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飛蝨 - 廣西站專題 -中國天氣網

2020-12-05 中國天氣

稻飛蝨

稻飛蝨是廣西頭號水稻害蟲,具有遷飛性、暴發性、為害重等特點,嚴重影響水稻的高產穩產,近年其發生程度均達4(5)級,廣西大部稻區普遍發生,年發生面積2000萬畝次左右,約佔水稻種植面積的65%,為害損失嚴重,經防治後每年仍造成稻穀損失約5萬噸。近年其發生特點:①發生代數多,發生面積大、為害時期長,早、晚稻受害嚴重,廣西以桂東北、桂東南及桂中大部地區發生嚴重,一般都達到中等偏重至大發生程度。②發生期偏早,一般偏早7~10天左右。③遷飛性害蟲,受氣候的影響較大。

稻飛蝨屬同翅目飛蝨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飛蝨、白背飛蝨和灰飛蝨三種。危害較重的是褐飛蝨和白背飛蝨,早稻前期以白背飛蝨為主,後期以褐飛蝨為主;中晚稻以褐飛蝨為主。灰飛蝨很少直接成災,但能傳播稻、麥、玉米等作物的病毒。

褐飛蝨在中國南北方各稻區均有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區)發生較烈。白背飛蝨分布範圍大體相同,以長江流域發生較多。這兩種飛蝨還分布於日本、朝鮮、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灰飛蝨以華北、華東和華中稻區發生較多;也見於日本、朝鮮。3種稻飛蝨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褐飛蝨能在野生稻上發生,多認為是專食性害蟲。白背飛蝨和灰飛蝨則除水稻外,還取食小麥、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

【生活習性】

稻飛蝨的越冬蟲態和越冬區域因種類而異。褐飛蝨在廣西和廣東南部至福建龍溪以南地區,各蟲態皆可越冬。冬暖年份,越冬的北限在北緯23°~26°,凡冬季再生稻和落穀苗能存活的地區皆可安全越冬。在長江以南各省每年發生4~11代,部分地區世代重疊。其田間盛發期均值水稻穗期。白背飛蝨在廣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區以卵在自生苗和遊草上越冬,越冬北限在北緯26°左右。在中國每年發生3~8代,為害單季中、晚稻和雙季早稻較重。灰飛蝨在華北以若蟲在雜草叢、稻樁或落葉下越冬,在浙江以若蟲在麥田雜草上越冬,在福建南部各蟲態皆可越冬。華北地區每年發生4~5代,長江中、下遊5~6代,福建7~8代。田間為害期雖比白背飛蝨遲,但仍以穗期為害最烈。稻飛蝨長翅型成蟲均能長距離遷飛。趨光性強,且喜趨嫩綠;但灰飛蝨的趨光性稍弱。成蟲和若蟲均群集在稻叢下部莖稈上刺吸汁液,遇驚擾即跳落水面或逃離。卵多產在稻叢下部葉鞘內,抽穗後或產卵於穗頸部內。褐飛蝨取食時,口針伸至葉鞘韌皮部,先由唾腺分泌物沿口針凝成「口針鞘」抽吸汁液。植株嫩綠、蔭蔽且積水的稻田蟲口密度大。一般是先在田中央密集為害,後逐漸擴大蔓延。水稻孕穗至開花期的植株中水溶性蛋白含量增高,有利短翅型的發生。此型雌蟲產卵量大,雌性比高,壽命長,常使褐飛蝨蟲口激增。在乳熟期後,長翅型比例上升,易引起遷飛。中國各稻區褐飛蝨的蟲源,有人認為主要由熱帶終年繁殖區遷來。稻飛蝨長翅型從南向北遷飛;在秋季又從北向南回遷。褐飛蝨的遷飛屬高空被動流遷類型,在遷飛過程中,遇天氣影響,會在較大範圍內同期發生「突增」或「突減」現象。但中國也有人持本地蟲源見解的。褐飛蝨每雌一般產卵150~500粒。產卵痕初不明顯,後呈褐色條斑。白背飛蝨的習性與褐飛蝨相近似,但食性較廣。長翅型成蟲也具遠距離被動遷飛特性。在稻株上取食部位,比褐飛蝨稍高,並可在水稻莖稈和葉片背面活動。長翅型雌成蟲可產卵300~400粒,短翅型產卵量約高20%。少數產卵於葉片基部中脈內,產卵痕開裂。灰飛蝨先集中田邊為害,後蔓延田中。越冬代以短翅型為多,其餘各代長翅型居多,每雌產卵量100多粒。稻飛蝨對水稻的為害,除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長受阻,嚴重時稻叢成團枯萎,甚至全田死稈倒伏外,產卵也會刺傷植株,破壞輸導組織,妨礙營養物質運輸並傳播病毒病。

【發生概述】

褐飛蝨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0~30℃,最適溫度為26~28℃,相對溼度80%以上。在長江中、下遊稻區,凡盛夏不熱、晚秋不涼、夏秋多雨的年份,易釀成大發生。高肥密植稻田的小氣候有利其生存。褐飛蝨耐寒性弱,卵在0℃下經7天即不能孵化,長翅型成蟲經4天即死亡。耐飢力也差,老齡若蟲經3~5天、成蟲經3~6天即餓死。食料條件適宜程度,對褐飛蝨發育速度、繁殖力和翅型變化都有影響。在單、雙季稻混栽或雙、三季稻混栽條件下,易提供孕穗至揚花期適宜的營養條件,促使大量繁殖。中、遲熟、寬葉、矮稈品種的性狀易構成有利褐飛蝨繁殖的生境。不同水稻品種對褐飛蝨為害有不同的反應,感蟲品種植株中游離胺基酸、α-天門冬醯胺和α-穀氨酸的含量較高,可刺激稻飛蝨取食並使之獲得豐富的營養,導致迅速繁殖。抗性品種植株中,上述胺基酸含量較低,而α-氨基丁酸和草酸含量卻較高,對褐飛蝨生存和繁殖不利。在同一地區多年種植同一抗性品種,褐飛蝨對該品種產生能適應的「生物型」,從而使該品種喪失抗性。在亞洲已發現褐飛蝨有5種生物型。水稻田間管理措施也與褐飛蝨的發生有關。凡偏施氮肥和長期浸水的稻田,較易暴發。褐飛蝨的天敵已知150種以上,卵期主要有纓小蜂、褐腰赤眼蜂和黑肩綠盲蝽等,若蟲和成蟲期的捕食性天敵有草間小黑蛛、擬水狼蛛、擬環紋狼蛛、黑肩綠盲蝽、寬黽蝽、步行蟲、隱翅蟲和瓢蟲等;寄生性天敵有稻飛螫蜂、線蟲、稻蝨蟲生菌和白僵菌等。白背飛蝨對溫度適應幅度較褐飛蝨寬,能在15~30℃下正常生存。要求相對溼度80~90%。初夏多雨、盛夏長期乾旱,易引起大發生。在華中稻區,遲熟早稻常易受害。灰飛蝨為溫帶地區的害蟲,適溫為25℃左右,耐低溫能力較強,而夏季高溫則對其發育不利,華北地區7~8月降雨少的年份有利於大發生。天敵類群與褐飛蝨相似。並經常在夏季的雨後出現,一般是五月底,六月初開始出現。

【生物學特性】

稻飛蝨的發生與遷入蟲量、氣候、水稻品種和生育期、栽培管理技術、天敵有密切關係。1.白背飛蝨遷入蟲量是左右主害代發生程度的重要基礎,而決定種群發展前提是食料和氣候條件。2.褐飛蝨喜溫溼,生長與繁殖的適溫為20—30℃,最適溫度為26—28℃,相對溼度在80%以上。「盛夏不熱,晚秋不涼,夏秋多雨」是褐飛蝨大發生的氣候條件;白背飛蝨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2~28℃,相對溼度為80%~90%。3.水稻品種,如果是抗蟲性弱的品種且水稻株型具有口十寬、稈矮、群體間比較蔭蔽的農藝性狀,容易構成稻飛蝨繁殖的有利生境。4.多施或偏施氮肥,稻株徒長、葉色濃綠和莖稈幼嫩,為稻飛蝨提供了豐富的氮素營養物質,危害較重。5.稻—龜蝨的天敵種類很多,能有效抑制稻飛蝨繁殖,如寄生蜂、蜘蛛等。

【防治措施】

選育抗蟲品種

充分利用國內外水稻品種抗性基因,培育抗飛蝨豐產品種和多抗品種,因地制宜推廣種植。

連片種植

對不同的品種或作物進行合理布局,避免稻飛蝨輾轉為害。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適時適量施肥和適時露田,避免長期浸水。

保護天敵

在農業防治基礎上科學用藥,避免對天敵過量殺傷。

藥劑防治

根據蟲情測報,掌握不同類型稻田飛蝨發生情況和天敵數量。推薦使用:a.前期預防:10%醚菊酯懸浮劑(稻飛龍)b.爆發時使用預防和速效性藥物:如醚菊酯(稻飛龍)、馬拉硫磷、毒死蜱;c.或用呋喃丹作根區施藥。防治稻飛蝨的藥劑:毒死蜱、吡蟲啉、馬拉硫磷、吡蚜酮、醚菊酯等。商品:介飛決(諾普信防治飛蝨拳頭產品)

藥劑指導

抽穗期

在水稻孕穗期或抽穗期,2~3齡若蟲高峰期,可用下列藥劑:58%吡蟲·殺蟲單可溼性粉劑52~86g/畝;44%吡蟲·井·殺單可溼性粉劑100~120g/畝;20%吡蟲·三唑磷乳油100—120ml/畝;10%噻嗪·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50g/畝;25%吡蟲·辛硫磷乳油80~100ml/畝;52%噻嗪·殺蟲單可溼性粉劑80~100g/畝;26%敵畏·吡蟲啉乳油60—80ml/畝;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20g/畝;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25~35g/畝;48%毒死蜱乳油60~80ml/畝;5%丁烯氟蟲腈懸浮劑30~50ml/畝,對水50kg均勻噴霧。

穗末期

在水稻孕穗末期或圓稈期,孕穗期或抽穗期,或灌漿乳熟期,可用下列藥劑:25%噻嗪·異丙威可溼性粉劑100~120g/畝;50%二嗪磷乳油75~1OOml/畝;25%速滅威可溼性粉劑100~200g/畝;30%敵敵畏乳油100~150ml/畝;20%異丙威乳油150~200ml/畝;20%仲丁威乳油150~190ml/畝;45%殺螟硫磷乳油55~95ml/畝;45%馬拉硫磷乳油95~l10ml/畝;50%混滅威乳油50~100ml/畝25%甲萘威可溼性粉劑200—260g/畝,對水50kg均勻噴霧,兼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等。

相關焦點

  • 稻飛蝨與氣象條件-農業氣象-中國天氣網
    稻飛蝨(網絡圖片)稻飛蝨是危害我國水稻生產的主要害蟲之一,適溫、陰雨、高溼的天氣條件有利於稻飛蝨的繁殖和生長。相關研究表明: 稻飛蝨大部分是在黃昏時分起飛,大部分的稻飛蝨集中在黃昏日落前20分鐘內起飛。
  • 農藥防治稻飛蝨-農業氣象-中國天氣網
    稻飛蝨(資料圖片)  稻飛蝨屬昆蟲綱同翅目飛蝨科,種類一般有常見種類有褐飛蝨  2、栽培管理上實行同品種連片種植;對不同的品種或作物進行合理布局,避免稻飛蝨輾轉為害。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適時適量施肥和適時露田,避免長期浸水。     3、保護天敵。在農業防治基礎上科學用藥,避免對天敵過量殺傷。     4、藥劑防治。根據蟲情測報,掌握不同類型稻田飛蝨發生情況和天敵數量。
  • 中國天氣網2015年度業務評比
    夏至登頂 看五嶽晨光破曉(中國天氣網聯合山東站、陝西站、山西站、湖南站、河南站 主創:張永寧 任成英 王德忠 王連珍 盧晨媛 廉沫 唐宇琨 於萬榮 鄭豔婷 崔棟梁 肖研 羅丹 張凱 張瑋)評語:在夏至當天,五大省級站攝影記者同時登頂東嶽泰山
  • 百度輸入法聯合中國氣象局中國天氣網推出「天氣皮膚」
    根據艾媒諮詢最新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手機輸入法市場年度專題研究報告》顯示,百度輸入法用戶綜合滿意度領跑行業,遠超同行。AI鬥圖、多語種輸入鍵盤快速切換、海量明星愛豆皮膚、凌空手寫黑科技,每次新功能的面世,都為用戶帶來貼心體驗,廣受好評。
  • 浙江天氣網颱風專題全方位提供颱風資訊
    隨著今年第9號颱風「蘇拉」、第10號強熱帶風暴「達維」雙颱風來襲,浙江天氣網颱風專題再次成為廣大網民了解颱風最新資訊的第一選擇。浙江省氣象局通過浙江天氣網颱風專題對公眾提供颱風各類重要資訊,包括:颱風「蘇拉」和強熱帶風暴「達維」實時的定位、最大風力、中心氣壓、風圈半徑、衛星雲圖、雷達圖、浙江省降水溫度圖等實況信息;浙江省氣象臺製作發布的颱風動態、颱風消息、颱風警報、颱風緊急警報,以及颱風路徑預報圖、海區風力預報圖、1小時定量降水客觀預報、3小時定量降水客觀預報;同時,對比分析歷史颱風資料庫,整理提取了1972年
  • 趕緊防治稻飛蝨!
    稻飛蝨是水稻種植過程中常見的蟲害之一,可隨氣流進行遠距離遷飛,危害水稻的同時還傳播病毒。從最新的病蟲情報,兩遷害蟲稻飛蝨、稻縱卷葉螟偏重發生,部分地區大發生。因此,建議農民朋友要重視稻飛蝨,及時防治。
  • 農業氣象:南方5月雨水多 謹防稻飛蝨發生發展
    預計未來10天,江南、華南及貴州等地雨水仍多,不利於進行農業生產,而且近期天氣條件容易引發稻飛蝨等蟲害,需加以防治。    一、稻飛蝨已大量遷入我國南方稻區並發生危害    5月以來,南方大部出現5次明顯降水過程,陰雨日數多、溼度高,以及大部地區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下,適宜的溫度和較高的相對溼度利於稻飛蝨遷入和發生發展。
  • 大竹縣稻飛蝨發生規律與防控策略,具有重大意義,建議收藏
    稻飛蝨屬遷飛性害蟲,可以隨風雨遠距離遷飛繁殖為害,稻飛蝨具有暴發性和突發性,是中國和許多亞洲國家水稻生產上的重要害蟲。稻飛蝨喜歡蔭蔽、潮溼的環境,成、若蟲一般群集在稻叢下部活動,在稻株莖基部刺吸汁液,同時排出大量蜜露,使稻叢基部變黑,葉片發黃乾枯。
  • 江蘇省發布稻飛蝨害蟲預警 9月中旬可能再爆發
    我省發布氣象型害蟲預警,稻飛蝨可能再爆發  【南京日報報導】 (記者 顧雯 通訊員 曹穎 湯立一) 8月下旬以來,我市受到稻飛蝨的「襲擊」,不少人以為降雨之後蟲量將會減少。但近期江蘇省植保站和省氣象臺首次聯合發布了病蟲害監測與預警,9月稻飛蝨仍可能再次爆發。
  • 決賽試題-專題-中國天氣網
    決賽試題 2015-03-23 18:10:16 來源:中國天氣網
  • 高積雲 - 專題 -中國天氣網
    雲狀特徵高積雲在約2500~4500米的高空(夏季,在中國南方,有時可高達8000m左右),屬中雲族。高積雲是由微小水滴或過冷水滴與冰晶混合組成。每當日、月透過薄的高積雲時,常常觀測到由於高積雲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對光的衍射而形成內藍外紅的光環,又稱為華。
  • 春季氣候特點 - 天氣專題 -中國天氣網
    王安石曾經用這樣一首詩描述對春天氣候的矛盾心情:表示春天天氣變化多端,春季的氣候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氣溫變化幅度大  春天是一年中天氣變化幅度最大的時期,是氣溫乍暖還寒和冷暖驟變的時期。春季一天中的氣溫差異最大,以北京為例,1966年5月3日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相差竟然達到26.8℃。
  • 中國氣象局組織G20杭州峰會專題天氣會商
    9月3日上午,中央氣象臺與浙江省、杭州市氣象臺及周邊省市氣象臺進行G20杭州峰會天氣專題會商。莊白羽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賈靜淅 黃彬報導 9月3日上午,在全國天氣會商結束後,中央氣象臺與浙江省、杭州市氣象臺及周邊省市氣象臺通過視頻連線進行G20杭州峰會天氣專題會商。
  • 杭州西站至蕭山機場軌道快線13座車站位置公布
    美麗杭州,國際化的世界名城,少不了快速便捷的軌道交通體系作為支撐,杭州西站至蕭山機場軌道快線由此應運而生。  去年12月1日杭州市「十三五"交通發展工作匯報時,這條軌道快線初露芳容。  今年5月,這條軌道快線啟動研究,9月4日杭州召開專題會議,明確了兩個深入比選方案;9月7日再次召開專題會進行評估研究。
  • 捲雲- 專題 -中國天氣網
    捲雲因為雲層太高,即使生成小水滴,下降過程中很容易蒸發,不會抵達地面,故在地面上不會感到下雨,象徵一整天都會是晴朗的好天氣。成因捲雲形成的原因多樣,或由於高空對流而形成,往往帶有積雲的形狀;或由於卷層雲邊緣展裂面成;或由於高積雲抬升轉化而成;或由高積雲所降雪幡殘留空中而成。可見捲雲形成的途徑是多樣的。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氣系統
    (1)指出此時影響我國東北中西部、華北中南部的天氣系統,推測這些地區即將出現的天氣變化。(2)比較圖中①②兩地此時天氣狀況的異同。(3)說出圖中A地附近的氣壓值範圍及控制該地天氣系統的氣流運動特徵。(4)指出受圖示天氣系統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的災害性天氣,並列舉其帶來的危害。
  • 層積雲 - 專題 -中國天氣網
    薄的層積雲一般表示天氣較穩定,不過層積雲逐漸加厚,甚至融合成層時則表示天氣將有變化。低而厚的層積雲往往產生降水,但不太可能形成大型降水,因為層積雲的雲層薄,向上運動很弱,可能出現的降水為毛毛雨和零星小雨。它的存在影響日氣溫變化,即白天降低日照,夜晚又阻礙冷空氣的擴散,所以形成涼爽、潮溼的天氣。
  • 積雨雲 - 專題 -中國天氣網
    要產生對流天氣,首先大氣層結不穩定,在儲存有大量不穩定能量的大氣中,一旦受到足夠的衝擊力,不穩定能量就會釋放出來,變為空氣上升運動的動能。2、充足的水汽。充沛的水汽也是形成雷暴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充沛的水汽,即使發生了對流,也不可能產生高大的雷暴雲。所以,雷暴雲多出現在水汽充沛的時間或地區。3、足夠的衝擊力。大氣中不穩定能量和水汽的存在,具備了發生雷暴的可能。
  • 廣州南站部分列車調整至佛山西站始發終到
    背景廣佛交通日趨完善 樞紐聯動混搭分流旅客在佛山西站未啟用前,大部分的佛山本地旅客主要選擇佛山本地的各大汽車站、佛山火車站等交通樞紐回家,也有部分旅客通過廣佛線、廣珠城際、廣佛公交等前往廣州市內樞紐轉乘出發。
  • 中國天氣網微博首獲「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自媒體
    中國天氣網訊 1月16日下午,作為中國科普傳播界的一項年度盛事,「典贊·2018科普中國」揭曉盛典在人民日報社舉行,中國天氣網微博首次榮獲「十大科普自媒體」稱號,這也是自活動創辦以來首個獲此殊榮的氣象類帳號。此外,現場還揭曉了2018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網絡科普作品」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