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問」不解,關中平原城市群氣候難成

2021-01-22 陝西法制網

地下1.5千米,秦嶺即將被鑿穿,引漢(江)濟渭(河)引水隧洞已完成94公裡。從底部正脊橫穿秦嶺在水利建設中尚屬首次,每掘進一米都極為不易,目前離貫通只剩4公裡。

地表,西安像一隻八爪魚伸展著高鐵觸手,西(安)銀(川)高鐵建成,預計年底前具備通車條件;西(安)延(安)高鐵已進入施工階段;西安至十堰高鐵可研報告獲批。

臨空,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破土動工,這標誌著陝西民航發展史上規模最大,同時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民航工程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在陝西省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鎮化發展重點工作任務》中,上述幾項工程是被點名強調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西安作為關中平原「最靚的仔」,自然是通衢樞紐和核心城市。

從2009年的「關中—天水經濟區」(關天經濟區)到2018年的「關中平原城市群」,作為僅次於成渝城市群的西部第二大城市群,經濟區規劃及調整促進關中區域經濟增長嗎? 「西安為何落後於其他省會城市」等「十問」是否有答案了?

關天經濟區合作機制欠缺

關天經濟區以大西安(含鹹陽)為中心城市,寶雞為副中心城市,轄陝西省西安、銅川、寶雞、鹹陽、渭南、楊凌、商洛一區三縣和甘肅省天水等共計65個區縣、962個街道(鄉鎮)。經濟區2009年經國務院批覆通過,發展規劃期間是2007—2020年。

關中-天水經濟區在全國的位置/搜狐城市

今年是關天經濟區規劃收官之年,綜合來看,發展現狀與規劃目標之前存在很多差異。首先,經濟區經濟確實得到了提升,以2020年上半年中心城市各項指標來看,經濟區規劃的GDP目標能夠完成。但從「秦嶺違建別墅」到祁連山生態破壞,從經年不息的霧霾到渭河水資源困局,發展代價不小。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其可持續性不容樂觀。

關天經濟區主要量化指標進展

其次,經濟區城市建成區人口有所減少,大城市與特大城市偏少,而且僅有的核心城市西安,輻射力也堪憂。2018年西安GDP為8349.86億元,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9位,僅相當於中原城市群核心鄭州的82.3%,成渝城市群重慶、成都的41%和54.4%,總量遠不及廣州、深圳、武漢、杭州等一線、新一線城市。

關天經濟區的人口比重及密度/搜狐城市

城市群內城市分化較為明顯,西安與其他市(區)經濟規模差距較大,2018年除西安外,有2個市(寶雞鹹陽)經濟總量突破2000億,其他市均低於2000億,西安市經濟總量(8349.86億元)是最低的楊凌示範區(150.46億元)的55.5倍。

此外,關天經濟區內各個行政區的產業大致趨同,包括裝備製造業、文化旅遊產業以及能源產業在內的三大主導產業,且上遊和下遊產業間的聯繫不緊密,產業鏈條不完整。另外,條塊分割的產業特徵明顯,各產業融合度較低,且經濟區獨有的高校資源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關天經濟區地方政府合作運行機制示意圖

更為重要的是,關天經濟區的合作機制並沒有一個系統的組織形式,只是針對區域發展組織開展了各種會議、論壇和座談會,也沒有固定的主題限定和職責分工,與東部的政府合作機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創新體系建設仍相對落後,行政壁壘難於破除,跨區域合作思想觀念仍較保守,實質性跨區域制度安排緩慢。

四個新成員「爹不疼娘不愛」

在原有關天經濟區建設的基礎上,2018年,國務院批准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可以看出,關中平原城市群在原有經濟區基礎上,增加了平涼、慶陽和運城市、臨汾市4個市,範圍由僅涉及甘肅和陝西兩省擴展到甘肅、陝西、山西三省,是關天經濟區和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的進一步延伸和整合。

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範圍圖

2019年,陝西省統計局發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研究》相關數據表明,從經濟總量看,關中平原城市群GDP總量佔全國2%左右、西安核心地位顯著;從產業結構看,二產三產均衡發展,多數市(區)以二產為主導;從增長驅動看,投資驅動為主,西安外貿水平領先;從居民收入狀況來看,增速總體較快,但是城市間收入水平差距較大。

關中平原城市群主要經濟指標

雖然相比此前的關天經濟區增加了4個市,但關中城市群經濟總量相對偏小。2018年關中平原城市群GDP為20767.34億元,總量雖高於山西、甘肅,但僅相當於陝西的85%,河南的43.2%,四川的51.1%,甚至低於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佔廣州的90.8%,深圳的85.7%)。

同時,一方面,城市群內大多數城市經濟增長仍過度依賴投資驅動,投資增長多數快於GDP;另一方面,2018年運城、臨汾、天水、平涼、慶陽等5個欠發達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出現負增長,這勢必影響整個區域城市的產業布局調整和新動力形成。可見,新加入的4個市不是增量是減量,堪稱「弱勢群體」,屬地省會太原和蘭州距離遠也帶不動。

關中平原城市群居民收入情況

此外,之前經濟區存在的城市分層、產業分化問題依然存在。從城市規模及密度來看,關中城市群呈現「金字塔型」結構,平均規模不大,中小型城市發育,大城市少且集聚在西安周圍。而且城市群聯繫極化現象明顯,「普遍弱聯繫、個別強聯繫」。雖然西安、鹹陽、長安區形成強聯繫三角帶,但與大部分城市聯繫較弱且空間位置集中導致輻射範圍重疊,限制了輻射力。

從城市群內各城市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看,2018年,除西安、天水、平涼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0%以外(西安61.9%、天水55.4%、平涼51.5%),其他城市均低於50%,最低的寶雞市僅有29.5%;在第二產業中,群內各城市大多傳統製造業佔比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明顯滯後,發展仍表現為粗放模式。

關中平原城市群產業構成

從資源環境看,該城市群內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3,且空間分布不均,渭河、汾河流域部分區段水質汙染嚴重,地下水超採問題突出,大氣環境汙染情況嚴峻,重汙染天氣頻發,環境容量接近極限。這些也是「引漢濟渭」等大型水利工程的背景所在。

西安「實力不夠、家底不厚」

從經濟區到城市群,這塊古老的土地被賦予的名稱不同,但問題卻是延續一致的。區位交通、歷史文化、科教實力、礦產資源,是這裡的優勢。如果說關中平原城市群想要實現規劃中的藍圖,那麼「旗艦」西安的表現就很關鍵。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西安成為全國第9個、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家中心城市。「要讓每一個『群友』都有獲得感。」 2018年,西安前市長上官吉慶接受採訪時說,作為關中城市群的『群主』,這是西安應有的責任和擔當。「首先要做強自己。」上官吉慶坦言,目前西安自身實力還不夠強、家底還不夠厚。

2019年省會城市GDP,西安排名第十一位

西安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西安市生產總值4575.09億元,同比增長2.8%。今年一季度為2095.65億元,同比下降4.1%。去年西安市GDP為9321.19億元,並有望於2020年跨越萬億元大關。西安全市面積10752平方公裡,2019年末常住人口1020.35萬人。

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為什麼會落後於許多兄弟省會城市?很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2017年,西安時任市委書記王永康給出了很全面的答案——西安之所以落後於他人,是因為有「十個短板」亟待補齊。 「十個短板」由王永康在西安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提出,又被稱之為「西安十問」。

西安「十問」

有西安市官員向媒體記者坦言,上述「十問」雛形多年來一直在西安體制內流傳,但也僅僅是流傳而已。因為前任許多西安市領導自認為自己的治下西安的「幸福指數」已經很高了,所以從內心裡他們不願意承認「十問」所言的現實和差距。

這種不願直接面對,反而導致「十大短板」越來越突顯,和其他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如今,距離西安「十問」的提出已經過去三年了,這十個問題依舊沒有明確的答案。關中平原城市群「群主」迷失,其帶動作用自然無從談起。

亟需三省議事協調機制

雖然「十問」難解,但是西安主政者畢竟曾提出了「輻射帶動、示範引領、服務支撐」三條路徑,以支撐西安當好「關中平原城市群」的「群主」。然而,城市群崛起更大層面的助力在於三省之間的合作。

關中平原城市群橫跨陝西、山西、甘肅三省份,屬於地域毗鄰、經濟相融而形成的城市群。按照城市群規劃發展要求,對每個城市適合發展什麼、應該發展什麼才能實現群內最優發展都有明確定位,這不僅涉及各城市的產業調整、主體功能調整,也將會對各城市的經濟增長速度、財政稅收以及發展利益產生深遠影響。

關中平原城市群空間格局圖

陝西統計局發布的研究報告稱,由於關中平原城市群內的三省份納入城市群的城市地位差異較大,政治地位不對等,且目前尚未建立強有力的議事協調機制,地區之間很難達成統一共識,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勢必阻礙經濟資源的自由流動和跨地區的經濟合作,如果不打破這種行政區桎梏約束,群內城市互相博弈的現象將屢見不鮮,合作共贏的場景將少之又少,跨區域的大項目也將很難落地。

行政壁壘難破,好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在持續推進中,除了西安擴機場、修高鐵之外,陝西交通廳發布的消息顯示,「十四五」規劃方面,陝西擬構建「2347」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2座機場、3條高鐵、4條城際、7條高速公路)以及布局「兩縱四橫」綜合運輸通道。關中平原城市群的「物理」聯繫越來越緊。

關中平原群交通網絡示意圖

不過,作為城市群內的龍頭省份,陝西如果不積極協調其他兩省份相關地區加強協作,城市群整體優勢將難以形成,相關規劃文件也將流於形式,無法推進落地。直到今年3月,關中平原城市群三省才確定建立規劃實施聯席會議制度。路,還遠著呢。

文/搜狐城市肖義強

參考資料:

葉帥.我國地方政府合作的區域特徵與運行化制研究

周翼.關中平原城市群城市聯繫與影響範圍分析

王妙妙.關中—天水經濟區與全國經濟聯繫測度及演變特徵

張強.關中—天水經濟區區域經濟的差異與空間格局探析

王保忠.新時代關中-天水經濟區創新體系及產業升級路徑

協同發展聚合力 揚帆起航正當時.陝西省統計局

為啥落後於很多省會?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提出這十問亟待破解.華商報

作者/來源:搜狐城市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陝西省《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發布,將加快楊凌現代...
    12月13日,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陝西省《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方案中提到,到2035年,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功能完備的城鎮體系全面建成;強化大西安龍頭引領作用,建設代表國家形象、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中心城市。《規劃》中多次提到「楊凌」,成為繼國務院《批覆》之後,指導楊凌示範區發展的又一重大歷史機遇。
  • 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按下「快進鍵」!
    6月5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2018年,國務院批覆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批覆精神,加快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張寶通:發揮大西安的輻射帶動作用,向國際大都市挺進
    中心城市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群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不能把城市群的發展和中心城市的發展對立起來,否定中心城市在城市群發展中的核心作用。我在首屆大關中論壇上提出的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就同時考慮了大關中城市群的發展,被國務院批准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採納,成為總戰略。我向主持《規劃》編制的國務院西部辦副主任曹玉書提議,把寶雞打造成大關中的副中心,寫進了《規劃》。我還提出陝甘寧老區要打造新龍頭,引領陝甘寧,融入環渤海,把榆林打造成陝西的第二極,形成雙極結構。
  • 陝西將新建一座機場,遠期定位西安第二機場,你知道是哪座機場嗎
    陝西省這個西北大省的省會城市西安有我國八大樞紐機場之一的,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它也是世界前百位主要機場,如今靠近西安市的渭南市,也屬於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了一座新機場,那就是以有五嶽之一的稱號「華山」命名的華山機場,這座機場也備受到大家關注。
  • 58同城關中招聘求職數據:企業平均支付月薪5730元 普工崗位求職...
    日前,58同城發布關中城市群招聘求職大數據,以3月9日-3月15日為統計時段,對這一區域復工復產中的招聘和求職情況進行分析,勾勒出關中城市群人崗供求畫像。
  • 中國四大平原:人口最多的是華北平原,你在哪個平原?
    東北平原處於溫帶和暖溫帶範圍,有大陸性和季風型氣候特徵。夏季短促而溫暖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杭州灣以北沿江平原,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100~400千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蘇沿江平原、裡下河平原及長江三角洲平原等6塊平原組成。
  • 另一個角度看明朝城牆倒塌:全球變暖,西安氣候或回歸隋唐時代?
    西安的明代秦王府以夯土為外牆主體,可說是古代建築業的傳統。 另外,關中平原的歷史變遷也體現了氣候因素的作用。從西周到秦漢時期,關中平原由於溫暖潮溼,一直是中國的農業經濟中心,曾承載了大量人口。陝西的很多山區,當時還都是原始森林,生活著大量野生動物。據《逸周書》記載,周武王在滅商後的一次狩獵活動中,捕獲到「虎二十有二,貓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羆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
  • 西安「北跨」,揭秘中軸線上的新坐標
    西安同樣如此,千年發展中,一條由長安路、未央路構成的中軸線,見證了城市形態的不斷演變。只是隨著時代變遷和城市擴張,新老城區的疊加,城市核心區的變更,導致中軸線概念越來越模糊。直到2018年,國家發改委在《關於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中,給西安定調:要形成多軸線、多組團、多中心格局,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 《中國城市群地圖集》發布
    ,通過研究揭示了城市群形成發育與空間成長的基本規律,提出了城市群空間範圍的識別標準,從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政策角度出發,提出建設由五大國家級城市群、九大區域性城市群和六大地區性城市群組成的「5+9+6」的中國城市群空間結構新格局,於2010年和2016年連續兩次發布了《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進一步結合國家批准實施的各類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完成了由300多幅地圖組成的《中國城市群地圖集》。
  • 亞洲十大平原都在哪?第一是東北平原7倍多,中國4大平原上榜
    第一是東北平原7倍多,中國4大平原上榜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路平原是世界五大基本陸地地形之一,指的是地面平坦或者欺負較小的一個較大區域,主要分布在大河兩岸和瀕臨海洋的地區,平原主要有兩大類型,獨立型平原和從屬型平原,獨立型平原比如長江中下遊平原等,從屬型平原比如關中平原等。那麼亞洲十大平原都是哪?
  • 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2019
    基於「基本面+市場面」兩個層面27個指標分析,中國城市群中,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長江中遊發展潛力居前,之後是海峽西岸、山東半島、中原、遼中南、關中平原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
  • 陝西境內最搶眼的三個城市,不是延安、安康,西安、漢中也落選
    陝西簡稱「陝」或「秦」,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位於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遊,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陝西省地勢呈南北高、中間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種地貌構成,其中黃土高原佔全省土地面積的40%,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橫跨三個氣候帶,陝北北部長城沿線屬中溫帶季風氣候,關中及陝北大部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陝南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 新長徵路上「十問」振聾發聵 加速補齊西安發展「十大短板」
    「十問」振聾發聵,加速補齊西安發展「十大短板」。(資料圖片 記者 雷偉東 攝)   大事之六 2017年8月24日至25日,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十問」西安發展「為什麼」,振聾發聵,引發熱烈反響。會議通過了《中共西安市委關於落實「五新」戰略加快補齊「十大短板」的決定》。
  • 西安連續收穫4個藍天 PM10成首要汙染物
    3月14日,記者從國家空氣品質監測平臺了解到,西安已連續收穫4個藍天,首要汙染物是PM10。  3月13日,關中城市群再次收穫全域空氣品質良,各市空氣品質整體狀況較為相近,西安空氣品質指數為92,屬於良,至此我市已連續收穫4個藍天。
  • 關於西安最遠的區-周至,這還是黃土高原嗎?致歉
    各位看官大家好,昨天發布了一篇文章:西安最遠的區-周至,這還是黃土高原嗎?關於此文中,很多網友指出西安不屬於黃土高原,而是關中平原,給大家帶來的誤解,用詞不當,再此我表示歉意。我重新查閱了關於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的資料。
  • 關中霧霾為何易聚難散? 解讀關中地區霧霾成因及對策
    近期,頻繁襲來的嚴重霧霾讓關中地區的群眾心中憂慮。在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在陝督察期間,霧霾問題也是群眾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短短30餘天,環保督察在大氣汙染監管上形成高壓態勢,讓全社會共同感受到「環保風暴」的壓力、責任和效果,有力提升了全民參與防治的信心。  「關中地區的霧霾成因是什麼?」「霧霾為何易聚難散?」「到底該怎麼治理?」「什麼時候能徹底根治?」
  • 除了三大平原,中國最有價值五塊平原(盆地)
    眾所周知,中國有三大平原,分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東北平原面積最大,相當於德國的總面積,約35萬平方公裡,由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三江平原組成。華北平原次之,約3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義大利的面積,由海河平原,黃淮平原,遼河中下遊平原組成。
  • 愈發「南方」的西安,雨還要下多久?
    一切都是西安氣候使然 零距離接壤秦嶺的西安城,地處東南沿海溼潤氣候向西北內陸乾旱氣候的過渡帶上,兼有兩種類型氣候特徵,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10月底,是西安秋季氣候的一個最主要特點,也是西安最主要的天氣災害之一。
  • 「2020年度成都平原城市群大氣臭氧多維成因解析與管理防控體系...
    11月25日,「四川省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建設駐點跟蹤研究項目——2020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大氣臭氧汙染多維成因解析與管理防控」課題驗收會在成都召開,會議由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錢駿主持,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西華大學和成都市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技術保障中心等項目成員單位代表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