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

2020-12-04 訴說科技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

世界上湧現出多個科學巨匠,他們為整個科學界奉獻了一生,作出卓越的貢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從他們逝世之後,人類社會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推進社會的發展,也無法再找出像他們這麼聰慧的偉人。就拿愛因斯坦來說,他的一生非常精彩,留下了很多學說,就連死後很多人都覬覦他的大腦,後來經過研究才發現,他的大腦比普通人的開發程度高得多,很多人都想擁有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大腦,不過卻無法得到。

榮獲諾貝爾獎的是哪些人?

說起諾貝爾獎,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想得到這項獎項,在國際上數一數二,能夠榮獲這一獎項都是為科學界做出無數奉獻的人。很多人之所以得到這一獎項,是因為證實了前人留下的難題,窮極一生,最終得出了答案。其中有三位科學家證實了愛因斯坦留下的引力波,在2017年獲得了諾貝爾獎,愛因斯坦曾留下多個預言,想要破解是非常困難的事。這些未解之謎困擾著科學家近百年,有人猜測如果能夠破解其中之一,肯定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項,那麼困擾著科學家的還有哪些難題呢?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

世界上的3大未解之謎

首先第一個就是蟲洞到底存不存在。蟲洞是指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如果某一天找到了蟲洞的存在,就意味著時空旅行真的存在。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仍無法證實時間到底能不能倒流,歷史上也有很多自稱時空旅行者的人,可他們的話並沒有任何的可靠性,最終都被識破了,都離我們太過遙遠,如果真的能夠找到它,未來人類的科學將會有前所未有的突破。

第二個就是生命的起源。人類第一個生命是怎樣誕生的?宇宙又是如何誕生的?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問題。有人認為宇宙之所以誕生,源於一次宇宙大爆炸。科學家通過細想發現,宇宙大爆炸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也有人認為在人類之前早就存在過高級文明,也許宇宙就是他們創造出的產物。

最後一個謎題就是反物質,在物理學中,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也就是物質的對立面,據了解,反物質擁有無窮的力量,一旦物質與反物質發生反應,就會產生淫滅效應,導致宇宙的終結,力量不可小覷。人類發現的300多種粒子中,由於基礎粒子出現正反成對的情況,所以才有了反物質的概念,可迄今為止人類並沒有找到反物質的痕跡,它會以怎樣的方式出現,都是一個亙古難題。

這三大問題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探討,只可惜科技水平有限,根本無法找到它們的存在。如果有科學家能夠破解其中之一,或許還能榮獲諾貝爾獎項,想要破解這三大謎題,比我們想像中的困難多了,你們對此有怎樣的看法呢?可以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世界三大未解之謎,只要能破解其一,人類文明或達到巔峰!
    世界三大未解之謎,只要能破解其一,人類文明或達到巔峰!人類成為地球主人之前,經歷5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的大滅絕都觸目驚心,很多生物一夜間銷聲匿跡,令人捉摸不透,就拿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來說,震驚了全世界,至今都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找到原因。
  • 科學界的4大難題,能夠順利解開其中一個,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這4大難題困擾科學家多年,若誰能解開其中一個,就能得到諾貝爾獎!一個科學家最大的成就,莫過於他在此生獲得過諾貝爾學獎,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了重要的理論,也沒能獲得過諾貝爾獎,可見諾貝爾獎的門檻特別高,如果有科學家在有生之年獲得諾貝爾學獎,更加證明他這一生輝煌的成就。諾貝爾學獎的獲得者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學者,大多是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因為解答出人類之前未能解答出來的難題。那麼想要獲得諾貝爾獎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 困擾科學家的多年難題,終於揭曉!
    困擾科學家的多年難題,終於揭曉!宇宙看不見摸不著,它仿佛無邊無際,沒有盡頭,我們生活在宇宙中的一隅,沒有誰能逃出宇宙的束縛。人類憑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對宇宙浮想聯翩,試圖揭曉它隱藏的奧秘。其實宇宙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大多了,它的直徑達到930億光年。形成原因被判定為138億年前的一場奇點大爆炸,宇宙無時無刻都在膨脹中,它的膨脹速度比最快的光速都要快,所以人類很難追趕得上它的步伐。
  • DeepMind AI 人工智慧破解困擾科學家 50 年的蛋白質摺疊結構難題
    DeepMind AI 人工智慧破解困擾科學家 50 年的蛋白質摺疊結構難題過去推動的Folding@home計劃,就是希望透過使用者貢獻空閒運算效能,透過連網協作方式組成龐大運算資源,藉此研究蛋白質摺疊結構,就連NVIDIA過去也曾藉由GPU
  • 數學家破解困擾了人們64年的數學難題
    北京時間4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一位數學家最新破解了困擾人們64年的一道數學難題:33如何用3個立方數字之和表達。
  • 困擾人類的5大終極宇宙難題,只要解開任意一個,人類都無法承受
    比方說關於人類的起源,雖然達爾文認為人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的,不過後世科學家們發現的很多證據,都表明達爾文的推測很可能是錯誤的,就連達爾文自己,都在發表進化論假說的時候,表示其中很多問題,他也沒有辦法進行解答。目前,在科學界一共有5大公認的難題,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如果未來人類可以破解其一,那麼人類文明就會進入到新的臺階。不過真相人類卻未必可以承受得了。
  • 解決困擾科學界107年難題,被譽為天才少年的曹原,能獲諾貝爾獎嗎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Nature》到底具有怎樣的地位,這麼說吧,有人形容過,只要能在《Nature》上發表一兩篇文章,那麼這個人就可以隨意獲得國內大部分高校的職稱。如果超導體能夠真正應用到生活中,那麼磁懸浮列車將再度提速,我們平常用電能夠節省很多電力,甚至打電腦遊戲時再也不用擔心主機板熱的能煎雞蛋了。 這樣說來,超導體的確很有用啊,這也是為何曹原一下子就被捧上了天,甚至在很多文章中被譽為"解決了庫熱鬧科學界107年的難題","下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科學家藉助超級計算機來破解著名數學難題
    科學家藉助超級計算機來破解著名數學難題 原標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由美英兩國三名計算機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最近宣稱他們證明了「畢氏三元數問題(Pythagorean triples problem)」。
  • 科學的瓶頸或來了,2大無解的世界難題,困擾科學家上百年!
    科學的瓶頸或來了,2大無解的世界難題,困擾科學家上百年!炎熱的夏季吹著涼快的空調,玩著手機並吃著零食,這種舒適的生活得益於人類200年前做的一大決定,幸虧選擇科技發展的道路,否則人類的生活水平也不會有質的提升。
  • 認出一個字獎10萬,破解這些難題,能讓你發家致富!
    只要破解一些難題,數十萬的獎金等著你......看到這裡,大家可能以為小編要打廣告了, too young,太膚淺了!這些難題都是困擾了人們很多年的」終極奧義「,你能開動聰明的腦瓜,去破解它們嗎?1、認出一個字獎勵10萬沒錯,一字十萬金!
  • 20年過去,千禧年數學七大難題仍有六題未解,唯一的解題者已隱退
    2000年5月,由美國富豪出資建立的克萊數學研究所,精心挑選了7大未解數學難題,無論你是數學家還是流浪漢,任何人只要解決其中一題,都可以領走100萬美金。美國希望通過懸賞的方式高效解決問題,對數學家而言,無疑也是一次揚名立萬的機會。這七道題也被稱為「千禧年數學七大難題」。
  • 4年前河南一物流工,成功破解困擾數學界百年的難題,如今怎樣了
    終於,他成功了,這位物流工破解了困擾科學家們百年的數學難題!就連浙江大學的教授都邀請他給大家講課,他是誰?又是如何做到的?原來,在鄭州牧專讀書期間,餘建春無意中從圖書館借到了一本《數學猜想》,起初他也只是隨便翻翻,結果越看越有意思,對數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他終於找出了幾個公式,一旦這些公式可行,人們就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找到更多的「卡麥可數」。
  • 一道困擾數學家2000年的難題,19歲少年一夜破解,命題有多難?
    用圓規和無刻度直尺畫正17邊形,難倒無數大家,19歲少年一晚破解。一道困擾數學家2000年的難題,19歲少年一夜破解,現在的你也能!一道困擾數學家2000年的難題,19歲大二生一夜破解,命題有多難?在世界數學史上,能獲得「最偉大數學家」稱號的,不外阿基米德、牛頓、高斯、歐拉幾人。
  • 中國最有望得諾貝爾的95後天才,破解百年難題卻放棄美國綠卡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文化科技發展迅速,但是在頂尖科技領域的突破還是很匱乏,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更是鳳毛麟角,要說如今中國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年輕人,那要當數天才曹原。天才少年曹原只用兩年就學完了初高中全部課程,以理科669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從此開啟了科研道路,在一次實驗中他發現石墨烯材料經過疊加、旋轉後會變成超導體,這一發現破解了困擾物理學界107年的世界難題,為此,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將他評為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之首,還特地將封面設計成由石墨烯結構組成的數字10,他也是在自然上發表論文的最年輕的中國學者。
  • 21世紀四大終極科學難題,任意破解其一,將推開新世紀大門
    ,而這些經過長時間研究還無解的問題,被科學家們統稱為「終極問題」。事實上,看似高度發達的21世紀,其實就有四個終極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甚至有科學家曾放言,這四個終極問題只要破解其一,那麼人類文明肯定將會迎來質變,甚至是推開新世紀的大門。1. 時間本質上是什麼,它究竟是否存在?
  • 上海15歲高一女學霸,攻破數學界難題,與諾貝爾獎得主同桌論道
    談方琳的貢獻,攻破數學界難題作為頂尖科學家論壇年紀最小的談方琳,她在初中的時候就憑藉著數學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這一課題也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 轟動了整個教育界和科研界。
  • 他14歲考上中科大,21歲破解物理界107年難題,震驚世界!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手機充電時基本上都是閃充,閃充的意思就是能在短時間內充較多的電,那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在的智慧型手機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充這麼多的電呢
  •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
    為什麼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寥寥無幾,這種情況或許在下一個十年之後就會有所改變。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這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
  • 沒錯,戰勝柯潔的AI系統,已經開始解決困擾科學家50年的生物難題
    毫無疑問,人工智慧已經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並且在很多領域大有替代人力的趨勢。你可能會好奇:人工智慧再會下圍棋又能怎麼樣?實際上,下圍棋只是對人工智慧的一次測試和展示。憑藉著強大的機器學習能力和運算能力,它們能夠大展才華的空間將會非常廣闊。
  • 離開清華的一流科學家:獲得科研自由的顏寧,能獲得諾貝爾獎嗎?
    有論者認為,在高校「雙一流」建設中,人才是除高樓、設備等硬體條件外最關鍵的「軟實力」,也成為各大高校競爭的資源。人才流動是正常的現象。我們覺得,需要注意的是,國內有些一流的人才不是在國內流動,而是流向了國外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