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 昆明力爭2020年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負...

2020-12-01 雲南網

  中秋時節,金黃的稻穀迎來豐收,谷下鯽魚、泥鰍以稻花和浮遊生物為食,個大肥美,稻花香引來蝴蝶環繞,田間環境優美;安寧八街街道八街村委會月照屯村的昆明市優質玫瑰示範基地,示範推廣異色瓢蟲防治食用玫瑰蚜蟲,減少化學農藥施用……在提質增產增收背後,綠色生態種植技術的推廣,也在改變著昆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日前,昆明市打響一場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戰役,力爭2020年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負增長。

  響應號召

  打響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

  連綿的稻穀迎來豐收,成熟的稻花魚在田裡活蹦亂跳,一動一靜,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圖景。2018年截至8月,我市計劃實施1.19萬畝稻魚綜合種養項目已全部落實完成。市漁政執法局局長李德運介紹,作為一種傳統生態種養模式,稻田養魚能大量減少農藥、化肥等化學藥劑的施用,魚在田間遊動形成水流循環,對殘留在稻田裡的化肥起到了降解作用,有效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

  一直以來,受種植習慣等因素影響,我國農業對化肥、農藥依賴嚴重。官方數據顯示,長期以來,我國化肥用量一直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75倍,而利用率卻僅為30%,遠低於世界水平。基於此,我國於2015年開展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成績顯著:截至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為38.8%,提前3年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

  目標實現僅僅是個開始。在7月26日農業農村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關情況時提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還將著力強化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力爭我國農藥化肥使用量從零增長轉為常態負增長,最終將其使用量長期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為響應農業農村部的號召,日前召開的昆明市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及重點流域規模化畜禽養殖整治專項攻堅推進會上,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昆明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力爭到2020年,昆明市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確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0%以上,肥料、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

  農藥減量

  生物防治取代化學農藥

  安寧市八街街道八街村委會月照屯村,9000畝食用玫瑰田裡懸掛著1600卡異色瓢蟲卵卡,瓢蟲卵孵化出的異色瓢蟲,可根據蚜蟲釋放的氣味來確定蚜蟲聚集場所,精準尋找和取食蚜蟲。

  「每年四五月是蚜蟲爆發期。以前我們通過噴灑化學農藥防治蚜蟲,不僅會造成環境汙染,還有產生抗藥性和再次爆發的可能性。而採用異色瓢蟲防治蚜蟲不僅能減少化學農藥使用,節約成本,降低汙染,同時,異色瓢蟲防治蚜蟲的持效期長,對生態環境及其他天敵生物無害。」玫瑰園負責人說。

  綠色防控技術是減少農藥施用量的重要舉措。昆明市植保植檢站站長太一梅介紹,昆明市應用物理、生物、農業防治技術面積76500畝,在全市輻射示範面積96.43萬畝,通過創建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範基地、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提高綠色防控技術和統防統治覆蓋率,2017年,昆明市綠色防控示範區面積比上年同期增加24.4%,輻射帶動面積增加21.8%,主要作物非化學防控覆蓋率達33.8%。

  除了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昆明市也在大力推行各項措施,著力減少農藥施用量。近年來,昆明以規範農藥銷售市場貫徹落實《農藥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為契機,開展不定期農藥大檢查,重點排查非法非標生產農藥、違規經營農藥、超限使用農藥等問題。年出動執法人員1481人次,檢查農藥門市2107家次,檢查農藥產品9000多個。健全農藥使用動態監測網絡,指導生產者安全合理使用農藥。2009年,昆明市開始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農藥使用調查監測,掌握農藥使用動態。2017年,各縣區植保植檢站共設農藥使用監測點13個,每月定期上報當地農藥使用情況,同時結合省站統一要求將農藥使用監測農戶數增加至50多戶,並逐漸完善調查標準,以滇池流域及補水區、水源區為重點建設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示範區(村),以村或園區為單元,集中連片整體推進。2017年,在滇池及補水區建設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示範村12個,示範區面積15950畝;開辦降低農藥使用風險(PR)農民田間學校10所。

  化肥增效

  科技助力測土施肥

  去年5月,一個特殊的工廠落戶嵩明。雲天化智能化肥微工廠機器操作過程中,根據農民輸入的作物類型、土壤面積、預期產量和肥料特性等條件,實時調用後臺測土數據,進行精準的肥料配比算法,現場即可生產出農民需要的定製化肥。

  雲天化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現場演示:「這個測土施肥,就是通過測量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元素含量,因地制宜,合理添加,保證作物整個生長周期營養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據介紹,智能化肥微工廠通過調用雲農科技後臺資料庫,利用大數據、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等要素,結合作物類型、土壤情況,現場配方化肥。根據土壤情況補充所需元素,在施肥的同時對土壤進行修復,從而達到精準施肥、科學施肥的目的,減少浪費,減少汙染。

  有專家認為,提高利用率,科學地使用肥料,是改善環境和農產品質量的關鍵和大勢所趨。市農科院土肥站站長童江雲介紹,我市從肥料新品種、施肥新方法上改進施肥水平,大力推廣新型綠色環保肥料、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水肥一體化、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等技術,注重農業資源有效利用,提升耕地土壤肥力水平,用養結合,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綠肥種植技術、耕地土壤修復技術等。

  2015年至2017年,昆明市在全市範圍和重點區域完成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10444萬畝,其中測土配方施肥545.5萬畝,水肥一體化技術43.93萬畝,綠肥種植55萬畝,秸稈還田38197萬畝,推廣酸化土壤、鹽化土壤治理18萬畝,推廣作物覆蓋了水稻、玉米、馬鈴薯、蠶豆、麥類蔬菜、花卉、果樹等多種作物,3年來,總減少肥料施用量2.16萬噸。

  記者 任翊翔

相關焦點

  • 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
    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節肥又節藥農業效益高(田間追蹤高質量·節約型農業)「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化肥和農藥都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科學施用這些農業投入品,不僅能提升農業效益,也能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 農業生產被大量化學品裹挾:60年間化肥施用量增長100倍
    記者近日獲悉,目前我國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發達國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但平均利用率僅40%左右;我國農藥年產約170萬噸,平均18億畝農田每畝需要近兩斤;我國每年約有50萬噸農膜殘留於土壤中,殘膜率達40% 這些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汙染了耕地、水等農業之本,還嚴重威脅到食品安全。不使用大量的外部資源就成功地保持了土壤肥力和健康。
  • 汙染防治攻堅戰完美收官
    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汙染,加強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0.14%,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7.52%。三年來,我省逐項梳理堵點難點、組織專班逐項推進、集中力量重點殲滅。今年,我省連續開展了全省汙染防治攻堅戰「百日會戰」「百日殲滅戰」專項行動,搶抓黃金時間完成剩餘任務,全面奪取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最後勝利。
  • ...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採取有效治理措施,進一步消除湖泊砷汙染風險。嚴格執行限養區、禁養區規定,規範畜禽養殖,因地制宜推廣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調整農業結構,合理布局水產養殖,推廣節水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經果林和林下經濟,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進一步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汙染。2018—2020年,陽宗海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標準。
  • 農業大省如何破解汙染難題?
    河北省環保廳農村環境保護處處長張文平說,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農業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同時加大對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綜合防控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農業化學品汙染嚴重,生活汙水處理困難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張文軍介紹說,河北省的農業面源汙染主要表現在:農業化學品投入強度大,利用率不高;畜禽糞便排放量大,處理率不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蔬菜尾菜處理不及時等。
  • 我市聚焦「五大戰役」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今年以來,我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和市委決策部署,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聚焦「五大保衛戰」,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使天更藍、水更清,不斷推進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統籌推進,凝聚治汙攻堅合力。我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推進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任務。
  • 回望「十三五」: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涇陽交上滿意答卷
    2016年到2020年涇陽縣空氣品質優良天數148天增加到276天PM2.5同比下降38.75%PM10同比下降47.88%1守護一片藍天●全縣11家重點涉氣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控設備並聯網;●14家涉VOCs工業企業全部治理達標;●7家磚瓦企業完成了大氣治理設施提標改造
  • 2020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準備這樣打……
    2020年是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年,也是謀劃「十四五」工作的關鍵年。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 雲南省提前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目標
    為貫徹落實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大力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決策部署,我省自2015年以來,全面啟動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並出臺了《雲南省「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實施方案》,經過3年的努力,我省提前實現農業部《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規定的到2020年實現零增長的目標任務。
  • 全文|《杭州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
    科學制定可操作、可監測、可考核的目標任務,注重解決突出問題,確保2年見到實效,為實現杭州灣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改善奠定基礎。(四)陸海統籌,河海兼顧。對江河湖海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推進工業、生活、農業農村汙染綜合防治,大力實施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做好海洋生態環境風險防範和入海通量控制,讓杭州灣「休養生息」。
  •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9項約束性指標,有8項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標任務,還有1項預計2020年能夠圓滿完成。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保任重道遠。「十四五」時期,必須毫不放鬆推進環境治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 河南省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詳情如下:河南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文件豫環攻堅辦〔2019〕31號關於印發河南省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各成員單位,省直有關單位:現將《河南省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
  • 平頂山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
    平頂山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   環境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得到人民認可的一個關鍵。黨的十九大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重大決策部署。
  • 州市要聞 | 昆明:大氣汙染防治亮出最好水平 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
    州市要聞 | 昆明:大氣汙染防治亮出最好水平 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100% 2021-01-04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當前,既要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明顯成效,也要清醒認識和把握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面對的挑戰和機遇,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以環境質量改善的實際成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新期待,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四)牢牢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實現循環的自然鏈條。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7月9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攻堅國考、省考斷面水質達標,根據廣東省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2018年1號令及《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廣東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
  • 打好三大攻堅戰,鄉村環境問題十分關鍵
    鄉村環境治理的成敗關係到三大攻堅任務能否完成鄉村環境是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它關係到2020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關係到2035年能否基本實現現代化。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敗的三大攻堅任務的完成,都離不開鄉村環境的改善。
  •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清醒認識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總體思路和任務舉措,圍繞汙染物總量減排、生態環境質量提高、生態環境風險管控三類目標,突出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領域,強化綠色發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三大基礎,確保到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
    採取有效治理措施,進一步消除湖泊砷汙染風險。嚴格執行限養區、禁養區規定,規範畜禽養殖,因地制宜推廣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調整農業結構,合理布局水產養殖,推廣節水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經果林和林下經濟,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開展秸稈資源化利用,進一步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汙染。2018—2020年,陽宗海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