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9月16日訊 舟山,因其獨特的氣候和海島環境,比較適宜蜂類繁殖和生存,馬蜂尤其多。
它學名叫作胡蜂,也叫作大黃蜂。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幹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而在舟山,有那麼一群義工,8年捅了近萬個馬蜂窩。
在舟山,它是常見的不速之客
去年9月,舟山富翅島上一名72歲的大伯上山砍毛竹,被馬蜂蜇咬了七八口,回到家裡毒性發作,當場休克倒地。120趕到時,老人已不治身亡。前不久,死者女兒又打電話向119求助,稱獨居的母親在家裡發現了馬蜂窩。消防將這條求助信息轉發給了普陀區新居民義工服務隊隊長楊秀青。
當晚,楊隊長帶隊驅車四五十公裡趕到富翅島,發現這裡確實有個碩大的馬蜂窩。身著防護服的楊秀青拿出撒手鐧——一罐雷達滅蚊噴劑,點火即燃。他先將峰巢口用噴火燒一下,堵住馬蜂出口,然後立即一盆水澆去,接著迅速用袋子將馬蜂窩整個兜住,帶到室外徹底殺滅。
浙江海洋大學位於舟山長峙島上,一個暑假後,校園裡多了很多馬蜂窩。9月13日晚上,學校求助,楊秀青又帶隊經過4個小時的「戰鬥」,將校園內7窩馬蜂成功剿滅。這7個大馬蜂窩中,最大的一個長1米,形狀特別像一個大冬瓜。因為學校裡經常可見馬蜂,楊秀青不光幫忙滅蜂,還給學校保安培訓,教他們自己處理一些比較簡單的蜂巢。
為什麼舟山馬蜂這麼多?楊秀青分析說,首先和舟山的地理氣候環境有關。北方,只要氣溫降低,馬蜂基本就沒有了。可是在舟山,由於氣候溼熱,每年10到11月,還能看到馬蜂。
另外,舟山有著豐富的食物供給。「馬蜂做的窩含有蜂膠,那是馬蜂吃了半腐的蔬果分泌出來的,譬如葡萄皮等,舟山盛產各種水果。另外,舟山的魚蝦特別多,馬蜂最喜歡。」楊秀青說,海貨半乾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成群的馬蜂飛過來偷食。
「馬蜂的壽命只有七八月,所以不去弄它,也會自然死掉。」楊秀青說。只有準蜂王會越冬。
8年,義工隊捅了近萬個蜂窩
61歲的楊秀青是河南西峽縣人,來舟山20年,目前在一家民營醫院從事管理工作。他牽頭組建的普陀區新居民義工隊,從8年前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有1000多名志願者。他們中,約有50人,是專業滅峰隊的。
楊秀青的滅蜂隊有多忙呢?數字說話——8年來,他們的滅蜂行動達到了9800多次,「夏秋的時候,每天晚上都要出動。」
楊秀青從少年時代開始,就與胡蜂打交道。
他回憶說,小時候,鄉親們去山上開荒,經常被胡蜂蜇。他10歲那年,父親被馬蜂蜇傷住院。從那以後,每天放學,只要聽說哪裡有馬蜂窩,他就戴著草帽,穿著厚衣服,抱著麥稈去山上燒馬蜂窩,那些經歷讓他練就了爬樹不恐高和馬蜂作鬥爭的一身本領。
如今,民間義務滅蜂隊配置的裝備都是專業的,有皮卡車、爬梯、防護服、鏟刀、鉗子等等,「並不是所有的馬蜂都要殺滅的。8年來,我們放養了500多巢蜜蜂和200多巢馬蜂。有些放到山上,有些送給養殖戶。蜜蜂可以授粉,馬蜂可以殺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