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慶黃金周開始,「秋老虎」退隱山林,西安仿佛就開啟了雨水「包月」模式,綿綿的秋雨一下就是十多天。
氣蒸雲夢澤,波撼西安城
▼
持續陰雨的漢長安 攝影悅西安
古都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
持續陰雨的美陂湖 攝影悅西安
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不僅詩意,還有些後現代主義
▼
持續陰雨的長安立交 攝影悅西安
社交媒體上關於西安雨水的討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悅君亦發起了話題,可謂各抒己見。
▼
在社交平臺吐槽互動自然是調節心情,打趣之外,我們不妨再來探討一些氣候話題:這場優柔寡斷連綿不絕的雨,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切都是西安氣候使然
零距離接壤秦嶺的西安城,地處東南沿海溼潤氣候向西北內陸乾旱氣候的過渡帶上,兼有兩種類型氣候特徵,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雨後秦嶺彩虹攝影悅西安
來自西伯利亞的季風與太平洋的暖溼氣流,共同孕育出的溫帶季風氣候,使西安呈現出四季冷暖乾濕分明的特點。
相信大家經常會感覺到,西安的春天往往升溫迅速,乾燥多風,印象裡襯衣還沒來得及穿,短袖便換上了。
到了夏季,則很炎熱,日照強烈,並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晝夜溫差,除此之外,秦嶺使氣流被地形抬升,形成充沛的降水,並多以雷陣雨的形式,在西安盛夏出現。
冬季,西安完全交由乾燥的西北季風控制,水汽難以抵達,所以氣候乾冷,雨雪偏少。從數十年以來的冬季降水量上看,「大雪紛飛」在西安實際上並不常見。
試著回憶一下,是不是西安時常整個冬天都沒有下雪,致使感冒頻繁發生?
有趣的是,西安最為溫和溼潤的當屬秋季,常有連陰雨發生,並且伴隨大幅降溫。而影響西安秋季最為廣泛的,就是華西秋雨了。
談起連陰雨,幾乎所有人都能脫口而出它的代表:梅雨。然而除了梅雨之外,可能就沒多少人知道華西秋雨的存在了,它同樣是連陰雨大家庭裡一位不可缺少的成員。
華西秋雨可以從9月持續到11月份左右,持續時間長則是其最鮮明的特點,它可以覆蓋重慶、四川東部、貴州北部陝西關中陝南地區、寧夏南部和甘肅南部等等。不過由於秋季暖溼氣流通常不及盛夏,因而降雨強度並不是特別大,比較纏綿。
華西秋雨地理特徵 中國天氣網
之所以在這個時間會出現連綿的秋雨,是因為到了秋天之後,副熱帶高壓南退,從西北太平洋「遠道而來」的暖溼空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華西地區,使得這裡具備了比較充沛的水汽條件。
與此同時,冷空氣勢力逐步加強,前往華西地區和水汽一同「湊熱鬧」,冷暖空氣在我國西部地區頻頻交匯,便形成了連綿不斷的秋雨。
雨後放晴秦嶺山脈 攝影悅西安
華西秋雨即秋淋天氣最晚能持續到10月底,是西安秋季氣候的一個最主要特點,也是西安最主要的天氣災害之一。但倘若西安秋雨和夏雨間隔時間較短,就會明顯感覺到「這雨下個沒完沒了」。
1983年的才是最強秋雨
華西秋雨,關鍵在秋。西安的秋淋通常發生在秋季,自1950年以來,西安市秋淋天氣發生的氣候概率為43.0%。
不過,歷史上強度最大的秋淋出現在1983年,降水量尤其充沛。而持續時間最久的則出現在了1984年,整整下了33天雨。
2011年,1981年和1976年的秋淋降水強度也都較大。相比這幾次秋淋現象,無論是從持續時間還是降水量來看,2020年的雨水要「溫柔」許多,本周六即會放晴。
本周六即將放晴
華西秋雨TOP10
悅君翻閱公開資料還梳理出了統計表,不難看出,60年代初期,華西秋雨在西安經歷了穩定上升期,從1984年後開始進入下降的氣候背景,至1998年達到乾旱的峰值。
從2003年又開始步入上升期,2011年達到降水的高值,2012年又開始進入下降趨勢。
雨後太液池 qutaojay
2020年,我們明顯感受到西安雨水較多,西安也愈發溼潤。但事實上,影響關中氣候甚至陝西氣候的因素極其複雜,且是極其龐大,時間跨度以十年為單位計量的宏觀概念,無法以單獨的年份來下定義。
此前網絡有傳言是大壩的修建等因素,微乎其微,但厄爾尼諾的確為考量之一,上世紀80年代以來,厄爾尼諾(El Nino)現象發生頻數明顯增加,強度明顯加強,是我國氣候異常的一個強信號。
通過對數十年間發生厄爾尼諾現象對西安市秋季9-10月降水量的影響分析,其與西安秋淋有著明顯的關係。簡單的說就是,當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時西安秋淋顯著偏弱,且厄爾尼諾現象強度偏強時無秋淋天氣發生。
秦嶺浮萍 悅西安
總的來談,由於緯度較低,自古以來西安的降水量在北方城市中確屬充沛,加之水流流速較緩,利於有機物的沉積,因此關中平原土壤較為肥沃,這也為西安贏得了「天府之國」的美譽。
當然,隨著近幾年秦嶺生態環境的保護,關中氣候變得越來越溼潤,加快了冷熱氣流的對流,從理論上講,這對於城市發展來說是相當利好。
我們的真誠建議
秋淋多為持續性連陰雨,其範圍廣、雨量大、持續時間長,並非突發性的短時強降水,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考慮的則是如何千方百計的規避災害發生。
減少登山攀塬
在地質獨一無二的關中地區,溼陷性黃土是考驗所有人的最大難題。溼陷性黃土是一種特殊性質的土,其土質較均勻、結構疏鬆、孔隙發育。在未受水浸溼時,一般強度較高,當在一定壓力下受水浸溼,土結構會迅速破壞,產生較大附加下沉,強度迅速降低。而秋雨綿綿,此時最容易發生的便是滑坡、泥石流、塌陷等災害。
2011年秋淋,白鹿塬北坡就曾發生數次山體滑坡,相關人員被埋,並直接導致11.12千公頃農作物絕收。2014年秋淋,陝南鎮安發聲泥石流,掩埋數人;210國道銅川段護坡坍塌,交通受阻,計程車被泥沙石塊衝擊。
雨後灃河溼地 攝影悅西安
故在秋淋天氣時,應絕對避免登山,攀塬等遊玩活動,也切勿前往河邊、湖邊、水庫等處逗留。
城市自然和諧發展
快速的城市化考驗西安治水能力,城市的急劇擴張,大面積的土地被鋼筋水泥硬化,使本來「會呼吸的地面」變得無法滲水,自身失去了排水功能,這需要我們群策群力,運用智慧去順應自然,改造城市。此外,連續陰雨必將影響大基建背景下城市各重點項目的工程節點,需對工期有天氣預判。
雨後觀音禪寺落葉 攝影悅西安
「謠言粉碎機」
在如今的網際網路社會,一些信息可能數據嚴重失實但大量傳播,甄別網際網路信息時,擦亮雙眼,建立自我思考能力。
關於西安的氣候和雨水,你怎麼看?不妨留言探討。
來源:悅西安
編輯:李薇 審核:王舒
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