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南方5月雨水多 謹防稻飛蝨發生發展

2020-12-04 中國政府網

    5月23日,我國南方5月以來的第五次強降雨過程結束。預計未來10天,江南、華南及貴州等地雨水仍多,不利於進行農業生產,而且近期天氣條件容易引發稻飛蝨等蟲害,需加以防治。

    一、稻飛蝨已大量遷入我國南方稻區並發生危害

    5月以來,南方大部出現5次明顯降水過程,陰雨日數多、溼度高,以及大部地區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下,適宜的溫度和較高的相對溼度利於稻飛蝨遷入和發生發展。據農業部監測,目前稻飛蝨已大量遷入我國南方稻區發生危害,危害區主要在華南和西南地區南部,其中雲南、廣西和廣東南部局部大發生;與去年相比,遷入期提前、遷入峰次多和遷入量偏大。

    二、5月下旬南方稻區稻飛蝨出現集中遷入危害可能性較高

    預計未來10天,江南、華南及貴州等地雨水較多,大部地區降雨量將比常年同期偏多3~5成。今年夏季,南方大部氣溫較高,主要多雨帶將位於長江中下遊等地,利於稻飛蝨遷入和發生發展。據農業部預計,5月下旬,華南、江南南部和西南部分稻區稻飛蝨出現集中遷入危害的可能性較高;6~7月,江南、華南、西南大部稻區稻飛蝨發生程度為4~5級,將偏重至大發生。

    三、關注與建議

    1、南方稻區應密切監測稻飛蝨遷入和發生發展狀況,隨時關注天氣變化,注意利用晴好天氣,及時採用藥劑或燈光誘殺等措施進行防控。

    2、南方各稻區要注意改善稻田環境,及時清除雜草,保持合理的群體結構,促進稻田通風和透光,營造一個不利於稻飛蝨發生發展的農田生態環境。

    科普知識:

    稻飛蝨:昆蟲綱同翅目飛蝨科,種類一般有常見種類有褐飛蝨、白背飛蝨和灰飛蝨,以刺吸植株汁液為害水稻等作物。

    發生與環境的關係:

    褐飛蝨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0~30℃,最適溫度為26~28℃,相對溼度80%以上。在長江中、下遊稻區,凡盛夏不熱、晚秋不涼、夏秋多雨的年份,易釀成大發生。在單、雙季稻混栽或雙、三季稻混栽條件下,易提供孕穗至揚花期適宜的營養條件,促使大量繁殖。中、遲熟、寬葉、矮稈品種的性狀易構成有利褐飛蝨繁殖的生境。水稻田間管理措施也與褐飛蝨的發生有關。凡偏施氮肥和長期浸水的稻田,較易暴發。白背飛蝨對溫度適應幅度較褐飛蝨寬,能在15 ~30℃下正常生存。要求相對溼度80~90%。初夏多雨、盛夏長期乾旱,易引起大發生。在華中稻區,遲熟早稻常易受害。灰飛蝨為溫帶地區的害蟲,適溫為25℃左右,耐低溫能力較強,而夏季高溫則對其發育不利,華北地區7~8月降雨少的年份有利於大發生。天敵類群與褐飛蝨相似。並經常在夏季的雨後出現,一般是五月底,六月初開始出現。

    防治:

    1、選育抗蟲品種。充分利用國內外水稻品種抗性基因,培育抗飛蝨豐產品種和多抗品種,因地制宜推廣種植。

    2、栽培管理上實行同品種連片種植;對不同的品種或作物進行合理布局,避免稻飛蝨輾轉為害。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適時適量施肥和適時露田,避免長期浸水。   

    3、保護天敵。在農業防治基礎上科學用藥,避免對天敵過量殺傷。   

    4、藥劑防治。根據蟲情測報,掌握不同類型稻田飛蝨發生情況和天敵數量。

    推薦使用:a.前期預防:25%噻嗪酮WP,既殺蟲又殺卵,真正做到治標又治本,b.爆發時使用預防和速效性藥物:如葉蟬散、速滅威、馬拉硫磷、毒死蜱;c.或用呋喃丹作根區施藥。

相關焦點

  • 稻飛蝨與氣象條件-農業氣象-中國天氣網
    稻飛蝨(網絡圖片)稻飛蝨是危害我國水稻生產的主要害蟲之一,適溫、陰雨、高溼的天氣條件有利於稻飛蝨的繁殖和生長。相關研究表明: 稻飛蝨大部分是在黃昏時分起飛,大部分的稻飛蝨集中在黃昏日落前20分鐘內起飛。
  • 褐飛蝨大發生,預示著稻飛蝨有暴發成災的可能,科學用藥早防治
    今年水稻蟲害較往年發生要重,早稻稻縱卷葉螟部分地區大發生,現中晚稻稻飛蝨大發生。據最新全國農技中心發布的病蟲情報看,8月底至9月初南方大部稻區稻飛蝨蟲量基數比往年多,褐飛蝨比例高,上海、江西、湖南田間褐飛蝨比例分別達90%、85%、76%。
  • 農藥防治稻飛蝨-農業氣象-中國天氣網
    稻飛蝨(資料圖片)  稻飛蝨屬昆蟲綱同翅目飛蝨科,種類一般有常見種類有褐飛蝨  發生與環境的關係:  褐飛蝨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0~30℃,最適溫度為26~28℃,相對溼度80%以上。在長江中、下遊稻區,凡盛夏不熱、晚秋不涼、夏秋多雨的年份,易釀成大發生。在單、雙季稻混栽或雙、三季稻混栽條件下,易提供孕穗至揚花期適宜的營養條件,促使大量繁殖。中、遲熟、寬葉、矮稈品種的性狀易構成有利褐飛蝨繁殖的生境。水稻田間管理措施也與褐飛蝨的發生有關。
  • 江蘇省發布稻飛蝨害蟲預警 9月中旬可能再爆發
    我省發布氣象型害蟲預警,稻飛蝨可能再爆發  【南京日報報導】 (記者 顧雯 通訊員 曹穎 湯立一) 8月下旬以來,我市受到稻飛蝨的「襲擊」,不少人以為降雨之後蟲量將會減少。但近期江蘇省植保站和省氣象臺首次聯合發布了病蟲害監測與預警,9月稻飛蝨仍可能再次爆發。
  • 全國農業氣象季報_中國氣象局
    強降水過程也有利於稻飛蝨等遷飛性害蟲遷入和降落,江南西部、長江中遊稻區稻飛蝨發生程度明顯重於去年同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階段性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降雨日數有16~20天,日照偏少20~60小時,氣溫較常年偏低1~2℃,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22℃的低溫天氣,導致部分正值開花的水稻授粉不良、結實率下降,棉花蕾鈴脫落嚴重、伏桃數減少。
  • 氣象精細服務農業病蟲害防治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溫溼條件直接影響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發展。  「偏溼偏暖的天氣氣候,不僅促使冬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發育期提早,還為病蟲害繁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結合去冬的氣候特點,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服務專家毛留喜認為,目前的小麥抽穗揚花期正是赤黴病防治的重要窗口期。  旱生蟲、溼生病。
  • 大竹縣稻飛蝨發生規律與防控策略,具有重大意義,建議收藏
    2016年稻飛蝨中等程度發生,其中5%左右田塊達到防治指標,造成較為巨大的產量損失,並且嚴重影響水稻品質和使用價值。因此分析稻飛蝨發生規律,對指導今後預防和控制蟲害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遷入時期的降雨多少和強度大小與當地稻飛蝨發生消長有密切關係,2010年王長金通過對1998—2007年稻飛蝨遷入和氣象資料相關分析得出結果表明,白背飛蝨遷入佔種群絕對優勢,遷入量與降雨量成正比。而高發生月(7月)與本月降雨量關係尤為密切,見表1。
  • 趕緊防治稻飛蝨!
    稻飛蝨是水稻種植過程中常見的蟲害之一,可隨氣流進行遠距離遷飛,危害水稻的同時還傳播病毒。從最新的病蟲情報,兩遷害蟲稻飛蝨、稻縱卷葉螟偏重發生,部分地區大發生。因此,建議農民朋友要重視稻飛蝨,及時防治。
  • 十一假期全國天氣地圖出爐:北方多冷空氣活動,南方雨水較多
    假期期間全國大部地區氣溫總體適宜,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北方多冷空氣活動,南方雨水較多,後期或將有一個合風影響南海海域。@中國天氣 特別推出「十一」假期全國天氣地圖,看看你要去的地方天氣怎麼樣? 北方地區多冷空氣活動 。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年「十一」期間,北方多冷空氣活動,氣溫總體較常年同期偏低1~3℃。
  • 氣象的服務提升有助於農業行業發展
    一是加強氣象觀測體系建設,著力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近年來,唐山市各級政府加大對氣象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全市投資建成200個自動雨量觀測站及一個由5套大氣電場儀、閃電定位儀組成的雷電探測網絡,併購置了3部氣象應急指揮車。
  • 稻飛蝨 - 廣西站專題 -中國天氣網
    >稻飛蝨是廣西頭號水稻害蟲,具有遷飛性、暴發性、為害重等特點,嚴重影響水稻的高產穩產,近年其發生程度均達4(5)級,廣西大部稻區普遍發生,年發生面積2000萬畝次左右,約佔水稻種植面積的65%,為害損失嚴重,經防治後每年仍造成稻穀損失約5萬噸。
  • 2021年1月8日全國農業氣象情報
    北方冬小麥前期抗寒鍛鍊充分,麥田墒情較好,低溫天氣對北方冬小麥安全越冬影響不大,對南方油菜和冬小麥生長影響有限,且極端低溫利於降低病蟲害越冬基數,對大田病蟲害防控有利;但霜凍線南壓至華南北部一線,華南中北部最低氣溫≤5℃,部分露地冬菜、經濟林果遭受寒凍害。
  • 充分挖掘氣候資源 發展現代生態農業
    基於農作物全部乾物質產量,90%—95%以上都來自於光合作用,氣象部門應該把充分挖掘、科學利用氣候資源,提高氣候生產力、光能利用率,作為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新的生長點。然而,像江漢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變率大,尤其是一些氣象災害,既需要抗禦,但更多的是順應。
  • 農業農村部: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 實現蟲口奪糧
    中新網6月26日電 針對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危害對秋糧生產的影響,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26日表示,從前期防控情況和專家分析看,防治草地貪夜蛾有藥劑可用,有技術可支撐,有力量可調配,有經驗可借鑑,只要監測到位、防控及時,草地貪夜蛾還是可防可控的。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堅決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 2017年雨水節氣是什麼時候幾月幾號?雨水節氣是什麼意思?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位於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位於黃經330°。  這天通常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給母親送一段紅綢和燉一罐肉.  2017年雨水節氣是2月18日星期六
  •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綜合觀測站簡介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綜合觀測站依託於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農業氣象與稻作生理研究室,其前身是1957年創建的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組
  • 奉新:氣象觀測站助力智慧農業發展
    12月2日,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氣象局在赤岸鎮下壠村獼猴桃基地建成六要素氣象觀測站。觀測站依託最新技術監測氣象災害和作物生長進程,為獼猴桃種植業防災減災提供氣象數據支撐,助力智慧農業發展。
  • 氣象災害防禦
    乾旱指標等級劃分,以國家標準《氣象乾旱等級》(GB/T 20481—2006)中的綜合氣象乾旱指數為標準。雷電預警信號雷電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冰雹預警信號冰雹預警信號分二級,分別以橙色、紅色表示。霜凍預警信號霜凍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表示。
  • 中東部大部雨雪稀少 華南氣象乾旱持續
    頻道報導,  預計,今天(12月4日)西南地區仍被陰雨籠罩,難見陽光。中東部大部降水稀少,華南大部未來幾天依然缺乏有效降水,氣象乾旱還將持續或發展,廣西、廣東、福建還要警惕森林火災的發生。氣溫方面,今天南方多地氣溫繼續「下探」,上海、杭州、貴陽等省會級城市迎今年下半年來最冷清晨。
  • 全國天氣預報:中東部大部雨雪稀少 華南氣象乾旱持續
    預計,今天(12月4日)西南地區仍被陰雨籠罩,難見陽光。中東部大部降水稀少,華南大部未來幾天依然缺乏有效降水,氣象乾旱還將持續或發展,廣西、廣東、福建還要警惕森林火災的發生。氣溫方面,今天南方多地氣溫繼續「下探」,上海、杭州、貴陽等省會級城市迎今年下半年來最冷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