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包月」?愈發「南方」的西安,雨還要下多久?

2020-12-07 騰訊網

從國慶黃金周開始,「秋老虎」退隱山林,西安仿佛就開啟了雨水「包月」模式,綿綿的秋雨一下就是十多天。

氣蒸雲夢澤,波撼西安城

持續陰雨的漢長安 攝影悅西安

古都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持續陰雨的美陂湖 攝影悅西安

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不僅詩意,還有些後現代主義

持續陰雨的長安立交 攝影悅西安

社交媒體上關於西安雨水的討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悅君亦發起了話題,可謂各抒己見。

在社交平臺吐槽互動自然是調節心情,打趣之外,我們不妨再來探討一些氣候話題:這場優柔寡斷連綿不絕的雨,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切都是西安氣候使然

零距離接壤秦嶺的西安城,地處東南沿海溼潤氣候向西北內陸乾旱氣候的過渡帶上,兼有兩種類型氣候特徵,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雨後秦嶺彩虹攝影悅西安

來自西伯利亞的季風與太平洋的暖溼氣流,共同孕育出的溫帶季風氣候,使西安呈現出四季冷暖乾濕分明的特點。

相信大家經常會感覺到,西安的春天往往升溫迅速,乾燥多風,印象裡襯衣還沒來得及穿,短袖便換上了。

到了夏季,則很炎熱,日照強烈,並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晝夜溫差,除此之外,秦嶺使氣流被地形抬升,形成充沛的降水,並多以雷陣雨的形式,在西安盛夏出現。

冬季,西安完全交由乾燥的西北季風控制,水汽難以抵達,所以氣候乾冷,雨雪偏少。從數十年以來的冬季降水量上看,「大雪紛飛」在西安實際上並不常見。

試著回憶一下,是不是西安時常整個冬天都沒有下雪,致使感冒頻繁發生?

有趣的是,西安最為溫和溼潤的當屬秋季,常有連陰雨發生,並且伴隨大幅降溫。而影響西安秋季最為廣泛的,就是華西秋雨了。

談起連陰雨,幾乎所有人都能脫口而出它的代表:梅雨。然而除了梅雨之外,可能就沒多少人知道華西秋雨的存在了,它同樣是連陰雨大家庭裡一位不可缺少的成員。

華西秋雨可以從9月持續到11月份左右,持續時間長則是其最鮮明的特點,它可以覆蓋重慶、四川東部、貴州北部陝西關中陝南地區、寧夏南部和甘肅南部等等。不過由於秋季暖溼氣流通常不及盛夏,因而降雨強度並不是特別大,比較纏綿。

華西秋雨地理特徵 中國天氣網

之所以在這個時間會出現連綿的秋雨,是因為到了秋天之後,副熱帶高壓南退,從西北太平洋「遠道而來」的暖溼空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華西地區,使得這裡具備了比較充沛的水汽條件。

與此同時,冷空氣勢力逐步加強,前往華西地區和水汽一同「湊熱鬧」,冷暖空氣在我國西部地區頻頻交匯,便形成了連綿不斷的秋雨。

雨後放晴秦嶺山脈 攝影悅西安

華西秋雨即秋淋天氣最晚能持續到10月底,是西安秋季氣候的一個最主要特點,也是西安最主要的天氣災害之一。但倘若西安秋雨和夏雨間隔時間較短,就會明顯感覺到「這雨下個沒完沒了」。

1983年的才是最強秋雨

華西秋雨,關鍵在秋。西安的秋淋通常發生在秋季,自1950年以來,西安市秋淋天氣發生的氣候概率為43.0%。

不過,歷史上強度最大的秋淋出現在1983年,降水量尤其充沛。而持續時間最久的則出現在了1984年,整整下了33天雨。

2011年,1981年和1976年的秋淋降水強度也都較大。相比這幾次秋淋現象,無論是從持續時間還是降水量來看,2020年的雨水要「溫柔」許多,本周六即會放晴。

本周六即將放晴

華西秋雨TOP10

悅君翻閱公開資料還梳理出了統計表,不難看出,60年代初期,華西秋雨在西安經歷了穩定上升期,從1984年後開始進入下降的氣候背景,至1998年達到乾旱的峰值。

從2003年又開始步入上升期,2011年達到降水的高值,2012年又開始進入下降趨勢。

雨後太液池 qutaojay

2020年,我們明顯感受到西安雨水較多,西安也愈發溼潤。但事實上,影響關中氣候甚至陝西氣候的因素極其複雜,且是極其龐大,時間跨度以十年為單位計量的宏觀概念,無法以單獨的年份來下定義。

此前網絡有傳言是大壩的修建等因素,微乎其微,但厄爾尼諾的確為考量之一,上世紀80年代以來,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發生頻數明顯增加,強度明顯加強,是我國氣候異常的一個強信號。

通過對數十年間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對西安市秋季9-10月降水量的影響分析,其與西安秋淋有著明顯的關係。簡單的說就是,當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時西安秋淋顯著偏弱,且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偏強時無秋淋天氣發生。

秦嶺浮萍 悅西安

總的來談,由於緯度較低,自古以來西安的降水量在北方城市中確屬充沛,加之水流流速較緩,利於有機物的沉積,因此關中平原土壤較為肥沃,這也為西安贏得了「天府之國」的美譽。

當然,隨著近幾年秦嶺生態環境的保護,關中氣候變得越來越溼潤,加快了冷熱氣流的對流,從理論上講,這對於城市發展來說是相當利好。

我們的真誠建議

秋淋多為持續性連陰雨,其範圍廣、雨量大、持續時間長,並非突發性的短時強降水,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考慮的則是如何千方百計的規避災害發生。

減少登山攀塬

在地質獨一無二的關中地區,溼陷性黃土是考驗所有人的最大難題。溼陷性黃土是一種特殊性質的土,其土質較均勻、結構疏鬆、孔隙發育。在未受水浸溼時,一般強度較高,當在一定壓力下受水浸溼,土結構會迅速破壞,產生較大附加下沉,強度迅速降低。而秋雨綿綿,此時最容易發生的便是滑坡、泥石流、塌陷等災害。

2011年秋淋,白鹿塬北坡就曾發生數次山體滑坡,相關人員被埋,並直接導致11.12千公頃農作物絕收。2014年秋淋,陝南鎮安發聲泥石流,掩埋數人;210國道銅川段護坡坍塌,交通受阻,計程車被泥沙石塊衝擊。

雨後灃河溼地 攝影悅西安

故在秋淋天氣時,應絕對避免登山,攀塬等遊玩活動,也切勿前往河邊、湖邊、水庫等處逗留。

城市自然和諧發展

快速的城市化考驗西安治水能力,城市的急劇擴張,大面積的土地被鋼筋水泥硬化,使本來「會呼吸的地面」變得無法滲水,自身失去了排水功能,這需要我們群策群力,運用智慧去順應自然,改造城市。此外,連續陰雨必將影響大基建背景下城市各重點項目的工程節點,需對工期有天氣預判。

雨後觀音禪寺落葉 攝影悅西安

「謠言粉碎機」

在如今的網際網路社會,一些信息可能數據嚴重失實但大量傳播,甄別網際網路信息時,擦亮雙眼,建立自我思考能力。

關於西安的氣候和雨水,你怎麼看?不妨留言探討。

來源:悅西安

編輯:李薇 審核:王舒

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早晨西邊天上掛彩虹 今日雨水將抵達西安
    早晨西邊天上掛彩虹 今日雨水將抵達西安時間:2016-07-07 14:45:32來源:華商網-華商報作者:毛蜜娜編輯:  劉先生急忙拍下了幾張照片,發到了朋友圈裡,他說,早上看到彩虹,還是第一次。朋友圈的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驚奇,大家都在問,早上出現彩虹,是不是天有異象?  對此氣象專家表示,早上出現彩虹,是因為初升的陽光照射在積雨雲反射出彩虹。劉先生觀察到的這個彩虹出現在西側,東邊日出西邊雨,預示著一場雨水即將到來。  今天雨水就要抵達西安啦,大家好好享受清涼。
  • 抗美援朝老兵訪談錄⑨丨包月祿:率先丟出一枚手榴彈,衝鋒在前奪下「白虎團」團旗
    在1953年突襲「白虎團」戰鬥中,衝鋒在前,奪下「白虎團」團旗,如今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從參軍入伍,到正式退休,包月祿輾轉多地,在不同的崗位貢獻力量。300多裡一個來回,少年包月祿病倒在床,「根本沒有看病的可能,地主還找人把我抬了出去,怕我死在他家。」直到1950年解放軍到家鄉駐紮了下來,包月祿的苦日子才總算熬到了頭。因為機靈能幹,被解放軍一名姓常的排長相中,18歲的包月祿參軍入伍。沒多久,就跟隨部隊奔赴朝鮮戰場。回憶起戰火紛飛的年月,包月祿情緒激動。
  • 日本埼玉天空下起神秘「黑色雨」,雨水像黑色油漆
    雨水,正常都是透明無色的。但是,你們看過有顏色的雨嗎?據英國《每日星報》 3月5日報導,近日日本網友在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上分享了一個神奇現象,在連續幾天雷暴天氣後下起了綿綿細雨,甚至在東京北部埼玉縣還下了一場神秘的「黑色雨」。
  • 農業氣象:南方5月雨水多 謹防稻飛蝨發生發展
    5月23日,我國南方5月以來的第五次強降雨過程結束。預計未來10天,江南、華南及貴州等地雨水仍多,不利於進行農業生產,而且近期天氣條件容易引發稻飛蝨等蟲害,需加以防治。    一、稻飛蝨已大量遷入我國南方稻區並發生危害    5月以來,南方大部出現5次明顯降水過程,陰雨日數多、溼度高,以及大部地區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下,適宜的溫度和較高的相對溼度利於稻飛蝨遷入和發生發展。
  • 南方冬天雨越來越多,網友:快變成地中海氣候了
    近日,來自中央氣象臺的監測數據顯示,在從12月21日-1月10日的21天裡,南方很多地方的累積降雨日數已經達到了15天以上,湖南、江西、貴州等地更是超過20天。比如貴州遵義,過去21天裡下了21天的雨,每天都在下雨!由於持續的陰雨天氣,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數據也顯示,過去20天我國西南、長江中下遊多地的降水顯著偏多,局地偏多達到200%以上!可見今年南方冬天的雨確實是太多了。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常識備考:南方「雨一直下」的原因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常識備考:南方「雨一直下」的原因,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氣象局在如此大的輿論壓力下不得不出來解釋下「流浪太陽」的原因。今天我們就藉此機會複習一下相關地理知識吧。   厄爾尼諾現象   按照氣象局的說法,如今南方的連日陰雨天氣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厄爾尼諾現象主要是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
  • 西安今夏為啥這麼涼快這樣的天氣還能持續多久……
    為何今年雨水特別多?造成今年天氣異常的原因有以下兩個: 01 首先,持續性降水是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發生的
  • 西安昨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最高溫突破40℃的有:西安、戶縣和華陰均為40.1℃,高陵和渭南均為40.3℃,臨潼40.5℃。陝北因為緯度偏北,海拔較高,氣溫比關中、陝南要低一些。省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田武文說,氣象臺說的溫度是自然的空氣溫度,觀測站設立在地勢開闊、有植被、通風的地方,而且是1.5米的高度,但是人們的體感溫度,還要受城市熱島效應等影響,比如水泥地面、汽車尾氣等,所以人們會感覺更熱一些。
  • 大數據看歷年端午天氣 南方多雨北方晴
    中國天氣網訊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中國天氣網通過數據分析了1981年至2010年端午假期期間的氣候大數據,看哪些省會級城市最常見晴天,哪裡最常遭雨水。華南警惕龍舟水西南亦多雨數據顯示,省會級城市中,南方城市包攬了歷年端午同期降雨降雨概率的前5名。
  • 南方人注意,這個十一雨水特別多!權威預報:局部下7天
    9月30日下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我國東部地區的京津冀和江浙和天氣轉好,但實際上一道廣闊的雨帶已經在陝甘寧到華南沿海形成,這仍然是我國冷空氣活動頻繁、很多地方沉浸在溼冷陰雨中的表現,而靠近水汽源頭的華南雨下得還特別猛,9月30日下午深圳市寶安區、龍華區分區暴雨黃色預警還升級到了暴雨橙色預警。
  • 一場秋雨一場涼,岱山的雨還要持續多久……
    那麼問題來了,這雨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停呢?目前,我市定海區、普陀區和岱山縣氣象臺均已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嵊泗已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預計今天我市陰有中雨,夜裡轉陰有時有小雨,最高氣溫24度;明天雨水暫畫休止符,陰到多雲,最高氣溫26度,最低20度。岱山具體天氣為什麼一場秋雨一場涼?
  • 雨還要下多久?啥時起風降溫?
    在小編的不(絮)懈(絮)努(叨)力(叨)下雨如約而至今早上班路上你挨澆了嗎17日19時至18日11時,我市普降大雨,市區、旅順和長海個別站點出現暴雨。雨多大,不能憑感覺必須數據說了算何為「強降雨」?相關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和預案要求,必要時果斷堅決組織撤離尾礦庫下遊居民和人員,並做好安置工作,確保極端天氣下非煤礦山、尾礦庫安全。
  • 讚美雨水的詩句 描寫雨水節氣的詩詞雨水著名詩句關於雨水的諺語
    2月19日我們將迎來雨水節氣,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古人吟詩作賦讚賞春雨,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雨水的詩詞吧。  有關雨水節氣的天氣諺語很多,特別是在長江流域和江南廣大地區廣為流傳的諺語有:  雨水日晴,春雨發得早。(贛)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滿。(湘)  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穀雨。(贛)  雨打雨水節,二月落不歇。
  • 統治地球上億年的恐龍,竟然依靠的是一場下了幾百萬年的雨
    連續下幾天的大雨,河流暴漲,水位增高,土地吸水飽和以後,如果雨還接著下就會形成洪災。今年南方的雨水太多導致各省都出現了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不過連續陰雨天數也就二十來天,曾經的地球上出現過連續潤溼期幾百萬年,也就是說幾百萬年都在下雨。
  • 南方暴雨預警27天,什麼樣的雨稱為暴雨?1mm降水量有多少?
    南方遭遇強降水,6月2日-28日,連續發布暴雨預警27天,持續時間近年少見。我們在為受災人員祈禱的同時,也不禁會想暴雨是指多大的雨?降雨量是如何測得的?——什麼樣的雨稱為暴雨?形容雨勢大小的詞語很多,比如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 中央氣象臺:未來10天淮河流域多雨 南方降水減弱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記者 於文靜 王希)據中央氣象臺消息,8日,南方地區的降水將進一步減弱,強降水的區域呈片狀分布於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地區、黃淮、江淮及四川盆地等地。未來十天,主雨帶將位於淮河流域,9日至13日淮河流域將出現持續性降雨。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生活無不讓人嚮往,農村雖然不比城市的繁華,但卻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在這裡,農人們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卻很知足。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近期南方到底潑了多少雨?最新統計結果來了,看圖文大數據
    新華社據@中國天氣 6月11日發布 自6月1日進入主汛期以來,江南、華南等地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廣東等地遭遇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多地降雨量打破歷史同期紀錄,廣東龍門局地雨量超過1000毫米,桂林陽朔一天下完北京大半年的雨。
  • 2億年前,地球下了一場持續500萬年的雨,導致一半生物滅絕
    筆者-小文每到四月份,我國的南方地區就會進入「雨季」,大大小小的雨會伴隨著我們每天的日常,但中國的南方並不是地球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但長期降雨的地區卻要面臨著城市地下水道堵塞、洪災甚至是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因此,過多的雨水並不是好事,而在距今約兩億年前,地球就下了一場持續500萬年的雨,直接導致過半的生物滅絕了。在距今約2.3億年前,地球的大陸還是連成一片的,科學家把地球的原始大陸稱為「盤古大陸」,當時地球的環境非常惡劣,地表上遍布著火山和巖漿。
  • 全球很特別的國家,每年都會下「魚雨」,下的雨都是大量的活魚
    就比如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世界上最特別的國家,每年都會下「魚雨」, 這種極為「神奇」的現象就吸引來了眾多遊客的旅行,這個國家就是位於中美洲的多山國家宏都拉斯共和國,被聯合國評為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宏都拉斯,由於工業基礎薄弱,農業佔據了國家主體經濟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