇雅有詩《洞千正閣》,詩云:「嶺樓依壁下無地,雲閣飛空上有天」,也描繪了這些石窟洞穴的神奇宏偉。
旬邑境內規模宏大的石窟洞穴,也引起了很多專家學者的關注。據考證,這些石窟群的開鑿與佛教傳入中國有關。如今從新疆、敦煌、河西走廊一直到甘肅東部、陝西關中直至河南雲岡、龍門等地均發現有諸多石窟寺均與此有關。
旬邑這些佛教石窟寺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成為古人避禍避亂的「世外桃源」,據說解放前還有人居住在這裡。這些石窟群現在並不是景點,也沒有門票,如果有機會來旬邑旅遊,不妨來逛一逛這些神秘的石窟洞穴吧。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