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省如何破解汙染難題?

2021-01-08 中國水網

河北作為農業大省,農村環境汙染問題突出,如何改善農村環境,破解農村汙染難題?

河北省環保廳農村環境保護處處長張文平說,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農業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同時加大對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綜合防控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農業化學品汙染嚴重,生活汙水處理困難

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張文軍介紹說,河北省的農業面源汙染主要表現在:農業化學品投入強度大,利用率不高;畜禽糞便排放量大,處理率不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蔬菜尾菜處理不及時等。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河北省平均每年的農用化肥施用量為307.47萬噸,每畝耕地平均施肥折純為33.32千克,是發達國家每畝施肥15千克的2.22倍。但是,化肥利用率僅為35%,農藥利用率不足30%,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農藥、化肥利用率60%以上的水平。

「這些剩餘養分通過徑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蝕進入環境,造成了地表水、地下水的汙染。」張文軍說,同時,河北省每年土壤中的地膜殘留率也高達30%。

河北省環保廳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處長張桂生告訴記者,近年來,河北省畜禽養殖業汙染份額也逐年增高,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達90萬噸左右,佔全省總排放量的2/3左右,位居全國第三。

此外,張文軍說,河北省主要農作物秸稈資源量約為8000萬噸左右,其中蔬菜尾菜產生量約為2000萬噸。蔬菜尾菜產生量大、含水率高,易在高溫、高溼環境下腐爛,加上農民處理意識薄弱,導致尾菜被棄之田間地頭或溝渠,經風化、雨淋、腐爛,通過雨水衝刷進入水體,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和細菌超標。

事實上,困擾農村的水汙染還有來自每家每戶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汙水。

據測算,在河北農村,全年約產生生活垃圾1600餘萬噸、生活汙水5.5億噸。由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農村垃圾中有機成分大量增加,無機成分如爐灰、煤渣不斷減少。

示範整治有進展,規模推廣需資金

「在推進農業面源汙染防治中,河北省去年共安排水汙染減排項目3131項,其中規模化畜禽養殖小區(場)減排項目就達2060項,佔比近2/3。」張桂生介紹說,同時,去年河北省還實施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建設。

在農藥、化肥施用上,河北省已開展農業清潔生產示範區建設,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措施,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提高了利用率。

在畜禽養殖業汙染治理上,近兩年來,河北省在北戴河及相鄰地區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工程中,改造規模化養殖場,關閉養殖場排汙口,綜合利用養殖場糞便和汙水,年可收儲利用糞便20.6萬噸、尿液汙水15.9萬噸,減少直接排放入河汙染4.8萬噸,完成化學需氧量減排687噸、氨氮減排43.7噸。

在尾菜處理上,河北省在藁城、永清等9個蔬菜集中產區,推廣建設堆漚池、發酵池,堆制有機肥和以有機肥生產企業為龍頭建立回收利用體系帶動蔬菜殘體回收兩種模式,推進蔬菜清潔生產。

「雖然河北省在農村生態環境汙染治理上下了很大功夫,但農業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張文平說,目前已開展的部分防治工程還僅僅是在相關部門支持下開展的示範工作,大規模推廣應用仍需資金支持。

編輯:李曉佳

相關焦點

  • 視頻|破解「白色汙染」的臨淄實踐
    針對蔬菜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的地膜不易回收、不易降解、極易造成土壤汙染等問題,臨淄區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推動、強化宣傳、技術示範、企業研發等措施,建立起「政府+合作社+農民+企業」的綜合防控體系,地膜汙染防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破解蔬菜種植過程中的「白色汙染」是個系統工程。
  • 土壤次生鹽漬化難題如何破解?
    隨著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大棚瓜菜生產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渠道。但隨著大棚農田種植年限的增加,不少種植者為了促進生產,增加肥料的使用,但卻出現「越不長越施肥、越施肥越不長」的怪圈。這是因為什麼呢?很可能是土壤次生鹽漬化造成的。
  • 山西破解「白色汙染」難題
    記者從山西省農業廳獲悉,從今年起,山西將全面開展廢棄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工作,治理農田「白色汙染」。農膜的廣泛使用,雖然為農業高產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殘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殘膜量逐漸增加,極易造成地膜汙染,已給農業生產和環境帶來一系列危害。治理農田「白色汙染」,關鍵在回收利用。
  • 納米腐植質破解土壤修復難題
    納米腐植質破解土壤修復難題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近年來,我國由重金屬引起的土壤汙染重大事故頻發,如「鎘大米」、「癌症村」、「宋家莊地鐵站中毒」等。土壤汙染的危害極大,會導致農作物減產以及農產品品質降低,汙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危害人體健康。據調查,全國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6.1%,耕地的土壤點位超標率已達到19.4%。
  • 海洋大省:公益訴訟破解海洋生態環境難題
    海洋傾廢、非法捕撈、盜採海砂、海島違建……近年來,人類經濟活動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越來越大,成為世界性難題。作為擁有約21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1900多公里海岸線、定位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海洋大省,海南也長期被這些難題困擾。如何解決海洋生態環境難題?2017年7月,海南檢察機關全面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 破解6年遼河流域氨氮超標難題
    原標題:破解6年遼河流域氨氮超標難題 人工增菌「十一五」期間遼河流域水環境治理過程中,由於加強了對化學需氧量(COD)的汙染控制,2009年流域斷面COD達標率首次達到100%。但是,流域近6年的斷面氨氮達標率在15.4%~48.1%之間波動,嚴重影響了河流和飲用水水源地的水環境質量。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遼河流域水環境質量改變?又該如何破局?
  • 多利羊難題亟待破解
    多利羊難題亟待破解 如同它問世時一樣,壽命僅6歲半的多利羊壯年早折,又為克隆技術及其應用帶來了爭論,同時也留下了一些謎團,其中最大的一個謎就是克隆動物是否早衰,有人稱之為多利羊難題。  所謂多利羊難題是指,克隆動物的年齡到底是從0歲開始計算,還是從被克隆動物的年齡開始累積計算,還是從兩者之間的某個年齡開始計算?
  •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世界上湧現出多個科學巨匠,他們為整個科學界奉獻了一生,作出卓越的貢獻。很多人之所以得到這一獎項,是因為證實了前人留下的難題,窮極一生,最終得出了答案。其中有三位科學家證實了愛因斯坦留下的引力波,在2017年獲得了諾貝爾獎,愛因斯坦曾留下多個預言,想要破解是非常困難的事。這些未解之謎困擾著科學家近百年,有人猜測如果能夠破解其中之一,肯定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項,那麼困擾著科學家的還有哪些難題呢?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
  • 賀川生破解百年邏輯語義學世界難題
    賀川生破解百年邏輯語義學世界難題  ·1905年,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提出「摹狀詞」理論,被稱為邏輯語義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此難題是當今人工智慧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必答題」。破解之後,機器人能「聽懂」指令  本報10月8日訊(記者 何國慶 通訊員 李妍蓉)「一個人在公園散步,他吹著口哨。」「他」如何指代前面提到的「一個人」?這個看似司空見慣的語言現象,卻是邏輯語義學上的一道百年難題。
  • 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彭卡萊猜想可能得到破解
    美聯社報導,一名性情古怪很不願意出頭露面的俄羅斯數學家別雷曼(perelman),可能解決了號稱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的彭卡萊猜想。亨利·彭卡萊是法國著名的數學家,他在100年前即1904年提出關於多維空間曲面的一個猜想,至今沒有人能破解。
  • 用創新技術破解化學農業難題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汙染和內源性汙染的雙重壓力,農業可持續發展遭遇瓶頸。因此,農業部制定了化肥、農藥「雙減」計劃,以期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
  • 【深度】中國如何破解世界電壓控制難題?
    複雜電網的電壓控制,一直是世界性難題。最近20年國際上的歷次大停電事故,都與這個難題有關。如何讓複雜電網的電壓控制不再複雜?旨在破解這一難題的「複雜電網自律—協同無功電壓自動控制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鑑定會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行。
  • 江陰檢方:「最強大腦」有效破解檢察監督難題
    江陰檢方:「最強大腦」有效破解檢察監督難題 原標題:   快速檢測中心、大數據、無人機等高科技燃燒公益訴訟的「最強大腦」;自動比對預警功能讓刑事執行檢察監督「如影隨形」;拿起手機隨手拍,未檢監督信息平臺迅速接收線索,作出「最快反應」……近年來,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檢察院深入推進數據採集
  • 濰坊企業研發出環保塑膠袋遇溫水即溶 破解行業難題
    我市企業研發出國際領先的生物降解複合材料,破解行業難題  濰坊新聞網10月25日訊 白色方便袋,見到溫水立即溶解,這是什麼材料做的?答案是膨潤土改性澱粉生物降解複合材料(BMSC)。  「這就是我們研發的生物基環保複合材料,在自然界中可以自然融化,對環境不會造成任何汙染。」該公司董事長趙玉梅說,企業創業之初是做膨潤土生意,之所以進行新材料研究,是因為她和丈夫王松之在看到塑料製品「白色汙染」越來越嚴重的現狀後,就想研製一種可以代替那些無法降解的塑料的產品,解決困擾全球的「白色汙染」問題。
  • 兩會熱議 | 如何破解老舊小區改造中諸多難題?
    兩會熱議 | 如何破解老舊小區改造中諸多難題?在各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如何破解改造過程中存在的諸多難題?來聽聽代表委員們怎麼說。老舊小區改造中,如何做好各方面溝通協調至關重要。
  • 邏輯語義學難題破解 機器人能「聽懂」指令
    邏輯語義學難題破解 機器人能「聽懂」指令 「他」如何指代前面提到的「一個人」?這個看似司空見慣的語言現象,卻是邏輯語義學上的一道百年難題。今天,湖南大學傳來喜訊:該校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賀川生近日在世界頂級哲學期刊《綜合》上發表論文,對第三人稱代詞如何回指前面的無定名詞進行了圓滿解釋,宣告這一難題得到成功破解。哲學、邏輯學全球最高獎項羅夫·肖克獎獲得者雅各·欣迪卡評價,賀川生的成果給邏輯語義學界做出了「實質性貢獻」。
  • 冬天北方農村取暖成難題,用煤有汙染用氣又花錢,那該用什麼?
    本文章由農業小露露不獨家奉送,歡迎各位讀者朋友們前來閱讀!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露露!歡迎大家觀看本期文章,本期文章要給大家講解的是冬天北方農村取暖又成難題,用煤有汙染用氣又花錢,那該用什麼呢?這兩年北方的天氣有很多都是霧霾天,都說燒煤會汙染環境,所以政府就堅決不允許這種取暖方式。去年又開始倡導燒氣,有很多的農村在政府倡導下來以後就開始天然氣取暖,農村的宅基地面積要比城市的商品房面積大!即便政府讓農村使用天然氣,雖然價格上有優惠,可是一個冬天下來也是一筆不少的開銷。
  • 【「五大基地」建設觀察】精細農業點亮新希望——我省優質農副...
    蔣克青 唐伯靖 攝影報導 1 打造「四帶八片」,基地布局區域化 農業大省湖南,習近平總書記牽掛在心,對「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出希望。圍繞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作出著力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決策部署。
  • 有機農業:對「化學農業」的反思
    邵海鵬  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農藥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汙染源之一。有機農業的出現,稱得上是對當今農業生產模式的反思。  停留在「化學農業」階段的中國農業,產業鏈呈線性。換句話說,農業只具有提供食物的功能。農產品(000061,股吧)生產主要靠化肥、農藥及激素類催長劑等物質來催產、催效,天然成分降低。
  • 認出一個字獎10萬,破解這些難題,能讓你發家致富!
    只要破解一些難題,數十萬的獎金等著你......看到這裡,大家可能以為小編要打廣告了, too young,太膚淺了!這些難題都是困擾了人們很多年的」終極奧義「,你能開動聰明的腦瓜,去破解它們嗎?1、認出一個字獎勵10萬沒錯,一字十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