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的4大難題,能夠順利解開其中一個,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2020-12-05 天時說科技

這4大難題困擾科學家多年,若誰能解開其中一個,就能得到諾貝爾獎!

一個科學家最大的成就,莫過於他在此生獲得過諾貝爾學獎,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了重要的理論,也沒能獲得過諾貝爾獎,可見諾貝爾獎的門檻特別高,如果有科學家在有生之年獲得諾貝爾學獎,更加證明他這一生輝煌的成就。諾貝爾學獎的獲得者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學者,大多是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是因為解答出人類之前未能解答出來的難題。那麼想要獲得諾貝爾獎真的有那麼困難嗎?其實不然,科學家提出了這4個難題,如果你能順利解答開著4個難題,你也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首先第1個問題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是人類到底是從何而來呢?根據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中,通過他的記錄歷程,我們能大體了解到,人類是由古猿類一步步進化至今,才形成了現如今高智慧人類的出現,那麼生命的奇點又是什麼呢?第1個出現在地球上的生命是從何而來的?是不是由外星人所創造出來的呢?

在2019年人類第1次發現了黑洞存在,在此之前愛因斯坦曾經提到過兩個理論,除了黑洞以外,那便只剩下蟲洞。人類從古至今都對於穿越這一話題極為感興趣,一些人甚至幻想自己穿越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景象?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也曾經說過,如果人類能夠順利找到蟲洞的存在,輕鬆的穿越蟲洞那麼隨便穿梭在時空內不是問題。

在物理學的記錄中有反物質的存在,根據記錄而言,反物質是由反粒子不斷延伸造成的。根據反物質的名字,我們能夠大體了解它和其他物質不同,它在其他物質的對立面,有科學家因此猜測,如果其它物質和反物質進行對撞相後,會不會發生大爆炸,這場大爆炸可以直接摧毀人類,反物質現如今究竟在什麼地方,又是以什麼形式的存在無人得知。

宇宙對於人類而言是個巨大的存在,關於宇宙是如何產生的沒人知曉,有科學家猜測或許是在140億年前發生了一場大爆炸,在這場大爆炸中產生了宇宙和黑洞,經過幾十億年的運轉變化,才慢慢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在此之前宇宙是一片混亂的景象。

這4個問題似乎都在困擾著人類,根本無法用科學領域解釋這些問題的發生,仿佛一切都是巧合,冥冥之中已經註定好了,相信在未來能有科學家為我們解答出這些問題,對此你有何感想呢?

相關焦點

  •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世界上湧現出多個科學巨匠,他們為整個科學界奉獻了一生,作出卓越的貢獻。榮獲諾貝爾獎的是哪些人?說起諾貝爾獎,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想得到這項獎項,在國際上數一數二,能夠榮獲這一獎項都是為科學界做出無數奉獻的人。很多人之所以得到這一獎項,是因為證實了前人留下的難題,窮極一生,最終得出了答案。
  • 解決困擾科學界107年難題,被譽為天才少年的曹原,能獲諾貝爾獎嗎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一名出生在1996年,在當時不過22歲的中國男孩曹原,登上了美國《Nature》雜誌,這一在諸多科學界都佔據著領頭羊位置的雜誌榜首。有的人可能不知道《Nature》到底具有怎樣的地位,這麼說吧,有人形容過,只要能在《Nature》上發表一兩篇文章,那麼這個人就可以隨意獲得國內大部分高校的職稱。
  • 唯一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人們記得最清楚的,是她發現了「鐳」,並因此獲得了1911年的諾貝爾獎。但其實這只是她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而且,也只是她這次獲獎的一半內容。釙和鐳都是自然界極其稀有的元素,其中釙在地殼中的含量僅為一百萬億分之一,而鐳更是僅有一百億億分之八。居裡夫婦是一對經濟相當拮据的知識分子,他們無力支付購買瀝青鈾礦所需的高昂的費用。但他們沒有被眼前的這隻「攔路虎」所嚇倒,他們幾乎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
  • 科學家解開地震預測難題 預言洛杉磯將有大地震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雪梨先驅晨報》網站4月15日報導,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宣布了一則重大消息:他們已經解開了「地震預測」這一重大科學難題。他同時警告說,今年9月5日前包括洛杉磯在內的加州南部地區將發生大地震。這在全球科學界產生強烈反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俄裔教授凱利斯·博羅克稱,地震多發區的小地震和地震歷史模式,能夠顯示出未來可能會發生更劇烈的地震。
  • 難題不會永遠是難題,76歲時他解開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紀念林為幹院士
    林為幹是中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他在76歲時解開電磁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1892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出版了《電磁學》(第三版),書中他提出「點電荷在介質球中能夠形成多大的鏡像,位於何處」的問題。這個難題被譽為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解開這個百年未解的難題是很多電磁學家的夢想。
  • 她是第一位獨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為了研究玉米終生未嫁!
    上個世紀,有一位女科學家對玉米的顏色產生了疑問,並用一生時間致力於玉米研究,最終解開了玉米粒顏色不同的原因!芭芭拉·麥克林託克,美國著名女性細胞遺傳學家。198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是首位單獨獲得該獎項的女科學家!
  • 科學界的5大終極謎題,只要解開任意一個,人類都無法承受
    筆者-小文除了人類起源問題,以及地球形成之謎等等困擾了科學家數個世紀的謎題以外,還有在科學界被人們稱為「宇宙終極」的5大謎題。5個問題中的一個,人類文明就可以升級,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無論是哪一個謎題被揭開,全人類都無法接受。
  • 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但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原來是這樣
    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但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原來是這樣大家好,歡迎關注「精彩歷代史」,今天呢,又到了小編每天給大家講講歷史的時間,希望各位看官們看完心情愉悅,看的高興,現在就讓小編帶你們走入歷史的世界,一起暢遊歷史的海洋吧
  • 科學界有五大終極難題,破解任何一個,人類文明都將升級
    生命經過數十億年漫長的進化和演化,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之後,終於在數百萬年前誕生了智慧生命人類。人類誕生之後,雖然有了一定的智慧,但是想要在物競天澤,適者生存的大自然中繼續發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人類的智慧讓祖先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終於在一萬年前誕生了早期的人類文明。人類文明的形成,讓人類終於成為了地球的霸主,後來的發展自然更加順利飛速。
  • 證明心靈感應,能獲得諾貝爾獎嗎?
    ,所以,科學界否定了心靈感應的存在。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系統,是已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科學的目的是發現自然現象、探索自然規律。因此,一切自然現象皆是科學家要研究和解釋的對象。
  • 殺人犯入獄後醉心數學,解開一道古老數學難題,驚動大半個數學界
    今天要說的這名罪犯是一名殺人犯,入獄後利用休息時間醉心數學,解開一道古老數學難題,從而驚動大半個數學界。此人名為海文斯,今年40歲,因故意殺人罪,被法院判處25年有期徒刑,已服刑第9個年頭了。海文斯和其他獄友不同,其他獄友喜歡訂購報紙,消遣時間,海文斯卻在監獄中,愛上了數學。雖說有點不合常理,但事實確實如此。
  •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她是楊、李二人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能把理科學好的女生本來不多,能把理科中的物理學好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吳健雄能在男性統治的物理學領域卓有成就,可見其出類拔萃。她暗下決心,以後要做出一番大事業。吳健雄曾專門去上海中國公學聽課,因為胡適在那裡當校長。胡適原本不認識這個小姑娘。有一次考試,他發現這個坐在前排的小姑娘,原本三個小時的考試,她兩個小時就做完交卷了,而且答卷非常完美。胡適興奮地把卷子送到教務處,而恰好楊鴻烈和馬君武兩位名師也在。他們說,自己班上有一個女生幾乎次次考試都拿一百分。
  • 楊振寧依然有機會再次獲得諾貝爾獎
    60年代裡,希格斯在研究中發現楊-米爾斯規範粒子可以在對稱性自發破缺中獲得質量,粒子的質量問題得到了解決。60年代裡,人類對弱相互作用的研究越來越深入,迫切需要構建一個弱相互作用的理論。溫伯格、格拉肖、薩拉姆用楊-米爾斯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為框架,建立起關於弱相互作用的模型。這個模型中重現了量子電動力學,並且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也統一到了一起。
  • 浙大博士解開一個世界數學難題 贏得哈佛人尊重
    鎮海黃老師驕傲地說  我的一個學生解開了一道世界數學難題  這道題的研究  能加深人們對地球重力空間的認識  兩天前,我看到文匯報的評論《他曾經是我的學生,一個內向謙虛的孩子,沒想到,他成功證明了一個世界數學難題,贏得了哈佛人的尊重。」昨天,鎮海中學的黃維民老師給快報記者打來電話。  通訊員 曾昊溟  本報駐寧波記者 邵巧宏 核實報導:徐浩,30歲,寧波鎮海人,現就讀浙江大學數學系博士二年級。然而他在數學研究上已經碩果纍纍。
  • 西方醫學的一大悲劇,一個讓人變成白痴的手術,最終獲得諾貝爾獎
    就是因為諾貝爾獎非常難以獲得,所以每一個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都會被加以格外的關注,也會被媒體爭相報導,他們的研究成果也是對整個社會和人類有著巨大貢獻的。然而有一個人,他雖然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他的研究成果,卻使得很多人變成了白痴。他是誰?
  • 科學界的大咖牛頓為何在晚年會迷上神學?難道他在其中發現了什麼
    科學界的大咖牛頓為何在晚年會迷上神學?難道他在其中發現了什麼牛頓作為科學界的翹楚,其成就不亞於愛因斯坦,而且他出現的時代要遠早於愛因斯坦,尤其是萬有引力的發現更是讓他千古留名,直到現在,有許多的科學研究都要以這個萬有引力為基礎。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為什麼在晚年會迷上神學呢,其中的原因實在是讓人費解。
  • 歷史上諾貝爾獎最大的諷刺,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艱難和坎坷
    但是愛因斯坦並沒有因為提出了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獎。 他一生只得到一次諾貝爾獎,獎給了他一系列重要發現中的一個較小的,但也有足夠分量獲得諾貝爾獎的發現--光電效應的量子解釋。而就這一次獲獎也充滿了爭論和坎坷。
  • 攻克世界物理難題,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第一人薛其坤到底牛在哪
    菲列茲·倫敦獎,獎項設立於1957年,每三年評審一次,在過去63年間的24屆獲獎者中,共有50餘位著名物理學家被授予這個獎項,其中12人次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包括天才物理學家朗道博士,發明電晶體和建立超導微觀理論、首個在同一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John Bardeen博士等,可見其含金量。
  • 說說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科學偉人的故事
    1903年皮埃爾·居裡和瑪麗·居裡夫婦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居裡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35年他們的大女兒伊雷娜·約裡奧-居裡與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一起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另外,他們的小女兒的丈夫小亨利·理查森·拉博尼斯曾任美國駐希臘大使,1965年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算上這一次,居裡家族共6人次獲得4項諾貝爾獎。
  • 科學界有五大終極科學難題,破解任何一個,都是人類文明質的升華
    這個世界,這個宇宙的未解奧秘有很多,其中科學界有五大終極科學難題,一直困擾著無數的科學家,只要破解任何一個,都是人類文明質的升華。那麼這五大終極科學難題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下。一、宇宙的起源之謎,我們的宇宙從何而來,它是真實存在的嗎?現代科學對於宇宙的起源猜想是138億年前的起點大爆炸。