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防治稻飛蝨-農業氣象-中國天氣網

2020-12-05 中國天氣


稻飛蝨(資料圖片)

  稻飛蝨屬昆蟲綱同翅目飛蝨科,種類一般有常見種類有褐飛蝨、白背飛蝨和灰飛蝨,以刺吸植株汁液為害水稻等作物。

  發生與環境的關係:

  褐飛蝨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0~30℃,最適溫度為26~28℃,相對溼度80%以上。在長江中、下遊稻區,凡盛夏不熱、晚秋不涼、夏秋多雨的年份,易釀成大發生。在單、雙季稻混栽或雙、三季稻混栽條件下,易提供孕穗至揚花期適宜的營養條件,促使大量繁殖。中、遲熟、寬葉、矮稈品種的性狀易構成有利褐飛蝨繁殖的生境。水稻田間管理措施也與褐飛蝨的發生有關。凡偏施氮肥和長期浸水的稻田,較易暴發。白背飛蝨對溫度適應幅度較褐飛蝨寬,能在15 ~30℃下正常生存。要求相對溼度80~90%。初夏多雨、盛夏長期乾旱,易引起大發生。在華中稻區,遲熟早稻常易受害。灰飛蝨為溫帶地區的害蟲,適溫為25℃左右,耐低溫能力較強,而夏季高溫則對其發育不利,華北地區7~8月降雨少的年份有利於大發生。天敵類群與褐飛蝨相似。並經常在夏季的雨後出現,一般是五月底,六月初開始出現。

  防治:

  1、選育抗蟲品種。充分利用國內外水稻品種抗性基因,培育抗飛蝨豐產品種和多抗品種,因地制宜推廣種植。

  2、栽培管理上實行同品種連片種植;對不同的品種或作物進行合理布局,避免稻飛蝨輾轉為害。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適時適量施肥和適時露田,避免長期浸水。   

  3、保護天敵。在農業防治基礎上科學用藥,避免對天敵過量殺傷。   

  4、藥劑防治。根據蟲情測報,掌握不同類型稻田飛蝨發生情況和天敵數量。

  推薦使用:a.前期預防:25%噻嗪酮WP,既殺蟲又殺卵,真正做到治標又治本,b.爆發時使用預防和速效性藥物:如葉蟬散、速滅威、馬拉硫磷、毒死蜱;c.或用呋喃丹作根區施藥。


 

相關焦點

  • 稻飛蝨與氣象條件-農業氣象-中國天氣網
    稻飛蝨(網絡圖片)稻飛蝨是危害我國水稻生產的主要害蟲之一,適溫、陰雨、高溼的天氣條件有利於稻飛蝨的繁殖和生長。相關研究表明: 稻飛蝨大部分是在黃昏時分起飛,大部分的稻飛蝨集中在黃昏日落前20分鐘內起飛。
  • 氣象精細服務農業病蟲害防治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若嘉  「江漢、江淮南部冬小麥進入赤黴病預防關鍵期,須抓住晴好天氣及時噴藥。」4月3日,央視《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首次播報了一條農業病蟲害防治氣象條件預報。自今年春季農業生產開展以來,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力,高位推進指導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央氣象臺加強會商及時啟動赤黴病防治服務,安徽、河南等小麥主產區氣象部門先後進入特別工作狀態,加強精細化監測預報,增強農業病蟲害防控的預見性和精準度。
  • 農業氣象:南方5月雨水多 謹防稻飛蝨發生發展
    預計未來10天,江南、華南及貴州等地雨水仍多,不利於進行農業生產,而且近期天氣條件容易引發稻飛蝨等蟲害,需加以防治。    一、稻飛蝨已大量遷入我國南方稻區並發生危害    5月以來,南方大部出現5次明顯降水過程,陰雨日數多、溼度高,以及大部地區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下,適宜的溫度和較高的相對溼度利於稻飛蝨遷入和發生發展。
  • 稻飛蝨 - 廣西站專題 -中國天氣網
    >稻飛蝨是廣西頭號水稻害蟲,具有遷飛性、暴發性、為害重等特點,嚴重影響水稻的高產穩產,近年其發生程度均達4(5)級,廣西大部稻區普遍發生,年發生面積2000萬畝次左右,約佔水稻種植面積的65%,為害損失嚴重,經防治後每年仍造成稻穀損失約5萬噸。
  • 趕緊防治稻飛蝨!
    稻飛蝨是水稻種植過程中常見的蟲害之一,可隨氣流進行遠距離遷飛,危害水稻的同時還傳播病毒。從最新的病蟲情報,兩遷害蟲稻飛蝨、稻縱卷葉螟偏重發生,部分地區大發生。因此,建議農民朋友要重視稻飛蝨,及時防治。
  • 褐飛蝨大發生,預示著稻飛蝨有暴發成災的可能,科學用藥早防治
    今年水稻蟲害較往年發生要重,早稻稻縱卷葉螟部分地區大發生,現中晚稻稻飛蝨大發生。據最新全國農技中心發布的病蟲情報看,8月底至9月初南方大部稻區稻飛蝨蟲量基數比往年多,褐飛蝨比例高,上海、江西、湖南田間褐飛蝨比例分別達90%、85%、76%。
  • 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 冬小麥赤黴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 通訊員李森報導4月3日,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今年第一期《冬小麥赤黴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在央視《新聞聯播》後播出的《天氣預報》節目播出,提醒江漢、江淮南部冬小麥進入赤黴病預防關鍵期,須抓住晴好天氣及時噴藥。
  • 江蘇省發布稻飛蝨害蟲預警 9月中旬可能再爆發
    我省發布氣象型害蟲預警,稻飛蝨可能再爆發  【南京日報報導】 (記者 顧雯 通訊員 曹穎 湯立一) 8月下旬以來,我市受到稻飛蝨的「襲擊」,不少人以為降雨之後蟲量將會減少。但近期江蘇省植保站和省氣象臺首次聯合發布了病蟲害監測與預警,9月稻飛蝨仍可能再次爆發。
  • 大竹縣稻飛蝨發生規律與防控策略,具有重大意義,建議收藏
    稻飛蝨屬遷飛性害蟲,可以隨風雨遠距離遷飛繁殖為害,稻飛蝨具有暴發性和突發性,是中國和許多亞洲國家水稻生產上的重要害蟲。稻飛蝨喜歡蔭蔽、潮溼的環境,成、若蟲一般群集在稻叢下部活動,在稻株莖基部刺吸汁液,同時排出大量蜜露,使稻叢基部變黑,葉片發黃乾枯。
  • 全國農業氣象季報_中國氣象局
    圖4 2014年夏季日照距平  二、區域農業氣象條件分析強降水過程也有利於稻飛蝨等遷飛性害蟲遷入和降落,江南西部、長江中遊稻區稻飛蝨發生程度明顯重於去年同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階段性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降雨日數有16~20天,日照偏少20~60小時,氣溫較常年偏低1~2℃,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22℃的低溫天氣,導致部分正值開花的水稻授粉不良、結實率下降,棉花蕾鈴脫落嚴重、伏桃數減少。
  • 2017年湖北重點推廣農藥和藥械品種詳單
    40%氯蟲•噻蟲嗪(福戈)水分散粒劑,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水象甲、褐飛蝨。  34%乙多•甲氧蟲(斯品諾)懸浮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  6%阿維•氯苯醯(寶劍)懸浮劑,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甘藍小菜蛾、甜菜夜蛾。
  • 2011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案
    一、防控目標  重大病蟲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達到30%以上,專業化防治面積達到15%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稻田農藥使用量減少10%以上,杜絕使用高毒農藥和含擬除蟲菊酯類成分的農藥品種。
  • 充分挖掘氣候資源 發展現代生態農業
    基於農作物全部乾物質產量,90%—95%以上都來自於光合作用,氣象部門應該把充分挖掘、科學利用氣候資源,提高氣候生產力、光能利用率,作為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新的生長點。然而,像江漢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變率大,尤其是一些氣象災害,既需要抗禦,但更多的是順應。
  • 雲南省提前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目標
    為貫徹落實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大力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決策部署,我省自2015年以來,全面啟動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並出臺了《雲南省「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實施方案》,經過3年的努力,我省提前實現農業部《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規定的到2020年實現零增長的目標任務。
  • 柑橘病害看圖識別大全及常用防治農藥
    柑橘病害看圖識別大全及常用防治農藥 【公眾號】植保中心2018-07-13 17:30:19 閱讀(35670)
  • 高溫熱害 - 農業氣象 -中國天氣網
    據報導,根據我國2000多個氣象臺站的氣象資料,我國大陸上大部分地區確實是「熱在三伏」,只不過南方在「中伏」,而北方因初秋降溫快而熱在「頭伏」,但沿海島嶼和濱海地區,由於海洋熱容量比陸地大,因而升到全年最高氣溫的時間也比大陸的晚,最熱時間一般在「末伏」。
  • 打響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 昆明力爭2020年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負...
    中秋時節,金黃的稻穀迎來豐收,谷下鯽魚、泥鰍以稻花和浮遊生物為食,個大肥美,稻花香引來蝴蝶環繞,田間環境優美;安寧八街街道八街村委會月照屯村的昆明市優質玫瑰示範基地,示範推廣異色瓢蟲防治食用玫瑰蚜蟲,減少化學農藥施用……在提質增產增收背後,綠色生態種植技術的推廣,也在改變著昆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
  • 2020年水稻防治這些害蟲!防治方法看這裡!
    其中,稻飛蝨、二化螟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稻縱卷葉螟局部偏重發生;三化螟在華南和西南局部中等發生,大螟、稻稈潛蠅、稻癭蚊等次要病蟲在局部稻區發生呈上升態勢。2020年水稻蟲害防治01稻飛蝨稻飛蝨是水稻蟲害的主要類型,可分為褐飛蝨、白背飛蝨和灰飛蝨,其中褐飛蝨危害最大,白背飛蝨危害次之。在早春時節或者乾旱少雨季節迅速繁殖。
  • 病蟲害防治不用農藥也可以,今天看我們怎樣防治「鼻涕蟲」
    植物保護(病蟲草害防治)的總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現在我們卻大量依靠農藥,頻繁使用農藥,病和蟲抗藥性會越來越高,防治難度就越來越大,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汙染了農產品,也汙染了環境。 對於病蟲害防治,有很多措施。
  • 利爾化學的精草銨膦原藥等32個農藥產品獲準登記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 11月25日,農業農村部農藥管理司批准利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等27家企業的32個農藥產品登記(非新農藥),涿州拜奧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1家企業的26個農藥產品登記變更,頒發《農藥登記證》,經核准的標籤一同發布,不再核發紙質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